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760
1
作者 廖重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对协调、发展及协调发展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论述,分别推导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大小等作为评判标准,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对协调、发展及协调发展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论述,分别推导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大小等作为评判标准,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从简洁到详细不同的3个层次,共30种基本类型。最后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评价对象,给出了上述计算方法和分类体系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环境 经济 定量评判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10
2
作者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5,共2页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从理论上说 ,应当...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从理论上说 ,应当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并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结构升级作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从宏观政策看 ,需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向城市工业化的战略性转变 ,在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中国 非农产业 就业比重 服务业 就业结构 工业化 城市化 关系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338
3
作者 刘夏明 魏英琪 李国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81,共12页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90年代却呈上升趋势 ,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主要来自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距 ,在各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经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使沿海地区处在了比较高的发展起点上 ,地区发展战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 ,要素市场的扭曲相互交织 ,对地区差距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区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收敛现象 扩散效应 生活水平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被引量:331
4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03-3009,共7页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演化周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85~2003年间,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状况曲折下降,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的响应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河西走廊处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协调耦合度的增长很快,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基于动态耦合模型所建立的协调耦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演变情况.根据河西走廊耦合度的变化可知,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必将随城市化而好转.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动态耦合规律,采取适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耦合度
下载PDF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08
5
作者 陈凤桂 张虹鸥 +1 位作者 吴旗韬 陈伟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的过程,同样也包括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在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深层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并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状态。通过时间序列演算,发现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从2002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在2007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空间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具有水平总体偏低、阶段差距大、区域分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格局
下载PDF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23
6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67,共11页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206
7
作者 杨士弘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6-143,共8页
通过建立的协调发展计算模式,对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作了评价.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2010年之前的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调控 城市环境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98
8
作者 宋建波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7,共10页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88
9
作者 舒小林 高应蓓 +1 位作者 张元霞 杨春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90,共9页
生态文明城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旅游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之间... 生态文明城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旅游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6-2011年数据以贵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2006-2011年贵阳市旅游产业(除2010年外)和生态文明城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逐步向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优化趋势发展,贵阳市旅游产业和生态文明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滞后型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相互交替出现,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存在较大波动,作用不够显著等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统筹好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城市;2加强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和监测,运用规划、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促使两者向着最优协调状态方向发展;3加强旅游产业与大数据、文化、科技和生态服务业等蛙跳型产业的融合,解决旅游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问题,夯实生态文明城市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文明城市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 贵阳市
下载PDF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方案 被引量:174
10
作者 杨晓光 孔灵芝 +3 位作者 翟凤英 马冠生 金水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1-474,共4页
关键词 健康状况调查 总体方案 居民营养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 地区经济 人口素质 保健水平 发达国家 调查结果 发展政策 协调发展 国民 养和
原文传递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178
11
作者 汤铃 李建平 +1 位作者 余乐安 覃东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4-602,共9页
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的核心是协调度模型.通过分析现有应用较为广泛的协调度模型,总结了模型的本质,并由此推知:系统理想协调状态的确定,在整个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围绕其本质,引入欧式距离,构建了距离协调度模型,... 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的核心是协调度模型.通过分析现有应用较为广泛的协调度模型,总结了模型的本质,并由此推知:系统理想协调状态的确定,在整个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围绕其本质,引入欧式距离,构建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并依此提出一种定量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现有评价方法中时常被忽略的系统理想协调状态的定量分析,作为评价的前提步骤.最后,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系统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协调 协调发展 协调 欧式距离 距离协调
原文传递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57
12
作者 熊鹰 曾光明 +2 位作者 董力三 焦胜 陈桂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存在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中存有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如何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引入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沙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城市发展整体协调状况,而且能模糊辨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与演进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经济系统 不确定性 模糊数学 协调发展 评价 长沙市
下载PDF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6
13
作者 李艳 曾珍香 +1 位作者 武优西 李艳双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8,共5页
 分析了经济 -环境系统发展的协调性 ,提出了经济 -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建立了评价经济 -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 ,最后以 A市为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 .
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 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协调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 被引量:142
14
作者 杨永恒 胡鞍钢 张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7,共14页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1990年以来UNDP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获得的主成分与HDI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的人类发展指数编制方法,其形...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1990年以来UNDP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获得的主成分与HDI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的人类发展指数编制方法,其形成的动态权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透视人类发展差距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如预期寿命、知识教育和体面的生活等)在整体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对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尽管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健康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三项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片面、不协调的人类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强调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地方政府的服务型转型,是消除不平衡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人类发展指数 1990年 技术 指数编制方法 经济发展差距 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 公共服务职能 各级政府 秩相关系数 不平衡发展 UNDP 演进过程 预期寿命 角色变化 发展进程 知识教育 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 被引量:155
15
作者 李子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101,共8页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的"吸纳效应"则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因而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其财政收支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而后者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第三,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则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第四,农地使用期限的延长由于其所带来的"保障效应"而有利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153
16
作者 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3,21,共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并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当前高等教育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高等教育内涵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并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当前高等教育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就发展模式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强调内涵发展并不意味着对外延发展的否定。内涵发展需要外延的支撑,就其实质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发展,是更好、更快、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是使外延的扩展与内涵的丰富相互促进的发展。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 外延式发展 事物本质 协调发展 内涵发展 科学发展 跨越式发展
原文传递
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7
17
作者 曾珍香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首先综述了协调的概念和内涵 ,讨论了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模型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功效系数 协调系数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 被引量:103
18
作者 田莉 《城市规划汇刊》 CSCD 1998年第5期54-56,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乡村─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都市里的乡村”现象,分析了其特征、成因及后采,最后提出了其防治措施及乡村─城市转型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城市转型 城镇规划 对策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41
19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1 位作者 晋秀龙 蔡善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1-556,共6页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市发展偏心化以及城市分布东紧西松加剧。提出应建立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空间格局,依托中心城市,实行联动发展,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政府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城市空间格局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29
20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5,共7页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工业化 VAR模型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