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导磁悬浮技术在南极望远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顾伯忠 张向国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9-306,共8页
提出了超导磁悬浮望远镜的概念,建立了模型,提出了稳定悬浮方案,并用有限元软件对磁悬浮望远镜的磁场进行了三维静态分析,为南极望远镜水平轴系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磁悬浮 高温超导 南极望远镜 水平轴系 有限元 电磁场
下载PDF
基于SVM的南极望远镜驱动非预期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邓壮壮 杨世海 +1 位作者 朱节中 李运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1,91,共8页
针对南极望远镜驱动系统的非预期故障检测存在先验信息不足、故障特征难确定和故障样本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非预期故障检测方法。以南极望远镜驱动系统为实验平台故障植入,采集的数据中心化... 针对南极望远镜驱动系统的非预期故障检测存在先验信息不足、故障特征难确定和故障样本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非预期故障检测方法。以南极望远镜驱动系统为实验平台故障植入,采集的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预处理。基于KNN(K-nearest neighbor)、K-means、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SVM算法建立4种非预期故障检测分类器,将各个算法参数调优,再根据数据特征预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基于SVM算法的非预期故障检测分类器性能优于其他3种分类器性能。将该类方法应用于半实物仿真平台,验证该算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望远镜 驱动系统 非预期故障 支持向量机 分类器
下载PDF
南极大型望远镜主镜运输的抗振缓冲系统
3
作者 乐中宇 崔向群 顾伯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6-274,共9页
我国南极天文台规划有一台主镜口径2.5 m的光学红外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在国内制造,以大型装配体的形式运输到南极天文台,从南极边沿的中山站到南极内陆的昆仑站需要用雪橇车运输。雪橇车在一些路段振动剧烈。文中以这台望远镜主镜运输... 我国南极天文台规划有一台主镜口径2.5 m的光学红外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在国内制造,以大型装配体的形式运输到南极天文台,从南极边沿的中山站到南极内陆的昆仑站需要用雪橇车运输。雪橇车在一些路段振动剧烈。文中以这台望远镜主镜运输的抗振缓冲系统为研究目标,首先研究了隔振系统理论模型,用四端参数法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的传输特性,然后研究了南极内陆科考队在雪橇运输中测得的振动数据,分析了考虑底支承力不均匀时主镜运输的许用动力学条件,提出了一种包含杠杆式缓冲结构和聚乙烯泡沫塑料结构的双层隔振系统,最后对这种隔振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多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抗振缓冲系统在南极实测得到的最极端冲击信号的作用下可以满足主镜模块最大加速度不大于5 g的要求,此时主镜模块的Z向运动范围约1.2 m,该缓冲系统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在南极2.5 m望远镜主镜的整体运输中使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其他脆弱结构的缓冲系统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望远镜 大型主运输 望远镜动力学 双层隔振系统
下载PDF
基于SVDD优化的南极望远镜驱动非预期故障研究
4
作者 邓壮壮 杨世海 +2 位作者 朱节中 李运 高志文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SVDD)算法,在小样本故障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然而,现有的SVDD故障检测方法由于对实验数据和参数过于依赖,从而限制了故障检测的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DD...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SVDD)算法,在小样本故障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然而,现有的SVDD故障检测方法由于对实验数据和参数过于依赖,从而限制了故障检测的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DD的智能寻优非预期故障检测算法。实验数据采取核主成分分析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降维去噪处理;并对SVDD算法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结合,对算法参数优化。待检测样本点的球心距与超球体半径之差为衡量标准,实现非预期故障的检测。数据采集于南极望远镜的驱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VDD算法检测精度提高。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验证该算法,在非预期故障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望远镜 驱动系统 SVDD 非预期故障 参数优化 KPCA降维
原文传递
南极红外巡天望远镜红外背景辐射抑制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海平 袁祥岩 张凯元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5-279,共5页
南极Dome A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为优秀的天文测光、观测台址,尤其在红外波段。为了充分利用Dome A的独特天文观测优势条件以及满足系外行星观测需求和为我国未来南极更大口径望远镜的研制提供经验,提出建造1m可见/红外巡天望远镜。通过掩... 南极Dome A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为优秀的天文测光、观测台址,尤其在红外波段。为了充分利用Dome A的独特天文观测优势条件以及满足系外行星观测需求和为我国未来南极更大口径望远镜的研制提供经验,提出建造1m可见/红外巡天望远镜。通过掩星法探测系外行星,至少需要万分之五的测光精度,必须很好地抑制或降低系统光机结构的自身辐射。以南极1m可见/红外巡天望远镜为例,进行南极红外望远镜杂散光抑制方法方面的探讨。由于该望远镜采用一次直接成像光学系统,光学结构简单,但无法设置冷光阑,红外背景辐射抑制效率较低。在光学系统设计上把次镜设置为孔径光阑进行优化设计,再详细介绍主镜遮光罩,次镜遮光罩,以及杜瓦瓶内冷光栏的独特设计,通过模拟仿真,自身辐射在像面上的辐照度为6.8×10-10 W/m2,为天空背景辐射在像面上的照度五分之一以下,满足天文观测三分之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南极巡天望远镜 红外望远镜 杂散光 背景辐射
原文传递
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镜筒的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温海焜 顾伯忠 +1 位作者 姜翔 张如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镜筒是望远镜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望远镜成像质量的要求,需要对望远镜的镜筒机械结构进行研究。南极巡天望远镜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温度条件限制,与普通的望远镜在镜筒上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介绍了第二台南极巡... 镜筒是望远镜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望远镜成像质量的要求,需要对望远镜的镜筒机械结构进行研究。南极巡天望远镜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温度条件限制,与普通的望远镜在镜筒上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介绍了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参数及方案,并根据南极的特殊性设计了镜筒的机械结构。其次,通过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望远镜镜筒的等弯沉量、主镜的面形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使其在工作状态时能满足光学设计的要求,第三,通过模态分析,分析了镜筒的刚度,使其满足电控系统的控制要求,最后通过锤击实验对镜筒的自振频率做了检验检测。经过实验分析,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的镜筒能够满足光学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巡天望远镜 结构设计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南极大型望远镜跟踪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丹丹 杨世海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4-1412,共9页
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尤其适用于南极大型望远镜这样含有未知有界扰动,未建模动态的非线性系统.文章基于Lyapunov函数法,通过引入动态信号抑制未建模参量的影响,并采用自适应阻尼抑制各种不确定性.理论证明,所提出的鲁... 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尤其适用于南极大型望远镜这样含有未知有界扰动,未建模动态的非线性系统.文章基于Lyapunov函数法,通过引入动态信号抑制未建模参量的影响,并采用自适应阻尼抑制各种不确定性.理论证明,所提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可保证跟踪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能达到控制精度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本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型望远镜 LAMOST 跟踪控制 鲁棒自适应 非线性系统
原文传递
高精度光电编码器在南极望远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伯忠 徐波 +2 位作者 杨世海 杜福嘉 袁祥岩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3期180-180,共1页
南极内陆极低的温度给天文望远镜的设计和研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实现高精度的跟踪精度,望远镜上只有采用高精度的光电编码器作为轴角反馈元件,但是南极内陆冬季的温度范围从-50℃~80℃,在这样低温的环境下,直接采用光电编码器... 南极内陆极低的温度给天文望远镜的设计和研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实现高精度的跟踪精度,望远镜上只有采用高精度的光电编码器作为轴角反馈元件,但是南极内陆冬季的温度范围从-50℃~80℃,在这样低温的环境下,直接采用光电编码器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南极望远镜高精度的指向跟踪运动,特别是优于0.3角秒的跟踪精度时,必须要选用光电编码器。该报告首先研究了温度效应对光电编码器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温控设计方案,然后基于CFD的模拟优化和低温环境实验验证,提出了实际的温控方案,并成功应用在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的控制系统中。实验显示在-80℃的环境温度中,仅需要约6W的加热功率就可以将读数头的温度提高到25℃左右,满足了光电编码器在南极低温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望远镜 轴角编码器 热控 CFD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的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镜面除霜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晴晨 李晓燕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我国的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目前架设在环境恶劣的南极冰穹A地区,观测时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由于观测时部分光学镜面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镜面表面的冰雪霜会降低光学系统的透光效率和反射效率。望远镜镜面除霜系统旨在降低或消除冰雪霜对... 我国的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目前架设在环境恶劣的南极冰穹A地区,观测时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由于观测时部分光学镜面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镜面表面的冰雪霜会降低光学系统的透光效率和反射效率。望远镜镜面除霜系统旨在降低或消除冰雪霜对光学系统的影响。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望远镜镜面除霜系统失效的故障分析树,通过对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系统的最小割集和引起故障的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结合实测结果,有效地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改进和完善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除霜系统 故障树 可靠性分析 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
下载PDF
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智能化除霜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晴晨 李晓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32-138,共7页
南极Dome A(冰穹A)因其优良的观测条件被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Dome A温度常年处于-30^-80℃,相对湿度40%~80%,温度起伏大,望远镜镜面易结霜,影响天文观测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镜面除霜、减少除霜对观测... 南极Dome A(冰穹A)因其优良的观测条件被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Dome A温度常年处于-30^-80℃,相对湿度40%~80%,温度起伏大,望远镜镜面易结霜,影响天文观测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镜面除霜、减少除霜对观测时间的占用、降低除霜对镜面视宁度的影响、减少除霜对能源的消耗,提出了智能化除霜方法。首先,分析环境、科学数据、仪器三者的关系,利用外部输入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dels with exogenous input,NARX)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构建望远镜镜面状态的预测模型;其次,设计南极望远镜智能化除霜仿真系统,实时预测镜面情况,根据预测结果模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智能化除霜,减少了人为干预,节约了观测时间,提高了望远镜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 面除霜 智能预测 非线性自回归(NARX)神经网络
下载PDF
南极光学望远镜的氧化铟锡薄膜多相交流电除霜方法
11
作者 郑奕 赵顶 +2 位作者 袁祥岩 王晋峰 张凯元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5-373,共9页
在极地环境(如南极Dome A)中的光学系统,氧化铟锡(ITO)薄膜加热除霜有突出的优势。简述了ITO薄膜除霜原理,指出了目前采用的直流电、点状电极的加热设计存在局部过冷、电极过热、整体加热不均的情况,影响成像质量与除霜效果。给出了加... 在极地环境(如南极Dome A)中的光学系统,氧化铟锡(ITO)薄膜加热除霜有突出的优势。简述了ITO薄膜除霜原理,指出了目前采用的直流电、点状电极的加热设计存在局部过冷、电极过热、整体加热不均的情况,影响成像质量与除霜效果。给出了加热除霜效果的评估指标,提出了多相交流电、线状电极的新设计,并采用"主路径"分析法进行论证。然后以南极巡天望远镜(AST)为背景,对500 mm口径镜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在等功率条件下,对各加热设计进行评估。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实际镜面:采用新设计后,镜面温度均方差降低了81.65%,峰谷值降低了76.31%。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大幅提高了加热除霜的均匀性和效率,改善了视宁度,有望应用于南极光学望远镜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南极光学望远镜 ITO薄膜 多相交流电 面除霜
原文传递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海量数据高精度测光进展报告
12
作者 商朝晖 刘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6期186-186,共1页
南极冰穹A是南极内陆海拔最高、温度最低和最干燥的地方,因此,国际上普通预测冰穹A是地球上最佳的天文台址之一。中国天文学家于2008年首次到达冰穹A,并从此开始在冰穹A安装天文台址监测设备,截止目前得到的结果均表明,冰穹A是一个极佳... 南极冰穹A是南极内陆海拔最高、温度最低和最干燥的地方,因此,国际上普通预测冰穹A是地球上最佳的天文台址之一。中国天文学家于2008年首次到达冰穹A,并从此开始在冰穹A安装天文台址监测设备,截止目前得到的结果均表明,冰穹A是一个极佳的天文台址。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是冰穹A的第二代光学天文望远镜,由3台50 cm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组成,配备了目前世界上单片最大的CCD相机(10 K×10 K),望远镜视场是4.3平方度。AST3将在南极冰穹A开展大视场多波段巡天,它主要的科学目标是时域天文学。除了望远镜和CCD相机,成功的巡天还需要好的巡天规划、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由于南极极端的自然条件,AST3需要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远程遥控工作,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套稳定可靠的运行和控制系统来运行望远镜。受限于铱星的带宽,我们不可能把整幅图像传回(120 M),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地快速处理数据,并传回星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优化了巡天运行和控制系统,完成了巡天规划和高精度测光。除了AST3,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光学望远镜和巡天项目,尤其是十二五南极天文台的光学/红外望远镜(KDUST)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 控制 数据库 南极巡天望远镜
下载PDF
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有望明年4月投入观测
13
《科技与生活》 2011年第23期6-6,共1页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11月22日告诉记者,经过不断的研究讨论,他们计划让目前正跟随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的我国首台全自动“南极巡天望远镜”,于2012年4月正式投入到南极天文观测中。
关键词 南极巡天望远镜 天文观测 南极科考队 冰穹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