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不同介入时机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嵇波 李春华 +5 位作者 赵雅芳 任晓暄 郭孟玮 丁喜艳 张露芬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1期46-51,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穴不同介入时机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介入时机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按照介入时机分为即刻电针组(A组)和预先电针组(B组),两组又分别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穴不同介入时机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介入时机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按照介入时机分为即刻电针组(A组)和预先电针组(B组),两组又分别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天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针刺A组于第10日给予电针20min,针刺B组于第8日给予电针20min,盐水B组及模型B组束缚20min,每日1次,连续3天。于第10日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子宫微循环的变化。结果:与模型A组比,即刻电针三阴交20min时,微血管、毛细血管(cap)管径明显扩张,cap条数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1或P<0.05),电针10、20min时,微血管条数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血流状态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B组比,预先电针三阴交5、10、20min时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微血管条数明显增多,血流明显加快,差异显著(P<0.01或P<0.05),电针10、20min时,cap管径明显扩张,cap条数(除10min外)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即刻、预先针刺三阴交穴均可缓解子宫血管的痉挛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缓解疼痛,但预先针刺起效快、作用程度强,明显优于即刻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子宫微循环 三阴交 即刻针刺 预先针刺
下载PDF
即刻针刺和“逆针”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HSP70、MDA及SOD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晓泓 宋晓琳 +8 位作者 徐莉莉 张露芬 赵雅芳 郭孟玮 任晓暄 孙志芳 王洪彬 莫捷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介入时机(即刻针刺、预先针刺)针刺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96只,按照介入时机随机...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介入时机(即刻针刺、预先针刺)针刺三阴交穴对痛经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96只,按照介入时机随机分为模型A组、盐水A组、针刺A组(即刻针刺组)和模型B组、盐水B组、针刺B组(逆针组),每组16只,观察大鼠子宫HSP70表达、MDA、SOD活性。结果:造模后两组大鼠子宫MDA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SOD含量升高(P<0.01),HSP70表达下降(P<0.05)。即刻针刺和逆针都可以明显降低痛经模型大鼠子宫MDA含量(P<0.01)。逆针还可以明显降低子宫SOD活性(P<0.05),增强子宫HSP70表达(P<0.01)。结论:即刻针刺和逆针都可以对痛经状态下子宫的热休克蛋白和抗氧化因子的紊乱状态进行调整,但逆针的调整作用更明显。即刻针刺与逆针对痛经大鼠的子宫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HSP70的高度表达,维持子宫SOD活性,减少子宫MDA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针刺 逆针 三阴交穴 痛经大鼠 子宫 热休克蛋白70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机针刺对模拟失重大鼠肾功能和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宋艳 嵇波 +10 位作者 汪德生 张鹤 赵百孝 许咏思 张平 杨佳 黄玉海 刘亚利 任晓暄 朱文莲 卢峻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预针刺和即刻针刺对模拟失重大鼠肾功能及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清洁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活动4周;模型组、预针刺组和即... 目的:探讨预针刺和即刻针刺对模拟失重大鼠肾功能及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清洁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活动4周;模型组、预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尾部悬吊4周制造模拟失重大鼠模型。预针刺组尾部悬吊前一周,电针刺激双侧"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min,每日1次,针刺7d;即刻针刺组针刺与尾部悬吊同时进行,大鼠尾部悬吊过程中,电针刺激"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min,隔日治疗1次,针刺14d。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U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预针刺组、即刻针刺组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预针刺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即刻针刺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即刻针刺组比较,预针刺组MDA含量较低(P<0.01)。结论:预针刺和即刻针刺都具有改善模拟失重大鼠肾功能和抗氧自由基损伤的功能,但预针刺组提高肾脏防御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优于即刻针刺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针刺 即刻针刺 肾功能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