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理钩玄——或谓篆刻艺术原理基本范畴辨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辛尘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2X期4-14,共11页
印理,亦即篆刻艺术原理,是篆刻艺术学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作为对印理的初步探讨,本文不是在构建完整的印理理论体系,而是基于对篆刻史、篆刻创造、篆刻批评诸方面研究的反思,扒剔出处于原理层面、具有普遍意义的印学概念和范畴... 印理,亦即篆刻艺术原理,是篆刻艺术学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作为对印理的初步探讨,本文不是在构建完整的印理理论体系,而是基于对篆刻史、篆刻创造、篆刻批评诸方面研究的反思,扒剔出处于原理层面、具有普遍意义的印学概念和范畴,包括印人、印式、印中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印出情境、印品、印化等八个方面,加以简要的界定和分析,并且揭明它们的真实含义及其间的逻辑关联,以期勾画出篆刻艺术原理的大致轮廓,为篆刻艺术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原理 从书出 出情境
原文传递
印内与印外——孙慰祖篆刻艺术的样本意义
2
作者 王德彦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1,共5页
我之所以用“印内与印外”这个命题切入对篆刻家孙慰祖的讨论,是想揭示一个比较特殊的样本:他的篆刻似乎突破了我们以往对篆刻取法于“印外”这一命题的认知框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取法之路。在“印外求印”的方向上,尽管他有着某些难以... 我之所以用“印内与印外”这个命题切入对篆刻家孙慰祖的讨论,是想揭示一个比较特殊的样本:他的篆刻似乎突破了我们以往对篆刻取法于“印外”这一命题的认知框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取法之路。在“印外求印”的方向上,尽管他有着某些难以复制的轨迹,但这个样本对于年轻篆刻者仍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认知框架 样本意义 示范意义 孙慰祖 篆刻家 命题
原文传递
清代篆刻对汉碑篆额的借鉴与应用
3
作者 万怡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印外求印”思想的影响下,清代篆刻家广泛取法汉印之外的书法作为滋养篆刻创作的营养。汉代碑额篆书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其中“西冷前四家”、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黄牧甫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将碑额篆书中的字法、章法... 在“印外求印”思想的影响下,清代篆刻家广泛取法汉印之外的书法作为滋养篆刻创作的营养。汉代碑额篆书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其中“西冷前四家”、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黄牧甫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将碑额篆书中的字法、章法、篆法运用到篆刻创作中去,丰富了个人印风,增加了艺术个性。本文结合篆刻作品实例,分析他们在篆刻创作实践中的借鉴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碑额 篆刻
原文传递
从“以篆入印”主题展看当代篆刻创作风向
4
作者 田洪友 李莹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若论当代篆刻的特点,无论是登印人的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尤其是展览体制的形成和推广,大大推进了当代印人篆刻研创的热情。再加之现代考古学科兴起后,大量科学出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学理论的... 若论当代篆刻的特点,无论是登印人的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尤其是展览体制的形成和推广,大大推进了当代印人篆刻研创的热情。再加之现代考古学科兴起后,大量科学出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但当代篆刻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急功近利、偏重形式等。西泠印社近期组织的“以篆入印”主题展,则是在当今大环境下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别的篆刻展览。这个展览重举“印从书出”理论大旗,到底有何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泠 从书出 创作热情 篆刻 文字材料 急功近利
原文传递
印理钩玄 被引量:1
5
作者 辛尘 《西泠艺丛》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印理,亦即篆刻艺术原理,是篆刻艺术学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作为对印理的初步探讨,本文不是在构建完整的印理理论体系,而是基于对篆刻史、篆刻创造、篆刻批评诸方面研究的反思,扒剔出具有印理性质、处于原理层面的印学概念和范畴... 印理,亦即篆刻艺术原理,是篆刻艺术学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作为对印理的初步探讨,本文不是在构建完整的印理理论体系,而是基于对篆刻史、篆刻创造、篆刻批评诸方面研究的反思,扒剔出具有印理性质、处于原理层面的印学概念和范畴,包括印式、印中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印品五个方面,加以简要的界定和分析,并且揭明它们的真实含义及其间的逻辑关联,以期勾画出篆刻艺术原理的大致轮廓,为篆刻艺术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原理 从书出
原文传递
从『以篆入印』主题展看当代篆刻创作风向
6
作者 田洪友 李莹波 《书法》 2023年第8期181-183,共3页
若论当代篆刻的特点,无论是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尤其是展览体制的形成和推广,大大推进了当代印人篆刻研创的热情。再加之现代考古学科兴起后,大量科学出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若论当代篆刻的特点,无论是创作热情还是印学研究,较之前代都异常活跃,尤其是展览体制的形成和推广,大大推进了当代印人篆刻研创的热情。再加之现代考古学科兴起后,大量科学出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但当代篆刻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急功近利、偏重形式等。西泠印社组织的“以篆入印”主题展,则是在当今大环境下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别的篆刻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泠 创作热情 当代篆刻 文字材料 急功近利
原文传递
简经纶甲骨文入印实践寻绎
7
作者 杨林顺 《书法》 202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提及甲骨文,时人率先想到的便是殷商始传之书迹,因其承载于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甲骨文于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方载入中华文明的考古学术史册,随后便引入到书法篆刻领域,催生出一批以甲骨文入印的篆刻家,简经纶就是其中较为成功也... 提及甲骨文,时人率先想到的便是殷商始传之书迹,因其承载于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甲骨文于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方载入中华文明的考古学术史册,随后便引入到书法篆刻领域,催生出一批以甲骨文入印的篆刻家,简经纶就是其中较为成功也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简经纶,岭南书法篆刻家,字琴石,号琴斋,工诗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甲骨文。在“印外求印”思想的影响下,民国大批书家开始向诏版、钱币、镜铭、灯鉴、砖文、刻石等领域汲取创作营养,简经纶所奔向的就是甲骨文,当时能想到并加以尝试以甲骨文入印的篆刻家不在少数,但致力于此,潜心研习并获称“民国时期甲骨文印创作第一人”的唯有简氏。因此,笔者欲探究简经纶甲骨文入印成功的因由,以揭示甲骨文入印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砖文 甲骨文 王懿荣 书迹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浅谈黄牧甫篆刻的章法和取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士乾 《书法》 2019年第9期57-60,共4页
黄牧甫先生是近代中国篆刻史上一位重要的篆刻家,其大量的篆刻作品和"印外求印"的理念对近现代篆刻学习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堪与吴昌硕并称的开宗立派的印坛高峰。沙孟海先生在《沙邨印话》中把吴昌硕、赵时、易大庵、黄... 黄牧甫先生是近代中国篆刻史上一位重要的篆刻家,其大量的篆刻作品和"印外求印"的理念对近现代篆刻学习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堪与吴昌硕并称的开宗立派的印坛高峰。沙孟海先生在《沙邨印话》中把吴昌硕、赵时、易大庵、黄牧甫并称为"四象"。韩天衡先生曾用中国画的语言来形容二人的印风,说吴昌硕是"泼墨大写意的开拓者",黄牧甫则是"工笔重彩的大手笔"。本文仅就黄牧甫的几方典型印章分析其章法和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牧甫 章法
原文传递
赵之谦的生平与篆刻艺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慰祖 张钰霖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3期18-37,共20页
在晚清书画篆刻史上,赵之谦以其金石书画的多方造诣而享有盛名,尤其篆刻一艺,汲古开新,为六百年来榼印家立一门户。本文结合赵之谦生平与艺事,对其篆刻艺术的“源”与“变”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部分新见史料加以考实,点明其篆刻早期由... 在晚清书画篆刻史上,赵之谦以其金石书画的多方造诣而享有盛名,尤其篆刻一艺,汲古开新,为六百年来榼印家立一门户。本文结合赵之谦生平与艺事,对其篆刻艺术的“源”与“变”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部分新见史料加以考实,点明其篆刻早期由“浙”入“皖”、追晋摹汉,到同治以后眼界拓开、印外求印的几个转折关节,并结合篆刻审美与取鉴的“古拙”“浑厚”“笔墨”“巧拙”等观念,对其印学思想做一梳理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之谦 篆刻 晚清 金石书画 学观
原文传递
印理解析(十):印外求印——纂刻艺术形式的张力及其对印式规定的游离(上)
10
作者 辛尘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0期174-177,共4页
说狭义的"印从书出"将篆刻家的艺术思维带出了"印中求印"范畴,是指广义的"印从书出"理念只是借助篆隶书法造诣(甚至行草笔法)来提髙篆刻的笔法质最,在宏观上不必要、也没有改变古印式的基本规约;而狭义的... 说狭义的"印从书出"将篆刻家的艺术思维带出了"印中求印"范畴,是指广义的"印从书出"理念只是借助篆隶书法造诣(甚至行草笔法)来提髙篆刻的笔法质最,在宏观上不必要、也没有改变古印式的基本规约;而狭义的"印从书出"理念则是以炼铸个性鲜明的篆书风格(尤其是独特的小篆书风)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书出 艺术思维 篆书 个性鲜明 书法
原文传递
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215-217,共3页
探讨晚清篆坛划时代之巨匠赵之谦的篆刻艺术成就。我们看到 ,赵之谦不仅博采众长 ,还在多方面颇有建树。他传承了邓石如“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思想 ,提出“印外求印” ,将印章文字造型的借鉴大为拓展 ;章法上 ,他对朱白文皆精 ,还创... 探讨晚清篆坛划时代之巨匠赵之谦的篆刻艺术成就。我们看到 ,赵之谦不仅博采众长 ,还在多方面颇有建树。他传承了邓石如“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思想 ,提出“印外求印” ,将印章文字造型的借鉴大为拓展 ;章法上 ,他对朱白文皆精 ,还创造出虚实相生 ,疏密有致的富有生命力的新风格。刀法、印章边款、治印内容上亦是有承有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之谦 篆刻
下载PDF
赵之谦印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蕾 孙志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晚清篆刻家赵之谦从流派兴亡的高度对称雄于印坛的浙派和皖派的消极方面,特别是皖派吴让之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批判;赵之谦将篆刻文字的取法对象引向古代印章之外的金石文字,形成了"印外求印"的印学理论;赵之谦创作综合了两派创... 晚清篆刻家赵之谦从流派兴亡的高度对称雄于印坛的浙派和皖派的消极方面,特别是皖派吴让之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批判;赵之谦将篆刻文字的取法对象引向古代印章之外的金石文字,形成了"印外求印"的印学理论;赵之谦创作综合了两派创作方法上的精华,达到刀法和篆法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静穆稳健的篆刻艺术风格,为晚清文人篆刻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之谦 吴让之 文人篆刻
下载PDF
元朱文印之兴起与嬗变——以元明至近代篆刻字形与章法为例
13
作者 王士乾 《书法》 2022年第8期98-104,共7页
自元代赵孟、吾衍参与篆刻创作以来,元朱文就成为文人篆刻中重要的一类。从开始『印宗秦汉』的复古理论,到后来『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的理念拓展,再到后来重回复古形式,元朱文入印文字形态的探索范围在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章法的... 自元代赵孟、吾衍参与篆刻创作以来,元朱文就成为文人篆刻中重要的一类。从开始『印宗秦汉』的复古理论,到后来『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的理念拓展,再到后来重回复古形式,元朱文入印文字形态的探索范围在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章法的相应变化。通常人们会注意入印文字、刀法及风格的变化,而忽略字形和章法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本文尝试通过这个角度,阐述元朱文变化发展的直观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朱文 赵孟 文人篆刻 宗秦汉 文字形态 理念拓展 字形
原文传递
印讵无源:吴昌硕印艺中之赵之谦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小双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72-77,共6页
吴昌硕为清末民初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之大家,学养丰厚、成就全面。而在规摹秦汉之印源溯取、"印外求印"之印学实践、以印为媒之情事寄怀等方面,亦皆深受开"海派"门户者赵之谦所影响。吴昌硕印艺个人面貌中之赵之谦影... 吴昌硕为清末民初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之大家,学养丰厚、成就全面。而在规摹秦汉之印源溯取、"印外求印"之印学实践、以印为媒之情事寄怀等方面,亦皆深受开"海派"门户者赵之谦所影响。吴昌硕印艺个人面貌中之赵之谦影响以及基于此之创新,可称是对这位巨匠寥落而又雄悍的艺术人生之一种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赵之谦 影响
原文传递
清代社会思潮对印论中复古思想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樱潼 《河北画报》 2022年第2期204-206,共3页
“复古思想”是贯穿印章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的主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以清代社会思潮下复古思想对篆刻的影响为主,将其分为早期印人对“印宗秦汉”思想的延续,到金石学考据学下的复古思想对篆刻的影响两方面,来研究清代社会思... “复古思想”是贯穿印章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的主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以清代社会思潮下复古思想对篆刻的影响为主,将其分为早期印人对“印宗秦汉”思想的延续,到金石学考据学下的复古思想对篆刻的影响两方面,来研究清代社会思潮下印论中复古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思想 从书出 社会思潮
下载PDF
邓石如“印从书出”浅议
16
作者 李立山 《中华书画家》 202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邓石如(1743-1805)“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启发了晚清印人的“印外求印”(1),邓石如之后名家迭起,在继承“邓派”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与发展,例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等。吴让之(1799-1870)早年从邓石如弟子包世臣学习书法,... 邓石如(1743-1805)“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启发了晚清印人的“印外求印”(1),邓石如之后名家迭起,在继承“邓派”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与发展,例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等。吴让之(1799-1870)早年从邓石如弟子包世臣学习书法,被后世公认为邓石如的再传弟子。(2)吴让之将篆书的书写体验运用到篆刻实践中。吴昌硕在《吴让之印存跋》中提及:“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职是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石如 吴昌硕 吴让之 黄牧甫 赵之谦 从书出 学习书法
原文传递
印理解析(十一)印外求印:篆刻艺术形式的张力及其对印式规定的游离(下)
17
作者 辛尘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2期201-203,共3页
赵之谦不注重打造个人印风,而重视每件作品独特性的『印外求印』,与其立足印内规矩、巧用印外滋养的篆刻艺术理念相关,也与其文人士大夫理想志不在成为篆刻家相关。而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诸家力图将「印外求印」与「印从书出』统一起... 赵之谦不注重打造个人印风,而重视每件作品独特性的『印外求印』,与其立足印内规矩、巧用印外滋养的篆刻艺术理念相关,也与其文人士大夫理想志不在成为篆刻家相关。而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诸家力图将「印外求印」与「印从书出』统一起来,着力打造个人书风和与之相统一的个人印风,不仅是作为职业篆刻艺术家的实际需要,也是「印外求印』走向深入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吴昌硕 赵之谦 从书出 书风 文人士大夫
原文传递
印学理论对明清流派篆刻发展的引领
18
作者 周一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3,共5页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放、各出新面的繁荣景象。文章对印学理论的发展及明清篆刻家的创作实践加以阐述,以期对当代篆刻创新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秦汉 从书出 《学古编》 文彭 邓石如
下载PDF
黄士陵篆刻中的几何元素探析
19
作者 聂子欣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7-198,共2页
黄士陵的篆刻中,几何元素已然成为一种美学符号和艺术语言,并遵循着几何造型特征的基本规律,时刻体现在他深厚的金石学功底和不同寻常的审美理念中.本文着重剖析在其印面中蕴含的几何元素,旨在研究黄士陵印风的形成过程及独特面貌.
关键词 黄士陵 篆刻 几何元素
原文传递
论“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兼谈书法对印章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2期12-23,共12页
萌芽于宋元文人书画的篆刻艺术,在元吾衍的提倡下,经明正德、嘉靖年间文彭等人的实践努力,由文人的闲情逸事,发展为与书画并立于艺林的独立艺术。在许多代印人的实践中,清朝中叶的邓石如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峰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书法... 萌芽于宋元文人书画的篆刻艺术,在元吾衍的提倡下,经明正德、嘉靖年间文彭等人的实践努力,由文人的闲情逸事,发展为与书画并立于艺林的独立艺术。在许多代印人的实践中,清朝中叶的邓石如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峰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书法入印,将书法的艺术规律用于印章,大大突破了前人的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篆书 篆体 书体 章艺术 完白山人 完白山民 邓石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