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 被引量:6
1
作者 邱惠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78-85,共8页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舛。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新大陆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印第安文化 白人 民族文化 传教士 印第安人口 寄宿学校 保留地 基督教 美国印第安
下载PDF
象征世界中的文化身份重构——《痕迹》的生物象征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靓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路易斯.厄德里奇等为代表的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致力于表现当代美国社会中印第安人的困惑、挣扎、艰辛、快乐和不幸。在《痕迹》中,路易斯.厄德里奇构建了许多生物象征符号,这些生物象征包含了印第安文化传统中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界定,... 以路易斯.厄德里奇等为代表的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致力于表现当代美国社会中印第安人的困惑、挣扎、艰辛、快乐和不幸。在《痕迹》中,路易斯.厄德里奇构建了许多生物象征符号,这些生物象征包含了印第安文化传统中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界定,并在作品中协助建构了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特征,生物象征在这里作为印第安文化传统中一个独特的亮点,对印第安文学独立身份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标识性作用,对当代印第安作品的生物象征解读在一定层面上有助于揭示厄德里奇等当代印第安作家在白人主流文学中所采用的斗争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厄德里奇 印第安文化 痕迹 生物象征符号
下载PDF
略述“美好生活”印第安理念在拉美的制度实践与挑战——以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韩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美好生活"理念发端于拉美印第安传统文化。追根溯源,近代以来,随着拉美国家普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消费主义"观念与印第安传统理念间的文化冲突接踵而至,社会矛盾随之激化。对此,曾被视为社会"问题"... "美好生活"理念发端于拉美印第安传统文化。追根溯源,近代以来,随着拉美国家普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消费主义"观念与印第安传统理念间的文化冲突接踵而至,社会矛盾随之激化。对此,曾被视为社会"问题"的拉美印第安裔人民,提出用"美好生活"传统民族理念解决现代的问题,即:通过人类共同体中内部与外部的多种平衡与和谐,来实现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富足。历史上,这一理念在安第斯地区印第安人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当代,拉美部分安第斯国家在治理中融入了传统原住民哲学"美好生活"这一理念,践行到立法与公共政策制度等建设中来。未来,拉美国家探索"美好生活"的进程,仍充满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基本权利 宪法 拉丁美洲 印第安文化
原文传递
试析美国影片《与狼共舞》的象征形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姜岳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50-52,共3页
试析美国影片《与狼共舞》的象征形象及其意义①姜岳斌美国先民开发西部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它充满着美国人不避艰险的勤劳开垦和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西部开发之时,美国的老辈人常以“Youngman,gowest!”... 试析美国影片《与狼共舞》的象征形象及其意义①姜岳斌美国先民开发西部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它充满着美国人不避艰险的勤劳开垦和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西部开发之时,美国的老辈人常以“Youngman,gowest!”(年轻人,到西部去!)这样的话做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狼共舞 象征形象 印第安 西部开发 苏族 印第安文化 个人品质 影片 行为方式 美国式幽默
下载PDF
浅谈美国地名的文化含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晓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6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美国地名 波士顿 拿破仑 殖民地 复古主义思潮 地名文化 印第安 马萨诸塞州 美国独立战争 印第安文化
下载PDF
《圆屋》中的文化创伤与印第安文化身份的建构 被引量:7
6
作者 朱荣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圆屋》中,赋予女主人公、一位美国印第安女性的遭遇以文化意义,从而书了写印第安人的文化创伤。作者质疑以暴力处理创伤的做法,认为暴力复仇只会把印第安文化推到更加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无助于疗... 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圆屋》中,赋予女主人公、一位美国印第安女性的遭遇以文化意义,从而书了写印第安人的文化创伤。作者质疑以暴力处理创伤的做法,认为暴力复仇只会把印第安文化推到更加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无助于疗伤,反而极有可能扼杀印第安文化的生命力。恰当的创伤处理方式必须从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态出发,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开放的生存伦理和民族文化身份过程中振兴印第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屋》 文化创伤 印第安文化
下载PDF
世界濒危语言的抢救和复兴--以美国南加州卡维亚语的记录与分析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白瑞斯 王霄冰 刘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前世界上有5000多种语言濒临消亡,记录和研究这些语言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卡维亚语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濒于消亡的印第安语言,目前已不被使用,而只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中存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德国语言学家致力于记... 目前世界上有5000多种语言濒临消亡,记录和研究这些语言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卡维亚语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濒于消亡的印第安语言,目前已不被使用,而只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中存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德国语言学家致力于记录和研究这种濒危语言。这里主要介绍了这项研究的历史、方法和进展状况,并对世界各地抢救濒危语言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印第安文化 卡维亚语
下载PDF
毁灭之路——福克纳的印第安人故事 被引量:5
8
作者 任爱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7,共7页
威廉·福克纳的四篇以印第安部落为背景的小说《瞧!》、《求爱》、《公道》和《红叶》,描述了美国印第安文化灭亡的过程,堪称一部印第安编年史。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观照这些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印第... 威廉·福克纳的四篇以印第安部落为背景的小说《瞧!》、《求爱》、《公道》和《红叶》,描述了美国印第安文化灭亡的过程,堪称一部印第安编年史。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观照这些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印第安部落从对殖民文化的颠覆性模拟蜕变为对其认同和盲目模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殖民文化 模拟 认同
原文传递
威廉斯堡的时光之旅
9
作者 张可 曾妮 《群众》 2024年第10期68-69,共2页
威廉斯堡市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维吉尼亚半岛,是美国的旅游胜地和历史名镇,不仅因为其自然风光秀丽,更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城。自1606年第一批英国移民在此建立永久居留地以来,威廉斯堡见证了... 威廉斯堡市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维吉尼亚半岛,是美国的旅游胜地和历史名镇,不仅因为其自然风光秀丽,更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城。自1606年第一批英国移民在此建立永久居留地以来,威廉斯堡见证了英国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交融,最终发展成为一座设施完备的殖民时代小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威廉斯堡 美国弗吉尼亚州 殖民时代 历史文化遗产 英国移民 维吉尼亚 永久居留
下载PDF
返魅自然:《痕迹》中的印第安生态伦理意蕴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6,F0004,共4页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以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为文本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印第安传统宇宙观,进而追溯以崇尚万物和谐统一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印第安传统文化。文章提出,厄德里克将其族裔文化概念聚焦于生...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以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为文本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印第安传统宇宙观,进而追溯以崇尚万物和谐统一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印第安传统文化。文章提出,厄德里克将其族裔文化概念聚焦于生态伦理层面,通过文化记忆、叙述方式和情感表达,再现本族原生文化的神秘魅力,激发人们对重建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今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现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 印第安文化 和谐 生态批评
原文传递
解构殖民文化 回归印第安传统——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建平 郭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5-457,共3页
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 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民压迫的反抗,试图消除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民的误解,改变印第安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奇 《痕迹》 印第安文化 内部殖民
下载PDF
文化差异是词语理解的陷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永林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1.引言。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语言文化的研究也日趋广泛深入:17—18世纪期间,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者与传教士的笔下,不乏语言与文化差异的趣例;本世纪初,大洋彼岸人类学研究... 1.引言。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语言文化的研究也日趋广泛深入:17—18世纪期间,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者与传教士的笔下,不乏语言与文化差异的趣例;本世纪初,大洋彼岸人类学研究的繁盛,使我们在对印第安文化总体了解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 语言与文化 文化差异 语言文化 引言 理解 传教士 印第安文化 人类学研究 科学家
下载PDF
中华艺术的日神精神——兼及印第安文化与华夏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国荣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67,共21页
本文论述了古代中华艺术的主体精神是日神精神。中华艺术的日神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和”上,从人天之和、人伦之和、艺中之和三方面体现出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及其日神精神,对海外有深远影响,尤其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有血缘关... 本文论述了古代中华艺术的主体精神是日神精神。中华艺术的日神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和”上,从人天之和、人伦之和、艺中之和三方面体现出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及其日神精神,对海外有深远影响,尤其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有血缘关系。它与兄弟民族、友好国家共同创造了亚洲、美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艺术 日神精神 中和 印第安文化 太平洋文化 地中海文化
下载PDF
论诺斯替主义与西尔科的世界融合观——以《沙丘花园》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创作的关切内容从最初的民族主义演进成一种融合观。这种转变在于,作家的视域不再局限于土著文化本身,也开始关注其他族裔、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危机。同时,她的创作博采西方文化的元素,如诺斯替主义,来探寻其... 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创作的关切内容从最初的民族主义演进成一种融合观。这种转变在于,作家的视域不再局限于土著文化本身,也开始关注其他族裔、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危机。同时,她的创作博采西方文化的元素,如诺斯替主义,来探寻其与印第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在其第三部小说《沙丘花园》中,西尔科在诺斯替主义的启示下,找到土著文化与之的契合点,并通过对传统基督教教义的颠覆及对诺斯替主义的重新肯定,将诺斯替主义转化为印第安文化中拯救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其世界融合观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 印第安文化 诺斯替主义 世界融合观 《沙丘花园》
下载PDF
藏拉·凯瑟及其小说中的印第安主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社科纵横》 1996年第2期60-63,49,共5页
藏拉·凯瑟及其小说中的印第安主题赵 在社会生活不断物质化的今天,人们逐渐对这种生活节凑快、竞争激烈、时时处处要防陷井、到处弥漫着铜臭味的现代社会厌倦了,腻味了!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古朴、平平淡淡、自食其力的生活,怀念... 藏拉·凯瑟及其小说中的印第安主题赵 在社会生活不断物质化的今天,人们逐渐对这种生活节凑快、竞争激烈、时时处处要防陷井、到处弥漫着铜臭味的现代社会厌倦了,腻味了!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古朴、平平淡淡、自食其力的生活,怀念原始纯真的过去,追慕未受现代工业侵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印第安文化 凯瑟 短篇小说 墨西哥 刘易斯 殖民者 阿芙罗狄蒂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文学
下载PDF
印第安文化灭绝“血泪史”
16
作者 魏南枝 《瞭望》 2023年第16期60-62,共3页
印第安人不仅面临生存危机,而且遭受文化灭绝,成为“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他的座右铭是“杀了那个印第安人,拯救其人性”。目前美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更微妙的文化灭绝形式,对印第安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高等教育 印第安 美国基础教育 生存危机 陌生人 青少年 灭绝
原文传递
初探曼达拉,与孩子们做思维瑜伽
17
作者 唐榕 郑昌菊 《幼儿100(教师版)》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一、课程缘起,曼达拉是来自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一种手工作品。印第安小孩出生时,他的父亲会用两根竹子或木条交叉固定住,用棉线缠绕几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不断添加毛线加以制作,一直到五岁编织完成。曼达拉也是印... 一、课程缘起,曼达拉是来自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一种手工作品。印第安小孩出生时,他的父亲会用两根竹子或木条交叉固定住,用棉线缠绕几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不断添加毛线加以制作,一直到五岁编织完成。曼达拉也是印第安文化中的一种吉祥标志,据说认真编织曼达拉,并在心中默默地祈愿,就会有美好的事情降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印第安 手工作品 孩子健康成长 南美洲
原文传递
美国儿童文学的多元文化格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燕玉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9-34,共6页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康马杰在论述美国精神时指出:"一代又一代的开拓,一次又一次的移民浪潮,在不断改变美国的面貌."美国儿童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中,都有新移民的加入,他们把不同民族的文化带进美...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康马杰在论述美国精神时指出:"一代又一代的开拓,一次又一次的移民浪潮,在不断改变美国的面貌."美国儿童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中,都有新移民的加入,他们把不同民族的文化带进美国儿童文学,使美国儿童文学不断出现许多异国异族的题材、人物、风情、传说.尽管相当一段时期内美国儿童文学中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文化,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情形为之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儿童文学 多元文化 民族文化 犹太文化 黑人文化 印第安文化
下载PDF
北美印第安“大地之母”神祇的生态原型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苏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共6页
北美土著人的信仰是一种基于大地的神学,他们对于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理解都被放置于"大地之母"的理念之中,一切的神圣性都集中体现于大地母亲这一意向。随着欧洲文化的入侵,他们认识到传统仪式、妇女角色、社会结构的改变以... 北美土著人的信仰是一种基于大地的神学,他们对于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理解都被放置于"大地之母"的理念之中,一切的神圣性都集中体现于大地母亲这一意向。随着欧洲文化的入侵,他们认识到传统仪式、妇女角色、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政治经济的博弈都是内在相互联系的。基于性别差异、精神信仰的不同理解而最终导致的物质世界的巨变成为解读当今生态恶化的链状因果关系的视角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大地之母 女性传统 生态批评
原文传递
《百年孤独》的印第安文化透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明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之一,是马尔克斯在拉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分析了这部小说所体现的印第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宿命论、时间观等传统观念以及它们对作品创作方法的影响...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之一,是马尔克斯在拉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分析了这部小说所体现的印第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宿命论、时间观等传统观念以及它们对作品创作方法的影响等,揭示了这部作品与拉美印第安文化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 印第安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