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抑郁症遗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祁曙光 陈德沂 姜厚璧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 ,应用家族史法对10 8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 (70 0人 )进行研究。 10 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抑郁症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 ,应用家族史法对10 8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 (70 0人 )进行研究。 10 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抑郁症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版重症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在一级亲属中 ,单相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4 1% (2 9例 ) ,高于群体发病率 0 0 2 % (4/ 192 2 3,χ2 =6 93 44 ,P <0 0 1) ;有单相抑郁症阳性家族史者占 2 5 0 % (2 7例 ) ,高于其他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12 9% ,14例 ;χ2 =44 6 5 ,P <0 0 1) ;双亲之一患单相抑郁症其子代患同病的风险为 2 4% ,双亲均患单相抑郁症其子代患同病的风险为 75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33,P <0 0 5 ) ;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 (96 5± 4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遗传学 单相抑郁症
原文传递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则挚 苑成梅 +8 位作者 吴志国 易正辉 洪武 陈俊 王勇 胡莺燕 曹岚 黄佳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单、双相抑郁症临床特征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小泉 王祖森 +3 位作者 侯正华 梁可美 宋传福 李江涌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单、双相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42例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7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69名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激... 目的分析单、双相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42例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7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69名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临床症状及抑郁的严重程度,并分析三组间甲状腺功能的差异,以及单相、双相抑郁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与其HAMD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的起病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少于单相抑郁组(P<0.05)。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HAMD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抑郁组的认知障碍因子分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三组间血清T3、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抑郁组的FT3低于双相抑郁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组血清FT4高于单相抑郁组及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单相、双相抑郁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性(P>0.05),单相抑郁组血清T4水平与阻滞因子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相抑郁症患者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FT4可能是双相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临床特征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血清T3、T4、TSH和BDN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钟晓波 范洁 +2 位作者 李慧 曹水琴 唐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3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激素(TSH)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不同...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激素(TSH)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不同分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50)、单相抑郁症组(n=70),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3、T4、TSH和BDNF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分析血清T3、T4、TSH和BDN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起病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症组(P<0.05);治疗前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和单相抑郁症组血清T3水平高于对照组,TSH、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T4水平高于对照组,单相抑郁症组和对照组血清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T4水平高于单相抑郁症组,TSH、BDNF水平低于单相抑郁症组(P<0.05);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和单相抑郁症组血清T4水平低于对照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T4水平低于单相抑郁症组(P<0.05),且三组血清T3、TSH、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低于单相抑郁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3、T4、TSH水平和HAMD评分与BDNF呈负相关,TSH水平与BDNF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T3、T4、TSH和BDNF水平存在异常,可作为判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症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甲状腺激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神经肽Y、P物质水平差异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汪莲籽 候正华 +2 位作者 吴明飞 秦广来 汪丽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年第4期582-584,601,共4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相(双相抑郁)患者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相(双相抑郁)患者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共入组单相抑郁症患者39例,双相抑郁症患者3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签署知情同意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PY及SP水平,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受试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血清NPY及S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显示,单相抑郁症组与双相抑郁症组血清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87±4.16)μg/m L,(6.21±2.35)μg/m L VS.(8.36±3.32)μg/m L,P=0.04],而两组血清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19±2.57)μg/m L,(5.63±2.51)μg/m L VS.(4.26±1.14)μg/m L,P=0.04,0.03],两组间比较发现,单相抑郁组血清SP水平高于双相抑郁组(P=0.03),两组间血清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单项抑郁组NPY水平与HAMD得分呈负相关(r=0.61,P=0.04)。结论血清神经肽Y和P物质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二者的血清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分型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神经肽Y P物质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单相抑郁症中5-HT2A受体基因及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开达 江三多 +4 位作者 王红霞 杨晓敏 王慧芳 林嗣萃 钱伊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病因中5-HT2A受体基因与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方法在7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81例正常健康人中,采用PCR-RFLP和Amp-FLP技术检测5-HT2A和MAOA型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病因中5-HT2A受体基因与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方法在7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81例正常健康人中,采用PCR-RFLP和Amp-FLP技术检测5-HT2A和MAOA型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单相抑郁症与5-HT2A基因间无遗传关联,但是具5-HT2A的A2/A2基因型患者与MAOA型的114bp等位基因呈强烈关联(RR=6.25,P<005)。结论5-HT2A受体基因和MAOA型基因在单相抑郁症发生中可能起有一定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5-HT2A受体基因 MAOA型基因 抑郁症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永珍 孙剑 +1 位作者 徐乐平 孙继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入院后即随机分为2组(真刺激组35例,伪刺激组34例),真刺激组在抗抑郁药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侧背外侧前额叶10Hz、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入院后即随机分为2组(真刺激组35例,伪刺激组34例),真刺激组在抗抑郁药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侧背外侧前额叶10Hz、80%运动阈值刺激强度、每周5次的rTMS治疗,伪刺激组为相应部位的伪刺激。rTMS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分别行P300、重复成套神经心理测试(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结果rTMS治疗6周末,真刺激组WCST总正确数[(33.23±10.29)个]等项改善优于伪刺激组[(27.09±9.82)个],存在组别×时间交互作用(F=4.862~17,758,P=0.031~0.000);真刺激组RBANS总分[(88.83±16.48)分]等项改善优于伪刺激组[(78.85±13.51)分],存在组别X时间交互作用(F=8.425~20.801,P=0.005~0.000);真刺激组P3波幅[(8.27±2.97)μv]改善优于伪刺激组[(7.37±2.66)μv],存在组别×时间交互作用(F=5.838,P=0.018);真刺激组HAMD.24[(4.7±2.4)分]改善优于伪刺激组[(11.2±5.1)分],存在组别×时间交互作用(F=29.537,P=0.000)。结论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单相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施梅 刘薇 +2 位作者 潘尚哈 毛晶 陈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PH A218C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1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PH A218C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1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①经吻合度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度良好,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2分别为3·65124、3·34227,P分别为0·056027、0·06752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2=1.0673,df=2,P>0·05);两组在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差异亦无显著性(2=1·2211,df=1,P>0·05)。③病例组中症状表型(7类因子结构)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未发现本研究病例组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之间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色氨酸羟化酶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祖森 王小泉 +3 位作者 沈棫华 宋传福 梁可美 奚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精神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7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作特点,将单相抑郁症患者作为单相组(n=45),将双...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精神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7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作特点,将单相抑郁症患者作为单相组(n=45),将双相抑郁症患者作为双相组(n=82)。另将在该院体检的5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的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分析3组间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单相组T3、T4降低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双相组,FT3升高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双相组,FT4升高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双相组,FT4降低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双相组,TSH升高及TSH降低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FT3水平明显低于双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的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其治疗方法应有所区别。单相抑郁症患者可见甲状腺功能减退,应侧重于心理治疗,而双相抑郁症患者的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首先应注重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急性期的疗效特点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玉山 齐曦明 +5 位作者 杨柳 孙静 刘彬彬 郑涛 董艳超 刘兰祥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资料,比较单纯服药患者与附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高频r TMS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资料,比较单纯服药患者与附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高频r TMS治疗的患者经治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别、两种治疗方式减分率的差别及与减分率相关的因素。结果单纯用药与结合r TMS均能降低SDS评分,但附加r TMS治疗组SDS减分率较单纯服药组显著增加(P<0.01)。单纯服药组SDS减分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6,P<0.05),而r TMS治疗组SDS减分率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SDS初始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在急性期,两种治疗方法与治疗时程无关(P>0.05)。结论附加r TMS治疗较单纯服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r TMS治疗具有起效快,安全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对药物不敏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佳 苑成梅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0-1553,共4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双相障碍以抑郁发作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十分重要。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目前针对其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较少。该文...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双相障碍以抑郁发作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十分重要。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目前针对其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较少。该文针对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功能及神经信息传递的生化机制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对双相障碍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单相抑郁症 早期识别
下载PDF
色胺酸羟化酶2基因rs11178997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单相抑郁及自杀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艳杰 王琳 +7 位作者 马靖松 杨秀贤 邱晓惠 乔正学 石晶 宁南 张思佳 赵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1117899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提取中国北方地区汉族300例单相抑郁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包含TPH2基因rs11178997位点... 目的 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1117899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提取中国北方地区汉族300例单相抑郁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包含TPH2基因rs11178997位点的基因组DNA片段,来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的多态分布.应用SPSS 17.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关联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SNPs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单相抑郁患者TPH2rs11178997基因型A/A、G/G、A/G的频率分别为75.7% (227/300)、6.0% (18/300)、18.3%(55/300),而健康对照者的频率分别为39.7%(119/300)、56.3%(169/300)、1.3%(4/300),单相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 rs1117899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中携带rs11178997位点AA基因型的个体数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内有、无自杀行为的个体携带基因型A/A、G/G、A/G的频率及rs11178997位点等位基因T、G频率两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H2基因rs1117899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自杀行为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裴杨柳 于恩彦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26-72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差异,以及TH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首发... 目的探讨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差异,以及TH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92例,其中单相抑郁症47例,双相抑郁症45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94例。比较3组对象外周血TH水平,分别分析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H水平与HAMD-24、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对象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患者外周血TSH、T3、T4、FT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双相抑郁组外周血T3水平高于单相抑郁组(P<0.05)。单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SH水平与HAMD-24体重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08,P<0.05),FT4水平与HAMD-24日夜变化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80,P<0.05)。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4水平与HAMD-24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HAMA总分均呈正相关(r=0.366、0.356,均P<0.05),FT4水平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首发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H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而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仅T3水平存在差异;外周血TSH、FT4、T4等指标与HAMD-24、HAM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外周血 甲状腺激素 相关性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遗传效应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9
14
作者 祁曙光 董小惠 +1 位作者 张云彪 安宝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女性和男性患者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分别为46.75%(36/77)和36.84%(14/38),而两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21%(38/527)和3.92%(8/204),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6.07%)较男性患者组一级亲属(2.45%)高,二者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0.24%)高;女性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86.77±5.77)%较男性(60.10±12.24)%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性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遗传效应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广剑 仲爱芳 +9 位作者 张理义 王焕林 赵汉清 余海鹰 邵亚琴 李宁 闫同军 胡传荣 孙芳卿 王云征 《四川精神卫生》 2002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单相抑郁症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与...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单相抑郁症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患者未见明显相关 ,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可能不是单相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5-HT2A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关联
下载PDF
奥氮平的非精神分裂症用途及其不良反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春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奥氮平 非精神分裂用途 不良反应 躁狂 单相抑郁症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单相抑郁(UD)、健康人群中促炎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1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差异,探讨BD、UD的炎症机制。方法:以初治BD患者30例、UD患...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单相抑郁(UD)、健康人群中促炎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1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差异,探讨BD、UD的炎症机制。方法:以初治BD患者30例、UD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NC)30例为研究对象,ELISA检测三组人群外周静脉血中的s IL-6R、s TNF-R1、MCP-1浓度,去除MADRS评分、YMRS评分、吸烟、合并症和BMI混杂因素影响,多元回归分析BD、UD患者中三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差异。结果:BD组合并症比例、吸烟比例、BMI均高于UD组(P=0.033、0.012、0.040)。BD组外周血中s IL-6R,s TNF-R1,MCP-1浓度均高于UD组(P=0.021、0.023、0.035)。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者比较,具有更高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P=0.002、0.001、0.001)。BMI≥25 kg/m2患者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BMI<25 kg/m^2高(P=0.031、0.026、0.030)。去除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 IL-6R、s TNF-R1、MCP-1水平在BD组和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6,0.012)。结论:BD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UD组高,这表明BD中可能存在更严重的炎症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单相抑郁症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小波 郭丽阳 +4 位作者 陈策 伏炜 焦翔 李雅妹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代谢指标与正常对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49;P=0.031);年龄>3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16)。空腹血糖和发病次数正相关,可建回归方程 Y 空腹血糖=0.26x 发病次数+4.01。结论抑郁反复发作增加了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抗抑郁药治疗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改善;单相抑郁代谢风险或许与疾病反复发生有关,与药物治疗关联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抑郁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TPH2基因多态性与单相抑郁及自杀行为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琳 杨艳杰 +6 位作者 马靖松 张思佳 杨秀贤 邱晓惠 乔正学 石晶 宁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提取中国北方地区300例单相抑郁患者(病例组)和3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包含TPH2基因rs457062...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提取中国北方地区300例单相抑郁患者(病例组)和3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包含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的基因组DNA片段,将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SNPs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单相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TPH2 rs457062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有自杀行为组携带的基因型T/T、G/G、T/G频率分别为31.3%(30/96)、18.8%(18/96)、46.9%(45/96),无自杀行为组分别为23.0%(47/204)、27.5%(56/204)、42.6%(87/2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组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等位基因T、G频率分别为56.5%(105/186)、43.5%(81/186),无自杀行为组分别为47.6%(181/380)、52.4%(199/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49)。结论TPH2基因rs457062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无明显关联,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自杀行为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临床研究
20
作者 刘凤雏 张波 +1 位作者 李群潇 钱利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相抑郁症轻中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相抑郁症轻中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胶囊口服,持续服药8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NE、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NE、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血清NE、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能有效改善血清NE、5-HT水平,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轻中度 疏肝解郁胶囊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