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投壶——古代寓教于乐的博戏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王建玲
-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文博》
2008年第3期75-78,共4页
-
文摘
投壶是古代的一种博戏。从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有着教化的作用;又因其简化了射礼,降低了习射难度,可在宴饮时进行,参与者日众,故娱乐性凸现。投壶将"教"与"乐"融为一体,是对古代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极好诠释。它成为儒士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会时尚。在其发展的两千年中,形成了完整的"投壶礼",投壶技艺也被纳入"庙堂礼乐"之中。它"寓教于乐"的特性使它绵延两千年之久,也正是由于它"寓教于乐"功能的丧失,使得它日渐衰落,最终为现代体育所替代。
-
关键词
投壶
寓教于乐
博戏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六博研究(中)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崔乐泉
-
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0,共2页
-
文摘
发展至汉代的六博,其普及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乐于此道,成为宫廷、官家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博戏之一.史载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喜好博戏.《汉书·游侠传》记载说:陈遂“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奕,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左至太原太守,乃赐遂玺书日:‘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意思是说,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前,生活在民间,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陈遂是好朋友,经常玩六博,陈遂常败在宣帝手下,输了很多钱.宣帝即位后,将这位博场上的朋友提升为太原太守,并赐书说:“太守的官尊禄厚,可作以前玩六博屡败的补偿.”陈遂的境遇可以称得上是六博中的异闻了.
-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普及程度
太原
汉宣帝
汉代
博戏
民间
朋友
贵族
-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对蟋蟀行为的观察和认识
被引量:7
- 3
-
-
作者
陈天嘉
任定成
-
机构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
基金
科学技术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08IM020200)
-
文摘
借用现代动物行为学的概念,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蟋蟀文献,发现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蟋蟀会有不同体貌特征,蟋蟀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季节节律和昼夜节律,使用蟋蟀盆和相应的人工手段可以对蟋蟀的生活环境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辨雌、忆雌和厌雌行为影响到雄蟋蟀的斗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把现代动物行为学家认识到的蟋蟀争斗模式中的"上颚战"与"搏斗"两个层次之间的争斗,细化描述为10余种斗品。
-
关键词
动物学史
动物行为学
蟋蟀
博戏
行为
-
Keywords
history of zoology
ethology
cricket
games
behavior
-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明清酒牌与叶子戏、酒筹辨析
- 4
-
-
作者
薛元可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
出处
《东方收藏》
2024年第4期76-78,共3页
-
基金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明清酒令叶子题材及其艺术风格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KYCX22_2262。
-
文摘
酒牌(酒令叶子)、酒筹、叶子戏、马吊牌同属古人的博戏之具,概是由于博戏在传统的文化评价体系中,被排斥在君子“六艺”之外,因此古人对其未有系统和完整的记载,导致后人对于它们之间的定义产生混淆不清的现象。通过对于文献和实物的梳理可以明确的是,明清酒牌并非源于叶子戏或马吊牌,它们在使用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从古文献中有关明清酒牌和酒筹的记载来看,这两者之间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
-
关键词
酒牌
叶子戏
酒筹
博戏
-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
题名浅议六博的产生、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5
- 5
-
-
作者
许蓉生
-
机构
成都市社科院
-
出处
《四川文物》
2005年第6期63-66,共4页
-
文摘
六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根据古文献和出土文物,六博最早出现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两汉时期更是深入民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博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大博”与“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别。六博的流行为后来中国象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关键词
博戏
六博
博局
投子
-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谈汉代画像砖、石上的六博图像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陈成军
-
出处
《文物天地》
2000年第5期11-14,共9页
-
文摘
汉代博戏包括六博、格五、意钱等形式。格五、意钱仅见于文献记载。六博则大量见于出土文物,包括许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六博实物和画像砖、画像石、铜镜上留存的大量六博图像。对于六博博具的发现、组成、种类、用法、起源和演变及博局纹镜与博戏的关系等,傅举有先生曾进行过全面的论述。
-
关键词
汉代画像
画像石
画像砖
博戏
古砖
陆博
六博
博局纹
图像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博戏:唐宋时期文人的娱乐生活探析
- 7
-
-
作者
张小囡
-
机构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
文摘
唐宋时期,文人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对博戏的参与。在生活中,文人参与博戏通常会附加各种类型的彩头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骰子作为典型的博具,成为了文人宴饮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人参与博戏对其文学创作、博戏的改造都产生一定影响;而过分沉溺于其中所伴随而来的消极影响亦无可避免,部分文人也针对不良现象做出抨击来达到教化作用。
-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文人
博戏
娱乐生活
-
Keyword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terati
Boxi
entertainment life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双陆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被引量:5
- 8
-
-
作者
宋德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43,共12页
-
基金
<1 0- 1 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合作项目 )之子课题
得到CCK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
-
文摘
双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从古印度传入。人们对它的认识 ,经历了由“胡戏” ,到视为汉族文化的象征 ,再到成为品评“天下”士人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标准之一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中折射出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及外来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及融会不同文化的能力。
-
关键词
双陆
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博戏
传统文化
辽代
宋代
金代
元代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燕赵文化对河北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4
- 9
-
-
作者
高鳗川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8期31-32,共2页
-
文摘
从产生根源看,赵文化特征是“勇武任侠、博戏驰逐”。赵氏孤儿的故事充分显示了赵文化“勇武任侠”的精神。赵国的经济繁荣又孕育出赵文化“博戏驰逐”的特点、燕文化特征是“慷慨悲歌”。典型的荆轲刺秦王。
-
关键词
燕赵文化
河北经济
文化特征
赵氏孤儿
慷慨悲歌
任侠
博戏
-
分类号
F127.2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丝绸之路河西地区魏晋墓彩绘砖画——六博新考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张有
-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
文摘
对我国河西地区汉魏墓出土的多幅六博砖画和木俑博戏,作者以图像和文献相参照,重新确认砖画表现的形态应该是樗蒲和博塞而非六博。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人们研究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和古人的游艺活动方式提供了实证。
-
关键词
博戏
樗蒲
博塞
体育
-
Keywords
Chess Game
Chupu
Bosai
Sports
-
分类号
K879.4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博戏考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李金梅
路志峻
-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68,共3页
-
文摘
博塞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棋艺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严重缺少,遗存的也十分零乱。我们仅能根据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结合多种学科,对六博、塞戏、博局占、规矩纹等的记载进行深入探究,对彼此龃鼯,难以统一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求得对古代的博戏文化有更清楚深入的认识。
-
关键词
博戏
博古占
规矩纹
游戏
-
分类号
G891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塔尔坡秦人博局图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谢高文
岳起
-
出处
《文博》
1997年第4期8-10,共3页
-
文摘
塔尔坡位于秦都咸阳遗址西侧,今咸阳之东。这是一处秦人墓葬区,历年来多有遗迹发现。1995年,这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了百余座秦人墓,时代起于春秋战国以至秦代。M28203出土的博局图,是我国迄今出现时代最早的秦人搏具图案。此图的出土,对研究古代博戏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博局
秦人
省博物馆
汉画像石
西汉墓
博戏
文物资料
春秋战国
徐州博物馆
秦都咸阳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考古发现看先秦的博戏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张院利
耿献伟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西藏民族学院
-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2-15,共4页
-
文摘
博戏盛行于秦汉时期,然于先秦墓葬中亦偶有博具之发现。通过对先秦博具的考察及与秦汉博具的比较,可以发现先秦博具在博戏发展初期的特点:形制多样;组成较为单一;有些博具与占卜有关。
-
关键词
博戏
博具
先秦
考古发现
-
Keywords
gambling games of chances
gambling tools
the Pre-Qin Era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
分类号
K871.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钱币与民俗刍议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夏智慧
黎人忠
-
机构
岳池县文物管理所
-
出处
《四川文物》
1998年第2期51-54,共4页
-
-
关键词
古钱币
厌胜钱
民俗
通用钱币
吉语
传统文化
《儿女英雄传》
八卦
十二生肖
博戏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明清两代典型酒牌分析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吴佩英
-
机构
上海大学
榆林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9期43-47,共5页
-
文摘
据文献记载,隋唐五代已经有行酒令的娱乐现象,但现遗存的酒牌实物仅有明清两代酒牌与博戏叶子。酒牌是在博戏叶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博戏叶子到纯粹形式的酒牌,其间相关的构图、图像、诗文、钱款文字等形式元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期酒牌在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
关键词
酒令
明清
文献记载
隋唐五代
纯粹形式
艺术成就
叶子
博戏
-
分类号
J509.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成都出土“四点施朱”骰子考论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罗新本
许蓉生
-
机构
西南民院
成都社科所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18,共4页
-
文摘
1986年1月,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成都指挥街古代遗址。遗址文化堆积层共有六层。在其中的第四层即唐宋层的大量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骨制骰子特别引人注目。此骰子呈正方体,边长0.9厘米,六面分别钻有一至六个小圆窝,其中代表“四”的一个面圆窝内施红彩,其余面的圆窝内施黑彩。此骰子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
-
关键词
骰子
双陆
点施
考论
正方体
博戏
成都市
四川地区
文物
赌风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魏佚书考》补正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朱祖延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0-75,80,共7页
-
文摘
《北魏佚书考》是作者三十年前的旧稿,经过增补修订,最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荟萃北魏一代佚书遗文,为研究这一时期学术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减省他们的翻检之劳。古书辑佚工作,有清一代堪称鼎盛时期。如历城马氏、金溪王氏、甘泉黄氏、乌程严氏等都卓然名家。他们所辑录的古代遗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之书,其中当然也包括北魏一代佚文。尽管这些辑佚大家,涉猎广泛,号称博洽,然而沧海遗珠,却在所难免。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倘能汇集前人的辑佚成果,详考其资料的来源,删冗补阙,去伪存真,仍不失为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作者虽曾有志于此。
-
关键词
佚文
佚书
北魏
《魏书》
《北史》
校勘记
博戏
天子诸侯
刘芳
路寝
-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
-
-
题名王梵志诗中关于饮食、博戏的世俗生活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王璐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0-82,共3页
-
文摘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
关键词
王梵志
饮食
博戏
-
Keywords
Wang Fanzhi
diet
gambling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陈天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0-74,共5页
-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认识到蟋蟀的体型大小、体重、成熟度,以及头、上颚、项、躯干、腿、翅与战斗力存在密切相关。对《功虫录》和《斗蟋随笔》中的历史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蟋蟀腹部前端宽阔、头部圆大、上颚尖长粗大、前胸背板宽阔和足圆长等,是表征具有较强斗性的蟋蟀身体特征。传统文化中还包括通过身体尺寸、体重、成熟度等指标判断蟋蟀斗性的方法。
-
关键词
行为生态学
繁殖策略
蟋蟀
身体指标
博戏
-
Keywords
Behavioral ecology
Reproductive strategy
Cricket
Body feature
Games
-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棋类体育博戏小考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黄友军
-
机构
百色学院体育系
-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8-100,共3页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棋类博戏的情况进行考察。这一时期的棋类博戏不仅有樗蒲、围棋等,还有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胡戏。博戏在丰富社会文化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玩物丧志,同时网络的发展,也给棋类博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挑战。
-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棋
博戏
-
分类号
G891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