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燕 杨艳 +1 位作者 温艳珍 贾士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5-1042,共8页
对3种单核钌配合物[Ru(bpy)_2(paH)]PF_6(1),[Ru(dmb)_2(paH)]PF_6(2),[Ru(phen)_2(paH)]PF_6(3)(bpy=2,2'-联吡啶,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菲咯啉,paH=2-吡啶甲酸)进行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电喷雾... 对3种单核钌配合物[Ru(bpy)_2(paH)]PF_6(1),[Ru(dmb)_2(paH)]PF_6(2),[Ru(phen)_2(paH)]PF_6(3)(bpy=2,2'-联吡啶,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菲咯啉,paH=2-吡啶甲酸)进行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表征。此外,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学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实验表明1~3在0.7-1.0 V范围内均有1个氧化还原峰,说明钌中心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最后通过MTT法(MTT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3对人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和肺癌细胞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即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对乳腺癌细胞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2.8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配合物 光谱性质 电化学性质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