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少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简易手功能评分(STEF),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简易手功能评分(STEF)温针灸疗法也优于普通针灸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温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卒中综合征 针灸治疗 视觉模拟评分 肢体肿胀评分 简易功能评分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柳淑青 《四川中医》 2011年第1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与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相对照。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与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相对照。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加味
下载PDF
定量感觉检查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志华 吴筠凡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87-89,共3页
定量感觉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且结果具备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及重复性的能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神经物理学技术。该技术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神经病变的定位、评估病情轻重及预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定量感觉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且结果具备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及重复性的能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神经物理学技术。该技术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神经病变的定位、评估病情轻重及预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头疼等疾病中均得到了较广泛运用,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检查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卒中-综合征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养老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毛光兰 贾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养老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SHSAS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养老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SHSAS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养老穴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活动受限和关节疼痛评定,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活动受限和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活动受限和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养老穴治疗SHSAS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 养老穴 疼痛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唐强 张立雅 李晶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电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翁迪华 牛冬玲 王晶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新型蜡疗手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新型蜡疗手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新型蜡疗手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2、4周手腕部及肩部疼痛程度,Fugl-Meyer(FMA)评分评价患侧上肢及手功能,表面肌电(sEMG)检测患侧旋前圆肌和三角肌肌力,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和干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FMA、ADL评分及sEMG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周两组患者各项评价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疼痛降低,上肢功能恢复更好,肌力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康复训练 新型蜡疗
下载PDF
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韩盼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5-0108,共4页
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分析效果。结果... 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水肿评定分数、治疗总体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比较确切,改善肢体功能,减轻疼痛感受,提升肩关节的活动度,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电针阳明经五腧穴 关节活动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粘亮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挂号顺序分为甲、乙两组,各组38例,统计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手部... 目的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挂号顺序分为甲、乙两组,各组38例,统计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手部肿胀程度、MMSE、FMA、MBI评分及临床疗效,并予以评定和总结。结果甲组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与乙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乙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手部肿胀评分分别与乙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乙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有效率与乙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三级治疗方案有利于加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穴位注射 康复训练三级 卒中-综合征 效果
原文传递
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江华 郑桂英 +3 位作者 于翔 龚磊 汪飞帆 张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 目的:研究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肢筋络通汤浸洗按摩。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法评定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和FMA上肢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首选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进行相关治疗,该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中药浸洗按摩 综合康复疗法 VAS评分 FMA上肢功能评分
下载PDF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文弼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针刺、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1粒,2次/d,对照组加用谷维素20mg,3次/d,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针刺、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1粒,2次/d,对照组加用谷维素20mg,3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HAMD、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针刺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黛力新 抑郁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丁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7期181-182,共2页
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法,包括,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 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法,包括,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冷热水浸泡、手指缠绕等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水肿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FMA评分对比,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法效果显著,缩短了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综合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及掌指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效果
12
作者 匡佳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手肿胀及掌指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人。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手肿胀及掌指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手肿胀评分(1.96±1.40)分较低,掌指关节活动度评分(7.88±2.26)分较高,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手肿胀症状,提高掌指关节活动度,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卒中-综合征 掌指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 被引量:98
13
作者 张晓莉 唐朝正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298,共5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侧上肢肩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侧上肢肩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活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康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反射性交感神经受损,产生一系列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生成异常的细胞因子等有关[1];也有学者通过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推测,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卒中患者自身高位中枢的躯体感觉损害,继而引起相应外周感觉神经的继发性受损,影响其轴突与髓鞘的功能引起的[2].目前国内外对肩手综合征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麻醉和神经调节等.临床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卒中偏瘫患者 关节脱位 运动功能障碍 交感神经受损
下载PDF
八邪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71
14
作者 黄春水 樊文朝 +2 位作者 余安胜 崔晓 吴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合八邪透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八邪透刺法,穴取患侧八邪穴、外劳宫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合八邪透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八邪透刺法,穴取患侧八邪穴、外劳宫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休息2d,共观察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的肿胀程度及患手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肿胀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1)。结论:八邪穴透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及时地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手肿胀以及患手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肿胀 八邪透刺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军 张晓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6期2913-291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评价2组治疗前后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2组FMA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肩部外展、屈曲、内旋、外旋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凸显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针刺 推拿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鹤立 侯淑肖 +1 位作者 罗永梅 李葆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826-3829,共4页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性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中药治疗、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研究者虽尝试了多种康复护理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仍存在对病人的症状早期识别不到位、康复护理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法不一、健康教...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性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中药治疗、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研究者虽尝试了多种康复护理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仍存在对病人的症状早期识别不到位、康复护理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法不一、健康教育者及康复护理实施者的专业素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临床指南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综合征 康复护理 预防性康复护理 运动训练 镜像训练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17
作者 刘悦 苏利梅 +1 位作者 解书山 林杰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68,共2页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2%-70%^[1]。较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手水肿和疼痛,皮温升高,如不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病情逐步进展至后期,虽手已消肿,但手部肌肤、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导致固定的畸形手,最...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2%-70%^[1]。较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手水肿和疼痛,皮温升高,如不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病情逐步进展至后期,虽手已消肿,但手部肌肤、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导致固定的畸形手,最终丧失手功能。笔者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患者60例,以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训练治疗 巨刺法 疗效观察 康复 Ⅰ期 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
下载PDF
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琰 李万瑶 +1 位作者 刘洁 马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94-1798,共5页
目的比较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CBM disc(1978~2012年)、CNKI(1979~2012年)、VIP(1989~2012年)、万方(1998~2012年)、PubMed(1966~2012)、EMbase(1980~2009)和Cochranelibrary(Issue 4,2008)并... 目的比较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CBM disc(1978~2012年)、CNKI(1979~2012年)、VIP(1989~2012年)、万方(1998~2012年)、PubMed(1966~2012)、EMbase(1980~2009)和Cochranelibrary(Issue 4,2008)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Review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6软件。结果共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5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FMA评分情况:针灸+康复vs.康复在第3、4、5、6、8周有差别[WMD=12.53,95%CI(4.56,20.49);WMD=7.25,95%CI(3.38,11.12);WMD=15.28,95%CI(13.81,16.75);WMD=13.86,95%CI(11.17,16.55);WMD=7.06,95%CI(5.66,8.47)],在第2周无差别;针灸vs.康复无差别。②VAS评分情况:针灸+康复vs.康复在第2、5、8周有差别[WMD=-1.40,95%CI(-1.71,-1.09);WMD=-1.88,95%CI(-3.08,-0.68);WMD=-1.78,95%CI(-2.47,-1.09)],在第3、4周无差别;针灸vs.康复有差别。③ADL评分情况:针灸+康复vs.康复在第3、5、8周有差别[WMD=9.33,95%CI(1.14,17.52);WMD=15.17,95%CI(12.00,18.34);WMD=18.49,95%CI(15.15,21.83)];针灸vs.康复在3周无差别,在第4周有差别。结论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康复疗法相比有优势,但针灸与康复相比差别不明显,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针灸 康复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 被引量:35
19
作者 范江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206-2208,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症状和...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症状和总体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FAM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85±1.62)、(4.62±1.70)和(6.40±2.1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88±0.76)、(6.23±2.17)和(4.53±1.75)分(P<0.05)。对照组废用手8例,辅助手10例,实用手3例;实验组废用手2例,辅助手12例,实用手7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能减轻疼痛,消除水肿,有效增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针灸 按摩 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运动贴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上肢功能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20
作者 刘阳 李建华 +2 位作者 陶静琰 李扬政 陈文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4-1096,共3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国际疼痛研究协会也将此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国际疼痛研究协会也将此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SHS 常发生于脑卒中后3 个月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5%-70%[2],早期临床表现以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因此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临床上SHS治疗通常以超短波、冷热水浴、运动疗法等传统治疗为主,但效果均欠佳。目前有研究表明,运动贴布(肌内效贴)通过感觉刺激、增加皮下间隙减轻疼痛改善肿胀,徒手淋巴引流术通过促通淋巴功能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水肿[3-4]。本课题组则应用运动贴布联合淋巴引流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及肿胀,观察其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疼痛、水肿、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综合征 淋巴回流 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引流术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疗效观察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