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学论纲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华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1,共10页
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最一般特征就是"博物";博物学展示了人类在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可持续生存智慧。在当今时代,博物学、"natural history"与自然科学三者是不同的概念,前两者相近但都不是自然科学的真子集。博物学研... 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最一般特征就是"博物";博物学展示了人类在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可持续生存智慧。在当今时代,博物学、"natural history"与自然科学三者是不同的概念,前两者相近但都不是自然科学的真子集。博物学研究的兴起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人类学视角在多个学术领域的流行有着某种重要的关联。博物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科学编史纲领,藉此可以重写科学通史或人类知识史。博物学知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已被严重忽视,而实际上它们应当被优先传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博物 默会致知 科学编史学 知识论
原文传递
此“博物”抑或彼“博物”:这是一个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兆荣 《文化遗产》 2009年第4期1-8,157,共9页
"博物"是一个使用广泛、意义多样的指称和概念,并与"博物学"、"博物志"、"博物馆"等词语构成密切关系。然而,中西方凭附在这些概念、模式和学科中的意义大相径庭。本文对此进行了粗略考释、梳... "博物"是一个使用广泛、意义多样的指称和概念,并与"博物学"、"博物志"、"博物馆"等词语构成密切关系。然而,中西方凭附在这些概念、模式和学科中的意义大相径庭。本文对此进行了粗略考释、梳理、比较和分析,提出在我国使用"博物体"的概念和模式;认为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宏扬,而且对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对第三世界也会产生样板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博物 博物 博物 博物
下载PDF
博物、传奇与黔地方志小说谱系——论欧阳黔森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遇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6-234,共19页
欧阳黔森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贵州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努力运用现代意识激活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这主要表现为,他不仅把专业的现代地质学知识融入小说叙事中,用诗意的笔触展示贵州的地理风物,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知识性叙... 欧阳黔森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贵州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努力运用现代意识激活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这主要表现为,他不仅把专业的现代地质学知识融入小说叙事中,用诗意的笔触展示贵州的地理风物,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知识性叙事模式,激活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博物"叙事传统,而且他还着意发掘和捕捉贵州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异人奇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贵州人物艺术典型,以此激活中国古代小说中以史传或纪传为中心的"传奇"叙事传统。无论是以地理为中心的博物还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奇,二者均统一在欧阳黔森的黔地方志小说谱系中。正是通过创造性地转换中国古代地方志及其方志小说叙事传统,欧阳黔森在小说创作中激活并重塑了作为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的贵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文学传统 博物 传奇 黔地方志小说谱系
原文传递
汉代文学的知识化特征--以汉赋“博物”取向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公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30,共14页
"文学知识化",是文学将知识当作写作的重心和目标,文学成为展示各种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载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特异现象。辞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主流文体,历来对它的写法有"骋辞"、"体物"等概括,而其实... "文学知识化",是文学将知识当作写作的重心和目标,文学成为展示各种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载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特异现象。辞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主流文体,历来对它的写法有"骋辞"、"体物"等概括,而其实质无不归结于"博物",博物化即是知识化。两汉著名的辞赋作品,多数可以视为文学知识化的代表作。汉代文学的知识化,是西汉前、中期"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汉代处于知识大整合、大发展时期,当时全社会崇尚"博物"观念的产物。汉代文学的知识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体质,文学作品兼有了知识文章甚至学术文章的某些品格。这种体质特征,使得汉代文学拥有了别一种魅力;但过度追求知识化,也会给文学性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学 知识化 博物 辞赋
原文传递
博物教育的建设性蕴涵——论新教育范式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琦 丁宏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模式主要归属于两种范式:古典博物范式和数理范式。在古代,博物学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古典博物范式教育;近代以来,数理范式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STEM/STEAM教育,都属...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模式主要归属于两种范式:古典博物范式和数理范式。在古代,博物学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古典博物范式教育;近代以来,数理范式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STEM/STEAM教育,都属于数理范式教育。在原有范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一种新范式——“博物教育”——出现的可能。在现代博物传统和数理传统相兼容互动的背景下,基于博物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新博物教育被提出来,它是一种具有建设性价值的整全性的新教育范式,有其自身的演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具身认知 博物教育
原文传递
“猴玃抢妇”故事渊源新探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雅荣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中的“猴玃抢妇”故事,特指“猿猴抢婚”这一世界性母题下的最基本类型———“盗妇型”故事在唐前文本中的记述。其中,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载是中国关于这一故事较早的相对完整的文本叙述,它曲折地反映了汉晋时期生活在蜀南及西南... 文中的“猴玃抢妇”故事,特指“猿猴抢婚”这一世界性母题下的最基本类型———“盗妇型”故事在唐前文本中的记述。其中,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载是中国关于这一故事较早的相对完整的文本叙述,它曲折地反映了汉晋时期生活在蜀南及西南地区羌族的猿猴图腾崇拜及抢婚等社会习俗。而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环境中,羌汉杂居、通婚已为常事,两族的思想文化亦相互影响,“猴玃抢妇”故事因此得以传入内地,并逐渐融入了中原的儒、道、释等思想,图腾崇拜色彩渐渐淡化,进而发展为唐之后的“猿猴抢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渊源 新探 图腾崇拜 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 基本类型 文本叙述 社会习俗 西南地区 汉晋时期 社会环境 相互影响 思想文化 世界性 抢婚 猿猴 母题 记载 博物 张华
原文传递
全力探索与推进当代新博物教育——第二届当代中国新博物教育论坛(中国·洛阳)纪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灿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4,共2页
2024年1月7日新年伊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博物文化专业委员会、洛阳龙门海洋馆、龙门博物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洛阳晚报社、洛阳电视台和大象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当代中国新博物教育论坛”在洛... 2024年1月7日新年伊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博物文化专业委员会、洛阳龙门海洋馆、龙门博物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洛阳晚报社、洛阳电视台和大象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当代中国新博物教育论坛”在洛阳召开。来自全国16位特邀报告专家和50位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洛阳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宋文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宏伟到会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出版社 特邀报告 洛阳龙门 洛阳电视台 教育研究院 教育工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 博物
原文传递
古代小说博物叙事散论
8
作者 杨志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7,207,共8页
古人所谓“博物”主要包括辨识名物兼通达义理等义项,也指由此衍生而来的一种文学叙事方式。作为备陈万物的“博物”与文学叙事有着天然联系。以《山海经》与《博物志》等为代表的文言小说,在博物叙事内容方面追求广博化而非精深化、旨... 古人所谓“博物”主要包括辨识名物兼通达义理等义项,也指由此衍生而来的一种文学叙事方式。作为备陈万物的“博物”与文学叙事有着天然联系。以《山海经》与《博物志》等为代表的文言小说,在博物叙事内容方面追求广博化而非精深化、旨趣方面追求奇异性而非故事性。以《金瓶梅》等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其博物叙事内涵多以铺陈名物与夸饰方术为主,在敷衍故事的同时蕴含特定的价值追求。博物叙事是中国古代小说固有却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研究领域,藉此文白两种小说系统或许得以通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博物叙事 《山海经》 博物志》 《金瓶梅》
原文传递
“元素”的前世今生
9
作者 何全 孟凡萌(绘图) 《博物》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元素”一词如今已是日常用语,以至于我们时常忘了它的本义——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物质。从2024年起,《博物》将把一部分目光投向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看看它们如何组成、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世界。
关键词 日常用语 前世今生 化学元素 博物 自然界
原文传递
麝 自带异香为“异客”
10
作者 陈之旸 孟凡萌(绘图) 《博物》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博物》今年1月刊的鹿类专题,盘点了国内外的各种鹿。而名字同样带“鹿字头”的麝,则是一类似鹿非鹿的动物。它身上的“麝香”大名鼎鼎,却少有人亲眼见过它。
关键词 鹿 博物
原文传递
新媒体科普语篇话语建构的语用学分析——以“博物”微信公众号的文本为例
11
作者 林泽鹏 《科技传播》 2024年第7期58-60,共3页
通过对“博物”微信公众号2023年6月—9月原创文章语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语用学理论,可以概括出新媒体时代科普语篇话语创新性建构的两种主要路径:利用词汇和句法构造交际语境;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本趣味性。文章进一步阐明了科普语篇进... 通过对“博物”微信公众号2023年6月—9月原创文章语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语用学理论,可以概括出新媒体时代科普语篇话语创新性建构的两种主要路径:利用词汇和句法构造交际语境;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本趣味性。文章进一步阐明了科普语篇进行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语篇 话语建构 博物
下载PDF
发现新物种!
12
作者 张劲硕 《博物》 2024年第7期12-13,共2页
“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是不是个新物种呀?”隔三岔五,《博物》就会接到读者的类似信息。“新物种”总是让人兴奋又好奇——一直以来,人类总是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探索新物种,不断增进对生命的认知。不过在科学界,“发现新物种”这... “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是不是个新物种呀?”隔三岔五,《博物》就会接到读者的类似信息。“新物种”总是让人兴奋又好奇——一直以来,人类总是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探索新物种,不断增进对生命的认知。不过在科学界,“发现新物种”这件事跟多数读者的认知还是有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科学界 好奇 博物
原文传递
如何“发现新物种” “博物蛛”发表记
13
作者 林业杰 王苇杭(摄影) 《博物》 2024年第7期26-31,共6页
如果已经确认,自己发现的某种动物是还未被科学界记录过的“新物种”,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算“正式发表”呢?做蜘蛛分类工作的几位科研工作者,把他们新发现的一种蜘蛛以“博物”命名,并在本刊上正式发表,同时以此演示“发新种”必要的手... 如果已经确认,自己发现的某种动物是还未被科学界记录过的“新物种”,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算“正式发表”呢?做蜘蛛分类工作的几位科研工作者,把他们新发现的一种蜘蛛以“博物”命名,并在本刊上正式发表,同时以此演示“发新种”必要的手续。我与多年好友王苇杭都非常喜欢蜘蛛,这个动物类群虽然常见,但科学界对它们展开的研究并不算多,有大量物种还没被科学记录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记录 动物类群 科学界 博物 科研工作者 蜘蛛 发表
原文传递
《山海经》插图在明清传统类书中的流变
14
作者 刘芝华 《艺术评论》 2024年第8期113-125,共13页
作为现存最早的《山海经》插图,《新刻山海经图》开启了《山海经》的“博物”之旅,这一方式为《三才图会》《古今图书集成》所承继并发展演变。《三才图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山海经》的影响,并为图像正名,将图像的作用上升至传统士... 作为现存最早的《山海经》插图,《新刻山海经图》开启了《山海经》的“博物”之旅,这一方式为《三才图会》《古今图书集成》所承继并发展演变。《三才图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山海经》的影响,并为图像正名,将图像的作用上升至传统士人治学的辅助手段这一层面,试图恢复“左图右书”的知识传统。《古今图书集成》则将《山海经》插图重新拉回《山海经》的脉络之下,并以文字为主导,一改《新刻山海经图》以来以图为主导的局面,不仅修正了部分源自《山海经广注》的插图与文字之间的不符之处,而且在插图的选择上更为多元,更能体现当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新刻山海经图》 《三才图会》 《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
原文传递
“无穷小亮”的博物日常
15
作者 刘敏 《学习之友》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一个有“网感”的博物君张辰亮网名叫“无穷小亮”,这个ID在全网各个平台的粉丝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2015年,我们第一次采访张辰亮时,他刚刚在网上出名,谁都不知道他的科普工作未来还能有这么大的爆发。那一年,“博物”还算是一种新出... 一个有“网感”的博物君张辰亮网名叫“无穷小亮”,这个ID在全网各个平台的粉丝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2015年,我们第一次采访张辰亮时,他刚刚在网上出名,谁都不知道他的科普工作未来还能有这么大的爆发。那一年,“博物”还算是一种新出现的生活方式,人们加人社团,开始观鸟、观花、学习辨认星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穷小 科普工作 张辰 博物
原文传递
博物实践对儿童认知、审美与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陆科言 《启蒙》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当代社会中,儿童的认知发展、审美意识以及社会情感的形成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基于统整理念的儿童博物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方法,将各类文化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中,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统整理念... 在当代社会中,儿童的认知发展、审美意识以及社会情感的形成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基于统整理念的儿童博物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方法,将各类文化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中,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统整理念的儿童博物实践对儿童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 教育工作者 有效促进 审美意识 统整理念 融入教学 博物 儿童的认知
下载PDF
宋代“闹蛾”考释
17
作者 王惠莹 黄欣然 俞晓群 《美术学报》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宋代是节日文化、节庆习俗发展的成熟时期,应节饰物种类繁多。“闹蛾”一物作为元宵节的代表性头饰常在宋代诗词、画作中出现,但目前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宋代“闹蛾”头饰作为个案研究,详细区分蛾与蝶的差异,并从其定名、具体... 宋代是节日文化、节庆习俗发展的成熟时期,应节饰物种类繁多。“闹蛾”一物作为元宵节的代表性头饰常在宋代诗词、画作中出现,但目前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宋代“闹蛾”头饰作为个案研究,详细区分蛾与蝶的差异,并从其定名、具体形象、制作材料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讨论,将物质、文化和观念交织整合,还原时人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本来面貌。通过佩戴“闹蛾”以期达到消病除灾的目的、对光明温暖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同时展现了宋人对自然的观察与认知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博物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闹蛾” 头饰 博物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博物观念及其知识分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郗文倩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博物的观念,即强调通晓众物、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但在"观"物时更多将重心放在观察外物对人事的"作用"方面,如关注事物的善恶祯祥、强调自然外物对人情志的感发等。博物学早期并无明确的知识划分... 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博物的观念,即强调通晓众物、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但在"观"物时更多将重心放在观察外物对人事的"作用"方面,如关注事物的善恶祯祥、强调自然外物对人情志的感发等。博物学早期并无明确的知识划分,内容相对浑融,但至汉代,伴随着图书整理的全面展开以及名物训诂文字之学的成熟,博物学知识体系开始逐渐分化,以更明确清晰且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名物之学与格物致知的观念系统;辨物、劾物的知识、技术和思想系统;以铺陈体物来逞才炫博的汉赋创作等。尽管汉代观察、记录、解释、呈现外物的渠道各有分野,但从整体看,仍保持着鲜明的人文艺术色彩,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劾物 名物 体物
原文传递
文创产业在“博物+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机遇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莹 《科技传播》 2019年第8期169-170,共2页
随着文化自信带来的不同举措和众多机遇,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最具竞争力、最具活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博物与互联网作为文创基础与新时代技术,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文中将提出传统文化(博物)+现代功能(互联... 随着文化自信带来的不同举措和众多机遇,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最具竞争力、最具活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博物与互联网作为文创基础与新时代技术,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文中将提出传统文化(博物)+现代功能(互联网)更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握发展机遇,依靠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对传统文创产业模式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传统文化 互联网 现代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