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体文学的创作与批评
1
作者 李绪武 《临沂师专学报》 1991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赋一直是作家们常用的文体之一。在历代正要的文学选本中,也几乎都收有大量的赋作。陈元龙的《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的《赋海大观》,更是将赋作分门别类,结为总集,使...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赋一直是作家们常用的文体之一。在历代正要的文学选本中,也几乎都收有大量的赋作。陈元龙的《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的《赋海大观》,更是将赋作分门别类,结为总集,使之成为斐然大观。伴随赋体文学的盛行,赋论应运而生。自汉及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文学 海大观 历代 辞人之 儒家诗教 哀二世 美刺 诗人之
下载PDF
《历代赋汇》乐曲赋的雅乐属性
2
作者 魏诗晓 郭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 乐曲 雅乐
下载PDF
赋颂与赋心——论赋的宗教质性、内涵与衍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结 《古典文献研究》 2004年第1期248-274,共27页
赋兼才学,体示万类,其与宗教问题,古代赋论罕及,选家则有所关注,如宋初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赋150卷,计43目,有"道释"类;清初陈元龙奉敕编《历代赋汇》正、外集分赋38目,亦有"仙释"类。当代赋论对此虽亦罕及。
关键词 历代 《文苑英华》 游仙 仙释 甘泉 道教思想 屈原作品 郊祀
原文传递
《历代赋汇》赋序指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生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光绪双梧书屋俞樾校本《历代赋汇》中所录赋序,除承袭《文选》内序外序不分、以史辞为序之外,还有序、丈不分,作者姓名与时代不当,有序而又未予标记等错误。
关键词 历代 陈元龙
下载PDF
从赋序看赋家赋文的题材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伟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35,共4页
赋家在赋序里叙述作赋缘起时,喜欢言及前人是否写过同类题材的作品。赋家对题材的关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模仿与新创、继承与超越的问题上。赋家对于题材的格外关注,从根本上说与赋体体物的特征有关。
关键词 题材意识 模仿 历代 学批评
下载PDF
《历代赋汇》版本叙录 被引量:2
6
作者 踪凡 方利侠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历代赋汇》编于清初,清代有刻本、抄本、石印本共7种,其中以康熙45年内府刻本和乾隆46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价值最高。当代共有影印本10种,颇便读者,但学术界仍然期待着点校本的问世。
关键词 历代 版本 整理
下载PDF
《历代赋汇》的汉赋编录与分类
7
作者 踪凡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37-140,共4页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又便于后人的仿作和研究。其分类思想多源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书 ,而又根据赋文学创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归并、拆分和调整。尽管《历代赋汇》在辑录汉赋时尚有漏收、误收、重收、不标出处等缺点 ,但它仍堪称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与分类史上的殿军之作 ,至今仍无一部书可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 编录 分类 文学
原文传递
袁选《精镌古今丽赋》价值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居让 姜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通过对明袁宏道选《精镌古今丽赋》和清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的详细对比和研究,论述了《精镌古今丽赋》的突出特点,以及不可忽视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从而进一步说明,《精镌古今丽赋》是赋学研究者研究赋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 《精镌古今丽 历代 袁宏道
下载PDF
《历代赋汇》之酒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瑞朝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141-142,共2页
酒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文人墨客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正是说明文人对酒的深切喜爱。文章在分析《历代赋汇》之所收酒赋的基础上,探究酒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历代
原文传递
从赋序看赋家对感物兴思现象的认识
10
作者 刘伟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69,106,共4页
赋序是了解赋家创作过程的重要材料。在大多数的赋序里,赋家们喜欢言及"感而作赋"的问题。有些赋序还对感物兴思的原理与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感物兴思的发展有赖于形象思维的支撑。赋体体物以客观描写为主,对感物意识... 赋序是了解赋家创作过程的重要材料。在大多数的赋序里,赋家们喜欢言及"感而作赋"的问题。有些赋序还对感物兴思的原理与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感物兴思的发展有赖于形象思维的支撑。赋体体物以客观描写为主,对感物意识与理论的发展有着促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批评 历代 感物兴思
下载PDF
《历代赋汇》所见《全宋文》失收赋作考
11
作者 侯倩 《图书情报研究》 201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全宋文》在纂修过程中曾参考过《历代赋汇》,但仍有遗珠。通过查考《历代赋汇》,可以补辑七篇《全宋文》未收的两宋赋作。其中《全宋文》已著录作者宋太宗、范仲淹两则,未著录作者王孝友、葛澧、曹组、王阮、张■五人5篇,并对作者及... 《全宋文》在纂修过程中曾参考过《历代赋汇》,但仍有遗珠。通过查考《历代赋汇》,可以补辑七篇《全宋文》未收的两宋赋作。其中《全宋文》已著录作者宋太宗、范仲淹两则,未著录作者王孝友、葛澧、曹组、王阮、张■五人5篇,并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初步考证,以供学界采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 《全宋文》
下载PDF
《全元文》“辞赋作品”阙误考述
12
作者 李新宇 《古典文献研究》 2006年第1期105-135,共31页
由李修生先生主编、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元文》,经过学者们数年的集体努力终于出版发行了。这套全集的出版发行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它"汇集了元人文集及普查所得集外文,包括除诗、词、曲、谣谚、小说以... 由李修生先生主编、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元文》,经过学者们数年的集体努力终于出版发行了。这套全集的出版发行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它"汇集了元人文集及普查所得集外文,包括除诗、词、曲、谣谚、小说以外的一切散文、骈文、辞赋等文学作品",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元代文章之总集,势必给研究元代各个学科的学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文 历代 青云梯 铁崖古乐府 宛委别藏 吊文 类编 谢应芳 集卷
原文传递
赋用·国运:《历代赋汇》编纂与校订的文化意涵
13
作者 王思豪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69-74,158,共6页
“用”是中国文学在早期即已形成的一个重要传统,赋体即因“用”而生。作为中国早期的文学文类,赋体由“赋诗”而来,又投入到“用《诗》”、“用经”的文化体认和建构的事业中去,“尚用”成为中国早期文学批评中最早酝酿成熟的一个理论... “用”是中国文学在早期即已形成的一个重要传统,赋体即因“用”而生。作为中国早期的文学文类,赋体由“赋诗”而来,又投入到“用《诗》”、“用经”的文化体认和建构的事业中去,“尚用”成为中国早期文学批评中最早酝酿成熟的一个理论。从班固《两都赋序》到白居易《赋赋》均主张赋为“古诗之流”,提倡借用经义“王言”,重拾三代“王道”风尚,至康熙帝御定《历代赋汇》亦为彰显朝廷旨意和国家意志。《历代赋汇》即是历代赋之“能用”的大集合,是历代“王言”的大汇聚,直接关乎“国运”,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上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运 历代 王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