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叶血藤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5
1
作者 盛仙永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i002-i003,共6页
目的 观察研究大血藤属植物单叶血藤(Sargentodoxasimplicifolia)外形上的两性花中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为大血藤属植物胚胎学研究积累资料,并为其系统分类及保护生物学提供胚胎学依据。方法 石蜡切片、半薄切片、Laic... 目的 观察研究大血藤属植物单叶血藤(Sargentodoxasimplicifolia)外形上的两性花中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为大血藤属植物胚胎学研究积累资料,并为其系统分类及保护生物学提供胚胎学依据。方法 石蜡切片、半薄切片、LaicaDMLB显微镜观察并摄影。结果 单叶血藤心皮多数、离生,每室具胚珠一枚。边缘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珠心表皮参与珠心组织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T 形四分体和少数线形四分体。部分二分体中仅合点端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Ⅱ,而珠孔端二分体细胞尚未分裂就退化,最后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雌配子体。外形上的两性花中的雄蕊早期发育正常,但同一小孢子囊中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大部分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少数小孢子能发育成二细胞花粉粒;花药壁始终不开裂。结论 单叶血藤雌配子体发育为单孢子蓼型,该外形上的两性花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雌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 胚胎学 大孢子 雌配子体
下载PDF
大血藤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宏意 廖文波 +1 位作者 陈月琴 屈良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40,720,共5页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9个样品和单叶血藤1个样品进行n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血藤和单叶血藤ITS的长度为634~635bp;其中ITS1为233bp,5.8S为163bp,ITS2的长度为238~239bp。以串果藤为外类群构建最...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9个样品和单叶血藤1个样品进行n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血藤和单叶血藤ITS的长度为634~635bp;其中ITS1为233bp,5.8S为163bp,ITS2的长度为238~239bp。以串果藤为外类群构建最大简约树,大血藤和单叶血藤的10个样品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得到了自展值100%的支持。根据大血藤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单叶血藤在陕西的出现,以及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华中区系可能是大血藤的现代分布中心,而且大血藤分布呈华中区系、华东区系、西南区系地带性的分化。这种地带性分化,更多的跟其地理、气候、环境等协同进化有关。陕西宁陕县的大血藤和单叶血藤这两个样品,ITS长度均为635bp,核苷酸差异值只有0.0032。与其他样品相比,单叶血藤与大血藤(陕西)在ITS2的一个信息位点同时发生了颠换,并且都有碱基插入现象,表现出地理特异性。单叶血藤与大血藤其它9个样品的核苷酸差异值仅在0.32%~2.31%之间,远小于大多数被子植物属下种间的核苷酸差异值1.2%~10.2%。分子数据支持将单叶血藤合并到大血藤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DNA ITS 单叶 地带性分化
下载PDF
单叶血藤的胚胎学研究——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哲 盛仙永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首次报道了大血藤科植物单叶血藤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其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周缘细胞经2次平周分裂形成4层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仍能进行一次平周分裂,最后分别发育为纤维状加厚的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腺质绒毡层的... 首次报道了大血藤科植物单叶血藤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其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周缘细胞经2次平周分裂形成4层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仍能进行一次平周分裂,最后分别发育为纤维状加厚的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腺质绒毡层的细胞中可见乌氏体和脂质球状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正四面体型四分体。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 胚胎学 小孢子 雄配子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