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评“化身论” |
刘毓忱
|
《文学遗产》
|
1984 |
7
|
|
2
|
以韵入散:诗歌与小说的交融互动 |
李鹏飞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3
|
回鹘文《罗摩衍那》及其梵语借词研究 |
周银霞
杨富学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4
|
电影,期待史诗归来 |
俞灵
|
《中国民族》
|
2014 |
3
|
|
5
|
印度两大史诗中的战争与民族精神 |
闫元元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6
|
探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学中的价值 |
仁欠卓玛
|
《西藏艺术研究》
|
2015 |
2
|
|
7
|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的隐喻之比较 |
王艳凤
阿婧斯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8
|
论古代东方史诗文学发生的同质性——以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为例 |
王艳凤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9
|
从蒙古与印度史诗中的人物看其宗教文化色彩——以《江格尔》和《摩诃婆罗多》为例 |
屈涵
王艳凤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0
|
《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 |
孟昭毅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吴哥文学的发展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其的影响 |
张磊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 |
王艳凤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3
|
印度史诗文本翻译研究 |
王治国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4
|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呈现的民族精神之比较 |
王艳凤
阿婧斯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5
|
丙申将至 灵猴献瑞 灵猴初现古丝路 |
|
《世界知识》
|
2016 |
0 |
|
16
|
古印度史诗中的高科技战争 |
小史
|
《学生天地(初中版)》
|
2019 |
0 |
|
17
|
恒河之魅 |
张烨
|
《秘书》
|
2012 |
0 |
|
18
|
罗摩故事的两种演绎——《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和《罗摩衍那》 |
闫元元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
唐帼丽
季百春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20
|
印度两大史诗的幸福观初探 |
李朗宁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