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的环流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40
1
作者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6,共16页
本文总结国内外对我国近海环流所作的工作 ,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环流的主要动力机制作一简述 .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环流 海洋动力学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被引量:177
2
作者 李思田 林畅松 +2 位作者 张启明 杨士恭 吴培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97-810,共14页
基于油气勘探中所积累的地质 地球物理新资料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进行了构造、沉积充填、热及深部背景的综合研究和定量动力学模拟 ,揭示了南海北部裂陷大陆边缘的非被动性质及西部边缘的转换 伸展性质 .在此基础上对盆地... 基于油气勘探中所积累的地质 地球物理新资料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进行了构造、沉积充填、热及深部背景的综合研究和定量动力学模拟 ,揭示了南海北部裂陷大陆边缘的非被动性质及西部边缘的转换 伸展性质 .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演化进行了动力过程分析 ,阐明了裂陷期多幕伸展及裂后晚期 10Ma以来构造 热事件及其对盆地特征和油气聚集的重要影响 ,其中特别是 5Ma以来吕宋岛弧的向西碰撞 ,在珠江盆地产生的密集断裂系和与深部地幔活动有关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快速沉降、高热流、大规模异常压力体系的形成及流体的突破 ,对油气成藏有决定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盆地 动力过程 幕式裂陷 南海 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白云运动:南海北部渐新统—中新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被引量:171
3
作者 庞雄 陈长民 +6 位作者 邵磊 王成善 朱明 何敏 申俊 连世勇 吴湘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 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 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使得23.8... 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 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 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使得23.8 Ma以来白云凹陷深部地幔上隆产生强烈的热沉降,陆架坡折带由23.8 Ma以前位于白云凹陷南侧突变式地跳跃到凹陷的北侧;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该构造事件也是本区沉积物源突变的主控因素,造成珠江三角洲和珠江深水扇系统在23.8 Ma界面发生明显突变。32~23.8 Ma的珠江流域范围可能以华南花岗岩地区为主,之后受喜马拉雅隆升的影响,珠江流域范围向西扩展,沉积物中明显存在着来自喜马拉雅东翼的物质。23.8 Ma渐新统—中新统重大构造事件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珠江流域的格局、南海北部沉积物的组成、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和油气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统-中新统 地质事件 白云运动 南海 白云凹陷 珠江
下载PDF
南海海盆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 被引量:165
4
作者 姚伯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共13页
南海海盆的地壳为洋壳,在新生代它经历了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的演化历史。海盆中有三个残留的海底扩张中心,并发生过两次海底扩张。第一次海底扩张发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扩张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产生了南海西北海盆和西南海盆。第... 南海海盆的地壳为洋壳,在新生代它经历了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的演化历史。海盆中有三个残留的海底扩张中心,并发生过两次海底扩张。第一次海底扩张发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扩张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产生了南海西北海盆和西南海盆。第二次海底扩张是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进行的,形成了南海中央海盆。多扩张中心和多次海底扩张,是受周缘大陆运动所制约的,它是边缘海海底扩张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推测,南海海盆在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是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这一双重作用所制约的。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改变了亚洲大陆下的上地幔流场,而俯冲的太平洋岩石圈则阻挡了上地幔流场向东流动。这样,在南海地区,西部的上地幔流场是向东南方向的,而东部的流场是向南的。这可能是南海海盆的多扩张中心及多次海底扩张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盆 新生代 构造演化史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被引量:143
5
作者 张洪涛 张海启 祝有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53-961,共9页
天然气水合物大致经历了实验室研究、管道堵塞及防治、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4个发展阶段,中国目前正处于资源调查阶段的早期。自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开展了南海、东海、陆上冻土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相继发现了一系列... 天然气水合物大致经历了实验室研究、管道堵塞及防治、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4个发展阶段,中国目前正处于资源调查阶段的早期。自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开展了南海、东海、陆上冻土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标志,并在南海北部神狐地区成功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取得了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但目前仍存在着调查研究程度较低、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等问题。随着国家对天然气水合物重视程度的加强,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进程将会将进一步加快,并在不久的将来过渡到试生产阶段和商业性生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资源 南海 冻土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天然气水合物初探 被引量:129
6
作者 姚伯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18,共8页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温度—压力条件,研究了南海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发现有些地方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BSR,而在另一些地方海底第一层沉积的层速度偏高(1.95~2.45km/s),比一般海洋沉积高0.2~0.6...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温度—压力条件,研究了南海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发现有些地方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BSR,而在另一些地方海底第一层沉积的层速度偏高(1.95~2.45km/s),比一般海洋沉积高0.2~0.64km/s。将这些地方海底第一层沉积底界面处的温度—压力参数投于甲烷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度—压力图上,发现它们均出现于水合物存在之区域中。由此可见,南海北部陆缘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压力 南海 陆缘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7
7
作者 陈社军 麦碧娴 +4 位作者 曾永平 罗孝俊 余梅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自珠江三角洲和南海北部海域采集了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该区域中PBDEs的含量、分布、来源和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和珠江是PBDEs的高污染区,含量为12.7~7361ng·g-1,其中BDE209平均含量为1199ng·g-1,是目前... 自珠江三角洲和南海北部海域采集了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该区域中PBDEs的含量、分布、来源和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和珠江是PBDEs的高污染区,含量为12.7~7361ng·g-1,其中BDE209平均含量为1199ng·g-1,是目前世界上已报道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几乎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BDE209都是最主要的同系物.东江和珠江的PBDEs主要来自东莞和广州的本地排放,而西江的PBDEs主要通过大气的传播输入.另一个高污染区澳门水域被验证是珠江三角洲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表层沉积物 珠江三角洲 南海 分布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流体运移体系 被引量:136
8
作者 吴能友 杨胜雄 +5 位作者 王宏斌 梁金强 龚跃华 卢振权 邬黛黛 管红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1650,共10页
通过新近纪断裂体系和底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构造、高角度的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神狐海域断层发育,可分为晚中新世活动的NW(NNW)向断层和上新世以来活动的NE(NNE)断... 通过新近纪断裂体系和底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构造、高角度的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神狐海域断层发育,可分为晚中新世活动的NW(NNW)向断层和上新世以来活动的NE(NNE)断层两组.NE向断层活动强度小,规模大,从下至上切穿上新世以来沉积层,组成高角度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底辟构造在地震剖面上呈直立的、上小下大的烟囱状通道,局部横向扩张呈囊状、花状,形成大型的反射模糊带.底辟构造的发育在上覆沉积层产生了树枝状、似花状组合形态的高角度断裂和垂向裂隙系统,构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通道和疏导体系.当富含甲烷气体的流体通过底辟构造、断裂及裂隙系统垂向或侧向运移时,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运侈体系 断裂 底辟构造 神狐海域 南海
下载PDF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124
9
作者 庞雄 陈长民 +4 位作者 施和生 舒誉 邵磊 何敏 申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77,共11页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建立起来的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相对海平面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三级海平面升降导致了各沉积层序体系域在宽广陆架和陆坡之间的迁移,研究证实,位于南中国海北缘、珠江口外的...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建立起来的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相对海平面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三级海平面升降导致了各沉积层序体系域在宽广陆架和陆坡之间的迁移,研究证实,位于南中国海北缘、珠江口外的陆坡深水区广泛发育第三系多层序叠置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区域性构造作用使得珠江口盆地二级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不一致性,并形成与全球海退趋势相反的海侵型海平面曲线。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现今处于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自32Ma南海扩张以来经历了三台阶式的海侵事件,形成了台阶式退积层序组合,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造就了23.8Ma以前的浅水三角洲-滨岸砂泥岩沉积组合;23.8~10.5Ma的深水扇砂泥岩为主的沉积组合;以及10.5Ma以来主要为远端的细粒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深水扇系统 海平面变化 海侵型层序组合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13
10
作者 李崇银 张利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资料分析及其同南亚(印度)夏季风的比较,指出建立的突发性和经向分量的重要性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根据南海夏季风经向分量与纬向分量同样重要的特征,并考虑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势,提出了用对流层高低层散度差... 资料分析及其同南亚(印度)夏季风的比较,指出建立的突发性和经向分量的重要性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根据南海夏季风经向分量与纬向分量同样重要的特征,并考虑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势,提出了用对流层高低层散度差构成季风指数,它可以更好地描写南海夏季风的活动。资料分析和大气环流模式(GCM)数值模拟试验都清楚地表明南海夏季风年际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东亚地区,而且通过东亚-太平洋-美洲(PJ或称EPA)波列影响美国的天气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季风指数 EPA波列 季风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 被引量:112
11
作者 张光学 黄永样 +1 位作者 祝有海 吴必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81,共7页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 ,结合 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 ,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 ,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 ,结合 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 ,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 ,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调查资料的重新判读 ,发现南海地区存在多处水合物的地震标志— BSR,以活动边缘笔架增生楔和非活动边缘西沙—东沙为例 ,重点解剖水合物的地震特征 ,建立其成藏模式 ,总结其成矿规律 ,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 ,为今后在该海域寻找水合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矿条件 成藏机制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的地壳结构 被引量:104
12
作者 姚伯初 曾维军 +1 位作者 陈艺中 张锡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35,共9页
本文利用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海洋地质项目所采集的双船地震扩展排列剖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其特征为:从陆架到深海平原,地壳呈阶梯状减薄,地壳厚度分别为26—28km,23—24km,13—15km,以及南... 本文利用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海洋地质项目所采集的双船地震扩展排列剖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其特征为:从陆架到深海平原,地壳呈阶梯状减薄,地壳厚度分别为26—28km,23—24km,13—15km,以及南海洋盆中5—7km厚的洋壳,反映了地壳在新生代早期是幕式拉张的.地壳底部存在高速地壳层,地震波速度为7.1—7.4km/s.它是在地壳被拉张后,上地幔熔融物质上涌到地壳底部冷却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缘 地壳构造
下载PDF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2
13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81,共9页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主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的2个航次专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以真鲨目和鲼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硬骨鱼类以鲈形目和鲀形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西沙群岛有5种,分别为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长吻裸颊鲷(Lethrinus minia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黄斑胡椒鲷(P.flavomaculatu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中沙群岛有6种,分别为黄斑胡椒鲷、迈氏条尾魟、圆燕鱼(Platax orbicularis)、密斑刺鲀(Dioson hystrix)、红裸颊鲷(Lethrinus rubrioperculatus)和胡椒鲷;南沙群岛有3种,分别为黑梢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和星点鲹(Caranx stellatus)。针对南海珊瑚礁水域鱼类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本文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该水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组成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无论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还是与南沙西南陆架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属于相同生境类型水域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鱼类 珊瑚礁 南海 三重刺网
下载PDF
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被引量:104
14
作者 姚伯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8,共9页
讨论了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历程;认识到中中新世之前,这里经历了一系列构造运动,但在中中新世之后,这里无构造运动,只是发生了区域沉降。由此认为南海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而估算了南海天然气水... 讨论了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历程;认识到中中新世之前,这里经历了一系列构造运动,但在中中新世之后,这里无构造运动,只是发生了区域沉降。由此认为南海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而估算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总资源量达643.5亿──772.2亿t油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构造运动 天然气水合物 资源量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3
15
作者 宋海斌 耿建华 +4 位作者 WANG How-King 张文生 方银霞 郝天珧 江为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695,共9页
利用地震、测井与地温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东沙海域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层、弱振幅带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标志 ,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呈现高速、速度倒转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 利用地震、测井与地温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东沙海域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层、弱振幅带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标志 ,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呈现高速、速度倒转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特征 .似海底反射层的深度与 1 1 44站位 ,及平均地温梯度资料得出的稳定带厚度较吻合 .1 1 44站位与 1 1 48站位似海底反射层距海底较深 ,分别为 6 5 4m与 475m .在 1 1 44站位附近 ,弱振幅带的顶界可能代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顶界 ,约在 45 0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似海底反射层 弱振幅带 声波测井 温压条件 地温资料 海底沉积物
下载PDF
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10
16
作者 张鹏 杨吝 +1 位作者 张旭丰 谭永光 《南方水产》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南...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黄鳍金枪鱼 资源开发 南海
下载PDF
南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及资源预测 被引量:107
17
作者 陈多福 李绪宣 夏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3-489,共7页
琼东南盆地油气地质显示盆地内具有生物成因和热成因天然气的巨大生成能力和远景 .地震剖面显示盆地内发育有泥底辟和气烟囱、沟通泥底辟和气烟囱与海底的断裂及可能正在活动的天然气冷泉 ,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 .通过... 琼东南盆地油气地质显示盆地内具有生物成因和热成因天然气的巨大生成能力和远景 .地震剖面显示盆地内发育有泥底辟和气烟囱、沟通泥底辟和气烟囱与海底的断裂及可能正在活动的天然气冷泉 ,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 .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稳定域预测 ,确定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 .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分布于水深大于约 6 0 0m的海底 ,稳定带最大厚度约 31 4m ;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水深大于约 4 5 0m的海区 ,稳定带最大厚度约 4 1 0m .盆地内天然气水合物远景总量约 1 0× 1 0 9m3,水合物天然气远景为 1 .6× 1 0 1 2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分布 资源预测
下载PDF
南海渐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ODP1148站深海沉积物中的证据 被引量:101
18
作者 邵磊 李献华 +4 位作者 汪品先 翦知湣 韦刚健 庞雄 刘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南海ODP1148站井深859m、时间跨度32.8Ma,是南海大洋钻探中取芯最长、年代最老的站位,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演变历史。该站位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早渐新世以来南海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变过程。在32Ma、30M... 南海ODP1148站井深859m、时间跨度32.8Ma,是南海大洋钻探中取芯最长、年代最老的站位,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演变历史。该站位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早渐新世以来南海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变过程。在32Ma、30Ma、28.5Ma、25Ma、23.5Ma和16Ma以及10Ma、8Ma和3Ma沉积物成分存在明显的突变或不连续面。特别是在晚渐新世沉积物成分发生剧烈改变,并伴有沉积间断和滑塌作用,代表着南海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一次重大构造运动,该构造运动对我国近代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众多陆相盆地由断陷型转为坳陷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构造 深海沉积 地球化学 渐新世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被引量:97
19
作者 彭大钧 陈长民 +2 位作者 庞雄 朱明 杨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3,共7页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 ,证实白云深水凹陷是自 3 0Ma以来古珠江水系的沉积中心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相协调。在对应的各个三级层序的低水位发展阶段形成深水沉积体系 ,并具备独特的地震相组合结构。深水扇系统广布于受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古陆架坡折带及其下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深水扇系统 古陆架坡折带 地震相组合结构 下第三系 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 被引量:100
20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11 位作者 刘鑫 戴黎明 余珊 赵淑娟 马云 王霄飞 程世秀 安慧婷 薛友辰 熊莉娟 曹现志 许立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8,共24页
南海发育有众多的新生代盆地,按发育位置,总体可分为陆架盆地、陆坡盆地和深海海盆,陆架、陆坡盆地成因上与大陆边缘的裂解、转换密切相关,可分为走滑拉分-伸展盆地群、挤出-断陷盆地群、伸展-俯冲挠曲型盆地群,这些盆地进一步发展可形... 南海发育有众多的新生代盆地,按发育位置,总体可分为陆架盆地、陆坡盆地和深海海盆,陆架、陆坡盆地成因上与大陆边缘的裂解、转换密切相关,可分为走滑拉分-伸展盆地群、挤出-断陷盆地群、伸展-俯冲挠曲型盆地群,这些盆地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不同阶段的洋盆群,西南次海盆发育程度低,中央次海盆发育程度高,因而南海盆地群的盆地动力学不是单一的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多变。这些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神狐、南海、东沙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角度不整合分布,且这些角度不整合时空上存在一定迁移规律。伴随着盆地构造迁移演化,断裂、岩浆、沉积沉降中心、成藏、灾害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跃迁规律。南海成因的动力学背景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板块动力因素既有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的影响,又有西侧印度洋板块斜向俯冲、洋中脊俯冲,还可能有北侧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块体挤出的影响;同时,深部底侵、拆沉、地幔柱、地幔水化过程等地幔动力学背景也不可忽视。最终提出南海海盆的开启模式可能为走滑拉分模式,与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群 深海盆地 陆架盆地 盆地动力学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