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尼华裔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点及其克服办法 被引量:8
1
作者 董琳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84-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印尼华裔学生语言生活和抽样记音的调查,分析其学习普通话时在语音上出现的难点和原因并提出克服难点的办法。
关键词 印尼华裔学生 印尼 方言 普通话
下载PDF
一个特殊的华裔移民群体——荷兰印尼华裔个案剖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明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60-66,共7页
对于海外华裔群体的研究,是海外华人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然而,由于中国人之海外移民已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因此,华裔在海外华人整体中所占比重已十分可观。这些几乎完全出生、成长于中国本土之外的炎黄子孙,其基本情况如何?... 对于海外华裔群体的研究,是海外华人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然而,由于中国人之海外移民已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因此,华裔在海外华人整体中所占比重已十分可观。这些几乎完全出生、成长于中国本土之外的炎黄子孙,其基本情况如何?对中国的情感怎样?具有哪些特点?这些是海外华人史研究中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东南亚国家华人向西方国家的再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裔学生 荷兰人 移民群体 海外华人 知识分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再移民 基本情况 炎黄子孙 中国本土
下载PDF
印尼华裔留学生阴、阳平的感知与产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锦玉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期38-47,共10页
本文对学习汉语6-8个月的印尼华裔留学生的阴、阳平感知和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标字位置和参照字声调类型对印尼华裔学生的感知有影响,他们基本可以辨别阴、阳平,且感知呈现出范畴化特征,但感知边界和范畴化程度均低于中国人;从... 本文对学习汉语6-8个月的印尼华裔留学生的阴、阳平感知和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标字位置和参照字声调类型对印尼华裔学生的感知有影响,他们基本可以辨别阴、阳平,且感知呈现出范畴化特征,但感知边界和范畴化程度均低于中国人;从阴、阳平的产出上看,印尼华裔学生表现为阴、阳平调域的偏低以及阳平音高升幅较小等特征,与中国人差异显著。这说明,印尼华裔学生感知与产出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但产出的准确性滞后于感知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裔学生 阴平 阳平 感知 产出
下载PDF
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偏误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功平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20,共12页
本文通过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的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发音进行对比实验,指出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时所存在的主要偏误在于:1.调域偏小;2.最大音高值偏低;3.音节发音时长偏长,且前后字时长比例不当。并进而分析了... 本文通过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的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发音进行对比实验,指出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时所存在的主要偏误在于:1.调域偏小;2.最大音高值偏低;3.音节发音时长偏长,且前后字时长比例不当。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裔学生 上上连调 偏误
下载PDF
印尼华裔小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利 吴辰琛 +1 位作者 王瑶瑶 陈婷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本文采用汉字判断和汉字书写两种实验任务探讨了印尼华裔小学生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特点。实验选择了三、四、五年级共50名被试,采用随堂纸笔测验,总的结果发现,印尼华裔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生机制和具体... 本文采用汉字判断和汉字书写两种实验任务探讨了印尼华裔小学生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特点。实验选择了三、四、五年级共50名被试,采用随堂纸笔测验,总的结果发现,印尼华裔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生机制和具体体现相对较弱,并表现出形成较早、发展缓慢的特点。依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海外少儿汉字教学应强化对汉字的认和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字法意识 汉字 印尼华裔学生 海外少儿汉语
下载PDF
印尼华裔留学生韵母(u)o的习得研究
6
作者 张锦玉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第2期276-283,共8页
本文针对印尼华裔留学生在普通话韵母(u)o习得中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对比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在不同语音环境中(u)o的发音,并做了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印尼华裔留学生倾向于将(u)o韵母读成[■]或[u■]。在唇音声母音节... 本文针对印尼华裔留学生在普通话韵母(u)o习得中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对比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在不同语音环境中(u)o的发音,并做了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印尼华裔留学生倾向于将(u)o韵母读成[■]或[u■]。在唇音声母音节中,印尼华裔留学生o韵母的实际读音为[■],与中国被试的发音有质的不同;而在非唇音声母音节中,表现为一个近似于[u■]的复元音,且在具体的共振峰数值上与中国人的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介音和韵腹舌位的整体偏高偏后。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印尼华裔留学生(u)o韵母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母(u)o 声学特征 习得 印尼华裔学生
下载PDF
印尼华裔留学生阳平、上声的知觉与产出
7
作者 张锦玉 《对外汉语研究》 2016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本文研究了初级汉语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阳平、上声的知觉与产出情况.结果发现他们对阳、上的感知是非范畴化的且感知精确度较低,尤其是上声;目标字位置和参照字声调类型不是他们感知声调的显著影响因素.从产出结果看,其阳、上声的产出... 本文研究了初级汉语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阳平、上声的知觉与产出情况.结果发现他们对阳、上的感知是非范畴化的且感知精确度较低,尤其是上声;目标字位置和参照字声调类型不是他们感知声调的显著影响因素.从产出结果看,其阳、上声的产出存在较大偏误,二者混淆明显.印尼华裔学生阳、上声的产出受到感知的影响,感知的偏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出的准确性,但感知与产出不完全对应.文章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裔学生 知觉 产出 阳平 上声
原文传递
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娟娟 《国际汉语学报》 2017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本文以成语型文化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词语测试、问卷调查考察了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在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方面的情况。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总体状况一般,与施测词语数显著差异;学习者在习得成语... 本文以成语型文化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词语测试、问卷调查考察了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在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方面的情况。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留学生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总体状况一般,与施测词语数显著差异;学习者在习得成语型文化词语的项目类别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材、教师对于成语型文化词语习得的效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级水平印尼华裔学生 文化词语 成语 习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