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 被引量:65
1
作者 吴绍芬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我国现在培养的工科学生数量巨大,但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问题突显。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在强调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校企的深度合作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校企深度合作,... 我国现在培养的工科学生数量巨大,但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问题突显。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在强调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校企的深度合作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校企深度合作,主要是针对过去校企合作内容比较狭隘、合作目的比较单一、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等弊端提出来的,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出发,培养卓越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总体目标,立足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共同的任务,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培养工程师等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这必然要求高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进行模式创新和考评体系的变革,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推进研究性学习方法,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建立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深度合作 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 被引量:59
2
作者 李琳 陈京京 王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在已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合作的模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合作。天津大学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 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在已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合作的模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合作。天津大学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首批试点单位,在产学研深度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大学 产学研 深度合作 卓越工程人才
原文传递
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1
3
作者 余建星 徐斌 +1 位作者 靳楠 杨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要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这对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大学在借鉴国外工程专业认证机构的标准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卓越...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要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这对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大学在借鉴国外工程专业认证机构的标准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标准,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正在实施的教学改革计划以及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实现某些培养标准,并为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标准 产学研合作
原文传递
“两交叉四融合”产教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庆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2,共5页
近年来,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西安交通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办多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的“菁英班”,建立跨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 近年来,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西安交通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办多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的“菁英班”,建立跨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两交叉四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新模式。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包括“互联网+”大赛金奖在内的成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英班 卓越工程人才 产教协调 校企合作 跨学科 “两交叉四融合”
原文传递
轻化工程特色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略探索——以天津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庆喜 李瑞宁 +4 位作者 高玉杰 裴继诚 刘泽华 李旭 刘秋娟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79,共5页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专业是我国轻工行业传统专业与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为该专业工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改革...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专业是我国轻工行业传统专业与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为该专业工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总结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制浆造纸 卓越工程人才 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立体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模式构建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晓艳 陈群 王东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质量保障是关系到卓越计划主要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质量保障要素进行系统性梳理,构建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框架。以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项目... 质量保障是关系到卓越计划主要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质量保障要素进行系统性梳理,构建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框架。以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项目实践,提出质量保障的具体措施,构筑坚实的质量保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运作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化 卓越工程人才 质量保障
下载PDF
高校卓越工程人才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业春 向灿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共5页
在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共识。当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管理主体把控全局、全过程严格管理不到位、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改进等问题。PDCA循环理论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 在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共识。当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管理主体把控全局、全过程严格管理不到位、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改进等问题。PDCA循环理论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能够直接运用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规范管理过程、提高培养质量的作用。文章基于PDCA循环理论,提出高校应基于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的双重视角,解决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 PDCA循环理论 质量管理 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信息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国家面向企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同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新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类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本科毕业生创新能... 国家面向企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同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新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类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欧美高校工程教育模式的案例分析,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我们确立了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实践动手训练的培养机制,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推进实践教学训练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鹏飞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5期90-91,99,共3页
回归工程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即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制订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涉... 回归工程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即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制订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涉及高校和企业双方利益。合作共建能够获得企业甚至行业的资助和支持,所涉及的科学研究会更加符合现实技术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
下载PDF
“分层递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道中 陈艺锋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突出工程教育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讨论目前实践教学体制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建设目标,提出"1个核心、4大体系、12类平台"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阐述了重能力、层次化和模块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依托工程项目... 突出工程教育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讨论目前实践教学体制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建设目标,提出"1个核心、4大体系、12类平台"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阐述了重能力、层次化和模块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依托工程项目载体进行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加强体制创新和校内外工程教育平台环境建设等突出工程教育的路径与特色,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 卓越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 体制环境
下载PDF
推进地质工程专业改革 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雨 包扬娟 +1 位作者 赵宪忠 杨坪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了加快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国内高校积极推进地质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本文以同济大学为例,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完善实验、实践、国际交流环节进行共性基础的强化,通过设置学科交叉课程... 为了加快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国内高校积极推进地质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本文以同济大学为例,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完善实验、实践、国际交流环节进行共性基础的强化,通过设置学科交叉课程、小班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校企合作课程进行地质工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卓越工程人才 双语课程 小班化教学
下载PDF
试析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艾红 崔玉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都必须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才能得以完成。要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必须建立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培养与教...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都必须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才能得以完成。要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必须建立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体系为核心要素的多元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构建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为制订实施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立体的卓越培养计划,保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 立体 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春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50期37-38,共2页
以滨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本文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共建师资队伍、实施项目驱动等方面给出具体且行之有效的做法,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下载PDF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仝月荣 《化工高等教育》 2016年第1期13-17,25,共6页
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阐述了如何在合作过程中转变校企观念,营造校企联合培养氛围,奠定校企联合培养基础;并从确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工程... 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阐述了如何在合作过程中转变校企观念,营造校企联合培养氛围,奠定校企联合培养基础;并从确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围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剖析了确保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深入进行和可持续开展的有力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合 卓越工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跃 孙艳 《公安教育》 2022年第2期62-65,共4页
"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2018年,山东省启动省属高校"新工科"建设,从省属本科高校... "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2018年,山东省启动省属高校"新工科"建设,从省属本科高校中遴选出与"十强"产业对接紧密、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特色专业(群),投入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的紧密对接、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传统产业改造 省属高校 产业对接 深度融合 新工科 卓越工程人才 财政资金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艳飞 陈微 徐庆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文章从产学研合作层次、合作现状和政策引导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统一产学研协同育人目标、建立...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文章从产学研合作层次、合作现状和政策引导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统一产学研协同育人目标、建立三方融合共享互利机制和完善三方协同育人评价机制,可有效提高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为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长效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产学研 卓越工程人才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红伟 李跃峰 +1 位作者 曾昭阳 李家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遵循实践驱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智能制造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变革过程。在实现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联动的同时又实现单元模块的区域运行。通过数...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遵循实践驱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智能制造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变革过程。在实现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联动的同时又实现单元模块的区域运行。通过数字化工艺CAPP、创新设计、虚拟仿真、智能生产四大模块开展实践教学,引导智能制造实践教学改革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旨在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卓越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天求 王章豹 吴文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文章探讨了合肥工业大学在"英才计划"下实施科教融合、学研协同培养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以及在"卓越计划"下进行产学合作、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的改革实践,认为其从组织与经费、培养方案、基地与平台、... 文章探讨了合肥工业大学在"英才计划"下实施科教融合、学研协同培养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以及在"卓越计划"下进行产学合作、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的改革实践,认为其从组织与经费、培养方案、基地与平台、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实保障了这一改革实践得以顺利实施。实践证明,合肥工业大学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 科教融合 卓越工程人才 卓越计划 英才计划
下载PDF
法国工程师培养理念及我国探索实践研究
19
作者 王莉 黄光团 张羚羚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法国具有特色的工程师教育为其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对我国完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培养理念,探讨了法国工程师教育在本土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我国... 法国具有特色的工程师教育为其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对我国完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培养理念,探讨了法国工程师教育在本土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在我国实践应用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工程师教育 卓越工程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章豹 张宝 陈翌庆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3,42,共6页
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新工科建设的初步实践,就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五重”(重系统、重创新、重实践、重人文、重质... 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新工科建设的初步实践,就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五重”(重系统、重创新、重实践、重人文、重质量)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哲学 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