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性关节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被引量:33
1
作者 叶川 刘日光 +6 位作者 汤晋 李江伟 张弢 任厚相 孙琦 吴程 赵宝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583-5588,共6页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置换 置换 置换 关节 骨性关节炎 心血管 安全性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骨水泥和止血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尹俊萍 苗海敏 +1 位作者 乔国勇 伊艳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186-8190,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时骨水泥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大。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和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骨性关节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 背景: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时骨水泥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大。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和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骨性关节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置换时分别应用止血带和不用止血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来观察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和止血带对置换中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骨水泥置入后60,120mi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注入骨水泥后增多(P<0.05),其中止血带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在180min时基本恢复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在骨水泥注入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另外,所监测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数值在注入骨水泥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相比非止血带组,止血带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增多(P<0.05)。说明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应用后可以使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止血带可加重患者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置换 骨水泥 止血带 凝血功能 高凝状态 充填 并发症 纤维蛋白原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辉 王松清 +2 位作者 林毅 林慧卿 郑春晖 《当代医学》 2017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喉罩全麻组(A组)30例、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B组)、股神经和腘窝上坐... 目的探讨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喉罩全麻组(A组)30例、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B组)、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C组)与股神经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D组)3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成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组和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明显优于A和B组(P<0.01),C组合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C组和D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A和B组(P<0.01)。结论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术中麻醉效果明显,术后镇痛好,易于实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 置换 应用效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高龄单膝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董慧领 张崇 +3 位作者 王倩 齐英花 陈庆国 张长青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骨科高龄单膝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至2017-08医院骨科行单膝置换术治疗的120例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骨科高龄单膝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至2017-08医院骨科行单膝置换术治疗的120例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围术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股神经置管术后镇痛等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关节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6个月关节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拔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谵妄等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356,P=0. 015);观察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鼻咽温度及术中芬太尼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AS理念可以提高骨科高龄单膝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关节恢复进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置换 高龄患者 神经阻滞 股神经置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对高龄单膝置换患者术后镇痛及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倩 董慧领 +4 位作者 张崇 齐英花 陈庆国 张长青 柳永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对高龄单膝术后镇痛及谵妄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单膝置换术的300例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对高龄单膝术后镇痛及谵妄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单膝置换术的300例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镇痛,A组患者于术后行盲探股神经置管镇痛,B组患者行持续静脉镇痛。记录各组术后镇痛、镇静情况及谵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B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 <0.05),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盲探股神经置管和持续静脉镇痛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了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置管 置换 谵妄
下载PDF
术中、术后右美托咪定持续应用对老年单膝置换术后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邓乐雁 李奕铮 +1 位作者 周奇韬 陈千煌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4期831-832,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术后右美托咪定持续应用对老年单膝置换术后影响,为老年患者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需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20例(最终入选15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A和B两... 目的探讨术中、术后右美托咪定持续应用对老年单膝置换术后影响,为老年患者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需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20例(最终入选15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A和B两组,各75例,A组采用术中、术后自控镇痛(PCIA)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B组采用术中、术后静脉输注同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的清醒时间和术中的丙泊酚用量,在术前1天、术后5天施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晚于B组,丙泊酚的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心理学测试中两组术后的词语记忆均低于术前,A组术后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数字连线均明显短于术前,A组术后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编码A组术后明显多于术前,A组术后多于B组;两组术后的数字重复评分低于术前,A组术后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术后右美托咪定持续应用能够减少大部分的丙泊酚,改善老年单膝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置换 术中 术后 右美托咪定 术后认知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对单膝置换术后失血量影响
7
作者 张莹芳 《海峡药学》 2015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比较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两种抗凝药物,观察二者对于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1月接受单膝关节置换术的114例患者,其中64例选择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抗凝,50例... 目的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比较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两种抗凝药物,观察二者对于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1月接受单膝关节置换术的114例患者,其中64例选择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抗凝,50例选择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计算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的失血量,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失血量进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无显著差异。再将两组的术后第三天较术后第一天增加的失血量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将两组的术后第五天较术后第三天增加的失血量进行比较,P〉0.05,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膝置换术后在增加术后失血量方面两种抗凝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钙 总失血量 置换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在高龄患者单膝置换术中的价值探讨
8
作者 王文洁 朱云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1038-1039,共2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在高龄患者单膝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高龄单膝置换术治疗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则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在高龄患者单膝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高龄单膝置换术治疗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则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麻醉总有效率;术后首次出现疼痛的时间、术后所需的镇痛药物剂量;不同时间点下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术后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的出现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出现疼痛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所需的镇痛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相近,P>0.05;在术后2小时、6小时和12小时观察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地塞米松在高龄患者单膝置换术中的价值高,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和所需镇痛药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地塞米松 高龄患者置换 价值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单髁与全膝置换早期机体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军 任忠明 +4 位作者 吴鹏 申世源 魏海清 吴成 谢国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比较单髁膝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和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早期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96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单髁膝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和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早期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UKA,47例行TKA。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临床效果与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l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未发生感染。UK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TK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KSS评分和膝伸屈RO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是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检测方面,两组CRP术后1 d开始上升,术后3 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P<0.05),但术后1 d、3 d和6 d时UKA组的CRP均显著低于TKA组(P<0.05)。两组患者PCT术后1 d显著上升,而后下降(P<0.05);术后1 d时UKA组的PCT显著低于TKA组(P<0.05)。术前至术后6 d,两组患者的ESR均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加,相应时间点,两组间ES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KA相比,UKA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更小。相较于PCT和ESR,CPR可更好地反映机体对手术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室骨性关节炎 置换 置换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贫血患者膝单髁置换术氨甲环酸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聚安 张启栋 郭晓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膝单髁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8年7月~2019年5月行单侧UKA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资料。共有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将患者分为TXA组34例,非TXA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与...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膝单髁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8年7月~2019年5月行单侧UKA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资料。共有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将患者分为TXA组34例,非TXA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与辅助检查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XA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非TXA组(P<0.05)。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血栓或肺栓塞。两组患者Hb和HCT术后1~3 d呈下降趋势,术后3 d均降至最低值,术后4~5 d恢复性上升(P<0.05)。术后各时间点TXA组的Hb和HCT均高于非TXA组,术后1 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5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TXA组4例肌间血栓,非TXA组5例肌间血栓。[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贫血患者UKA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 贫血 氨甲环酸 失血 血栓
原文传递
单髁膝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新安 连鸿凯 +2 位作者 刘云涛 张永超 谢攀攀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1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单髁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7-10对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行UKA治疗患者15例(15膝),选取同期行TKA治疗患者30例(34膝)作为对照组。术前评估并... 目的探讨单髁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7-10对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行UKA治疗患者15例(15膝),选取同期行TKA治疗患者30例(34膝)作为对照组。术前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量、术后3个月及1年VAS评分、HSS评分、RO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Hb下降量、VAS评分均低于TKA组,而HSS评分、ROM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选择UKA更优于TKA,U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 置换
下载PDF
评价多模式镇痛对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
12
作者 赵超 《健康之路》 2018年第5期84-84,共1页
目的:对多模式镇痛在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选定后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 目的:对多模式镇痛在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选定后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72h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临床镇痛总满意率明显更高(98.00%vs 80.00%,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是降低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提高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人工关节置换 镇痛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