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部病变单分支支架植入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3 位作者 蒋军 杨宏宇 马昊 章希炜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观察单分支支架治疗复杂主动脉弓病变的病例早中期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临床更好使用该产品和产品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Caster单分支支架治疗复杂的主... 目的 观察单分支支架治疗复杂主动脉弓病变的病例早中期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临床更好使用该产品和产品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Caster单分支支架治疗复杂的主动脉弓病变13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中期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随访,在整个随访期间若患者再次出现原发病类似症状、体征随时进行CTA随访,术后3、9个月时进行电话访视,了解患者情况及有无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术后8个月时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15个月时因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闭塞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支支架出现局限于分支支架处内漏,主体支架未见内漏,夹层近端破口隔绝良好,术后12个月随访时内漏无明显变化.2例患者12个月随访时出现无症状性分支支架闭塞.1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支架后移,该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因为主体支架释放时前移左锁骨下动脉根部分支支架扭曲狭窄约40%,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主体支架发生后移分支支架狭窄消失.结论 单分支支架在处理缺乏锚定区的病变中是安全有效的,结合其它弓上分支重建技术可灵活应用于弓上复杂病变的治疗.其操作仍然有一定难度,对精确释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曲线,对适应证选择也需要更多病例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弓 分支支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复杂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方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林 章希炜 +3 位作者 邹君杰 杨宏宇 马昊 焦元勇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复杂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方法的早中期随访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主动脉弓病变腔内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进行了弓... 目的观察分析复杂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方法的早中期随访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主动脉弓病变腔内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进行了弓上分支重建的80例患者,重建方法包括杂交手术(21例,杂交组)、烟囱技术(46例,烟囱组)、单分支支架(13例,单分支组),分析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72个月的随访,杂交组1例死于围术期并发症,烟囱组1例术后3年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单分支组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脏病。杂交组所有重建分支血管通畅,烟囱组术后3例烟囱支架闭塞,单分支组术后2例单分支支架闭塞。术后随访中,杂交组未发现明显内漏;烟囱组2例内漏;单分支组1例内漏。烟囱组术后4例患者因远端破口接受再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进行再次手术。结论对于Z0区以及部分复杂Z1区病变,杂交手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对于Z1、Z2区病变,烟囱技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原文传递
单分支支架重建与单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在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裴长安 胡潍青 +7 位作者 尚遂源 汲武广 孙波 张纪存 曹广信 刘涛 姜炎杰 张杰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 探讨单分支支架重建与单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SA)术在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48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单分支支架重建与单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SA)术在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48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25,采用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与B组(n=23,直接封闭LS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假腔血栓化、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变化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区血管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支架长度大于B组患者,支架远端直径小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与B组患者的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支架覆盖段假腔均完全血栓化。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动脉峡部、穿膈处真腔直径均大于本组术前,假腔直径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锚定区不足的TBAD使用Castor单分支主动脉支架重建LSA安全有效,单纯封闭LSA术可在部分患者中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 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中的运用及并发症分析
4
作者 昂英 段立斌 +2 位作者 韩艳敏 张清伟 李文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02-10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单分支支架的运用及并发症分析。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1例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单分支支架腔内隔绝支架植入手术...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单分支支架的运用及并发症分析。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1例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单分支支架腔内隔绝支架植入手术。结果显示,所有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均取得了一期成功。其中I例术后出现截瘫,经治疗双下肢肌力已恢复正常。术后常规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最长为53个月。CTA复查单分支支架无移位,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无死亡、急性脑梗死、严重左上肢缺血、植入物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单分支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分支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5
作者 刘林波 余皓 +2 位作者 张恒 张毅 施森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27-335,341,共10页
目的比较单分支支架(single-branched stent graft,SBSG)与其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 目的比较单分支支架(single-branched stent graft,SBSG)与其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从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比较SBSG和其他TEVAR相关技术治疗TBAD患者的中英文文献,对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早期Ⅰ型内漏、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30 d死亡和随访期分支血管阻塞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986例患者,其中SBSG组338例,对照组6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BSG组有更低的早期Ⅰ型内漏(OR=0.47,95%CI=0.22~0.99,P=0.046)和随访期分支血管阻塞发生率(OR=0.46,95%CI=0.21~0.97,P=0.041)。两组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术后30 d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SG在治疗TBAD的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早期Ⅰ型内漏和随访期分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一丁 罗灿华 +4 位作者 朱峥嵘 邢越 邹岚 吴嘉瑜 谭羽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为主动脉夹层,13例为近弓部主动脉瘤,11例为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分支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56±45)min。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1例患者术中支架释放后存在LSA狭窄,1例分支支架部分遮挡左椎动脉,1例因瘤体较大出现主体支架近端移位,1例术后出现Ⅰa型内漏。术后1年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98.3%(58/59),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需重建LSA血流的胸主动脉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溃疡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Castor单分支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Meta分析
7
作者 张恒 刘林波 +2 位作者 张毅 廖智杰 陈嘉妮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30-237,247,共9页
目的评价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关于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 目的评价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关于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供的文献,分析技术成功率、术后早期Ⅰ型内漏发生率、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及左锁骨下动脉分支通畅率等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的77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9.66%,术后早期Ⅰ型内漏发生率、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和左锁骨下动脉分支通畅率分别为1.28%、0.02%、0.02%和98.18%。结论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成功率和分支动脉远期通畅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分支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META分析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闯胜 朱培欣 +2 位作者 李建军 肖贾伟 陈锦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介入放射科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给予其单分支支架治疗,统计分析其手术前后的真假腔直... 目的观察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介入放射科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给予其单分支支架治疗,统计分析其手术前后的真假腔直径、手术后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手术后主动脉峡部、横隔平面、肺动脉分叉平面真腔直径均显著长于手术前(P<0.05),假腔直径均显著短于手术前(P<0.05);腹腔干平面真腔直径显著长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横隔平面、腹腔干平面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率均显著高于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平面、腹主动脉分叉平面(P<0.05),主动脉峡部、横隔平面、肺动脉分叉平面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率均显著高于腹腔干平面、腹主动脉分叉平面(P<0.05)。结论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支架 锚定区不足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效果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腔内修复B型主动脉夹层
9
作者 李晓晔 陆清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314-317,共4页
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始于1994年,美国Dake等首先报道应用直筒覆膜支架覆盖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端裂口,使真腔恢复正常血流,假腔血栓化,从而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随着应用的推广和随访的延长,传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的... 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始于1994年,美国Dake等首先报道应用直筒覆膜支架覆盖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端裂口,使真腔恢复正常血流,假腔血栓化,从而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随着应用的推广和随访的延长,传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问题逐步显现,如近端逆行撕裂(逆撕)、内漏,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覆盖而导致脑梗死、截瘫,支架移位,支架远端新发破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分支支架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2 位作者 缪苏宇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32)、单分支组(n=13)、烟囱组(n=62)和开窗组(n=31)。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TEVAR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1年,随访内漏情况、分支狭窄情况、分支闭塞情况;统计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和术后再干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累及无名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为杂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最多为开窗组患者(P<0.05);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各技术间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新技术仍需大量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数据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下载PDF
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侧锁骨下动脉的疗效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德强 李君 +3 位作者 辛海 刘伟丽 官笑梅 王豪夫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12期2918-2925,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在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因胸主动脉疾病就诊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19例,其中Stan...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在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因胸主动脉疾病就诊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19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溃疡1例;应用单烟囱支架的23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溃疡2例,比较两组在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结果,尤其是在主动脉重塑以及内漏等并发症方面。结果:Castor单分支支架及单烟囱支架手术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且住院期间无死亡、脑卒中及截瘫患者。19例Castor支架组患者术后I型内漏1人,23例烟囱支架组患者,I型内漏7例,随访期间无死亡。Castor支架组随访时间为(18.9 &#177;5.9)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烟囱支架随访时间为(15.5 &#177;8.7)个月,烟囱支架通畅率为91.3%。结论: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均可用于治疗累积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疾病,近中期通畅率满意。Castor支架对左侧锁骨下动脉成角要求较低,术后假腔完全血栓化概率高,对于左锁骨下动脉成角大的患者优先考虑Castor支架,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分支支架 烟囱支架 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 主动脉疾病 左锁骨下动脉 假腔血栓化
下载PDF
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单中心中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昊 张雷 +7 位作者 魏小龙 袁良喜 宋超 赵志青 包俊敏 冯家煊 刘广钦 陆清声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699-703,共5页
目的评估自主研发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Castor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目的评估自主研发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Castor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0例,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为(60.02±13.03)岁。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TEVAR。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全因死亡及夹层逆撕、脑梗死等主动脉夹层相关不良事件。次要观察指标:术前测量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LSA开口与主动脉夹层近端裂口距离、LSA开口与主动脉夹层近端边缘距离、LSA起始部直径、左颈总动脉(LCA)开口远端与LSA开口近端距离,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剂使用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内漏、支架闭塞等并发症情况,Castor支架主体近端及远端直径、分支支架直径,主动脉主体支架近端和远端放大率。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围手术期3例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相关不良事件(夹层逆撕1例,脑梗死2例),随访期间5例患者死亡(夹层逆撕破裂1例,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1例,脑出血2例)。次要观察指标: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为(31.63±3.16)mm,LSA开口与主动脉夹层近端裂口距离为(45.79±19.60)mm,LSA开口与主动脉夹层近端边缘距离为(8.14±14.37)mm,LSA起始部直径为(11.35±1.45)mm,LCA开口远端与LSA开口近端距离为(8.44±2.44)m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9.63±44.65)min,术中对比剂使用量为(200.79±35.11)mL,住院时间为(8.57±3.22)d,随访时间为(11.64±6.77)个月,6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发生Ⅰb型内漏1例,分支支架闭塞1例。Castor支架主体近端直径为(32.43±3.45)mm、远端直径为(26.46±3.40)mm,分支支架直径为(10.92±4.08)mm。主动脉主体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Castor分支支架 内漏
下载PDF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
13
作者 王振华 宋晗 +4 位作者 韦铎亮 李博文 徐凯 房长存 赵鑫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因近端着陆区不足行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术后并发... 目的评估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因近端着陆区不足行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软件建立的三维图像测量主动脉角度、横截面积、长度和弯曲度等不同参数。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近端主动脉的几何参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的夹角增大(P<0.001);术后升主动脉、近端主动脉弓的横截面积减小(P<0.05),总胸主动脉和假腔的横截面积减少(P<0.001),真腔的横截面积增加(P<0.001);术后主动脉弓长度增加(P<0.05),其他主动脉参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对近端主动脉有良好的几何重塑作用,尤其为近端着陆区不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 早期重塑 近端主动脉 Castor分支支架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蔡楠 刘敬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分支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分支支架植... 目的探讨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分支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低,住院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分支支架植入术治疗相比,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效果更好,可明显促进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支架植入术 开窗技术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伴锚定区不足的急性Stanford B型夹层: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凡 郭媛媛 +3 位作者 李慧 郭修海 张雄 邬光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3-141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传输系统是近年国内研发的新型支架系统,适用于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是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主动脉夹层的新选择。笔者通过总结使用该支架系统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锚定... 背景与目的: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传输系统是近年国内研发的新型支架系统,适用于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是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主动脉夹层的新选择。笔者通过总结使用该支架系统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锚定区不足的急性Stanford B型的病例,评估其近期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采用Castor■一体化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TEVAR的Stanford B型夹层伴锚定区不足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男7例(87.5%),女1例(12.5%);中位年龄42 (33~64)岁;BMI (25.5±3.8) kg/m^(2)。8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初始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I型内漏。平均住院时间为(14.8±3.7) d。平均随访时间为223 (60~370) d,所有主体、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相关I和III型内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行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伴锚定区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锁骨下动脉 分支覆膜支架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逆向建轨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技术修复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1例
16
作者 肖寒 潘文旭 钱德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6-278,共3页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可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腔内修复术相较于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势[1],已逐渐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方式...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可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腔内修复术相较于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势[1],已逐渐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对于破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过去常因锚定区不足等原因,一度成为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建轨 内嵌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应用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欣 范瑞新 +3 位作者 于长江 张洪宇 范小平 简旭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入选、排除标准原则,抽签决定主动脉弓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入选、排除标准原则,抽签决定主动脉弓部处理方法,分为应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A)组和应用常规支架血管(B)组,分别行升主动脉/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支架手术。结果入组患者共27例,A组18例和B组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机、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常规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相近的临床疗效,单分支覆膜支架可用于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分支覆膜支架 术中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单分支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程光存 申运华 +5 位作者 严中亚 汤丹丹 程明光 董桂福 蔡燕 姜波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并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联合灌注(BACP)的方法对脑和脊髓组织行持续灌注。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神经系统灌注采用BACP+腋动脉灌注6例,右侧UACP+腋动脉灌注20例。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26.66±11.65)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56.29±6.26)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26.90±6.0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23.4±11.5)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度平均(16.8±3.8)℃,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17.52±5.18)h,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人工血管通畅,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时,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保证了术中脑和脊髓的持续灌注,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大血管手术 分支覆膜支架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单分支主动脉支架在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伟 郭俊晓 刘志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9-452,471,共5页
目的:研究单分支主动脉支架在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57.... 目的:研究单分支主动脉支架在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57.1±13.5)岁,体质量(78.6±5.1)kg,包括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0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6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手术时间(2.6±0.4)h,成功率100%,无内漏,无围术期死亡,无神经系统及上肢缺血并发症。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主动脉及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支架近端无明显内漏,假腔均出现血栓化,无神经系统及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应用单分支主动脉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安全有效,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效果良好,中长期效果需要继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主动脉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8 位作者 申运华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朱正艳 汤丹丹 程明光 董贵福 姜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 :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个体化腔内分支覆膜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