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商鞅徙木立信:玩人丧德的娱乐化行政
- 1
-
-
作者
陈仓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各界》
2024年第6期2-3,共2页
-
文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任命卫鞅(即商)变法,卫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已产生非议。法令文本已经拟定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阳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黄金。百姓对此举感到惊,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
关键词
卫鞅
变法图强
《史记·商君列传》
徙木立信
玩人丧德
娱乐化
秦孝公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战国青铜敦
- 2
-
-
作者
赵海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少年月刊》
2024年第18期28-30,共3页
-
文摘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里,卫鞅离开魏国到了秦国,落脚在白氏商社的产业——渭风客栈里,客栈老板叫侯赢,原本也是魏国人。两人相见恨晚,于是,侯赢特意拿出秦地特色苦菜烈酒和炖羊肉招待卫鞅。
-
关键词
魏国
《大秦帝国》
炖羊肉
卫鞅
客栈
侯赢
电视剧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商君书·徕民篇》的成书时代和作者蠡测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徐勇
-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50-55,共6页
-
文摘
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是我国战国中期由魏入秦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由于他力主变法,政绩显赫,又率军击败强魏,战功卓著,被秦孝公封于商地,因此又号为商君。流传至今的以商鞅名字命名的《商君书》,是一部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籍。但是,关于《商君书》各篇的作成时代和作者,特别是对《徕民第十五》等篇,学者们争论颇多,分歧很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对《商君书》全书以及商鞅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的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由于直接、间接的材料都很缺乏,上述难题似乎暂时还不能彻底解决,但也并非没有一点线索,笔者愿不揣浅陋,从其“内证”入手,结合有限的“旁证”,对《徕民篇》的作成时代和作者问题作一不成熟的蠡测。
-
关键词
徕民
《商君书》
战功卓著
尉缭
公孙鞅
卫鞅
尸佼
军事思想
禁舍开塞
魏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 4
-
-
作者
董琦
李正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共产党员》
2023年第17期52-53,共2页
-
文摘
商鞅(约前395—前338),姬姓公孙氏,又叫公孙鞅、卫鞅。商鞅两次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秦国逐渐强盛,进而统一六国。毛泽东同志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
关键词
公孙鞅
公孙氏
统一六国
卫鞅
理想主义者
战国末期
商鞅
宗教徒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两位奇才的抉择
- 5
-
-
作者
王立群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特别关注》
2023年第7期56-57,共2页
-
文摘
一、商鞅是卫国国君之妾所生的儿子,原名公孙鞅。因为生在卫国,也叫卫鞅。商自幼喜爱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叔座(也作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公叔座知道商鞅极有才华,但是,没等到他推荐商鞅,自己就病危了。魏惠王听说公叔座病危,马不停蹄地赶来探视:万一您有不测,国家怎么办?公叔座回答:中庶子公孙鞅很年轻,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整个国家交给他治理。魏惠王默不作声。
-
关键词
公孙鞅
魏惠王
公叔痤
卫鞅
中庶子
商鞅
卫国
奇才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最早应用国家力量统一度量衡的政治家商鞅
- 6
-
-
作者
关增建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3年第2期41-43,共3页
-
文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原名公孙,亦称卫鞅,卫国人。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最早应用国家力量统一度量衡的实施者。其一生的事业是在秦国变法,因变法有功,被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称商君,故称其为商鞅。
-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卫鞅
商鞅
政治家
陕西商
统一度量衡
秦国
变法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商鞅史事考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晁福林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
文摘
商鞅史事考晁福林在战国前期,商鞅是居于历史舞台活动中心的重要人物。长期以来,论者对于他的研究多注目于其改革措施,而对于相关的史事则很少阐述和探讨。然而弄清楚这许多史事不仅对于了解商鞅其人很有意义,而且对于战国史的不少重要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今不揣谫陋...
-
关键词
商君
魏惠王
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
秦惠王
魏公
卫鞅
吕氏春秋
诸侯国
公孙鞅
-
分类号
K827.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典籍里的“信”与“诚”
- 8
-
-
作者
王海珍
-
出处
《中华儿女》
2017年第18期54-55,共2页
-
文摘
立木取信【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即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
关键词
君嗣
郭伋
公孙贾
私斗
卫鞅
朱子奢
乡邑
立木
许敬宗
《资治通鉴》
-
分类号
D69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姓与氏 中国人的血缘符号
- 9
-
-
作者
徐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遗产》
2021年第10期22-37,共16页
-
文摘
中国人追溯姓氏的起源,十有八九可能撞车:大家都来自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或者春秋时期的卿大夫。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先秦历史人物的称呼,一向让人头疼,例如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这位在秦国以变法闻名的战国名臣,就有卫鞅、公孙鞅和商鞅三个不同的名字。为何商鞅会有三种不同的姓氏?他的本姓是什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姓”。
-
关键词
西周初年
春秋时期
公孙鞅
卫鞅
名臣
商鞅
《史记·商君列传》
卿大夫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商鞅韩非的音乐美学思想
- 10
-
-
作者
蔡仲德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1期48-54,共7页
-
文摘
商鞅、韩非是法家的主要代表,其音乐美学思想与其社会政治思想一样,既于墨子思想有所吸取,又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一、商鞅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音乐主张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中期政治家。名鞅,卫人,故称卫鞅;系卫国国君后裔,故又称公孙鞅;后在秦有功,封于商邑,因称商鞅,其著作亦因而名为《商君书》。商鞅生时已失去贵族地位,故与其他“士”一样,不得不从师就学,投奔权贵,充当家臣食客,以便待价而沽,博得高位,实现政治抱负。
-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商君书》
商邑
社会政治思想
墨子思想
公孙鞅
卫鞅
弱民
壹教
垦令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从商鞅变法看厚赏重刑之风与礼乐教化之用
- 11
-
-
作者
王浴熹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达州新论》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
文摘
作为秦变法的先行者,商鞅在秦国由弱转强的历史转折时期,的确功不可没。他施行的两次变法,先后使起到"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及"秦人富,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1]的功效。
-
关键词
礼乐教化
赏重
孝公
商君
历史转折时期
左庶长
以刑去刑
《商君书》
卫鞅
大良造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领导者的取信之方
- 12
-
-
作者
仲伟霞
-
机构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7,共2页
-
文摘
任何单位都是一个组织,组织的存在都以履行一定的职能为目的,而组织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组织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一个单位内,“不管是‘下属信任领导’还是‘领导信任下属’,任何单向的信任都是不完整的,组织中只有‘领导—下属双向信任’的形成,才能有力地促进组织的良好运转和组织绩效的提高”[李爱梅:《“领导与下属双向信任”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关键词
李爱梅
作用机制
上下级关系
管理过程
卫鞅
历史典故
物质刺激
信息沟通
管理关系
工作环境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道不拾遗
- 13
-
-
作者
代云
瘦瘦
-
出处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5年第3期54-55,共2页
-
文摘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受封商地15邑,故称商鞅。为进行国家的改革,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将一根3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的南门,贴出告示说: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10两黄金。但人们都以为是骗人的,无人响应。商鞅又将赏金增至50两黄金,
-
关键词
卫鞅
战国时期
受封
能将
公孙贾
在路上
社会秩序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人生得雪 夫复何求——说《大秦帝国》之白雪
- 14
-
-
作者
裴雄伟
-
出处
《电影画刊》
2014年第4期22-23,共2页
-
文摘
古装历史剧新《大秦帝国之裂变》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催泪剧,泪点频频却各处相异:君为青山,鞅为松柏;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兄弟情谊海不能及;创伟业,不惜以身护法;亘古不变知己红颜……壮哉大秦,美哉白雪!本文仅从白雪一角切入,其它暂且不论。
-
关键词
秦帝国
卫鞅
泪点
以身
亘古不变
白圭
魏国
大才盘盘
公叔痤
求贤令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商君之殇——商鞅纪念地行走手记
- 15
-
-
作者
高远
-
出处
《休闲读品》
2016年第2期43-46,共4页
-
文摘
1 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没落贵族,又名卫鞅,后在秦国受到重用,实行强国之法,得到商地的封地,故后世称之为商鞅。商鞅的母国卫国,其国都为帝丘,即今天的河南濮阳市,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人才辈出,除商鞅外,还有著名军事家吴起,商人、思想家和政治家吕不韦,著名刺客荆轲等等。不过可惜的是,这些人才在本国都没有受到重用,反而是在他国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有一些别国人才到了卫国,但下场并不好,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曾在卫国做官,但最后在宫廷内斗中殉难,濮阳至今尚有子路祠纪念他。
-
关键词
商君
著名军事家
公孙鞅
卫鞅
帝丘
纪念地
河南濮阳
没落贵族
春秋战国时期
商山四皓
-
分类号
O211.6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题名练习17 字词注释训练
- 16
-
-
作者
罗佰方
-
机构
深圳科学高中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9年第12期33-34,84,共3页
-
文摘
1.解释下面文言文段落中画线的字词。令行于民期年( ),秦民之( )国都( )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 )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
关键词
卫鞅
字词
文言文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战国的“人才之争”
- 17
-
-
作者
曾纪鑫
-
出处
《决策探索》
2017年第21期63-64,共2页
-
文摘
战国之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之争。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承诺,无论是秦国臣民还是他国宾客,只要能献出使秦国强大的计谋,便尊为高官、分封食邑。卫国贵族公孙鞅得知这一消息,立刻西行,投奔秦国。
-
关键词
秦孝公
战国
公孙鞅
魏惠王
周显王
公叔痤
卫鞅
分土
尊官
商鞅变法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商鞅
- 18
-
-
作者
郝宏伟
王一聪
张迪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9X期44-45,共2页
-
文摘
商鞅(约公元前395—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决定秦魏兴衰的著名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又称之为商鞅。
-
关键词
河西之战
公孙鞅
商君
卫鞅
公孙氏
战国时期
公叔痤
秦惠文王
河南省安阳市
李悝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辞海》“睡”字说误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李建国
-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4-94,共1页
-
文摘
《辞海》(1979年版)的“睡”(3819页)字是这样解释的:睡(shuì)睡觉。《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汉书·贾谊传》:“将吏被介胄而睡.”其中“孝公时时睡”的“睡”字,并非“睡觉”之意。
-
关键词
孝公
商君
卫鞅
将吏
古代汉语
公孙丑
小雅
想打
中说
斯干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人论
- 20
-
-
作者
刘清之
-
出处
《高中生(作文)》
2017年第3期54-54,共1页
-
文摘
历史上,古人论文人,以"迁客骚人"居多。在他们看来,文人书写天下事,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现在,在人们心中,文人是有别于一般人的一类人,严肃地从事着文学等方面的工作,有浓烈的人文情怀。我在这里说一下我对部分文人的看法。我认为,文人书天下,留下大量精神食粮,其为实。但是,文人中的一部分人,为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多少贡献呢?
-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宋代苏轼
唐宋八大家
人论
唐代韩愈
军书
《岳阳楼记》
至明
卫鞅
流传千古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