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血流成像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及其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常小妮 谢瑱 +2 位作者 沈亚梅 邱英武 阮骊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及其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72例,其中脑梗塞组40例,非脑梗塞组32例。对两组进行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超声造影检查(CEUS),比较...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及其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72例,其中脑梗塞组40例,非脑梗塞组32例。对两组进行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超声造影检查(CEUS),比较两者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一致性及其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CEUS、SMI检查技术对显示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US、SMI检查技术在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脑梗塞的发生为因变量,以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量及SMI检查方法所获得的斑块内血流信号评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OR=1.94,95%CI:1.09~4.37,P=0.02)、SMI分值(OR=3.57,95%CI:1.87~8.84,P=0.007)均为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塞组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发生率(87.50%)及SMI血流评分(3.14±0.96)分均显著高于非脑梗塞组(42.50%)、(0.85±0.34)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与CEUS具有良好一致性,可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其可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罹患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诊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预测
下载PDF
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融合半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缺血半暗带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明辉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825-1827,I0006,共4页
目的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融合成像半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缺血半暗带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61例IS病人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 目的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融合成像半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缺血半暗带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61例IS病人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PWI多模式磁共振(MR)扫描,分别采用基于图像融合的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PDM)半定量评估及基于体积测定的灌注-弥散体积不匹配(V-PDM)评估病人缺血半暗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时间及一致性。结果基于图像融合PDM半定量评估耗时(145.61±40.22)s,V-PDM耗时(326.52±75.41)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DM阳性组病人不匹配区域分值为2.5(1.0,4.0),阴性组为0.5(-1.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PDM为金标准,基于图像融合PDM半定量评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92.3%及80.3%,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613。结论 PWI/DWI图像融合可有效评估IS病人缺血半暗带PDM,缩短测定时间,且与V-PDM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诊断 卒中/诊断 脑缺血 弥散张量成像 钆DTPA 缺血半暗带 灌注-弥散体积不匹配
下载PDF
SWI联合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荣慧 邓利猛 +3 位作者 王宏伟 郑兴友 李育 田宗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AIS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类型将其分为心源性AI...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AIS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类型将其分为心源性AIS组(n=55)和非心源性AIS组(n=35)。两组给予SWI、DWI及常规MRI检查;将两组间临床资料和影像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源性AIS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心源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AIS组与非心源性AIS组的DWI梗死灶体积和脑内微出血灶(CM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AIS组出现突出皮质静脉(PCV)、敏感性血管征(SVS)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AIS患者NIHSS评分、SVS和PCV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AIS患者;SWI联合DWI能为AIS患者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韦晓强 李丹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75-1377,13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46例,其中急性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各7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颅脑CT检查,评估脑出血量或脑梗死面积;抽取...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46例,其中急性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各7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颅脑CT检查,评估脑出血量或脑梗死面积;抽取静脉血检测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TEG指标的差异,分析TEG相关指标与脑出血量及脑梗死面积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EG鉴别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1)脑出血组患者K时间及R时间均高于脑梗死组,但α角及CI水平小于脑梗死组(P<0.01)。(2)与脑出血≤30 mL的患者相比,脑出血>30 mL的患者K时间缩短,但MA及α角增大(P<0.01)。与小中面积脑梗死患者相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R时间缩短,但MA及α角增大(P<0.01)。(3)ROC曲线发现K时间、R时间、α角及CI诊断脑出血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3(0.60〜0.81)、0.82(0.75〜0.89)、0.76(0.68〜0.84)及0.65(0.60〜0.74),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G在急性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中的水平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指标,同时TEG与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急性病 血栓弹力描记术/方法
下载PDF
ESRS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轻型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锋 刘小玲 +1 位作者 山媛 崔小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141-2143,共3页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轻型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神经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轻型卒中住院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SRS评分分为高危组75例,...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轻型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神经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轻型卒中住院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SRS评分分为高危组75例,低危组123例;根据MRA检查结果分为颅内血管狭窄率≥50%者76例和狭窄率<50%者122例。比较各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ESRS评分联合MRA对轻型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ESRS高危组在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脑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危组(P<0.05);颅内血管狭窄率≥50%的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脑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50%的患者(P<0.05);ESRS评分联合MRA预测轻型卒中发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纯ESRS评分(P<0.05)。【结论】ESRS评分联合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轻型卒中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准确率,且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个性量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19例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菁 陈伟 +6 位作者 董幼镕 翟宇 孙旭红 潘辉 李强 方洁 刘建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6期654-662,共9页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诊断(CISS)、受累血管区域、合并小脑外梗死病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19例急性小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头颅MRI影像、病因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119例小...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诊断(CISS)、受累血管区域、合并小脑外梗死病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19例急性小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头颅MRI影像、病因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119例小脑梗死患者中,单侧小脑梗死78例(UCI组),双侧小脑梗死41例(BCI组)。两组的CISS分型无明显差异。UCI组以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发生率最高(35.9%),与B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CI组中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区梗死发生率最高(39.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区域的梗死发生率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63/119例(52.9%)同时合并小脑外梗死灶。BCI组合并小脑外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53.7%)较单侧UCI组高(P<0.05),而UCI组合并前循环梗死较BCI组更多(P<0.05)。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头晕/眩晕、眼球震颤、眼倾斜反应、听觉减退、小脑性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浅感觉障碍、锥体束征以及意识障碍等。意识障碍在BCI组的发生率高于UCI组(P<0.01),其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在UCI中最常见,BCI常合并小脑外的后循环供血区梗死;UCI和BCI的受累小脑动脉以及合并小脑外梗死的区域有一定差异,提示两者病因机制存在不同;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在BCI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影像学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诊断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兆欐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68例脑卒中患者和 30例对照组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左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者急性期ST段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 ,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者急性期室...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68例脑卒中患者和 30例对照组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左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者急性期ST段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 ,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者急性期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发生率增高。结论 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对心脏的传导系统影响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心电描记术/诊断应用 心律失常/诊断
下载PDF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吴运景 刘晓霞 +1 位作者 韩丽雅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方法 卒中诊断 肢体功能障碍 中心医院 常规康复 治疗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的亲情护理与传统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朱亚芹 成杰 +3 位作者 隋丽丽 王卫亮 于颖 张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4452-4454,共3页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研究报道,20%-50%的...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偏瘫 抑郁状况 急性脑血管病 脑循环障碍 干预组 卒中诊断标准 康复治疗 意识障碍者 功能障碍 意识清楚
下载PDF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黄玲 苏小妹 +4 位作者 梁琬屏 杨玉风 贺珊 陈宗燕 黄婷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4期455-457,共3页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快捷的急诊护理流程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尽快接受救治的基本保障,确实提高救治成功率的...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快捷的急诊护理流程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尽快接受救治的基本保障,确实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我院在急性脑卒中的急诊护理中应用快速通道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 护理流程 救治时间 临床资料 卒中诊断标准 快通道外科技术 围手术期患者 致死率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30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墨 李岩 沙丽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2期228-229,共2页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患肢出现以肩部水肿疼痛、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影响康复锻炼,延迟神经功能恢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I期肩手综合征3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患肢出现以肩部水肿疼痛、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影响康复锻炼,延迟神经功能恢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I期肩手综合征3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并确诊为肩手综合征I期,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治疗 肩手综合征 卒中后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迟神经 临床资料 卒中诊断标准 功能恢复 古代中医学 肩部
下载PDF
医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聪聪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 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 P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 P < 0.01 ]。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 (16.5,63.5)min, P < 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 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 0.934,95 % CI: 0.882~ 0.989, P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 = 0.912,95 % CI: 0.855~0.973, P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卒中/影像诊断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下载PDF
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在心源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谊 焦文文 +1 位作者 张静 江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心源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心脏病形成的血栓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堵塞口径相当的脑血管,周围侧支循环未及时恢复有效供血,导致该血管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心源性脑卒中发病率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1],院内死亡率为6%-27%[1],... 心源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心脏病形成的血栓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堵塞口径相当的脑血管,周围侧支循环未及时恢复有效供血,导致该血管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心源性脑卒中发病率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1],院内死亡率为6%-27%[1],2周内栓塞复发率约5%[2]。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十分必要。目前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神经影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利钠肽 卒中早期 缺血性脑卒中 颅多普勒超声 侧支循环 复发率 急性脑卒中 血液循环 脑梗死面积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永兴 钟平 +2 位作者 朱刚 张蕾 马争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 大脑后循环侧支评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红 王晓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48-349,共2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病情、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与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及规律,为2型糖尿病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病情、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与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及规律,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收治的初次发作脑卒中患者30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与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脑卒中 卒中诊断 并发脑卒中 高血糖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资料 老年病科 临床分析 观察对象 程及
原文传递
低强度激光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永林 肖玉华 +2 位作者 陆安民 华永萍 黄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脑卒中后2周到3月,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1%~67.0%[1-2]。肩痛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而且可致情绪低落,进而降低病人康复训练的兴趣和能力,严重阻碍... 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脑卒中后2周到3月,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1%~67.0%[1-2]。肩痛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而且可致情绪低落,进而降低病人康复训练的兴趣和能力,严重阻碍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老年脑卒中病人影响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偏瘫 低强度激光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肩部 SHOULDER 肩关节半脱位 卒中诊断标准 良肢位摆放 常规康复
下载PDF
脑CT灌注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性脑卒中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铭 周慧 梁凯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32-734,共3页
临床上常用CT血管造影(CTA)等颅内血管检查方式只能显示管腔狭窄情况,而脑CT灌注(CTP)能直观反映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弥补了常规CT检查无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缺点,与CTA连用可以直观显示对应供血动脉的异常变化及血管狭窄程度等... 临床上常用CT血管造影(CTA)等颅内血管检查方式只能显示管腔狭窄情况,而脑CT灌注(CTP)能直观反映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弥补了常规CT检查无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缺点,与CTA连用可以直观显示对应供血动脉的异常变化及血管狭窄程度等有效诊断信息^([1])。但目前临床上关于CTP联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较少,为了研究CTP联合CTA对MCA狭窄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本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拟诊的50例MCA狭窄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大脑中动脉狭窄 狭窄性 颅内血管 卒中诊断 卒中患者 供血动脉 神经内科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敏 胡小川 赵凯仰 《新疆医学》 201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急性脑梗死因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位,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80%,近年来,国... 急性脑梗死因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位,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80%,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许多结果表明,早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速率上升 溶栓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 死亡原因 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 卒中诊断标准 早期脑梗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测量技术的脑出血与脑缺血性卒中鉴别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凤 鲍俊林 +8 位作者 李怀强 彭伟豪 许佳 庄伟 杨骏 张海生 宁旭 秦明新 陈明生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搭建微波散射参数采集系统,检测脑出血和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2种卒中类型的非接触快速鉴别方法。方法选取家兔进行造模,其中脑出血组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造模;脑缺血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股动脉放血方法造模。测量激励信号... 目的搭建微波散射参数采集系统,检测脑出血和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2种卒中类型的非接触快速鉴别方法。方法选取家兔进行造模,其中脑出血组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造模;脑缺血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股动脉放血方法造模。测量激励信号源扫描频带范围为300 kHz^3 GHz,中频带宽为30 kHz。采集S21相位,并对采集到的微波散射信号分别进行均值滤波、主成分分析降维、均值聚类与最近邻分析,实现卒中类型的鉴别。结果微波散射测量的方法能反应脑出血和脑缺血的变化,其中S21相位随出血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缺血时长的增加而升高。鉴别实验结果表明,14只模型全部得到正确鉴别。结论基于微波散射测量的脑卒中鉴别系统能够有效区分兔脑出血模型和缺血模型,该技术成本低、便携无创、操作简单、测量快速,是一种有前景的院前脑卒中类型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诊断 脑出血 脑缺血 微波测量 非接触诊断
原文传递
第二代微型脑卒中鉴别诊断仪的设计
20
作者 康锡兰 阎广晖 《医疗设备信息》 2000年第6期5-5,共1页
微型脑卒中鉴别诊断仪是用症状频率比鉴别诊断法对脑出血和脑血栓进行鉴别诊断的小型仪器。第二代机是在第一代机原理的基础上 ,采用数字集成电路 ,实现触摸键输入、鉴别诊断、病情程度声光显示等功能。鉴别更加准确 ,使用更方便 ,易于... 微型脑卒中鉴别诊断仪是用症状频率比鉴别诊断法对脑出血和脑血栓进行鉴别诊断的小型仪器。第二代机是在第一代机原理的基础上 ,采用数字集成电路 ,实现触摸键输入、鉴别诊断、病情程度声光显示等功能。鉴别更加准确 ,使用更方便 ,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鉴别诊断 第二代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