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传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4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单孔组(n=57)与微创组(n=57... 目的:分析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4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单孔组(n=57)与微创组(n=57)。微创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单孔组行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单孔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微创组(P <0.05);术后1个月单孔组患者QOL评分大于微创组(P <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切开 输尿管上段结 微创经皮肾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与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结石对比研究
2
作者 杨春亭 李志斌 杜东岭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肾镜与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抽签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肾镜与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抽签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血红蛋白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 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切开 输尿管上段结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春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54-1457,1460,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1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纳入研究,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1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纳入研究,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早期应激及代谢指标、细胞黏附分子、血液流变学特性、Th1/Th2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白细胞(WBC)值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可溶性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6(sCD44v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上皮钙黏素(sE-cadheri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刚性指数(RI)、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值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ESR K)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值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以有效去除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结石嵌顿,兼具微创及高效等特性,是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 微创经皮肾 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切开
下载PDF
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sVCAM-1、ES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磊 张茨 王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术后1周及4周结石清除率、入院时及术后血清sVCAM-1和ESR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4周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sVCAM-1水平较术前增,ESR水平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ES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vs.25.64%,P<0.05)。结论: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失血量,术后疼痛感较轻,结石清除率较高,对血清sVCAM-1、ESR水平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切开 输尿管上段结 清除率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