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傣族的人种学特点:来自人体测量学的数据 被引量:8
1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李咏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0,共8页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男性与克木人、佤族、水族、苗族在同一组中。总的看来,西双版纳傣族具有南亚类型族群体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活体测量 蒙古人种 南亚类型
下载PDF
中国人的头面部观察指标特征
2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1 位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率、凸鼻背、宽鼻翼和薄唇的出现率高于南亚类型族群,上眼睑有皱褶率、眼裂高度狭窄型率、三角形耳垂出现率、上唇皮肤部高中等型率低于南亚类型族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比较接近,北亚类型族群的位点明显分散,反映出头面部特征差异较大.汉族族群的位点也比较分散,未形成明显的汉族位点聚集区.中国北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及汉族族群头面部观察指标的差异多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观察指标 北亚类型 南亚类型 汉族
下载PDF
人种的客观存在 被引量:4
3
作者 宇克莉 李咏兰 +1 位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5-833,共9页
目前,学术界对人种概念存在否定和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人种不同看法的产生,与对人种的定义理解不同有关.否定人种的学者,是把不同人种看成生物学上的不同物种.人种问题是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人种这个名词在社会生活中仍在被广... 目前,学术界对人种概念存在否定和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人种不同看法的产生,与对人种的定义理解不同有关.否定人种的学者,是把不同人种看成生物学上的不同物种.人种问题是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人种这个名词在社会生活中仍在被广泛使用.人种问题与种族主义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地球上所有现代人都是同一物种.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概念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概念,而是地理种的概念.在现代人诞生后,分散、迁徙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各个人群迁徙支系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的不同地理种,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种.划分人种并非只依靠一个性状,而是对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学术界采用宏观的形态学指标,如肤色、发色、眼色、鼻型、唇、头型、面型、肤纹、耵聍以及血型等指标对人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拷贝数量多态性有助于不同人种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对蒙古族、北方汉族、傣族的头面部形态学指标以及身高的测量和观察,证实北亚类型族群、东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高、头较宽、鼻较窄、唇较薄,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矮、鼻较宽、唇较厚,东亚类型族群头面部特征介于北亚类型族群和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否定人种的学者,实际否定人种是不同的物种,无法否定现代人的地理种的存在,无法否定不同地理种之间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别是地理种差别,所以各个人种基因组差异自然很小.不同人种间的DNA序列99.9%相同,然而,正是这0.1%左右的DNA序列差异,导致人种的划分.目前,尽管人种之间融合速度加快.不同人种之间性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人种的主要特征并没有消失.人种之间的差异还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遗传性状 北亚类型 东亚类型 南亚类型
原文传递
中国29个族群体型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1 位作者 丁博 张兴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体型的主要差异。方法采用Heath-Carter法,对中国蒙古人种29个族群中南亚、北亚、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亚类型、北亚类型的体型... 目的探讨中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体型的主要差异。方法采用Heath-Carter法,对中国蒙古人种29个族群中南亚、北亚、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亚类型、北亚类型的体型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彼此差异较大。中国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女性族群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东亚类型族群型比较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而与南亚类型族群体型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国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与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差异主要区别在外因子值的大小,其次是内因子值的差异。中国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与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体型的主要区别在内因子值的大小。结论北亚类型族群内因子值大于南亚类型族群,外因子值小于南亚类型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蒙古人种 南亚类型 北亚类型 族群 HEATH-CARTER法 中国
下载PDF
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于会新 安彩艳 +1 位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等,眼外角高的出现率较高,鼻根高度多中等,颧部多不突出,下颏多直型,红唇厚度中等.壮侗语族族群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和中鼻型.②对壮侗语族族群和亚洲4种体质类型男性的6项体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壮侗语族族群头面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与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鼻较宽、较低,鼻指数较大,面宽中等.③对壮侗语族族群和其他5个语族族群的头面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在南方族群中更接近于苗瑶语族族群.与藏缅语族族群、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汉藏语系的汉族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头较狭、鼻较低、面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族族群 南亚类型 头面部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我国各民族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勇 《巴蜀史志》 2002年第3期23-28,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的变化和融合中,才形成今天的56个民族。
关键词 蒙古人种 西北利亚类型 民族 满族 民族志 达斡尔族 蒙古人种 南亚类型
下载PDF
云南蒙古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丁博 于会新 刘海萍 张兴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5,共12页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度男的中型率最高,女的低型率最高。鼻翼高度男女均以中型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女多为中等;耳垂男女以三角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2)云南蒙古族身高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男性的亚中等型率最高,女性的矮型率最高。按分型比例来看,云南蒙古族男女均为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超狭面型、中胸型、中肩型、中腿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头宽高指数男性为中头型率最高,女性为阔头型率最高。(3)在7个蒙古族族群中,蒙古族头长值、鼻高值最大,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宽、额最小宽、面宽、身高、体重值最小。(4)在14个云南族群中,云南蒙古族形态面高、鼻高、体重值大,身高值较大,鼻宽、口裂宽值较小。(5)云南蒙古族体质与阿昌、白族、彝族最为接近。(6)云南蒙古族总体上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质,是南亚类型中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的一个族群。(7)云南蒙古族体质形成与其族源及与周边族群的基因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人体观察 云南 蒙古族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张兴华 罗东梅 于会新 许渤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1)在南方族群中,莽人身矮体轻,身体细瘦,皮脂菲薄,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身体细瘦,男性肌肉较发达,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体重大,身体粗壮,皮脂厚,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莽人 僜人 珞巴族 门巴族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屯堡人与其他族群体质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9
作者 宇克莉 宋雪 +2 位作者 郑连斌 包金萍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在贵州省安顺市调查了507例成年屯堡人(男251例,女256例)的13项体质指标,并与我国10个北亚类型族群、9个南亚类型族群及8个汉族族群的体质特征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屯堡人的体质特征进行讨论.结果显示,男性群体中,屯堡人与僜人... 在贵州省安顺市调查了507例成年屯堡人(男251例,女256例)的13项体质指标,并与我国10个北亚类型族群、9个南亚类型族群及8个汉族族群的体质特征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屯堡人的体质特征进行讨论.结果显示,男性群体中,屯堡人与僜人和布依族的体质特征最为接近,这3个族群的PCⅠ值和PCⅡ值均较小,表现为身材矮小,头面部狭窄,鼻部和口部较窄,鼻高值小;女性群体中,屯堡人也与僜人和布依族的体质特征最接近,但其PCⅠ值与一部分中国南亚类型族群(克木人、仡佬族、水族等)较为接近,PCⅡ值与北亚类型族群及江苏汉族、安徽汉族接近.总的来看,一方面,屯堡人的头面部特征相对稳定,较多地保留了北亚类型族群和汉族的特征;另一方面,受南方族群基因交流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屯堡人身材矮小而且头面部变窄,较多地体现了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人 主成分分析 体质特征 南亚类型族群 北亚类型族群
下载PDF
论国产悬疑电影中“东南亚”类型的构建
10
作者 曾艳 王传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9-63,共5页
在国产悬疑市场日趋饱和的发展态势中,“东南亚”类型电影凭借“异域”“悬疑+”等特征突破重围,日渐发展为成熟完备的悬疑类型。作为场景建构的重要依托,“东南亚”异域景观在色彩和光影的碰撞及与悬疑文本的交互中成为令观众沉浸其中... 在国产悬疑市场日趋饱和的发展态势中,“东南亚”类型电影凭借“异域”“悬疑+”等特征突破重围,日渐发展为成熟完备的悬疑类型。作为场景建构的重要依托,“东南亚”异域景观在色彩和光影的碰撞及与悬疑文本的交互中成为令观众沉浸其中的不二法门。“悬疑+”的叙事手法构成多元化类型表达,悬疑与现实主义、喜剧及女性主义的交汇融合形成类型叠加的叙事新变。另外,朴素情感认同与逻辑合理化强调对道德正义的追问与反思,使作品得以在异域空间中实现逻辑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类型 异域场景 “悬疑+” 情感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