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评“化身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毓忱 《文学遗产》 1984年第3期57-64,共8页
在《西游记》的研究上,有一个历久未决的问题,即孙悟空的形象是不是受印度文化的外来影响而塑造出来的?它的原型是不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近年来,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季羡林、顾子欣等同志认为孙悟空的形象,与... 在《西游记》的研究上,有一个历久未决的问题,即孙悟空的形象是不是受印度文化的外来影响而塑造出来的?它的原型是不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近年来,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季羡林、顾子欣等同志认为孙悟空的形象,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或译作《腊玛延那》)有关,是史诗中神猴哈奴曼的化身。因此,弄清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悟空形象 化身 演化 《罗摩衍那》 印度文化 印度史诗 《西游记》 外来影响
原文传递
以韵入散:诗歌与小说的交融互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在文学史上,诗歌与小说、叙事与抒情虽分属于不同的文体与不同的表达功能,但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尤其是史诗(以古希腊与古印度史诗为代表)、叙事诗与诗体小说(如《浮士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叶甫盖尼·奥涅... 在文学史上,诗歌与小说、叙事与抒情虽分属于不同的文体与不同的表达功能,但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尤其是史诗(以古希腊与古印度史诗为代表)、叙事诗与诗体小说(如《浮士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二者的完美融合。西方的史诗在17、18世纪发展出长篇小说(novel),主要以散文语体来叙事,其总的发展趋势是散文体的长篇小说跟诗歌的关系分得越来越清楚,基本跟诗歌脱离关系,虽不能说是绝对的,但诗歌与散文这两种不同文体的交错运用应该说不是西方小说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小说 诗歌 印度史诗 长篇小说 西方小说 《浮士德》 散文体 叙事诗
原文传递
回鹘文《罗摩衍那》及其梵语借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银霞 杨富学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罗摩衍那》是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之一,在古代回鹘人中有所传播,其回鹘文简写本在吐鲁番有所出土,从中不难看出,其故事主干尽管源自印度神话,但并非直接译自梵文本,从其中使用的借词看,应直接译自吐火罗文,同时又参考了于阗文本或藏文... 《罗摩衍那》是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之一,在古代回鹘人中有所传播,其回鹘文简写本在吐鲁番有所出土,从中不难看出,其故事主干尽管源自印度神话,但并非直接译自梵文本,从其中使用的借词看,应直接译自吐火罗文,同时又参考了于阗文本或藏文本。[作者简介]周银霞(1966—),女,甘肃省定西人,甘肃省委党校讲师,硕士;杨富学(1965—),河南省邓州市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写本 印度史诗 借词 吐鲁番
下载PDF
电影,期待史诗归来 被引量:3
4
作者 俞灵 《中国民族》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史诗,一种古老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文字尚未出现时,人们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都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关键词 印度史诗 东西方文化传统 电影 期待 民族史诗 文学样式 国家文化 叙事
原文传递
印度两大史诗中的战争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元元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通过刻画英雄人物在战争中的传奇故事和英勇经历,生动反映了印度文化中的达摩精神、业报思想和种姓制度,对印度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诗通过对战争正义性的强调,颂扬了印度人对"达...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通过刻画英雄人物在战争中的传奇故事和英勇经历,生动反映了印度文化中的达摩精神、业报思想和种姓制度,对印度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诗通过对战争正义性的强调,颂扬了印度人对"达摩"的坚守,对仁慈、善良、宽容等品质的推崇,通过解释不同人需要坚守不同的达摩,也为战争中不可避免的残酷行为进行了哲学和道德上的辩解;战争中业报故事、对道德和"悲悯"之心的强调,督促教徒们要恪职尽责,表现了印度文化对道德的尊崇和对正义的尊重;史诗故事对种姓制度的维护,试图树立一种阶序化的英雄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印度人安于命运、无意竞争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战争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探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学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仁欠卓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15年第2期4-7,共4页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作为外来题材,早在吐蕃时期就有了藏文译本。后宏期至近代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罗摩故事以典故、诗歌、戏剧、译文等不同体裁和形式呈现,构成了藏族文学史上独特的体裁效果。
关键词 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 藏族传统文学
下载PDF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的隐喻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凤 阿婧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9,共5页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本论文主要阐释了史诗隐喻,并对两个民族史诗的母题隐喻、神话隐喻、人物隐喻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其异同产生的原因。如此研究对于理解史诗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对比两个民族史诗隐喻意义的不同,更能...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本论文主要阐释了史诗隐喻,并对两个民族史诗的母题隐喻、神话隐喻、人物隐喻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其异同产生的原因。如此研究对于理解史诗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对比两个民族史诗隐喻意义的不同,更能深入理解不同民族史诗的独特风格以及其中呈现的民族文化与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史诗 印度史诗 隐喻 比较
下载PDF
论古代东方史诗文学发生的同质性——以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人类自身的类同化特征投射到史诗创作中,就表现为审美发生和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将古代东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同属于东方的蒙古史诗和印度史诗在产生、发展、传播等方面存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地域环境... 人类自身的类同化特征投射到史诗创作中,就表现为审美发生和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将古代东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同属于东方的蒙古史诗和印度史诗在产生、发展、传播等方面存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地域环境、频繁的部族战争、个人意识的逐渐觉醒、民族融合与文化互渗促成了两个民族史诗的形成,而且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又都有着漫长的发展流变过程,史诗中所包含的神话内容、神灵观念等都与其各自的民族神话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史诗 印度史诗 文学发生 同质性
下载PDF
从蒙古与印度史诗中的人物看其宗教文化色彩——以《江格尔》和《摩诃婆罗多》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屈涵 王艳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宗教与文学从起源到发展,一直互为表里,相互交融,共生共在,史诗就是以一种文学叙事方式构造出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人物身上显现着萨满教属性,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人物身上体现着对印度教永恒的"正法... 宗教与文学从起源到发展,一直互为表里,相互交融,共生共在,史诗就是以一种文学叙事方式构造出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人物身上显现着萨满教属性,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人物身上体现着对印度教永恒的"正法"的追求。一般来看,蒙古族史诗人物身上的萨满特点具有外在性的表征,而印度史诗人物对正法的追求则具有主观色彩。其原因是,以《江格尔》为代表的蒙古族史诗主要是在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萨满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而《摩诃婆罗多》则是深受多神教与人为宗教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史诗 印度史诗 萨满 正法 人物
下载PDF
《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昭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关于《摩诃婆罗多》的主题,中外学者有多种论述。本文试图以一种分合论的观点对这部史诗的主题进行剖析。本文认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该史诗总的趋向是强调“合”,即统一的思想;虽然它的表现形式是纷争不已,但它本质上是要达到... 关于《摩诃婆罗多》的主题,中外学者有多种论述。本文试图以一种分合论的观点对这部史诗的主题进行剖析。本文认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该史诗总的趋向是强调“合”,即统一的思想;虽然它的表现形式是纷争不已,但它本质上是要达到和合。在纷争与和合这两种倾向的相互转换中,史诗表现出一种正法的思想,即要在人世间推行一种高于一切的为人的责任和义务,一种从理性出发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婆罗多 分合论 印度史诗
原文传递
吴哥文学的发展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2-53,共2页
吴哥文明在公元9世纪至12世纪发展到巅峰时期,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吴哥文学作为吴哥时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深受外来文化如印度文明的影响,从兽皮文学发展到碑铭文学。在印度文化于古高棉交汇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具有高棉民族特... 吴哥文明在公元9世纪至12世纪发展到巅峰时期,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吴哥文学作为吴哥时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深受外来文化如印度文明的影响,从兽皮文学发展到碑铭文学。在印度文化于古高棉交汇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具有高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哥王朝 吴哥文学 印度史诗 外来文化
下载PDF
论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
12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
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均产生于民族发展之初,其中透视着人类早期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文化信息。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透视史诗,解读其文化功能,必将有助于重构并深化对史诗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印度史诗和蒙古史诗文学治疗功能... 印度史诗与蒙古史诗均产生于民族发展之初,其中透视着人类早期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文化信息。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透视史诗,解读其文化功能,必将有助于重构并深化对史诗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印度史诗和蒙古史诗文学治疗功能生发的土壤、史诗在讲唱中的治疗功能、史诗的复活情节与治疗功能,目的是获得史诗的人类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蒙古史诗 文学治疗 比较
下载PDF
印度史诗文本翻译研究
13
作者 王治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史诗《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文学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文章对这两部史诗汉译史进行了历时溯源与重新阐述,旨在探索其在文本化之后所呈现的翻译特点,彰显印度史诗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中国少数民... 史诗《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文学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文章对这两部史诗汉译史进行了历时溯源与重新阐述,旨在探索其在文本化之后所呈现的翻译特点,彰显印度史诗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口传史诗翻译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史诗翻译 翻译史
下载PDF
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呈现的民族精神之比较
14
作者 王艳凤 阿婧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作为草原文明和森林文明代表的蒙古民族和印度民族,其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辽阔的草原和繁茂的森林之中。在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明显表现出了各自的民族精神。对力和武艺的崇尚是草原人的核心,蒙古史诗的尚武精神既表现在蒙古人所追求的... 作为草原文明和森林文明代表的蒙古民族和印度民族,其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辽阔的草原和繁茂的森林之中。在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中明显表现出了各自的民族精神。对力和武艺的崇尚是草原人的核心,蒙古史诗的尚武精神既表现在蒙古人所追求的力之美上,也体现在史诗所弘扬的英雄主义精神上;印度民族则具有崇德尚文的民族精神,史诗中的人物在对"正法"的追寻与坚守中,彰显了仁爱和平、自我牺牲以及崇尚道德的精神。蒙古英雄的牺牲为的是战争的胜利,当前的幸福,为了部族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印度英雄的自我牺牲却有着更高的境界,为的是求取和平,实现正法,达到梵我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史诗 印度史诗 民族精神 比较
下载PDF
丙申将至 灵猴献瑞 灵猴初现古丝路
15
《世界知识》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1,共2页
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灵猴,莫过于集齐天大圣和佛教行者双重身份为一身的孙悟空。学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神猴哈奴曼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无支祁的结合。哈奴曼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史诗热情称颂神... 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灵猴,莫过于集齐天大圣和佛教行者双重身份为一身的孙悟空。学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神猴哈奴曼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无支祁的结合。哈奴曼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史诗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慈悲和义勇。哈奴曼形象随佛教流传中国,为文人雅士所欣赏。而在一篇唐代小说中,大禹治水时在桐柏山遇到淮涡水神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禹使神将镇之于淮阴龟山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摩衍那》 印度史诗 大禹治水 古代传说 印度神话 唐代小说 孙悟空 中国
原文传递
古印度史诗中的高科技战争
16
作者 小史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19年第1期14-15,共2页
古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有了远古先民,其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 古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有了远古先民,其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高科技战争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印度次大陆 古典文化 世界文化 百科全书
原文传递
恒河之魅
17
作者 张烨 《秘书》 2012年第12期39-40,共2页
恒河,印度四大圣河之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印度的母亲”。印度教徒将恒河视为天上的神(湿婆)洒在人间的甘露。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就有一段“恒河的起源”的故事。恒河,以其深厚的宗教意蕴和文化内涵闻名世界,以其巨大的精... 恒河,印度四大圣河之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印度的母亲”。印度教徒将恒河视为天上的神(湿婆)洒在人间的甘露。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就有一段“恒河的起源”的故事。恒河,以其深厚的宗教意蕴和文化内涵闻名世界,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四方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 印度教徒 《罗摩衍那》 印度史诗 文化内涵 精神力量 母亲
下载PDF
罗摩故事的两种演绎——《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和《罗摩衍那》
18
作者 闫元元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8,共8页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则插话《罗摩传》,故事情节与《罗摩衍那》相似。通过细读法对比分析《罗摩传》和《罗摩衍那》,对它们在语言、故事结构和情节以及人物个性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同时对印度两大史诗《摩...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则插话《罗摩传》,故事情节与《罗摩衍那》相似。通过细读法对比分析《罗摩传》和《罗摩衍那》,对它们在语言、故事结构和情节以及人物个性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同时对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婆罗多 罗摩传 罗摩衍那 印度史诗
下载PDF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19
作者 唐帼丽 季百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0-33,24,共5页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全面地对人性加以诠释方面,具有独特审美表现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美学本质
下载PDF
印度两大史诗的幸福观初探
20
作者 李朗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20,共5页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典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印度两大史诗幸福观的形成与印度婆罗门教系统化和列国争霸的宗教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史诗中,"法、利、欲、解脱"是古代印度人的四大目的。以遵循正法、拥...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典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印度两大史诗幸福观的形成与印度婆罗门教系统化和列国争霸的宗教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史诗中,"法、利、欲、解脱"是古代印度人的四大目的。以遵循正法、拥有财富、满足爱欲、寻求解脱为人生目标,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的幸福观:既"求今世永安乐",又"求不朽的天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幸福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