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22
篇文章
<
1
2
…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被引量:
26
1
作者
郝晓光
朱建钢
+3 位作者
薛怀平
徐汉卿
刘根友
廖小韵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并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显示系统”做好了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世界地图
南半球版
雪龙船
实时航迹图
南极
考察
实时
航迹
中国
计算机网络技术
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简报
被引量:
10
2
作者
何剑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78,共3页
2019/2020年度实施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执行“两船四站”考察任务,考察队下设12个船、站、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384人组成。考察队暨“雪龙2”号自2019年10月9号从上海启程,先后抵达深圳、中山站、宇航员海、长城站、恩克斯堡岛新站选...
2019/2020年度实施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执行“两船四站”考察任务,考察队下设12个船、站、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384人组成。考察队暨“雪龙2”号自2019年10月9号从上海启程,先后抵达深圳、中山站、宇航员海、长城站、恩克斯堡岛新站选址区域,航行35000余海里,冰区航行1500余海里;“雪龙”号自2019年10月22号从上海启程,先后抵达中山站、恩克斯堡岛新站选址区域、阿蒙森海等,航行35800余海里,冰区航行3400余海里;“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飞行总里程20774公里,总时长71.7小时。内陆雪地车队用时67天往返中山站和泰山站。考察队2020年4月23日返回上海,历时19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科学
考察
中山站
冰区航行
南极
考察
固定翼飞机
考察
队
长城站
泰山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6年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要素特征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杨清华
汪孝清
张林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55-64,共10页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南极
考察
长城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第3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
被引量:
9
4
作者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南极
考察
冰盖
内陆冰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象保障护航“雪鹰”
5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46-47,共2页
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我国的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共完成44个架次的飞行,任务重、时间紧、国际合作多。“雪鹰601”执行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发起的环南极冰盖边缘的航空冰下调查国际合作南极‘环’计划,还配合保障了考察...
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我国的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共完成44个架次的飞行,任务重、时间紧、国际合作多。“雪鹰601”执行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发起的环南极冰盖边缘的航空冰下调查国际合作南极‘环’计划,还配合保障了考察队员南极洲际往返行程,并在我国东南极考察活动中提供了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及应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资运输
南极
考察
南极
冰盖
固定翼飞机
气象保障
应急保障
南极
洲
南极
研究
原文传递
格罗夫山陨石考察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被引量:
7
6
作者
缪秉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89,1080,共9页
南极陨石不但是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源,而且对探索和研究冰盖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自1998年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南极陨石搜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收集了12000多块陨石样品,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
南极陨石不但是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源,而且对探索和研究冰盖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自1998年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南极陨石搜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收集了12000多块陨石样品,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相对于美国,中国南极陨石考察和研究还存在明显差距。为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的长远目标和安排十三五期间的南极陨石考察工作,基于中国的南极陨石工作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对南极陨石的长远目标进行设想,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富集区
南极
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考察 挺进内陆
7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任务由昆仑站(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执行,共有29名内陆考察勇士。他们挺进南极腹地,到达极地中的极地,经受了最严酷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大多数内陆考察队员在中国南极中山站登上“雪龙”号,开启...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任务由昆仑站(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执行,共有29名内陆考察勇士。他们挺进南极腹地,到达极地中的极地,经受了最严酷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大多数内陆考察队员在中国南极中山站登上“雪龙”号,开启了回国之旅。他们说起在南极内陆62天的工作和生活,总是眼神中含着坚毅,不经意流露出激动和自豪之情。他们常常提及下面这些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南极
内陆
中国
南极
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
极地
原文传递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始末
8
作者
米艾尼
《党员文摘》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39年前,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挺立南极洲的喜讯首次见诸报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极的上空,中国人对南极这块神秘土地的探索,由此而始。首次参加《南极公约》会议受到二等公民待遇1985年2月15日10时,北京收到一封来自南...
39年前,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挺立南极洲的喜讯首次见诸报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极的上空,中国人对南极这块神秘土地的探索,由此而始。首次参加《南极公约》会议受到二等公民待遇1985年2月15日10时,北京收到一封来自南极的电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极
长城站
南极
考察
南极
洲
五星红旗
原文传递
南大洋中层鱼调查记
9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3-34,共2页
中层鱼调查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大洋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队在西南极的南极半岛邻近海域、东南极的宇航员海及普里兹湾共开展了15次中层鱼拖网作业。每次拖网下放后,队员们都对“渔获”充满期待。
关键词
拖网作业
渔获
南极
考察
南大洋
南极
半岛
普里兹湾
考察
队
邻近海域
原文传递
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被引量:
7
10
作者
翟兆锋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用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向风速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山站过去十年的气象要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了2000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用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向风速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山站过去十年的气象要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了2000年中山站地区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多、海冰解冻早等特点,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海洋气象
南极
考察
中山站
地面观测
气象预报
大风日数
气温
日照时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雪龙2”号:身怀绝技,破冰前行
11
作者
李忠东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2024年元旦凌晨,备受瞩目的身披中国红的“雪龙2”号破冰船再次驶向南极,在南极洲的浮冰区犁开一条水道,一路向南,拉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的序幕。1月4日下午,“雪龙2”号到达作业海区——阿蒙森海。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身怀绝技
破冰船
南极
洲
阿蒙森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海洋“体检”
12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船时1月25日凌晨3时30分,“雪龙”号舯部甲板,大洋调查舯部甲板作业组组长郭桂军、组员李康荣在实验员丁峰的指挥下将CTD(温盐深剖面仪)下放入海。这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的第一个站点。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南极
半岛
实验员
邻近海域
原文传递
摸底南极“关键物种”
13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28-29,共2页
1月29日下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最后一个站点的磷虾拖网被收回“雪龙”号舰甲板。考察队员赵云霞解开拖网末端绑扎的绳索,将网中的磷虾倒入盛有海水的取样桶中——收获颇丰,这次获得的样品数量目测在1000尾...
1月29日下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最后一个站点的磷虾拖网被收回“雪龙”号舰甲板。考察队员赵云霞解开拖网末端绑扎的绳索,将网中的磷虾倒入盛有海水的取样桶中——收获颇丰,这次获得的样品数量目测在1000尾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数量
南极
考察
虾拖网
南极
半岛
关键物种
原文传递
他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到了极地
14
作者
袁念琪
《青年博览》
2024年第7期62-63,共2页
他的微信名,就叫“幸福朱大厨”。朱钜银是国家级特级厨师,自1994年10月随“雪龙号”首次南极科考起,共赴南极18次、北极4次;越冬2次,度夏4次。他获南极考察金质和银质奖章各1次、铜质奖章3次,五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南极
考察
特级厨师
度夏
南极
科考
雪龙号
原文传递
以站为家 薪火相传
15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19-20,共2页
2023年12月17日凌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驶出密集冰区,离中国南极中山站越来越远,下一个目的地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8名越冬队员中的14人乘坐“雪龙”号踏上了回家之路,他们将在智利蓬塔阿...
2023年12月17日凌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驶出密集冰区,离中国南极中山站越来越远,下一个目的地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8名越冬队员中的14人乘坐“雪龙”号踏上了回家之路,他们将在智利蓬塔阿雷纳斯乘坐飞机回国。风浪渐大,个别队员出现晕船症状。他们在中山站坚守了近400天,太久没坐过船了。剩下4名越冬队员或在中山冰雪机场、或在中山站、或在“雪龙”船继续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度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中山站
中国
南极
长城站
薪火相传
风浪
目的地
原文传递
中国南极科考五大成果
被引量:
3
16
作者
赵玲
《中国科技奖励》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
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奋起直追的33年中,我国的南极科考究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大陆
中国
南极
中山站
南极
考察
南极
内陆
昆仑站
南极
条约
格罗夫
冰芯
科考队
太阳星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海“观测站”布放记
17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7-38,共2页
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大洋调查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作业当属海洋潜标系统的布放和回收。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在位于东南极的宇航员海和普里兹湾,克服时间紧、风浪大等困难,共成功布放潜标系统4套,回收潜标系统6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普里兹湾
考察
队
观测站
布放
宇航员
原文传递
读取深海沉积物“地质密码”
18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8-39,共2页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大洋调查获取的科学样品中,有一类是海底的沉积物样品。这些来自深海的泥巴,看上去十分普通,却记录着丰富的信息。破译其中的“地质密码”,有助于了解南极气候环境演化的机制和规律,从而预测全...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大洋调查获取的科学样品中,有一类是海底的沉积物样品。这些来自深海的泥巴,看上去十分普通,却记录着丰富的信息。破译其中的“地质密码”,有助于了解南极气候环境演化的机制和规律,从而预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深海沉积物
全球气候
密码
极地
考察
船
大洋调查
破译
沉积物样品
原文传递
科创中国·成果
19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4年第2期10-11,共2页
中国南极秦岭站投入使用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新站项目设计总指导刘燕辉介绍,新站整体设计与科研支撑方面的特色...
中国南极秦岭站投入使用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新站项目设计总指导刘燕辉介绍,新站整体设计与科研支撑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展考察范围。新站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科学观测
南极
考察
考察
站
总建筑师
环境保护
整体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风云 探前路
20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10-11,共2页
2023年11月18日下午3时,南纬35度,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距离西风带越来越近了。考察队在气象室召开第一次穿越西风带专题会。南半球西风带是地球上最著名也是最狂暴的风暴区之一,大致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处于副...
2023年11月18日下午3时,南纬35度,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距离西风带越来越近了。考察队在气象室召开第一次穿越西风带专题会。南半球西风带是地球上最著名也是最狂暴的风暴区之一,大致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由于西风带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气象室
考察
队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气压
热空气
南半球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被引量:
26
1
作者
郝晓光
朱建钢
薛怀平
徐汉卿
刘根友
廖小韵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湖北省地图院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1053)资助。
文摘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并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显示系统”做好了技术准备。
关键词
系列世界地图
南半球版
雪龙船
实时航迹图
南极
考察
实时
航迹
中国
计算机网络技术
船
Keywords
The Series of World Map, southern hemisphere edition, Xuelong Ship, real-time track map.
分类号
U675.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简报
被引量:
10
2
作者
何剑锋
机构
不详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78,共3页
基金
南极重点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RFSOCC2020—2025)。
文摘
2019/2020年度实施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执行“两船四站”考察任务,考察队下设12个船、站、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384人组成。考察队暨“雪龙2”号自2019年10月9号从上海启程,先后抵达深圳、中山站、宇航员海、长城站、恩克斯堡岛新站选址区域,航行35000余海里,冰区航行1500余海里;“雪龙”号自2019年10月22号从上海启程,先后抵达中山站、恩克斯堡岛新站选址区域、阿蒙森海等,航行35800余海里,冰区航行3400余海里;“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飞行总里程20774公里,总时长71.7小时。内陆雪地车队用时67天往返中山站和泰山站。考察队2020年4月23日返回上海,历时198天。
关键词
南极
科学
考察
中山站
冰区航行
南极
考察
固定翼飞机
考察
队
长城站
泰山站
分类号
N8 [自然科学总论]
P941.6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年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要素特征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杨清华
汪孝清
张林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湖北荆州市气象局
出处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55-64,共10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KP2005005)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项目(20070227)
2007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科研课题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南极
考察
长城站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tarctica
Great Wall Station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第3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
被引量:
9
4
作者
任贾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南极
考察
冰盖
内陆冰盖
分类号
P728.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N82 [自然科学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象保障护航“雪鹰”
5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46-47,共2页
文摘
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我国的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共完成44个架次的飞行,任务重、时间紧、国际合作多。“雪鹰601”执行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发起的环南极冰盖边缘的航空冰下调查国际合作南极‘环’计划,还配合保障了考察队员南极洲际往返行程,并在我国东南极考察活动中提供了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及应急保障。
关键词
物资运输
南极
考察
南极
冰盖
固定翼飞机
气象保障
应急保障
南极
洲
南极
研究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格罗夫山陨石考察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被引量:
7
6
作者
缪秉魁
机构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89,108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41173077
40673055
+1 种基金
40473037)
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2005DKA21406-9)
文摘
南极陨石不但是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源,而且对探索和研究冰盖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自1998年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南极陨石搜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收集了12000多块陨石样品,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相对于美国,中国南极陨石考察和研究还存在明显差距。为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的长远目标和安排十三五期间的南极陨石考察工作,基于中国的南极陨石工作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对南极陨石的长远目标进行设想,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规划。
关键词
陨石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富集区
南极
考察
Keywords
meteorite
Antarctica
Grove Mountains
meteorite concentration site
Antarctic expedition
分类号
P185.83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考察 挺进内陆
7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文摘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任务由昆仑站(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执行,共有29名内陆考察勇士。他们挺进南极腹地,到达极地中的极地,经受了最严酷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大多数内陆考察队员在中国南极中山站登上“雪龙”号,开启了回国之旅。他们说起在南极内陆62天的工作和生活,总是眼神中含着坚毅,不经意流露出激动和自豪之情。他们常常提及下面这些词语。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南极
内陆
中国
南极
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
极地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始末
8
作者
米艾尼
机构
不详
出处
《党员文摘》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文摘
39年前,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挺立南极洲的喜讯首次见诸报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极的上空,中国人对南极这块神秘土地的探索,由此而始。首次参加《南极公约》会议受到二等公民待遇1985年2月15日10时,北京收到一封来自南极的电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
关键词
中国
南极
长城站
南极
考察
南极
洲
五星红旗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大洋中层鱼调查记
9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3-34,共2页
文摘
中层鱼调查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大洋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队在西南极的南极半岛邻近海域、东南极的宇航员海及普里兹湾共开展了15次中层鱼拖网作业。每次拖网下放后,队员们都对“渔获”充满期待。
关键词
拖网作业
渔获
南极
考察
南大洋
南极
半岛
普里兹湾
考察
队
邻近海域
分类号
S97 [农业科学—捕捞与储运]
原文传递
题名
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被引量:
7
10
作者
翟兆锋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53,共7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用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向风速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山站过去十年的气象要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了2000年中山站地区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多、海冰解冻早等特点,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
关键词
极地
海洋气象
南极
考察
中山站
地面观测
气象预报
大风日数
气温
日照时数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8.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龙2”号:身怀绝技,破冰前行
11
作者
李忠东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2024年元旦凌晨,备受瞩目的身披中国红的“雪龙2”号破冰船再次驶向南极,在南极洲的浮冰区犁开一条水道,一路向南,拉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的序幕。1月4日下午,“雪龙2”号到达作业海区——阿蒙森海。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身怀绝技
破冰船
南极
洲
阿蒙森海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海洋“体检”
12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文摘
船时1月25日凌晨3时30分,“雪龙”号舯部甲板,大洋调查舯部甲板作业组组长郭桂军、组员李康荣在实验员丁峰的指挥下将CTD(温盐深剖面仪)下放入海。这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的第一个站点。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南极
半岛
实验员
邻近海域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摸底南极“关键物种”
13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28-29,共2页
文摘
1月29日下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最后一个站点的磷虾拖网被收回“雪龙”号舰甲板。考察队员赵云霞解开拖网末端绑扎的绳索,将网中的磷虾倒入盛有海水的取样桶中——收获颇丰,这次获得的样品数量目测在1000尾以上。
关键词
样品数量
南极
考察
虾拖网
南极
半岛
关键物种
分类号
S97 [农业科学—捕捞与储运]
原文传递
题名
他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到了极地
14
作者
袁念琪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年博览》
2024年第7期62-63,共2页
文摘
他的微信名,就叫“幸福朱大厨”。朱钜银是国家级特级厨师,自1994年10月随“雪龙号”首次南极科考起,共赴南极18次、北极4次;越冬2次,度夏4次。他获南极考察金质和银质奖章各1次、铜质奖章3次,五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南极
考察
特级厨师
度夏
南极
科考
雪龙号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以站为家 薪火相传
15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19-20,共2页
文摘
2023年12月17日凌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驶出密集冰区,离中国南极中山站越来越远,下一个目的地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8名越冬队员中的14人乘坐“雪龙”号踏上了回家之路,他们将在智利蓬塔阿雷纳斯乘坐飞机回国。风浪渐大,个别队员出现晕船症状。他们在中山站坚守了近400天,太久没坐过船了。剩下4名越冬队员或在中山冰雪机场、或在中山站、或在“雪龙”船继续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度夏任务。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中山站
中国
南极
长城站
薪火相传
风浪
目的地
分类号
P9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南极科考五大成果
被引量:
3
16
作者
赵玲
出处
《中国科技奖励》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奋起直追的33年中,我国的南极科考究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关键词
南极
大陆
中国
南极
中山站
南极
考察
南极
内陆
昆仑站
南极
条约
格罗夫
冰芯
科考队
太阳星云
分类号
P941.6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海“观测站”布放记
17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7-38,共2页
文摘
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大洋调查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作业当属海洋潜标系统的布放和回收。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在位于东南极的宇航员海和普里兹湾,克服时间紧、风浪大等困难,共成功布放潜标系统4套,回收潜标系统6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普里兹湾
考察
队
观测站
布放
宇航员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取深海沉积物“地质密码”
18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38-39,共2页
文摘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大洋调查获取的科学样品中,有一类是海底的沉积物样品。这些来自深海的泥巴,看上去十分普通,却记录着丰富的信息。破译其中的“地质密码”,有助于了解南极气候环境演化的机制和规律,从而预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深海沉积物
全球气候
密码
极地
考察
船
大洋调查
破译
沉积物样品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科创中国·成果
19
出处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4年第2期10-11,共2页
文摘
中国南极秦岭站投入使用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新站项目设计总指导刘燕辉介绍,新站整体设计与科研支撑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展考察范围。新站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科学观测
南极
考察
考察
站
总建筑师
环境保护
整体设计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风云 探前路
20
出处
《自然资源通讯》
2024年第7期10-11,共2页
文摘
2023年11月18日下午3时,南纬35度,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距离西风带越来越近了。考察队在气象室召开第一次穿越西风带专题会。南半球西风带是地球上最著名也是最狂暴的风暴区之一,大致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由于西风带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
关键词
南极
考察
气象室
考察
队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气压
热空气
南半球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郝晓光
朱建钢
薛怀平
徐汉卿
刘根友
廖小韵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简报
何剑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6年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要素特征
杨清华
汪孝清
张林
《海洋预报》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第3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气象保障护航“雪鹰”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6
格罗夫山陨石考察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缪秉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南极考察 挺进内陆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8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始末
米艾尼
《党员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9
南大洋中层鱼调查记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0
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翟兆锋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雪龙2”号:身怀绝技,破冰前行
李忠东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为海洋“体检”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3
摸底南极“关键物种”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4
他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到了极地
袁念琪
《青年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15
以站为家 薪火相传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6
中国南极科考五大成果
赵玲
《中国科技奖励》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深海“观测站”布放记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8
读取深海沉积物“地质密码”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19
科创中国·成果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观风云 探前路
《自然资源通讯》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