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290
1
作者 谢志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毛入学率 高校扩招 培养 中国 高等教育 大学毕业生 稀缺 发达国家 印度
原文传递
El Ni盛期印度夏季风水汽输送在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108
2
作者 张人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7-574,共8页
通过对1951 ~1994 年我国夏季160 个站降水资料的分析,指出El Ni珘no 盛期在我国华北地区具有显著的降水负异常。为了解释这种降水负异常产生的原因,利用NCEP/NCAR1949 ~1996 年再分析资料,分... 通过对1951 ~1994 年我国夏季160 个站降水资料的分析,指出El Ni珘no 盛期在我国华北地区具有显著的降水负异常。为了解释这种降水负异常产生的原因,利用NCEP/NCAR1949 ~1996 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印度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在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印度季风区的水汽输送与我国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有显著的正相关。El Ni珘no期间往往对应着弱印度季风,即El Ni珘no 盛期与弱印度夏季风相联系的弱水汽输送造成了我国华北地区水汽输送的减弱,使得华北地区上空大气中可降水量产生显著负异常,由此导致了负的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季风 水汽输送 降水异常 厄尔尼诺
下载PDF
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 被引量:110
3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1,35,共11页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具体境况下的发展,还是可以区别出一些具体的现实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源 资源总量 社会调控 经济条件 发达国家 加拿大 印度 生产能力 公共权力 意志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2
4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8,共11页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HS二位编码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三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HS二位编码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三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印度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不强,印度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则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较为激烈,但2004年以来竞争程度有所下降;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出口市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两国在相同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上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与印度在较多类别农产品上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农产品贸易 互补性 竞争性 增长潜力
原文传递
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31
5
作者 盖文启 张辉 吕文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仅是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也是获取其产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域。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硅谷地区、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等国际上成功的三个高技术产业集群,从...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仅是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也是获取其产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域。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硅谷地区、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等国际上成功的三个高技术产业集群,从而总结它们发展的经验,得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集群 国际竞争力 美国 硅谷 研究机构 技术创新 英国 剑桥工业园区 印度 班加罗尔 中小企业 风险投资
下载PDF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志强 李子慧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发展趋势 发展对策 中国 交易规模 美国 印度
原文传递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6
7
作者 黄庆波 范厚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4,共7页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密切,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六个国家(地区)外贸...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密切,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六个国家(地区)外贸依存度演化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对于我国如何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亚洲“四小龙”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业的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57
8
作者 汪敬虞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6期1-23,共23页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茶叶与生丝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初叶。据说,1517年第一艘葡萄牙的船只到达中国之后,其海员最先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到了1588年,葡萄牙...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茶叶与生丝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初叶。据说,1517年第一艘葡萄牙的船只到达中国之后,其海员最先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到了1588年,葡萄牙的这一项活动,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十七世纪初叶,继葡萄牙人之后入侵东方的荷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葡萄牙人 中国茶叶 海外贸易 出口商品 中国传统 现代化问题 荷兰人 海员 印度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0
9
作者 杨晨曦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美国、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关键影响的大国。美国介入东亚事务并意图制约中国在中亚、中东的影响力,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政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俄罗斯担忧"一带一路"建设淡化其建设欧亚... 美国、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关键影响的大国。美国介入东亚事务并意图制约中国在中亚、中东的影响力,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政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俄罗斯担忧"一带一路"建设淡化其建设欧亚经济联盟的努力。印度意图打造其"印太"大国地位,且在能源贸易、投资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积极运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应推动中美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大项目合作,并就阿富汗、全球能源安全等问题进行良性沟通;深化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并在能源产业上下游合作、欧亚经济一体化、能源价格等问题中照顾其合理关切;扩大中印共同能源利益,共同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下载PDF
中美日俄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兼论旨在“富民强国”的中国大战略 被引量:52
10
作者 胡鞍钢 门洪华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2期26-41,共16页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不仅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会加剧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不同国家战略资源的动态变化和综合国力的公开竞赛,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相互争斗。在这个极其失衡的...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不仅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会加剧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不同国家战略资源的动态变化和综合国力的公开竞赛,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相互争斗。在这个极其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相对实力上升,有的国家相对实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日本 综合国力 国家战略资源 俄罗斯 印度 有形战略资源 计算方法 动态评估 比较研究 中国大战略
下载PDF
西藏南部印度-亚洲碰撞带岩石圈:岩石学-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66
11
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3 位作者 朱弟成 喻学惠 董国臣 周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7,共11页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由初生地壳及再循...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由初生地壳及再循环地壳两类不同性质的地壳构成;青藏巨厚地壳是由于构造增厚及地幔物质注入(通过岩浆作用)增厚两种机制形成的.碰撞以来藏南地壳加厚主要发生在约50~25Ma期间.青藏岩石圈地幔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上是不均一的,至少存在3种地球化学端元:(1)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端元;(2)印度陆下岩石圈端元;(3)新特提斯闭合前青藏原有的岩石圈端元.在青藏高原还发现了一批壳幔深源岩石包体及高压-超高压矿物,对于认识青藏深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识别出青藏高原现今存在3种岩石圈结构类型:第1种,增厚的岩石圈(帕米尔型);第2种,减薄的岩石圈(冈底斯型);第3种,加厚-减薄-再加厚的岩石圈(羌塘型).这3类岩石圈是否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尚无明确的证据,需要在今后加以注意.研究表明,沿冈底斯带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在后碰撞阶段的断离及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的持续俯冲作用有关,但西段、中段与东段的动力学机制不相同.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可能与波状外向扩展式的软流圈上隆引起的减压熔融有关.在高原北缘西昆仑、玉门等地区,其形成机制可能为大规模走滑断层引起的减压熔融.青藏高原后碰撞火成活动具有明显而有规律的时空迁移.同碰撞的林子宗火山活动在65Ma左右始于冈底斯南部,标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开始.于45Ma左右火山活动向北迁移到羌塘-"三江"北段,开始了后碰撞火山活动;然后自内向外迁移,即北向可可西里、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印度 亚洲碰撞带 青藏南部
原文传递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天气指数保险的应用——印度实践评析与借鉴 被引量:59
12
作者 曹雪琴 《上海保险》 2008年第8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保险产品创新 农业保险制度 印度 借鉴 实践 应用 天气 农业保险体系
下载PDF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被引量:41
13
作者 闫成海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贸易发展很快 ,但双边贸易额很小。通过分析两国在世界商品市场和美国进口品市场上的贸易结构 ,发现两国的贸易结构比较接近 ,同时具有比较优势 (或劣势 )的商品有相当的重合程度 ,互为竞争型贸易国家。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竞争型贸易国家 贸易结构 竞争关系 比较优势
原文传递
茶树的系统分类 被引量:52
14
作者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1期-,共13页
中国人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用茶叶作药物和饮料.《尔雅》(600—300BC)把茶树称为“槚”.茶树原产中国,迄今在华南及西南各地山区天然林里仍然普遍分布着野生的茶树,一般胸径为30—40厘米,最大的达到75厘米.近年来有些外国学者,误认为茶... 中国人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用茶叶作药物和饮料.《尔雅》(600—300BC)把茶树称为“槚”.茶树原产中国,迄今在华南及西南各地山区天然林里仍然普遍分布着野生的茶树,一般胸径为30—40厘米,最大的达到75厘米.近年来有些外国学者,误认为茶树原产在印度,这个讹论,有必要加以澄清(见附图).现在作为商品出售的茶叶,均采自普通的茶树Camellia siuensis(L.)O.K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系统分类 基部 楔形 花柱 子房 无毛 侧脉 雌蕊 秃房茶 印度 阿萨姆 广西茶 五柱茶 叶茶 花梗 花柄 茶亚属 厚轴茶
下载PDF
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对各自吸收土壤中难溶态镉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激清 茹淑华 苏德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0-894,共5页
在石灰性土壤加入CdCO3条件下 ,通过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对各自吸收土壤中难溶态镉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时 ,印度芥菜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强 ,地上部干重高于单作时的 ;而与之互作的油菜由于根际... 在石灰性土壤加入CdCO3条件下 ,通过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对各自吸收土壤中难溶态镉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时 ,印度芥菜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强 ,地上部干重高于单作时的 ;而与之互作的油菜由于根际土壤溶液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增加或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弱 ,地上部干重低于单作时的 .印度芥菜的根系有很强的活化能力 ,和油菜互作时可提高植物提取修复难溶态镉污染土壤的能力 ,和单作相比 ,互作对印度芥菜吸收镉的能力无显著影响 ,但却可以显著增加油菜植株体内的镉含量 ,在土壤相同镉量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芥菜 油菜 土壤 难溶态镉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我国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3
16
作者 刘海清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一、甘蔗的生产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我国排名第3位。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黏壤土、红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 一、甘蔗的生产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我国排名第3位。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黏壤土、红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种植面积 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亚热带地区 PH值 适应性 土壤 印度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印度困局”——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0
17
作者 李晓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42,4,共24页
印度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迄今为止有关"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中,对印度及其战略反应的分析比较薄弱。事实上,在中国... 印度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迄今为止有关"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中,对印度及其战略反应的分析比较薄弱。事实上,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印度困局"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本文在分析"印度困局"的原由及其表现的基础上,指出中印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印度投资的发展,不仅落后于中国同周边其他国家间的经济交往水平,也与两国的经济总量以及两国在亚洲的地位严重不符。中国应该从"三个层面"和"两个维度"增进双边政治互信,努力破解"印度困局",促进中国企业对印度投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印度 印度困局 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经济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通过公益诉讼推动社会变革——印度公益诉讼制度考察 被引量:40
18
作者 蒋小红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2-377,共6页
印度是亚洲第一个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并在其特定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融入了自身的特点。印度的最高法院通过激进的变革的方式,放松了对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任何个人和民间团体都有权提起公益诉讼,而不必证明其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 印度是亚洲第一个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并在其特定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融入了自身的特点。印度的最高法院通过激进的变革的方式,放松了对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任何个人和民间团体都有权提起公益诉讼,而不必证明其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印度还独创了“书信管辖权制度”。印度的法院在通过公益诉讼这种方式促进社会公正和变革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权保护领域。最近,随着公益诉讼的迅猛发展,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滥诉问题,司法判决的有效性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公益诉讼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 被引量:50
19
作者 游汝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6-17,共12页
关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问题历来争议纷纷。近几十年来国际文献以印度起源说最盛,中国起源说较少。日本学者加藤于1930年将籼稻定名为“印度亚种”、粳稻定名为“日本亚种”,更造成中国稻传自印度的印象。我国学者丁颖曾于1957年将... 关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问题历来争议纷纷。近几十年来国际文献以印度起源说最盛,中国起源说较少。日本学者加藤于1930年将籼稻定名为“印度亚种”、粳稻定名为“日本亚种”,更造成中国稻传自印度的印象。我国学者丁颖曾于1957年将籼、粳重新定名①。但至今国内外仍有学者沿用加藤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亚洲栽培稻 起源说 印度 国际文献 壮侗语族 台湾学者 国内外 日本
下载PDF
印度—亚洲俯冲带结构——岩浆作用证据 被引量:45
20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4 位作者 罗照华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 ,两个大陆之间是否存在大陆俯冲是关系到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等构造演化模式的重要问题。近 2 0年来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深部探测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 ,表明印度向亚洲下部的俯冲是存在的 ,但... 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 ,两个大陆之间是否存在大陆俯冲是关系到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等构造演化模式的重要问题。近 2 0年来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深部探测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 ,表明印度向亚洲下部的俯冲是存在的 ,但是其俯冲的规模仍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印度岩石圈前缘已经到达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下部约 2 0 0km深度、俯冲在整个西藏岩石圈深部、或者仅仅越过雅鲁藏布江断裂。地热泉He同位素、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带与高原北部地区具有相同的岩石圈地幔源区 ,并且存在印度板块在 13~ 2 5Ma之前就俯冲在冈底斯带西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考虑到印度板块的持续向北运动 ,则岩浆作用支持印度岩石圈现今已经达到或者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俯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亚洲 俯冲 结构 西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