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以浙东地区的士大夫为主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忠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自西周以来,在分封制中就有大夫和士的等级,当时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既习文,又不摒弃武事,所以并无严格的文武之分。魏晋以后到唐代,随着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盛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入仕的士人大增,士大夫逐渐成为文臣的专称。赵宋政权建... 自西周以来,在分封制中就有大夫和士的等级,当时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既习文,又不摒弃武事,所以并无严格的文武之分。魏晋以后到唐代,随着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盛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入仕的士人大增,士大夫逐渐成为文臣的专称。赵宋政权建立后,通过改革科举制度,造就了大批以科举入仕的士大夫。进入南宋,浙东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近京畿的有利条件,更多的士人通过科举进入士大夫行列。宋元易代之际,士大夫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政治态度:坚持抗元,直至殉国;隐居山林,拒绝征召;归降元朝,成为貮臣。其成因有三:一是"华夷之辨"的认识和儒家思想的教育;二是力图通过文化优势,消极反抗元政权;三是南宋尚武精神的缺失,一些人在元朝的威逼利诱下,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屈辱投降的道路。其中,持第二种政治态度的士大夫占了绝大多数,以王应麟、黄震、胡三省为代表浙东士大夫,可以作为他们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易代 南宋士大夫 浙东地区 政治态度
下载PDF
施宜生使宋泄密事件与南宋士大夫的歧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春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4,共6页
施宜生在宋朝官职卑微,参加农民起义被捕。后逃入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曾使宋贺正旦,涉嫌泄露金人南侵意图。施宜生使宋泄密一事在南宋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施宜生其人其事的记载,宋代史料和文人笔记有一定出入,后者有明显的虚构成分。... 施宜生在宋朝官职卑微,参加农民起义被捕。后逃入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曾使宋贺正旦,涉嫌泄露金人南侵意图。施宜生使宋泄密一事在南宋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施宜生其人其事的记载,宋代史料和文人笔记有一定出入,后者有明显的虚构成分。从这些虚构的情节中,可看出南宋文人士大夫对施宜生品格的歧议,折射出"施宜生事件"在南宋社会激起的道德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宜生使宋 泄密事件 南宋士大夫
下载PDF
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士大夫的司法实践与政治理念
3
作者 白贤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7-81,共5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时期"名公"的诉讼判词与公文汇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身兼儒生与官僚双重身份的南宋士大夫在处理狱讼时,往往坚持"情、理、法"并举,尤以儒家所尊崇的"天理"(伦常)为重。南宋士... 《名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时期"名公"的诉讼判词与公文汇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身兼儒生与官僚双重身份的南宋士大夫在处理狱讼时,往往坚持"情、理、法"并举,尤以儒家所尊崇的"天理"(伦常)为重。南宋士大夫的司法实践,反映出他们构建伦理秩序与无讼世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集》 南宋士大夫 司法实践 政治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