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驾驶人人际与情绪危险性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萌 娄胜利 丁亮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为评价和研究驾驶人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利用情绪状态可测定的特性,采用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建立人际-情绪危险性网络模型,并利用530个情绪与人际关系的有效样本作为建模样本占总样本量的80.7%,127个样本作为测... 为评价和研究驾驶人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利用情绪状态可测定的特性,采用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建立人际-情绪危险性网络模型,并利用530个情绪与人际关系的有效样本作为建模样本占总样本量的80.7%,127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反复对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分别取得了建模样本68.3%的正确率,测试样本70.1%的正确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人际与情绪危险性模型,在系统关系不明确的状态下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驾驶人尤其是职业驾驶人安全管理和自我检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安全 人际-情绪关系 危险性模型 BP神经网络 SPSS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危险性判断的车辆跟驶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昕 杨建国 +1 位作者 王晖 骆永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交通系统微观车辆跟驶模型中,充分考虑驾驶员心理和行为习惯是必须的.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仿真系统的跟驶模型构造分析得出,目前的跟驶模型存在若干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不能准确反应实际的跟驶过程.文章从驾驶员行为调查入手,提出了... 在交通系统微观车辆跟驶模型中,充分考虑驾驶员心理和行为习惯是必须的.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仿真系统的跟驶模型构造分析得出,目前的跟驶模型存在若干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不能准确反应实际的跟驶过程.文章从驾驶员行为调查入手,提出了危险性的概念,并给出了基于危险性判断的车辆跟驶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目前跟驶模型中的问题.模型建立中,为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较充分地考虑了随机性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判断 车辆跟驶模型 危险性模型 交通系统 微观交通建模
下载PDF
地震活动模型和新地面运动预测方程对加拿大4个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
3
作者 G. M. Atkinson K. Goda +1 位作者 杨国栋(译) 吕春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1年第5期28-44,共17页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中的主要不确定性是地震活动发生率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我们探索了地震学和地面运动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对加拿大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更新的信息包括地震活动发生率的重新估计、震...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中的主要不确定性是地震活动发生率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我们探索了地震学和地面运动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对加拿大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更新的信息包括地震活动发生率的重新估计、震源区的说明条款及新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的应用。由于我们只说明了主要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没有全面处理所有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我们的模型称为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根据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我们获得了加拿大4个大城市的一致危险谱(UHS)并与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基于1995年地震危险性模型编制的当今加拿大地震危险图(2005/2010)的一致危险谱做了比较。敏感性分析显示了中低地震活动区域(加拿大东部)地震活动平滑的显著影响,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对所有地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此外,我们的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可以很容易地绘制地震危险性曲线及给出各种场地条件和多种概率水平的地震危险性分解结果,这种功能对进行进一步的地震工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评估 地震活动模型 地面运动 预测方程 加拿大 大城市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模型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模型及其在小区划研究中的可靠性
4
作者 G.Stavrakakis J.Drakopoulos 朱艾斓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16,共5页
引言一旦震源释放地震波,其传播方式及场地影响就能确定,只要知道相关的衰减规律便可得到任何地面运动参数的危险性图。通常的作图方法包括三部分,即震源地震活动性模型、衰减模型和危险评定模型。所有利用到以上所述三个步骤的各种方... 引言一旦震源释放地震波,其传播方式及场地影响就能确定,只要知道相关的衰减规律便可得到任何地面运动参数的危险性图。通常的作图方法包括三部分,即震源地震活动性模型、衰减模型和危险评定模型。所有利用到以上所述三个步骤的各种方法均可用于评定地震危险(Merz and 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模型 区域划分 可靠
下载PDF
制定空域安全管理规划缩小航空器最低安全间隔标准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卫军 罗红东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航空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有必要寻求一些方法在现有空域内提供额外的容量。降低空域最低安全标准可以显著增加空中容量 ,但是 ,如何在降低空域最低安全标准的同时又保证必要的安全裕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 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航空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有必要寻求一些方法在现有空域内提供额外的容量。降低空域最低安全标准可以显著增加空中容量 ,但是 ,如何在降低空域最低安全标准的同时又保证必要的安全裕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相撞危险性模型进行空域安全评估 ,并对通过评估后的空域建立相应的空域监控和管理机制 ,从而达到从空域安全规划的角度缩小航空器最低安全间隔标准 ,并保证空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间隔标准 安全评估 相撞危险性模型 空域 安全管理 航空器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危险范围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常鸣 唐川 +1 位作者 苏永超 黄翔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8,共8页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紧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势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泥石流分布广泛。本文经过遥感与野外实际调查,以研究区的34条泥石流沟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与R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高差、物源量等...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紧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势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泥石流分布广泛。本文经过遥感与野外实际调查,以研究区的34条泥石流沟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与R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高差、物源量等基本参数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确定相关因子后,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其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发现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流域高差、物源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指数相关的关系,从而建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吸纳前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较少的因子就能够判别研究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范围,缩短了判断泥石流危险性范围的时间,更加有利于快速防灾避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预测模型 最大冲出长度 最大冲出宽度
下载PDF
利用机载LiDAR的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博 张会 +4 位作者 柏君 董秀军 金典琦 金松燕 张少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391,共15页
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超大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土地改造频繁,同时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辖区雨量充沛,植被覆盖密集,致使广泛分布于人工边坡和自然斜坡的地质灾害风险难以查明。首先,以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超大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土地改造频繁,同时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辖区雨量充沛,植被覆盖密集,致使广泛分布于人工边坡和自然斜坡的地质灾害风险难以查明。首先,以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获取的深圳市全域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通过多源遥感识别共建立3500多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典型标记;其次,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3大因素(8个因子),并根据降雨诱发灾害机制提出降雨汇集因子,运用证据权重法完成了降雨诱发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最后,提出了在单体灾害实际背景下的“关键控制点”危险性阈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机载LiDAR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发现植被层下的不稳定斜坡体,将原有计算样本库数量扩大约330%,且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有效值达0.903,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有效评估由降雨诱发的斜坡失稳概率,形成了适用于植被茂密城区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精细化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机载LIDAR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模型 证据权重法
原文传递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预报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高峰 高幼龙 +9 位作者 姚亚辉 田运涛 徐友宁 孙秀娟 李瑞冬 何元宵 邓兵 叶振南 陈宗良 郭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2-748,共17页
【研究目的】泥石流灾害是白龙江流域分布广泛并常引起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准确评价泥石流活动规模及其危险度,是泥石流危险性预警预报的前提,合理构建危险性预报模型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 【研究目的】泥石流灾害是白龙江流域分布广泛并常引起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准确评价泥石流活动规模及其危险度,是泥石流危险性预警预报的前提,合理构建危险性预报模型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案例和对应降雨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形成泥石流关键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白龙江流域潜在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两类泥石流危险级别临界判别模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以泥石流活动规模、沟床平均比降、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例为判断因子的泥石流危险度动态定量计算模型,能快速准确预测未来不同工程情景和降雨频率工况下泥石流危险度;(2)影响降雨型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由流域面积、10°~40°斜坡坡度面积比、沟床平均纵比降等组成,降雨条件主要由泥石流爆发前的24 h累积降雨量、触发泥石流1 h降雨量或10 min降雨量等组成;(3)依据30条典型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结果,获得泥石流危险性临界判别值,提出了降雨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1 h预报模型(Ⅰ类)和10 min预报模型(Ⅱ类),其中Ⅰ类模型高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7.5%,Ⅱ类模型中等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0%,而两类预报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3.3%。【结论】研究成果为泥石流精准预警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建立中小尺度泥石流实时化预警系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预报模型 地形条件 降水条件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白龙江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理论的岩体崩塌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翟越 谢怡帆 +2 位作者 汪铁楠 王铭 张韵生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客观量化评价岩体崩塌灾害危险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突变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评价模型。以秦岭田峪为例,通过实地踏勘,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诱发因素3个方面选择崩塌体规模、岩体风化程度、风荷载等14个指标建立岩体崩塌危... 为客观量化评价岩体崩塌灾害危险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突变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评价模型。以秦岭田峪为例,通过实地踏勘,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诱发因素3个方面选择崩塌体规模、岩体风化程度、风荷载等14个指标建立岩体崩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16处潜在岩体崩塌隐患点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突变理论与传统HSP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重复度高达87.5%,且改进突变理论能够克服传统评价方法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以及评价因子间相关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该区域存在7处低度危险点、6处较低危险点、3处中度危险点、无高度危险点,中度隐患点诱发因素均处于较不利状态,应做好区域地震、强风、暴雨等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崩塌 改进的突变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危险性评价模型 秦岭田峪
下载PDF
1961-2019年中国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铮 王国复 张颖娴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利用暴雨区连续追踪的思路和全国248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61—2019年全国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Regional Continuity Rainstorm Process,RCRP)进行客观识别,并根据RCRP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大过程降水量建立和改... 利用暴雨区连续追踪的思路和全国248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61—2019年全国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Regional Continuity Rainstorm Process,RCRP)进行客观识别,并根据RCRP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大过程降水量建立和改进危险性评估模型和危险性区划。结果显示:1961—2019年中国共发生2294次RCRP,危险性排名前十强的RCRP与历史记录相符;其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与我国降水气候态分布相似,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减;我国RCRP的高危险性区域位于华南和江南地区;危险性的季节空间分布与同季节的降水特征相关,春季华南地区的RCRP高危险性等级体现了我国华南前汛期的影响;夏季华北和东北地区的RCRP危险性高于其他季节,沿海地区的高危险性体现了台风暴雨的影响;秋季四川北部的危险区主要体现了华西秋雨的影响;单次RCRP危险性区划表征本次暴雨洪涝受灾程度大小的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判断此次RCRP对我国相应区域造成暴雨洪涝灾害的大小分布情况。其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于RCRP演变规律的认识,对于预测未来RCRP季节或次季节内等不同时间内的区域危险性强度大小及其相关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连续暴雨过程 危险性评估模型 危险性区划
下载PDF
基于特大地震发生率的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佳 徐锡伟 陈桂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0-1182,共13页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于震源分区和断层模型,使用GPS应变率转换成的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作为整个区域的地震积累率,并允许超过历史最大震级的特大地震的出现,结合活动断层滑动速率所积累的地震发生率,给出震源分区内断层地震源和背景地震源的地震发生率的比率分配关系;在活动断层分段上,保留了大型断裂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根据小的阶区来对断层进行详细分段,以便分配特大地震发生率;并使用地震率平滑方法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最后在OpenQuake中加入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出了川滇地区的PGA分布图,为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地震 川滇地区 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 背景地震源
下载PDF
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斌 陈云浩 +2 位作者 岳建伟 潘骁骏 刘扬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9-171,共3页
滑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因此对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测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信息量模型和降雨诱发指数应用在滑坡预测研究中,充分考虑两... 滑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因此对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测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信息量模型和降雨诱发指数应用在滑坡预测研究中,充分考虑两者的耦合影响,建立了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的开发工作。该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预测的快速化、自动化,并且已集成到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分析决策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 信息量模型 降雨诱发指数 模型实现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13
作者 程佳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6期41-44,共4页
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 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等特大灾害性地震,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灾害性地震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亟需在中国大陆建立合理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如何结合丰富的历史地震目录、活动构造及古地震研究资料、大地测量形变数据等相关资料来建立科学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是目前建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模型时的突出问题。在地震断层成因提出后,地震预测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地震预测也从特征地震模型等早期确定性预报到后期的概率性地震预测模拟,并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这些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均可以分为震源区划分、地震-频度关系和分布特征、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场地地震危险性等4个步骤,并可分为时间相依和时间独立的两种概率预测模型。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在全球陆续展开,并成为目前全球地震灾害防御中最为倚重的结果,而近年来包括汶川地震和日本Tohoku地震等特大灾难性地震的发生却超出了这些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的结果,也让地震空区理论和准周期模型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在低速率断裂发生强震(如2008年汶川8级地震),以及区域发生超过历史震级的强震等问题需要在新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中得到重视。2016年我国发布的第5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也在各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OpenQuake 地震目录 震级与破裂参数关系 川滇地区 背景地震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