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荟萃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邸春艳 陈向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其发生的措施,为采供血机构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检索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1—2011年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机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和“献...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其发生的措施,为采供血机构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检索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1—2011年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机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和“献血反应”,选取文献中有统计数据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机采血小板献血总人数为105695人次,献血反应发生率2.86%。献血反应程度轻度占85.94%,献血反应诱因主要为构橡酸盐反应和精神因素,分别占38.82%和20.20%。献血反应的发生在性别、献血次数、血液采集量、血液流速、抗凝剂比例、预防服钙和护理干预与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体重、循环血量和采血机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基础上,控制机采过程中的血液流速,预防性口服钙剂和通过护理干预等均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 反应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调查及其输注无效解决策略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晰 冯明亮 +3 位作者 沈彤 沈伟 王健莲 刘达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调查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并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策略,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调查上海地区5家临床医院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统计紫癜、发热、寒颤等输血反应发生比例,并对这些发生输血反应的样本进行HLA和... 目的调查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并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策略,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调查上海地区5家临床医院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统计紫癜、发热、寒颤等输血反应发生比例,并对这些发生输血反应的样本进行HLA和HPA抗体筛选。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HLA和HPA分型,并从建立的已知HLA和HPA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中寻找HLA或HLA交叉反应抗原组(CREG)和HPA相同供者,进行血小板同型(或配合型)输注。结果调查期间5家医院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194袋,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3例,输血反应发生率2.42%,HLA和HP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4.5%。施行同型(或配合型)输注3例,其中1例24h血小板回收率超过80%。结论与手工混合血小板相比较,输注单采血小板可显著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血小板同型(或配合型)输注策略,对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反应 HLA HPA 同型输注 配合型输注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赴平 何子毅 +2 位作者 祁妙华 刘仁强 韩忠朝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设计调查方案。受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及外周血细胞变化(包括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和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献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献血过程中有无献血不良反应。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受血者和献血者自身因素、受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浆球蛋白含量无关。推测导致输注单采血小板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异源血浆蛋白的输入,推荐临床对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选择洗涤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不良反应 调查 因素
原文传递
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吕毅 郝宝岚 +4 位作者 王艳 林常青 邵树军 周丽莉 王书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90-692,共3页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CCI值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35±0.54)×1011,合格率为75.65%;手工血小板平均计数为(0.62±0.25)×1011,合格率为85.37%。输注有效率测定,单采血小板组1h CCI(14.65±16.61)、24h CCI(9.59±16.67),手工血小板组1h CCI(16.96±14.65)、24h CCI(10.31±15.64),单采血小板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2%、手工血小板组为63%。临床疗效观察,输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单采血小板组70%、手工血小板组57%。结论手工血小板Plt和CCI值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单采血小板,临床手工血小板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手工血小板质量 输注疗效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减少同种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韩增红 田丁 +1 位作者 路继莲 李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单采血小板输注减少同种免疫反应的研究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增红田丁路继莲李健输血后的同种免疫反应(post-transfusionaloimmunization)是由于同种异体供/受者间免疫遗传背景不同所... 单采血小板输注减少同种免疫反应的研究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增红田丁路继莲李健输血后的同种免疫反应(post-transfusionaloimmunization)是由于同种异体供/受者间免疫遗传背景不同所致,是一种以反复输血后发生的非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免疫反应 血小板
下载PDF
反复捐献血小板对储存铁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成垠 史广耀 +4 位作者 蔡莉 肖健宇 蒋昵真 唐荣才 魏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反复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储存铁的影响。方法将单采血小板捐献者97名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首次捐献组)、连续捐献6—12次组和连续捐献13次以上组,用ELISA法检测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反复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储存铁的影响。方法将单采血小板捐献者97名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首次捐献组)、连续捐献6—12次组和连续捐献13次以上组,用ELISA法检测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含量。结果连续捐献6—12次和13次以上组的SF略低于正常对照组、sTfR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3组的SF和sTfR经方差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共97名捐献者中,发现3名女性和1名男性捐献者存在铁缺乏。结论反复捐献血小板不会引起献血者医源性铁缺乏,但对其自身的铁缺乏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铁缺乏
下载PDF
武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涵薇 林卉 谢松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质信件,短信群发,进高校讲座宣传等招募方式,优质的献血服务,大型节假日特殊活动等保留策略,使献血者队伍逐步扩大。结果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从2007年5 789人次增长到2013年32 502人次(增长了5.61倍),采集制备量从8 817单位增加到了42 030单位(增长了4.77倍)。通过优质服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有效的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2012-2013年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率<0.1%。2007年以来100%自愿无偿成分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献血者的招募需要持续跟进,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招募效果,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献血全程服务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是献血者保留的重要手段,双管齐下,才能逐步扩大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招募 反应
下载PDF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玥 周倩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34-636,64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的10 16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献血者的特征信息,即献血者献血时年龄、性别、献血状态(初次、非初次)和是...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的10 16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献血者的特征信息,即献血者献血时年龄、性别、献血状态(初次、非初次)和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其与下一年度献血者保留相关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即再次献血(是,否)和重复捐献的次数。结果年轻献血者(<25岁)献血返回率(26.4%)低于非年轻献血者返回率(47.2%),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女性献血者返回率(22.5%)低于男性献血者返回率(3.5%),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初次献血者返回率(24.3%)明显低于非初次献血者返回率(58.8%),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与献血者返回无关(P>0.05)。结论年轻、女性、初次献血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建议针对这3类献血者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单采献血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者保留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多次成分献血者的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涵薇 黄国为 +1 位作者 谢松丽 林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2-754,共3页
目的了解无偿成分献血者的特征,分析2012-2013年的招募和保留情况,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武汉地区无偿成分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次成分献血者与固定成分献血者(献血5-48次)... 目的了解无偿成分献血者的特征,分析2012-2013年的招募和保留情况,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武汉地区无偿成分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次成分献血者与固定成分献血者(献血5-48次)的资料。结果 2012-2013年期间有19 604名无偿成分献血者参加了57 136次成分献血,捐献了75 453单位治疗量的血小板,2次以上献血者献血量占总捐献量的82.21%,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性别比是2.02∶1,血型分布为O型〉A型〉B型〉AB型,年龄以19-30岁为主(占63.48%),单次献血献血者比例为57.20%,文化程度本科比例最高占43.24%,其次是中专高中和初中。结论本中心在无偿成分单采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成绩突出,年龄30岁以上初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男性更有可能成为固定献血者,加大对目标人群的招募和保留,以应对未来的临床不断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招募 保留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胜建 赵明峰 张宇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TR发生率分别为22.1%、25.5%、38.3%和51.2%,四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PTR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种疾病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低于有并发症者(P<0.05);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P<0.05)。未过滤白细胞与过滤白细胞患者P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类型、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过滤白细胞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病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滤过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缩短对长期献血者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波 蒋玲 姚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016-2018,2022,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至4周,对所有研究对象机采前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11年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2013、2014、2015、2016、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明显高于2013、2014、2015、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PLT、MPV、PDW、P-LCR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4、2015、2016年PLT、MPV、PDW、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MPV、PDW、P-LCR与2013、2014、2015、2016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献血次数与PLT呈显著正相关;MPV与PLT呈显著负相关;PDW、P-LCR与MPV变化一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长期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PLT、MPV、PDW、P-LCR的观察和分析,延长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既有利于献血者的健康,又保障了单采血小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长期献 间隔期 频次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宋娜丽 阮潜瑛 +6 位作者 刘奇 李晨晨 陈寒梅 陈敏 刁荣华 王珊 王世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287,共5页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的献血者,每组各15名。对比分析3组献血者的捐献前血常规、献血中献血反应观察、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输注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及止血效果观察。结果 3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无献血不良反应,3组献血者血常规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大,且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0.61 fl vs 8.71±1.21 fl,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单采血小板制剂输注患者体内后疗效比较,每组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C组与A组的血小板增加值和CCI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60周岁的献血者定期献血是安全的,其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输注患者体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止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60周岁献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 反应
下载PDF
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欣欣 张美婷 骆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因子的变化,探讨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连续单采血小板时间>1年(2014年1月-2015年5月),每次间隔15-30 d的献... 目的通过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因子的变化,探讨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连续单采血小板时间>1年(2014年1月-2015年5月),每次间隔15-30 d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30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献血前后检测其血常规及TPO、PDGF浓度。结果 1)观察组单采血小板前Plt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减小,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大,TPO和PDGF浓度低于对照组:Plt(272.97±42.84)×109/L vs(248.70±31.94)×109/L(P<0.05),MPV(9.91±0.46)f L vs(10.31±0.72)f L(P<0.05),PDW(11.53±0.88)f L vs(10.95±0.77)f L(P<0.01),TPO(66.39±23.26)pg/m L vs(80.42±23.95)pg/m L(P<0.05),PDGF(89.78±16.22)pg/m L vs(99.80±21.41)pg/m L(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单采血小板后TPO均较采集前下降:观察组(66.39±23.26)pg/m L vs(57.80±21.11)pg/m L(P<0.01),对照组(80.42±23.95)pg/m L vs(87.92±18.18)pg/m L(P<0.01);3)观察组与对照组采集血小板后PDGF均较采集前下降:观察组(89.78±16.22)pg/m L vs(80.94±14.15)pg/m L(P<0.01),对照组(99.80±21.41)pg/m L vs(87.92±18.18)pg/m L(P<0.01)。结论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刺激增强,使其血小板数更高,消耗更多的TPO及PDGF,因此对频采献血者应关注相关因子的变化,以避免对献血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叶盛 郑珊峡 傅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连续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且每年捐献16次以上的献血者54例,每献血3次取样1次,共12次,比较其献血前的外周血象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比较血...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连续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且每年捐献16次以上的献血者54例,每献血3次取样1次,共12次,比较其献血前的外周血象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比较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多次献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多次献血后和初次献血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以使献血者血红蛋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外周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及再献血意愿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邹梅馨 许建荣 +3 位作者 李聚林 谢文英 陈兴智 钟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与再献血意愿,为构建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出在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前曾定期献血,而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未再次参加献血的1787名流失的单...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与再献血意愿,为构建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出在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前曾定期献血,而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未再次参加献血的1787名流失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人员中男性(56.58%)多于女性(43.42%);随献血者年龄增加,流失人员比例逐渐降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献血者流失比例低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献血者;随献血次数增加者流失比例逐渐降低。2010—2014年,流失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逐年增加,流失人员占总流失人数比例逐年增多,在2014年高达29.94%。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前3种为工作忙或时间地点不便(35.93%)、健康原因(24.40%)、机采时间太长(15.72%)。愿再回来献血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加,愿再回来献血的人员比例逐渐减少(P〈0.05);文化程度越高、献血次数越多,愿再献血的比例越大(P〈0.05);不同职业愿再献血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公务员愿再献血者比例最低,医务人员愿再献血者比例最高。结论流失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逐年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和愿意再回来献血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次数、献血时间和地点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流失 调查
下载PDF
影响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傅钰斌 汤静儿 +2 位作者 李锦城 杨穗群 林昌周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全血献血者中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对应招募策略。方法以2015年在广州血液中心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进行描述... 目的分析广州市全血献血者中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对应招募策略。方法以2015年在广州血液中心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进行描述、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结果 36岁以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重复全血献血者更可能捐献机采血小板。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都是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全血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关注度、知识和愿望有关。结论从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献血者时,建议宣传工作可重点选在固定献血点和高校发动资深重复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招募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崔虎胜 段红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本站73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36名单采血小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108...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本站73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36名单采血小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108例。总反应率14.7%,其中轻度37例(34.3%),中度8例(7.4%),重度1例(0.93%),枸橼酸盐中毒占62例(57.4%)。结论献血者性别、体重、处理抗凝全血量、献血次数、空腹献血等因素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要注重每一个环节,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预防单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反应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杜红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1-95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年4~12月本站采集的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单采献血者发...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年4~12月本站采集的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单采献血者发生不良献血反应个体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结果 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44例,总反应率8.5%,其中轻度10(1.9%),中度3例(0.6%),重度未见;枸盐酸盐中毒占31例(6.0%),不同个体因素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结论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可能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造成的低血容量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低体重、初次献血、年龄偏小的女性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反应
下载PDF
2009-2018年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葛立华 周载鑫 +3 位作者 顾海慧 程小林 余凤秀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40-94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某血站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情况,探讨保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志愿者的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上海某血站的血小板单采工作状况,比...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某血站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情况,探讨保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志愿者的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上海某血站的血小板单采工作状况,比较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动机、采血者服务等对献血者献血意愿和再次献血行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对固定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固定献血人群中女性比例较高,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是促进固定献血者保留的重要因素,献血者时间和地点的改变是影响成分献血的主要因素,提高献血者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有效的再招募手段。结论通过献血宣传、精准服务以及后期交流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 血小板 志愿者 保留
下载PDF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葛健民 赵宏祥 +1 位作者 黄宏亮 任素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5-686,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数的变化和恢复的情况。方法对100名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分别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名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1、2 U后,有71例外周血小板数下... 目的研究探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数的变化和恢复的情况。方法对100名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分别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名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1、2 U后,有71例外周血小板数下降,有29例血小板数无明显下降,其中有18例血小板数还上升。29例(未明显下降组)单采1、2 U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单采后0、24 h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单采后0 h与单采后的24 h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单采量为2 U结果单采后0 h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单采后24、48 h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单采后24 h与单采后48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前与单采后72 h、单采后96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796)。结论单采血小板后有部分献血者的外周血小板数下降不明显,有的反而会上升。大部分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会下降,单采后外周血小板数就逐步开始恢复,故适量捐献血小板会很快得到恢复,对身体并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外周血小板 变化和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