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支力强 段宁 +3 位作者 董博 吴俊龙 曾思翔 马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68,47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CS)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C5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的CCS患者80例,其中4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CS)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C5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的CCS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观察组),40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术后6个月内每次复查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C5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C5P患者椎间孔宽度与未发生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狭窄(P<0.05)。结论脊髓漂移程度和椎间孔狭窄可能是C5P发生的重要因素,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后C5P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施建东 刘振刚 +1 位作者 李玢 卢一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7-07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NDI指数、JOA评分、疼...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7-07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NDI指数、JOA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9例出现轴性症状,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出现颈部肿胀、四肢肌力进行性下降,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末次随访时椎管矢状径、NDI指数、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临床效果和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于龙 周岩 +1 位作者 苏崇德 郭文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2期66-67,共2页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最初由日本学者提出,治疗后纵韧带骨化(OPLL),并在不断改进中得到普遍推广。脊髓型颈椎病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此术式。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2003年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2例的临床...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最初由日本学者提出,治疗后纵韧带骨化(OPLL),并在不断改进中得到普遍推广。脊髓型颈椎病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此术式。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2003年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2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 临床疗效 疗效观察 治疗 后纵韧带骨化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开口间距与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岩 于龙 +1 位作者 郭文生 苏崇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了解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椎管扩大程度及开口大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患者共 7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其中5 8例获得随访 ,手术前、后均行CT扫描测量颈椎管矢状径 ... 目的 了解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椎管扩大程度及开口大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患者共 7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其中5 8例获得随访 ,手术前、后均行CT扫描测量颈椎管矢状径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35 .9个月。结果 JOA评分优良率 79.3%。术后疗效随C3 ~7椎管平均矢状径增加而改善 ,当椎管平均矢状径增加至 80 %左右时疗效最佳 ,继续增加椎管平均矢状径疗效无明显改善。结论 颈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非开口间距越大疗效越好 ,当开口大小超过一定范围 ,术后症状改善不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开口间距 CT扫描 管矢状径 开口大小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髓压迫症疗效观察
5
作者 徐恒旭 王建龙 +3 位作者 陆景华 纳强 莫炳宏 张雄之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通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及颈髓压迫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颈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经过6月~4a的随访,对术中术后所见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探讨。结果:本组17例压迫症经过... 目的:通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及颈髓压迫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颈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经过6月~4a的随访,对术中术后所见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探讨。结果:本组17例压迫症经过6月~4a的随访,优10例,良5例,尚可2例,平均优良率88.2%。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扩大长段椎管,不但直接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由于脊髓的向后移动,来自前方的压迫也可以同时得到解除,进而恢复脊髓的血循环,改善脊髓的功能,并且减少了颈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术后颈髓压迫症恢复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颈髓压迫症 疾病治疗 静脉丛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46例
6
作者 贾卫斗 李素红 《人民军医》 2003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 方法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孙兵 邵衍林 王鹏福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1期3313-3314,共2页
关键词 发育性颈管狭窄 脊髓型颈 外科治疗 开门扩大成形术 进行性加重 临床资料 外伤史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锚定法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曾云 熊敏 +5 位作者 余化龙 何宁 王志勇 刘志刚 韩珩 陈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6-950,共5页
目的与锚定法比较,评价微型钢板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3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15例)及锚定法组(20例)。其中微型钢板组男10... 目的与锚定法比较,评价微型钢板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3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15例)及锚定法组(20例)。其中微型钢板组男10例,女5例;年龄(51.2±11.5)岁。病程6~6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7±2.5)分。锚定法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0.7±10.8)岁。病程3~5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8±2.9)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8个月,平均32个月。锚定法组和微型钢板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24)min和(111±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 3,P=0.818 5)。术后3个月锚定法组和微型钢板组椎管扩大率分别为40%±18%和6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0,P=0.008)。术后3、24个月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3个月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0 5,P=0.114 6),术后24个月微型钢板组JOA评分明显高于锚定法组(t=3.454 3,P=0.001 5)。术后3~6个月,X线片、MRI及CT示两组门轴侧沟槽达骨性融合,术后24个月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显著低于锚定法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0 0,P=0.008 6)。结论微型钢板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有助于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轴性钢 锚定法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不同数量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喻翔 王吉兴 +4 位作者 任海龙 陈建庭 瞿东滨 江建明 陈俊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d~20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1.3±2.9分。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A组,n=49)和4枚钛板组(B组,n=16)。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耗材费用、JOA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应用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Giovanni D值法)、C2~C7 Cobb角、C3~C6椎管矢状径以及Pavlov比值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7±22.9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JOA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材费用A组为48850±2783元,B组为82474±26121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C4椎管矢状径、C4 Pavlov比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术后6个月C3~C6椎管矢状径、C3~C6Pavlov比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术后6个月随访时较术前均有减小的趋势,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或4枚钛板固定均可达到有效支撑防止再关门,术后均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趋势。应用4枚钛板固定在维持颈椎曲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 管减压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苏菲 桑宏勋 +5 位作者 樊勇 吴子祥 张扬 白博 刘斌 雷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7-885,共9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Centerpiece钛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井龙飞 罗绪建 +1 位作者 丛琳 梁德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前路组)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后路组),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改良JOA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术中失血量大于后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的JOA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27±2.05)vs(9.43±2.46)],增加至术后1周的[(18.63±1.87)vs(17.80±1.65)],术后12周的[(21.50±1.38)vs(20.80±1.58)],进一步增加至术后24周的[(23.63±1.27)vs(22.97±1.77)],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结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前路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 开门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惠强 王自立 +3 位作者 庞龙 金卫东 陆志东 司建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治疗 无骨折脱位型 颈脊髓损伤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寰椎的手术指征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清江 孔清泉 +5 位作者 张立 孙天威 李涛 龚全 宋跃明 刘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寰椎的手术指征。 方法筛选2005年9月-2010年1月收治的颈椎C3~7或C2~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因C1~4范围内狭窄导致脊髓损害症状不缓解或缓解后再次加重,再手术将减压节段延伸至C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寰椎的手术指征。 方法筛选2005年9月-2010年1月收治的颈椎C3~7或C2~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因C1~4范围内狭窄导致脊髓损害症状不缓解或缓解后再次加重,再手术将减压节段延伸至C1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排除因手术本身原因所致的再手术者,共17例作为研究组,并与因颈椎管狭窄症行C2~7减压联合C1后弓切除术患者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估其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及脊髓受压情况;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17分评分表和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通过Hirabayashi等方法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17例患者中,初次行C3~7椎管扩大成形8例,其中3例存在C1、2节段狭窄,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不连续;5例在C2~4节段有最大前后径〉 7.0 mm的致压物。初次行C2~7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C2~4节段均有最大前后径〉 7.0 mm的致压物。17例患者再次手术将减压节段延至C1,术后随访时间35~61个月,平均45.6个月;颈椎曲度情况:术前为颈椎前凸11例、直形颈椎4例、颈椎后凸2例,术后有2例颈椎前凸变为直形颈椎,1例直形颈椎变为后凸;神经改善率优8例,良7例,可2例。对照组术前C2~4节段均有最突出部位前后径〉 7.0 mm的致压物;术后随访时间30~58个月,平均38.7个月;颈椎曲度情况:术前为颈椎前凸13例、直形颈椎2例,术后有1 例颈椎前凸变为直形颈椎;神经功能恢复率为优8例,良6例,可1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比较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 结论对于颈椎后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管减压 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原文传递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奇霖 张智 郑佳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31例采取前... 目的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31例采取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B组患者38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情况、颈椎稳定性变化[颈椎活动度(ROM)和颈椎曲度指数(CC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B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CCI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B组患者的CCI则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9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4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相近。其中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稳定性,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更长,易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的危险;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且出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护理20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巧鸣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围手 护理体会 后路 后入路 管狭窄 脊髓型颈 效果
下载PDF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安忠诚 盛伟斌 +1 位作者 梁卫东 盛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活动度 曲度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福豹 宋文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经典术式,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是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出现轴性症状,并且发病率高,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术后轴性症状发生...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经典术式,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是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出现轴性症状,并且发病率高,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和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及颈椎活动度的减少有关。目前对轴性症状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大部分学者通过对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改良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症状 开门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猛 姜效韦 +4 位作者 周恒才 拾坤 王兆红 马超 刘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3-10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结果本组手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3-10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5.4±10.3)min,术中出血量(264.3±53.3)ml,症状完全缓解时间(55.7±10.4)d。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9.3(36~50)个月。3例(13.0%)出现轴性症状,予以药物治疗后症状稳定,未出现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铰链侧均骨性融合,未发生再关门、内固定断裂。术后3年椎管正中矢状径较、JOA评分、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微型钢板可以有效扩大椎管容积,解除颈椎脊髓压迫而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再关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管狭窄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后纵韧带骨化 微型钢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陶裕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双开组和单开组。双开组采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双开组和单开组。双开组采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单开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双开组;但单开组出血量较双开组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单开组优于双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优,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开门扩大成形术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影响的DTI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沧海 冯永健 +3 位作者 宋彦澄 刘钢 刘志伟 戴海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CSM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CSM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围手术期高压氧干预。于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脊髓常规MRI及DTI扫描。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高压氧组JOA评分[(11.30±1.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80例CSM患者术前JOA评分与术前脊髓受压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入选患者JOA评分与术后脊髓FA、ADC值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其FA值逐渐降低,ADC值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受损脊髓F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ADC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高压氧组脊髓FA值(0.726±0.08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ADC值[(1.148±0.079)×10-3 mm2/s]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DTI量化指标能客观显示脊髓微观结构改变,真实反映脊髓病理状态;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SM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受损脊髓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