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疼痛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庆祥 吴小娟 +1 位作者 王德强 高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每天忍受着疼痛,疼痛的持续存在不仅使患者无法有效配合功能康复训练,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简述,并对各类型PSP[卒中后肩痛(po... 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每天忍受着疼痛,疼痛的持续存在不仅使患者无法有效配合功能康复训练,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简述,并对各类型PSP[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痉挛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和卒中后头痛]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使临床医务工作者能更有效识别和治疗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康复 卒中中枢 痉挛 复杂性区域疼综合征
原文传递
卒中后中枢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蕾 赵红如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6期524-528,共5页
卒中后中枢痛是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目前由于临床对卒中后中枢痛缺乏重视,致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更全面了解卒中后中枢痛,本文... 卒中后中枢痛是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目前由于临床对卒中后中枢痛缺乏重视,致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更全面了解卒中后中枢痛,本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 神经病理性疼 病理生理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卒中后中枢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原晓玲 杨发明 王维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757-1759,共3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卒中后中枢痛病人,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疗程4周,评估病人对疼痛缓解程度...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卒中后中枢痛病人,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疗程4周,评估病人对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睡眠改善情况,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对卒中后中枢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21±1.80)分与(3.10±2.38)分,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睡眠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5.92±4.44)分与(7.00±3.42)分,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卒中后中枢痛疗效优于单用普瑞巴林治疗,提示联合用药可以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 普瑞巴林 小剂量奥氮平 睡眠改善 日常生活能力 缓解程度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痛胶质细胞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少帅 张新玲(综述) +3 位作者 王君敏 周思齐 陈雪梅 王建(校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后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1],多在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后6个月出现,CPSP约占卒中患者发病率的1%~14%[2],由相应的缺血或出血性病变影响脊髓丘脑通路而引起的神经性疼... 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后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1],多在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后6个月出现,CPSP约占卒中患者发病率的1%~14%[2],由相应的缺血或出血性病变影响脊髓丘脑通路而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综合征[3],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通常表现为感觉障碍、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以及痛觉过敏、超敏,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 大脑中动脉栓塞 脑缺血
下载PDF
如意珍宝丸对小鼠丘脑出血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可欣 仲格嘉 +8 位作者 朱春燕 方罗昌婷 王潇潇 徐腾腾 胡智星 角加才仁 胡贤达 刘春芳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82-89,共8页
目的:观察如意珍宝丸(RYZBW)对小鼠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Ⅳ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小鼠下丘脑诱导小鼠卒中后中枢疼痛(CPSP)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YZBW低、中、高(0.65、1.3、2.6 g&#... 目的:观察如意珍宝丸(RYZBW)对小鼠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Ⅳ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小鼠下丘脑诱导小鼠卒中后中枢疼痛(CPSP)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YZBW低、中、高(0.65、1.3、2.6 g·kg^(-1))剂量组和阳性药普瑞巴林组(0.075 g·kg^(-1))。给药组造模小鼠术后7 d开始按照体质量每天1次灌胃给药,共给药25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期间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敏、冷痛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状态,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36种经典广谱炎症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分子,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其验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值、冷敏痛阈值显著改变(P<0.01),TUNEL结果反映脑细胞凋亡明显,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下丘脑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表达增加,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IL-4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YZBW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脑卒中后小鼠的机械痛阈值,降低冷敏痛阈值,降低下丘脑细胞凋亡比例(P<0.01),下丘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α和CCL5表达降低,而Ang-2、G-CSF、IL-4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RYZBW可缓解CPSP小鼠的痛觉过敏,其机制与调节促炎/抗炎因子IL^(-1)α、CCL5、IL-4、G-CSF和Ang-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珍宝丸 丘脑卒中中枢 Ⅳ型胶原酶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中枢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育新 张本恕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PSP均伴有躯体感觉异常,疼痛的部位基本上与感觉异常的分布一致,疼痛性质不具有特征性,患者之间的变异很大,疼...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PSP均伴有躯体感觉异常,疼痛的部位基本上与感觉异常的分布一致,疼痛性质不具有特征性,患者之间的变异很大,疼痛的强度变化范围很大,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黛力新治疗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比治疗前降低。结论沿着轴索影响脊髓-丘脑-皮层通络的任何水平的病变都会引起CPSP,黛力新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 黛力新 感觉减退
原文传递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脑卒中后中枢痛大鼠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鼎力 邹宛芸 +1 位作者 张英 刘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2期30-33,38,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选取30只为假手术组,剩余60只进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注射Ⅳ型胶原酶造模,造模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随...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选取30只为假手术组,剩余60只进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注射Ⅳ型胶原酶造模,造模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TWL降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30只。干预组连续7 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T_(0))、造模后10 d(T_(1))、造模后17 d(T_(2))、造模后31 d(T_(3)),测定大鼠TWL;在T_(3)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PL中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察VPL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PL中炎症介质的释放水平。结果模型组、干预组T_(1)~T_(3)时TWL低于T_(0)时,T_(2)~T_(3)时TWL低于T_(1)时,T_(3)时TWL低于T_(2)时(P<0.05);模型组T_(1)~T_(3)时TWL值低于假手术组,干预组T_(1)~T_(3)时TWL高于假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PL中TLR4及pNF-κB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VPL中TLR4及pNF-κB的表达降低(P<0.05);三组VPL中NF-κ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PL神经元数量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VPL神经元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PL中Iba-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较假手术升高(P<0.05),干预组VPL中Iba-1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及神经炎症进展治疗C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NF-κB信号通路 卒中中枢 右美托咪定 小胶质细胞 中枢敏化
下载PDF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小燕 黄湘霞 许俏容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91-94,共4页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其耐受性。方法 入组9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2...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其耐受性。方法 入组9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25m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3片(3次/d),疗程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d、1周、2周、4周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缓解度(PAR)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耐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第4周疼痛总缓解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疼痛总缓解率3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口干和视物模糊,对症治疗后,不良症状均可快速缓解。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卒中中枢 疗效 耐受性
下载PDF
金黄散联合TDP照射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2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雪 杨思进 +2 位作者 叶丽莎 左英 陈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6期23-24,共2页
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西药多采用抗癫痫、抗抑郁治疗,但疗效不佳,副作用大。我科采用中药金黄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CPSP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 卒中中枢 金黄散 TDP 中医药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用药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严卫勤 张祯慧 +1 位作者 王琦 李小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5期78-83,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加巴喷丁联合用药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enter Post-stroke Pain,CPSP)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加巴喷丁联合用药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enter Post-stroke Pain,CPSP)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3月的所有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数据收集,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含40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2例,对照组203例。结果显示,加巴喷丁联合用药的有效率高于单用加巴喷丁[比值比(Odds Ratio,OR)=4.5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2.60,7.79),Z=5.38,P<0.00001)];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加巴喷丁联合用药较单用药加巴喷丁能更好地缓解疼痛[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1.14,95%CI为(-1.41,-0.88),Z=8.51,P<0.00001)];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巴喷丁联合用药与单用加巴喷丁在安全性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OR=1.32,95%CI为(0.73,2.38),Z=0.91,P=0.36>0.05)]。选取有效率为指标绘制漏斗图,显示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用药治疗CPSP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枢神经 加巴喷丁 联合用药 META分析 安全性
下载PDF
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的疗效
12
作者 何炳接 夏海涛 +5 位作者 梁嘉琪 曾德毅 梁玉群 汪祖清 黄永俊 钟溢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门诊或者住院的因脑梗死或者脑出血引起CPS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联合治疗组(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 目的探讨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门诊或者住院的因脑梗死或者脑出血引起CPS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联合治疗组(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普瑞巴林),每组各4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和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增加,但联合治疗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CPSP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 普瑞巴林 卒中中枢神经
下载PDF
电针诱导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依赖性自噬对小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大浩 高巨 +2 位作者 黄天丰 张扬 王骁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小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CPSP)的影响及其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自噬的关系。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PSP组、CPSP+电针组(EA组)和CPSP+电针+SIRT1抑制剂EX527... 目的探讨电针对小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CPSP)的影响及其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自噬的关系。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PSP组、CPSP+电针组(EA组)和CPSP+电针+SIRT1抑制剂EX527组(EA+EX527组),每组10只。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入丘脑腹后外侧核建立小鼠CPSP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EA组和EA+EX527组采用电针(2 Hz/15 Hz频率疏密波)刺激小鼠人中、三阴交及内关穴(30 min/d,持续14 d),且EA+EX527组每次电针刺激前30 min腹腔注射5 mg/kgEX527。于模型建立前1 d(T_(0))和模型建立后3、7、14 d(T_(1)、T_(2)、T_(3))时测定各组小鼠的机械缩足频率(PWF)、热缩足潜伏期(TWL)和冷缩足潜伏期(C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1、Beclin-1、p62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PSP组、EA组和EA+EX527组小鼠T_(1)、T_(2)、T_(3)时PWF升高,TWL、CWL缩短,脑组织含水量升高,SIRT1、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小鼠T_(1)时PWF、TWL、CWL与CP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PSP组比较,EA组小鼠T_(2)、T_(3)时PWF降低,TWL、CWL延长,脑组织含水量降低,SIRT1、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X527组小鼠T_(1)时PWF、TWL、CWL与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比较,EA+EX527组小鼠T_(2)、T_(3)时PWF升高,TWL、CWL缩短,脑组织含水量升高,SIRT1、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激活SIRT1的表达促进自噬,从而减轻小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卒中中枢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自噬 机械缩足频率 热缩足潜伏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