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三证三法”辨证论治脓毒症 被引量:235
1
作者 王今达 李志军 李银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三证三法” 脓毒症 辨证论治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医治疗 危重病 异病同治 基本病机
下载PDF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91
2
作者 王今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危重病 急性病
下载PDF
纳洛酮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0
3
作者 孟庆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内源性阿片肽 危重病 纳洛酮 阿片受体 组织代谢 性药 单胺类 研究热点 参与 重要作用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3
4
作者 史载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 中26 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 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 例),在营养支持前1 日及营养支持第10 日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 中26 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 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 例),在营养支持前1 日及营养支持第10 日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每日计算氮平衡并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在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方面与肠外营养组的支持效果大致相同(P均> 0.05);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方面则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均< 0.05)。结论:对于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在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和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起一定的作用,且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并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 被引量:105
5
作者 徐凯进 蔡洪流 +14 位作者 沈毅弘 倪勤 陈瑜 胡少华 李剑平 王华芬 俞亮 黄河 裘云庆 魏国庆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梁廷波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综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93
6
作者 季大玺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1995年,第一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议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1995年,第一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议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CRRT的定义是采用每天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近年来,CRRT技术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已超出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在国外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普遍地得到使用.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CRRT这一名词似乎尚不能完全概括此项技术的实际内容,因此,作者认为将CRRT系列技术改为"CBP"更符合临床实际内容,更有利于这一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病 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 酸碱紊乱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92
7
作者 宫雪梅 叶向红 +2 位作者 薛阳阳 江方正 李维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构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和评价肠内营养相关文献,经课题组讨论,制订肠内营养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肠内营养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形成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 目的构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和评价肠内营养相关文献,经课题组讨论,制订肠内营养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肠内营养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形成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4,专家协调系数为0.119和0.112。结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权威性高,可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肠道营养 自身耐受性 护理评估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陈德昌 杨兴易 +1 位作者 李红江 景炳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输送和氧消耗。应用胃肠粘膜内pH值检测胃肠粘膜的血液灌流和氧合情况。观察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及中毒性肠麻痹的...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输送和氧消耗。应用胃肠粘膜内pH值检测胃肠粘膜的血液灌流和氧合情况。观察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及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结果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伴出血的止血有效率达 73 % ,与洛赛克对照治疗组无差异 ;大黄对中毒性肠麻痹的有效率达 6 5 % ,明显高于西沙必利对照治疗组 (P <0 0 5 ) ;危重症患者心排血指数、全身氧输送和氧消耗明显高于生理范围 ,但胃肠道仍处于严重缺血、低氧状态 ;大黄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输送和氧消耗无明显影响 ,但大黄能显著提高胃肠粘膜内pHi(P<0 0 0 1) ,说明大黄能明显改善胃肠道氧合和功能状况。结论 大黄能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的血液灌流和氧合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脓毒症 危重病 中医药治疗 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 肠麻痹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80
9
作者 仲月霞 刘喜文 +2 位作者 宋德根 王伯良 赵丽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0-82,共3页
通过对108例急危重病患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分析和护理,结果表明,在急危重病患者中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2.7%,而经用法莫替丁药物预防的脑出血患者,其发生率为26.6%(P<0.05)。护理要点:除原发病外,密切观察胃肠功能变化,适时应用... 通过对108例急危重病患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分析和护理,结果表明,在急危重病患者中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2.7%,而经用法莫替丁药物预防的脑出血患者,其发生率为26.6%(P<0.05)。护理要点:除原发病外,密切观察胃肠功能变化,适时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和胃肠减压;注意重度胃肠功能衰竭时上消化道出血的“三高、三低”征象;重视抗休克时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和输血的基本原则。预防和及时处理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胃肠功能衰竭 护理
原文传递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应用 被引量:76
10
作者 任晓旭 宋国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score)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score,PCIS)均为生理学危重评分法。前者发表于1996年,由原PRISM评分发展而来,有17个生理参数,26个生理参数范围,是...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score)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score,PCIS)均为生理学危重评分法。前者发表于1996年,由原PRISM评分发展而来,有17个生理参数,26个生理参数范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儿科评估病情和预后的工具。后者公布于1995年,有10项生理指标,其简便、有效、适合国情,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有效的儿科危重评分法。二者均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验证。除评估病情和预后,还可评估ICU工作质量和效益,对比不同ICU患者状况、资源利用和管理,进行危重症临床研究。本研究对PRISMⅢ的应用及其与PCIS的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危重病 重症监护 预后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死亡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病合并感染的降阶梯治疗策略 被引量:73
11
作者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急诊 危重病 感染 降阶梯治疗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2
作者 吴勤 张继红 吕润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29-530,共2页
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6年11月在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置管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常... 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6年11月在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置管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危重病 救治
原文传递
危重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9
13
作者 任成山 刘素刚 袁林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6-27,共2页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8例健康人及26例危重休克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结果表明:危重休克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βEP分别为2101.34±1090.63ng/L和536.55±28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8例健康人及26例危重休克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结果表明:危重休克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βEP分别为2101.34±1090.63ng/L和536.55±281.45ng/L),P<0.01。血浆βEP含量升高的程度与危重休克患者血压降低呈负相关,P<0.05。14例危重休克患者静脉注射纳络酮1小时后,血压升至正常,血浆βEP含量亦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血浆βEP含量升高在休克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纳络酮具有较好的抗休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Β-内啡肽 血浆 纳络酮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 被引量:67
14
作者 林涵真 危丽华 董馨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4027-4028,共2页
关键词 危重病 病人转送
下载PDF
从“三证三法”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研究思路——王今达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60
15
作者 李银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危重病 急救医学 中西医结合 研究思路 发病机制 感染性多脏器衰竭 “三证三法”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定法——APACHE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6
作者 梁建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2-56,共5页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定法——APACHE系统的研究进展梁建业(综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是一种评定各类危重病患...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定法——APACHE系统的研究进展梁建业(综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是一种评定各类危重病患者,尤其是加强医疗科(ICU)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病情评定法 APACHE系统
下载PDF
谷氨酰胺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17
作者 王新颖 李维勤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6月急诊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 ICU)的危重病患者40例,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留取患者入S ICU后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6月急诊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 ICU)的危重病患者40例,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留取患者入S ICU后48 h内凌晨6时空腹静脉血,观察患者血G ln水平、免疫功能及各脏器指标的变化。结果危重病患者血G l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72,P<0.05)。免疫指标中CD 4/CD 8比例(T辅助淋巴细胞与T抑制淋巴细胞)与血G ln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704,P<0.05),而其他免疫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单核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G ln浓度正常组(≥420μm o l/L)单核细胞HLA DR表达也较G ln缺乏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G ln正常组血浆总胆红素>19μm o l/L、氧合指数<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血肌酐>110μm o l/L的发生率均低于G ln缺乏组。死亡组血G ln浓度平均为(333.2±95.1)μm o l/L,与存活组(466.1±125.2)μm o l/L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存在G ln缺乏,血G ln水平的下降对机体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免疫功能 脏器功能 危重病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8
作者 曹岚 叶向红 +4 位作者 李君 张丽娜 李莉 张文颖 邓露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至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70例行持续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每天监测1...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至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70例行持续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每天监测1次,指导肠内营养实施;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回抽法每8小时监测胃残余量进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结果两组患者在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P=1.000),观察组肠内营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25.7%比5.7%,74.3%比94.3%,P=0.045),观察组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住ICU时间、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37±0.69) d比(3.49±0.74) d,P=0.028;(8.52±5.45) d比(6.40±2.71) d,P=0.022;(58.29±11.22) s比(67.60±7.05) s,P=0.000]。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更科学地指导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方案,减少肠内营养中断率,更快地达到目标喂养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肠营养 超声检查 胃残余量
原文传递
重新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9
作者 王小文 赵松 +4 位作者 陈秀凯 李文雄 郑悦 宋阳 陈惠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随着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广泛应用,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弊端已经显现,有必要重新评价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临床应用的...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随着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广泛应用,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弊端已经显现,有必要重新评价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危重病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62
20
作者 陈德昌 李红江 +1 位作者 毛居卫 杨兴易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 2 13例 ,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 (n=6 2 ) 和存活组 (n=15 1)。入院后当天及 3、 7、 10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 2 13例 ,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 (n=6 2 ) 和存活组 (n=15 1)。入院后当天及 3、 7、 10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检查 ,入院后次日对各种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35例患者在入ICU后 2 4小时内进行骨髓象检查。结果 入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治疗 7d和 10d后 ,存活组下降至 10分以下 ,而死亡组上升至 2 0分以上 (P <0 0 1)。血小板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 ,但在治疗 7d和 10d死亡组患者血小板再度进行性下降 ,而存活组上升至正常范围 (P <0 0 0 1)。严重的阴沟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MRA)和真菌性脓毒症 ,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 72 3%、 89 6 %和 93 5 %。危重病患者骨髓象显示存活组带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明显高于死亡组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1)。结论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和骨髓抑制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而血小板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更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骨髓 全血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危重病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