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8-896,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紫云英较高鲜草翻压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常规用量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CK(不翻压紫云英和不施化肥),CF(常规用量施肥)及翻压45 t hm-2(GM45)紫云英鲜草配施0、20%、40%、60... 研究旨在探讨紫云英较高鲜草翻压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常规用量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CK(不翻压紫云英和不施化肥),CF(常规用量施肥)及翻压45 t hm-2(GM45)紫云英鲜草配施0、20%、40%、60%和80%常规用量化肥(CF)。在浙江省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处理中,虽然水稻N、P、K的总吸收量以GM45+80%CF处理最高,但稻谷P、K养分最高吸收量出现在GM45+40%CF处理中,水稻养分内部利用效率随化肥配施量的增加而降低;水稻的N、P和K的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GM45+40%CF处理最高。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紫云英鲜草异地还田量为45 t hm-2时,以配施N 80.6 kg hm-2、P2O521.5 kg hm-2和K2O 43.3 kg hm-2为宜。与CK处理相比,CF和紫云英鲜草翻压配施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提高13.7%和8.5%~17.4%。在紫云英—单季晚稻耕作制中,紫云英异地还田量45 t hm-2不会使单季晚稻苗期产生僵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晚稻 养分吸收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并以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和4个紫云英鲜草翻压量(30、 60、 90、 120 t/hm^2)共6个处理...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并以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和4个紫云英鲜草翻压量(30、 60、 90、 120 t/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稻谷中氮、 磷、 钾吸收量,水稻氮、 磷、 钾的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翻压紫云英鲜草60 t/hm^2处理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和紫云英翻压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11.8% 和7.4%1~3.5%。将紫云英作为单季晚稻的唯一肥源不会产生僵苗现象,并可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晚稻 养分吸收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估算市域水稻面积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金胜 刘红利 张锦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7,共8页
针对如何高效地从无人机遥感影像中提取农作物样方数据,用于农作物面积遥感估算,该文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无人机影像进行水稻自动化识别,作为样方数据与卫星遥感全覆盖空间分布分类结果结合,采用分层联合比估计进... 针对如何高效地从无人机遥感影像中提取农作物样方数据,用于农作物面积遥感估算,该文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无人机影像进行水稻自动化识别,作为样方数据与卫星遥感全覆盖空间分布分类结果结合,采用分层联合比估计进行2014年单季晚稻面积估算。然后,与人工目视解译识别方法获取的水稻样方数据推断的区域水稻面积估算的结果进行精度、效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3%以上,满足构建样本的要求;2)通过区域作物估算对比分析发现,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无人机影像进行水稻识别,构建平湖市单季晚稻的样方数据,能够替代人工目视解译样方准确推断区域作物种植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无人机影像在遥感面积估算中的应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抽样 遥感 单季晚稻 面向对象分类 目视解译 面积推断
下载PDF
稻曲病发生流行规律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卫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是稻曲病侵染水稻的主要时期。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 ,孕穗末至齐穗雨量多 ,高温天数少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齐穗后温度适宜 ,有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水稻品种间抗 (耐 )病性差异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是稻曲病侵染水稻的主要时期。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 ,孕穗末至齐穗雨量多 ,高温天数少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齐穗后温度适宜 ,有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水稻品种间抗 (耐 )病性差异显著。单季晚稻的大面积种植 ,使穗期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的侵入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流行规律 试验结果 气象因子 发生流行 差异显著 单季晚稻 气候条件 品种间 水稻 孕穗 雨量 温度 齐穗 侵入 病菌 侵染 天数 病性 穗期 稻区 浙北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天优华占作单季、连作晚稻种植适宜播种期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禹盛苗 陈润兴 +4 位作者 吕周林 赵旭锋 许德海 朱旭东 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09年第5期41-44,共4页
4个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作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种植,与相应对照相仿,均属感温型组合,但秧龄弹性较好。在稀播湿润育秧条件下,单晚应掌握5月15~25日播种,秧苗秧龄30~40 d、叶龄7.57~9.13叶时移栽,保证本田有4.29~5.46叶的营养生... 4个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作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种植,与相应对照相仿,均属感温型组合,但秧龄弹性较好。在稀播湿润育秧条件下,单晚应掌握5月15~25日播种,秧苗秧龄30~40 d、叶龄7.57~9.13叶时移栽,保证本田有4.29~5.46叶的营养生长叶龄;连晚应掌握6月20~30日播种,秧苗秧龄25~35 d、叶龄8.00~9.20叶时移栽,保证本田有3.05~3.70叶的营养生长叶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优华占 单季晚稻 连作晚稻 播种期 产量
下载PDF
单季晚稻甬优9号在天台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祖昌 陈文伟 +1 位作者 鲁贤平 陈人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育成的籼粳杂交单季晚稻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在天台试种,表现耐肥抗倒,熟期较迟,株高适中,每穗实粒数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适...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育成的籼粳杂交单季晚稻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在天台试种,表现耐肥抗倒,熟期较迟,株高适中,每穗实粒数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口性好,深受农户欢迎。甬优9号栽培技术为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最好采用旱育秧,小苗移栽,适当稀植,湿润灌溉,增施穗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甬优9号 栽培技术 天台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伟明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4,1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选择2009—2011年台州、宁波7个点145组数据,分析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穗、粒、重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每... 为了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选择2009—2011年台州、宁波7个点145组数据,分析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穗、粒、重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各产量性状对于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8012.58+27.29x1+36.59x2-25.53x3+165.61x4-239.75x5±766.42。通径分析发现在水稻诸主要经济性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达到了2.3526。综合分析提出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适当控制有效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并提出了"适当控制有效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可作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将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甬优12’ 单季晚稻 产量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单季晚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气候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军 蒋耀培 +1 位作者 杨秋珍 王志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始见期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始见期与当年 4月 16~ 30日的降水日数、上年 10月份 5 0 0hPa 110°~ 15 0°E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始见期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始见期与当年 4月 16~ 30日的降水日数、上年 10月份 5 0 0hPa 110°~ 15 0°E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 6 30 7、0 . 4 871。单季晚稻褐飞虱的发生程度与当年 1月 1日~ 2月 10日平均最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 - 0 . 5 2 18,与当年 7月份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 0 . 5 2 0 3,与上年 12月份 5 0 0hPa 110°~ 15 0°E内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相关系数为- 0 5 374。当ElNino发生强度强且发生时间在春季 ,则当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为重 ;当ElNino发生强度在中等以上且发生时间在秋季 ,则次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为重。LaNina事件与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褐飞虱发生程度 气候诊断
下载PDF
中浙优1号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0期232-235,共4页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增产增效潜力,笔者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增产增效潜力,笔者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浙优1号 单季晚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杂交粳稻嘉优1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金军 陆金根 +4 位作者 于金元 杨金法 张月华 刘明放 袁猛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嘉优1号(原名嘉优22-9)系浙江省首个跨地区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联合体(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嘉兴市种子公司、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诸暨市种子公司组建)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 嘉优1号(原名嘉优22-9)系浙江省首个跨地区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联合体(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嘉兴市种子公司、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诸暨市种子公司组建)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各级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瘟病抗性强、穗期高温耐性好,作单季晚稻、连作晚稻种植均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好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杭嘉湖、宁绍及邻省苏南、沪郊类似晚粳稻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品种特性 杂交粳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农业科学研究院 种子公司 2005年 浙江省 水稻育种 杂交水稻 中熟晚粳 生产示范 高温耐性 单季晚稻 高产稳产 晚稻种植 推广应用 嘉兴市 长兴县 联合体 海盐县 新组合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上海奉贤地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顾品强 金巧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20℃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抽穗扬花期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5.3℃,籽粒灌浆期平均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延迟型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冷害对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产量 气象因子 气候变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单季晚稻绿化乳苗抛栽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正荣 戚鸣骅 +2 位作者 朱秀芳 沈小妹 薛继荣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依据不同稻作方式生产力比较试验及其大面积生产信息反馈资料 ,分析了乳苗抛栽水稻的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和生长发育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选用适宜育苗介质与苗床、常温催芽育乳苗、提高整地和稻苗抛栽质量、搞好大田抛后管理等... 依据不同稻作方式生产力比较试验及其大面积生产信息反馈资料 ,分析了乳苗抛栽水稻的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和生长发育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选用适宜育苗介质与苗床、常温催芽育乳苗、提高整地和稻苗抛栽质量、搞好大田抛后管理等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绿化乳苗 抛栽
下载PDF
单季晚稻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祥良 韩志能 +1 位作者 朱金良 钟雪明 《中国植保导刊》 2004年第8期8-10,共3页
通过不同时期接菌诱发试验,得出水稻破口前10~20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在不同时期用药防治试验中得出水稻破口前8~15d防治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单季晚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10d左右进行。
关键词 单季晚稻 稻曲病 防治适期 用药时期
原文传递
不同播种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华 吴春赞 +1 位作者 叶定池 倪日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63-164,212,共3页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期 稻米品质 影响 产量与品质 栽培技术 温州地区 单季晚稻
下载PDF
组合用药控制单季稻病虫害及保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涛海 祝剑波 +1 位作者 金亮 应海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96-97,共2页
组合高效低毒农药,采取"一喷多防"方法,在单季晚稻分蘖始盛期至拔节期、孕穗后期、灌浆期开展3次混配兼治。结果表明:对二化螟保苗效果为91.8%,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校正防效为84.8%~96.3%,对主害代褐飞虱校正防效为94.9%,对... 组合高效低毒农药,采取"一喷多防"方法,在单季晚稻分蘖始盛期至拔节期、孕穗后期、灌浆期开展3次混配兼治。结果表明:对二化螟保苗效果为91.8%,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校正防效为84.8%~96.3%,对主害代褐飞虱校正防效为94.9%,对纹枯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86.0%、91.2%。组合用药区比农户自主防治区减少防治2次、节省防治成本36.7%,增产率3.03%,节本、增产效益1733.5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用药 单季晚稻 病虫害 控害效果 保产效果
下载PDF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综合客观预报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军 蒋耀培 +1 位作者 杨秋珍 王志雄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 ,用地面气象因子、5 0 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 ,在挑选了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又好的预报因子后 ,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 ,集成建立... 以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 ,用地面气象因子、5 0 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 ,在挑选了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又好的预报因子后 ,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 ,集成建立了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长、中、短期客观预报模式。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当年的 1月、3月和 8月中旬。这 3种预报模式对 1 985~1 998年的历史拟合和 1 999~ 2 0 0 2年的预报误差均在 1级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模式 发生程度 褐飞虱 单季晚稻
下载PDF
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鲁立明 陈少杰 蒋琪 《中国稻米》 2019年第4期109-110,共2页
以单季晚稻甬优1540为材料,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基肥的处理相比,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可减少基肥用量,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可增... 以单季晚稻甬优1540为材料,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基肥的处理相比,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可减少基肥用量,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可增产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单季晚稻 产量
下载PDF
单季晚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敏 徐福寿 +4 位作者 张国忠 吴传伟 李荣 谢国雄 倪中应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44-47,共4页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2、氟虫腈5%悬浮剂50mL/667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3.0%~75.8%、60.7%~83.0%、65.7%~85.1%、63.4%~83.4%、28.2%~86.0%、39.8%~70.8%,并且以吡蚜酮、噻嗪酮+有机硅、噻嗪酮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以褐飞虱虫量为主的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田,以选用吡蚜酮、噻嗪酮+有机硅、噻嗪酮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稻飞虱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单季晚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才洪 陆亚松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免耕直播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 单季晚稻 劳动强度 直播技术 土壤板结 产量比 桐乡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