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卫星测高仪及其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广运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89年第2期9-14,共6页
文摘
卫星测高仪能快速、全天候、全球进行观测,因此成为海洋观测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叙述卫星测高仪的发展概况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测定大地水准面、反演地球内部构造、海洋面测量、海流探测以及海洋雨图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卫星 测高仪
海洋观测
海洋测量
分类号
P71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题名 “杰森1号”卫星检测到2004年12月26日海啸
被引量:1
2
作者
J.Gower
吕春来
陈运泰
机构
不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文摘
根据已发表的报告,卫星测高仪在过去只检测到一次波辐相当小的海洋中的海啸波(Okal et al,1999)。2004年12月海啸显著地改变了这种图象。这次事件是自197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测高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事件。目前在轨道上的仪器可以相当高分辨率(海上5km范围平均几厘米)测量海面高度,不过仅能沿其轨道测量,不能提供事件的全景图象。而且它们也不可能安排在最佳位置在震源附近进行早期监测。
关键词
海啸
“杰森1号”卫星
卫星 测高仪
警报系统
分类号
P714.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题名 星载海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3
作者
管铮
机构
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
出处
《海洋测绘》
1994年第3期2-5,共4页
文摘
星载海测技术是本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测量技术,它以人造卫星作为测量仪器的载体,伴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微波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 测高仪
测高 精度
海洋大地水准面
星载
海洋测绘
海洋观测卫星
测量仪器
测量精度
工作寿命
分类号
P229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题名 四、海洋测量学
4
出处
《导航定位学报》
2000年第4期27-29,共3页
文摘
CH20002412 中国近海1992~1998海平面变化检测与分析/王海瑛(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绘学报.—2000,29(增刊).—32~37利用 Topex/Poseidon 和 ERS-1卫星测高资料采用“共线”法计算出1992.10~1998.06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及其变化。在扣除 T/P 卫星测高仪的零点漂移影响后,发现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率(+2.1±1.3)mm/a 相比,不同海域的海平面变化趋势大不相同,黄、东、南海的海平面年变化率分别为(+3.44±0.61)mm/a.(+3.12±0.47)mm/a,(-1.41±0.48)mm/a。从海平面变化异常中可以看出1993.1994,1997~1998年3次 EINino 异常对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的影响是南海海域最大,东海次之,黄海最小。除了对海平面进行传统的频谱分析外,还进行了多分辨率的小波分析,还发现在上述3个海域中除了年周期变化较为稳定外,半年及季节(100d)周期项存在着时间漂移。此外,在上述3个海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两个月(62d)周期的变化,其激发原因在此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全球海平面上升
海洋测量
海洋测绘
中国近海海域
卫星 测高仪
地球物理研究
测绘学
海平面变化
小波分析
年周期变化
分类号
P229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题名 一种卫星激光测高仪测距精度仿真计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涛
张新伟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出处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0,共7页
文摘
针对卫星激光测高仪在测绘应用中的测距精度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测距精度全链路仿真计算方法。方法包括回波仿真、回波处理与精度计算,模拟了测距结果从获取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考虑了包括回波处理算法在内的所有影响测距精度的环节。在经典回波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字表面模型(DSM)采样间隔的限制条件,以避免选用采样间隔过大的DSM进行仿真导致仿真准确度下降的问题。利用对可见光遥感图像信息进行人工多次选点并取均值的方法,解决真实地形中测量点与卫星之间距离真值的确定问题。将仿真得到的回波数据及精度计算结果与"冰卫星"(ICESat)回波数据及实际测距精度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回波波峰位置和测距随机误差与"冰卫星"的一致,从而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卫星 激光测高仪
测距精度
全波形
复杂地形
人工选点
Keywords
satellite laser altimeter
ranging accuracy
full waveform
complex terrain
artificial point choice
分类号
V447.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题名 中太平洋重力场中交叉-纹理构造线的起源
6
作者
D.T.Sandwcll
武传真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0年第1期7-7,共1页
文摘
由海洋卫星测高仪测得的数据导出的中太平洋海上重力场的错综复杂的构造线是由Haxby和Weissel(1986)观测到的。他们指出这些“交叉一纹理”(cross-grain)构造线是太平洋板块之下小规模对流的证据。通过在傅里叶变换域中,把同一测线上的多次重力和海洋水深剖面进行比较,对这些特性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构造线
中太平洋
次重力
卫星 测高仪
重力剖面
太平洋板块
傅里叶变换
数据导出
东太平洋
地球卫星
分类号
P3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