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 被引量:207
1
作者 张明楷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33,共10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已经得到公认。新刑法颁行之前,许多刑法著作与教科书都将主客观相统一视为刑法的基本原则。〔1〕虽然新刑法只是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但许多具体规定体现了...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已经得到公认。新刑法颁行之前,许多刑法著作与教科书都将主客观相统一视为刑法的基本原则。〔1〕虽然新刑法只是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但许多具体规定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如新刑法第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的超过要素 客观处罚条件 构成要件 行为人 危害结果 犯罪构成 客观要素 违法性 主观的超过要素 不及时报告
原文传递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 被引量:97
2
作者 李佐卫 陈庆华 张学忠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5,共5页
以去年"非典"突发事件及高校出现过的突发事件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因及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建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校 突发事件 概念 类型 形成原因 应急管理机制 危害结果 行为表现
下载PDF
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张明楷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40,64,共13页
1.恶意复保险、隐瞒保险危险骗取保险金的,属于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2.保险诈骗行为以行为人开始向保险人索赔为实行行为的着手; 3.刑法不针对本罪的主要客体规定危害结果,是因为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不易认定、不能限制处罚范... 1.恶意复保险、隐瞒保险危险骗取保险金的,属于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2.保险诈骗行为以行为人开始向保险人索赔为实行行为的着手; 3.刑法不针对本罪的主要客体规定危害结果,是因为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不易认定、不能限制处罚范围,而规定了次要客体受侵害的结果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4.不以主要客体受侵害而以次要客体受侵害 (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 )作为本罪的既遂标志具有合理性; 5.本罪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6.非法占有目的包含使第三者非法占有为目的; 7.《刑法》第 198条第 4款关于共犯的规定属于注意规定,而非特别规定; 8.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的,同时触犯两个罪名,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根据核心角色与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原理解决定罪问题; 9.行为人实施了制造保险事故的犯罪行为,但没有向保险人索赔的,不应实行数罪并罚; 10.单位实施制造保险事故的放火等犯罪行为的,对单位只能以保险诈骗罪论处,但对其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以保险诈骗罪、放火罪等实行数罪并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诈骗罪 实行行为 危害结果 主观要素 共同犯罪 罪数区分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明楷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0-92,共3页
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张明楷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指出:“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 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张明楷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指出:“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人 销赃罪 赃物罪 危害结果 司法机关正常活动 主观要件 主观心理状态 客观事实 淫秽物品 犯罪
原文传递
论目的犯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明祥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目的犯 犯罪目的 犯罪故意 危害结果 共同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 特定目的 行为人 危害行为 社会危害
下载PDF
过失危险犯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仁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64,共16页
过失危险犯研究刘仁文过失犯,乃相对故意犯而言,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犯罪。危险犯,乃相对实害犯而言,是指行... 过失危险犯研究刘仁文过失犯,乃相对故意犯而言,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犯罪。危险犯,乃相对实害犯而言,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还没有造成危害社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危险犯 过失犯罪 危险罪 行为人 检疫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危害结果 犯罪化 危险结果 违反规定
原文传递
论危害环境罪 被引量:25
7
作者 邹清平 《法学评论》 1986年第3期50-53,共4页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近的地方,既能与刑法保持一致,又能区别于其他犯罪。下面,笔者拟从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及与刑法有关条文的区别二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危害环境罪这一新课题。一、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因危害《环境保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环境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公私财物 犯罪构成 重大损害 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 犯罪客体 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犯罪故意概念的评析与重构 被引量:29
8
作者 贾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该条规定,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 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该条规定,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上述概念是我国关于犯罪故意的法定概念,也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犯罪故意概念的通说。比之英、美刑法和德、日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概念,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概念有一个根本性的历史进步:将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价值评判纳入了犯罪故意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故意 社会危害性认识 行为人 违法性认识 构成要件 故意犯罪 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 危害结果 价值评判
原文传递
准共同侵权行为之探索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瑞明 《河北法学》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共同侵权行为 共同危险行为 行为人 损害结果 侵害对象 民事责任 危害结果 实际损害 致害人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下载PDF
论过失危险犯 被引量:25
10
作者 俞利平 王良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0-74,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给我国的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以实害结果作为过失犯罪成立标准的传统刑法理论在预防惩治过失犯罪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给我国的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以实害结果作为过失犯罪成立标准的传统刑法理论在预防惩治过失犯罪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为了保卫社会,刑法有必要将介入的时间提前到置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损失的直接危险状态的阶段。因此,对过失危险犯罪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过失犯罪构成理论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危险犯 实害结果 允许的危险 危害结果
下载PDF
论行为犯的构造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希慧 童伟华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58,共15页
所谓行为犯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不要求有危害结果的发生 ,只要实行行为一俟完毕 ,基本构成要件即为齐备的犯罪类型。行为犯在犯罪客体、实行行为的特性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有显著不同于结果犯和其他犯罪类型的特点。行为... 所谓行为犯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不要求有危害结果的发生 ,只要实行行为一俟完毕 ,基本构成要件即为齐备的犯罪类型。行为犯在犯罪客体、实行行为的特性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有显著不同于结果犯和其他犯罪类型的特点。行为犯的基本构造特征有利于我们正确识别和认定行为犯 ,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犯 实行行为 犯罪类型 主观方面 刑法分则 实体法 危害结果 基本构成 要求 重要意义
下载PDF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舒洪水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91,共9页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负有共同注意义务的二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不注意,共同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共同犯罪形态。过失教唆犯、过失帮助犯能够成立共犯,即使在立法中予以确认也不会导致处罚范...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负有共同注意义务的二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不注意,共同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共同犯罪形态。过失教唆犯、过失帮助犯能够成立共犯,即使在立法中予以确认也不会导致处罚范围的扩大和刑法谦抑原则的违反。在共同过失犯罪中,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并且数个行为人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方面,各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也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过失犯罪 共同注意义务 危害结果 概念 行为人 犯罪形态 谦抑原则 处罚范围 主观方面 心理态度 违反 教唆犯 帮助犯 共犯 刑法 立法
下载PDF
行政违法真的不需要危害结果吗? 被引量:36
13
作者 熊樟林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共11页
由于应受行政处罚行为较多表现为行为犯,因而我国传统认识习惯于认为危害结果并非行政违法认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没有危害结果并不影响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成立。这种认识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并不相符,容易陷入主观归责的窠臼,同... 由于应受行政处罚行为较多表现为行为犯,因而我国传统认识习惯于认为危害结果并非行政违法认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没有危害结果并不影响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成立。这种认识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并不相符,容易陷入主观归责的窠臼,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行政处罚权的滥用。实际上,危害结果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危害结果和"危险"两种类型,表现为"可能的危害结果"和"实际的危害结果"两个阶段。在行政处罚中,大部分行政违法行为要么可归入"危险"的危害结果类型,要么便是处在"可能的危害结果"阶段,但无论如何,危害结果都是此类行为的必备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危害结果 危险
原文传递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秦宗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但作为与刑法相配套的程...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但作为与刑法相配套的程序法,《刑事诉讼法》很长时间内没有确立强制医疗的相关程序规定。实践中,对于肇祸的精神病人,主要由公安机关通过行政程序送交隶属于公安机关的安康医院进行强制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程序 刑事责任 医疗 《刑事诉讼法》 精神病人 公安机关 危害结果 第18条
下载PDF
论原因上自由行为 被引量:23
15
作者 齐文远 刘代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4,共4页
原因上自由行为,亦称原因自由行为或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是一个从外国刑法学引进的概念。日本《刑法学词典》将原因上自由行为表述为是指由于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的状态,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的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由于行... 原因上自由行为,亦称原因自由行为或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是一个从外国刑法学引进的概念。日本《刑法学词典》将原因上自由行为表述为是指由于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的状态,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的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由于行为人在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发生阶段虽然没有意思决定的"自由",但是在导致无责任能力状态产生原因的设定阶段,却具有可以阻止原因设定行为的意思决定的自由,因而就提出了这个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责任能力 原因自由行为 危害结果 设定行为 行为者 行为人 犯罪构成 构成要件 产生原因 刑法学
原文传递
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26
16
作者 余淦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2-66,61,共6页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并不参与犯罪实施,只为实行犯提供犯罪意图,所以,有人把他叫做造意犯。这种造意犯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基于他们的造意而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特别在当前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几...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并不参与犯罪实施,只为实行犯提供犯罪意图,所以,有人把他叫做造意犯。这种造意犯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基于他们的造意而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特别在当前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几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的案件中,以及在较为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中,我们都很容易发现有教唆犯的黑手伸入其中。抓住和斩断这些黑手,正确、及时地打击这种躲在幕后的教唆犯,对于深入揭露和预防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对教唆犯的定罪量刑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共同犯罪 实行犯 教唆行为 刑事责任 犯罪过程 我国刑法 犯罪既遂 危害结果 从属性
下载PDF
论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定位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永红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70,共8页
本文在评议诸说的基础上 ,从“人身危险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身危险性是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地位就如同危害结果 ,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是量刑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将人身危险性... 本文在评议诸说的基础上 ,从“人身危险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身危险性是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地位就如同危害结果 ,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是量刑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将人身危险性通过立法方式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中 ,是保证人身危险性理论不被滥用的法律基础。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人身危险犯”及其类型 ,刑罚个别化———人身危险性对刑罚适用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 刑法 立法方式 刑罚个别化 危害结果 危险犯 重要因素 中国 影响
原文传递
监督过失的提倡及其司法认定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兰英 马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被监督者 过失责任 司法认定 从属关系 业务过失 实质问题 危害结果 过失行为 从业人员
原文传递
论目的犯的目的本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洪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犯的目的在本质上是犯罪目的,主要理由是:目的犯的目的同犯罪客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犯的目的是具有刑法意义的观念上的危害结果;目的犯的目的在本质上是犯罪目的,符合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发生关系原理。
关键词 目的犯 犯罪动机 危害结果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危害结果的认定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永红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危害结果,是司法实践中十分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确定侵犯商业秘密的损害范围,然后,根据侵犯商业秘密罪不同的行为方式,具体认定损害结果。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危害结果 认定方法 犯罪构成 商业秘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