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1 位作者 古德生 苏家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0-1086,共7页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新技术。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模式,并对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并进行利用模式分类,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工程应用表明:新机制不仅处理空区隐患,而且实现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同时还大大降低空区处理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空区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采空区处理 协同利用 机制
下载PDF
多源煤基固废绿色充填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科 赵新元 +1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01-4216,共16页
煤炭开采、发电、煤化工等工业中产生的煤基固废存量大、增量多、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宁夏宁东基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井下绿色充填是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利用多源煤基固废的有效途径。以宁夏宁东基地为试验区,分析了... 煤炭开采、发电、煤化工等工业中产生的煤基固废存量大、增量多、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宁夏宁东基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井下绿色充填是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利用多源煤基固废的有效途径。以宁夏宁东基地为试验区,分析了多源煤基固废的污染风险、理化性质和多重属性,系统阐述了煤基固废用于井下充填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污染性和理化性质符合填埋标准(GB 18599—2020),气化渣、炉底渣等固废的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超过筛选值,可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潜在污染风险,多源煤基固废可用于井下绿色充填。(2)煤基固废用于井下充填的基础理论包括绿色充填可行性评价、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性能、充填材料与环境多场耦合机理、多层位立体充填机制。(3)多源煤基固废井下绿色充填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矸石源头减量精准开采技术、井下采选充协同技术、煤基固废重金属吸附与络合钝化技术、多源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制备技术、充填材料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充填全过程智能监测技术等。最后,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矿地质条件,提出并实施了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展望了集成活性粉体制备、高值建材研发、生态修复治理、井下绿色充填等煤基固废多产业链接协同利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绿色充填开采 协同利用 产业链接 煤电基地
下载PDF
碱渣复合胶凝材料制备无熟料混凝土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东 倪文 +2 位作者 汪群慧 许成文 姜瑶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160,共10页
碱渣作为氨碱法制备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无较好的大规模处理利用方法.本文以最大限度利用碱渣为目的,利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为复合胶凝材料,铁尾矿砂和废石为骨料制备无熟料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碱渣掺量30%、矿渣45... 碱渣作为氨碱法制备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无较好的大规模处理利用方法.本文以最大限度利用碱渣为目的,利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为复合胶凝材料,铁尾矿砂和废石为骨料制备无熟料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碱渣掺量30%、矿渣45%、钢渣15%、脱硫石膏10%时,无熟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38.33 MPa.通过XRD、SEM-EDS、TG-DSC和IR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产物及水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C-S-H凝胶、钙矾石(AFt)和Friedel盐(FS).对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4种固废之间的协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水化产物的生成过程.对全固废混凝土做耐久性分析发现,混凝土抗冻性及抗碳化性能良好,但干燥收缩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不佳.分析了碱渣无熟料混凝土的制备条件、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矿渣 全固废混凝土 水化机理 协同利用 固废资源化
下载PDF
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兴 廖育林 +4 位作者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聂军 曹卫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研究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在化肥减量条件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差异,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调控土壤肥力提供参考。采用湖南省南县连续5年(2011—2015年)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减量施肥下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田0-... 研究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在化肥减量条件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差异,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调控土壤肥力提供参考。采用湖南省南县连续5年(2011—2015年)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减量施肥下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田0-20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对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F100)TOC、MBC、DOC、EOC和LFOC的含量均有显著上升,增幅分别为12.2%,19.5%,18.6%,11.3%和100.9%。化肥减量20%条件下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更有助于有机碳组分的积累,其中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效果最为突出,与CK相比,增幅分别为18.3%,47.2%,24.1%,20.0%和204.0%。减量施肥下紫云英单独利用相比稻草单独还田更益于MBC、DOC与EOC的积累,增幅分别为9.8%,4.0%和0.6%,土壤LFOC则相反,下降了34.8%。敏感指数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中LFOC对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MBC,二者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F80+HR+A各有机碳组分敏感性均显著高于F100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对紫潮泥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稻草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紫云英的利用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而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尤其是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紫云英 稻草 协同利用 土壤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影响稻田土壤钾循环与平衡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帆 杨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0,共9页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理一致,包括稻田冬闲(FRR)、冬种紫云英(Mv RR)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MvRR+St)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冬闲和冬种紫云英相比,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未影响红黄泥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但显著提高紫潮泥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其中紫潮泥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及特殊吸附钾的含量较冬种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了134.0%、93.0%、73.4%;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显著提高下茬作物紫云英的全K含量及吸K量,且紫云英的吸K量为紫潮泥>红黄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均未影响早、晚稻产量及籽粒K积累;在稻田各种植季和周年目前的K投入水平下,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处理均存在K盈余(红黄泥K盈余量为401.15 kg·hm-2、紫潮泥K盈余量为403.42 kg·hm-2),说明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能减少双季稻生产中的化学钾肥投入量。综上所述,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有益于稻田土壤的K循环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秸秆 协同利用 红黄泥 紫潮泥 K循环
下载PDF
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地质调查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唐鑫 龚绪龙 +3 位作者 许书刚 张其琪 郭慧 邓峰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宁镇丘陵岗地型、苏锡常平原型和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地质背景和城市需求不尽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地下空间调查、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延伸,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精度和深度、多参数多尺度一体化建模、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多种地下资源协同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用于指导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工程实践,为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都市圈 地下空间资源 多种地下资源 协同利用 地质资料信息
下载PDF
基于空区结构效应的残矿开采作业环境安全辨识与协同利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建华 阮德修 +1 位作者 周科平 杨念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2-1130,共9页
针对西部某矿山目前开采现状和大量遗留残矿的采空区结构特征,在采空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利用空区空间的残矿开采模式,即采空区的空间直接利用作为采准过程的补偿空间和切割空间、加固处置协同利用的补偿空间、密闭封... 针对西部某矿山目前开采现状和大量遗留残矿的采空区结构特征,在采空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利用空区空间的残矿开采模式,即采空区的空间直接利用作为采准过程的补偿空间和切割空间、加固处置协同利用的补偿空间、密闭封存安全保护、散体充填密闭处理和胶结充填应力环境再造等,并以R3空区作为实例提出空区协同利用的采矿方法和出矿等生产工艺。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利用采空区结构效应的空区跨度(X1)、空区暴露面积(X2)、空区高度(X3)、空区埋深(X4)、矿柱尺寸布置(X5)5个参数,对西部某矿群空区下的残矿开采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辨识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采空区群下残矿开采作业环境的安全评价简单可行,通过采空区的结构效应获得了残矿开采作业环境的安全分级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空区 作业环境安全性 未确知理论 协同利用
下载PDF
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利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立新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6,共3页
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根源在于重建不重用。构建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利用模型,通过协商进行教学资源获取的任务分摊,分头查找或创建教学资源,集体研讨复审,分发建库和教学应用等,改变原有教师独立获取教... 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根源在于重建不重用。构建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利用模型,通过协商进行教学资源获取的任务分摊,分头查找或创建教学资源,集体研讨复审,分发建库和教学应用等,改变原有教师独立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让网络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资源 协同利用 可行性 模型
原文传递
赤泥与粉煤灰资源特性及其协同利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金会心 王尚杰夫 +2 位作者 肖媛丹 郭育良 宋华浩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26,共9页
赤泥是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变化后生成的含有高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电厂燃煤发电后所产生的小颗粒状固体废弃物,与赤泥一样同属于大宗工业固体废渣。它们不仅有很大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而... 赤泥是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变化后生成的含有高碱性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电厂燃煤发电后所产生的小颗粒状固体废弃物,与赤泥一样同属于大宗工业固体废渣。它们不仅有很大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将这两种固体废渣协同利用,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也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阐述了赤泥与粉煤灰的特性以及赤泥-粉煤灰的协同利用现状,并对赤泥-粉煤灰的协同利用前景作出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粉煤灰 排放 特性 协同利用
下载PDF
网络管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践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路凤英 谢怡 高婷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档案信息服务与网络管理具有互动性,要使两者在实践层面上达到协同,必将对网络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也必然带来网络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的有效结合,实现信息范围内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利用,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管理的档... 档案信息服务与网络管理具有互动性,要使两者在实践层面上达到协同,必将对网络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也必然带来网络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的有效结合,实现信息范围内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利用,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管理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一服务举措,它是连接互动而产生效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管理 档案整合 平台建设 协同利用
原文传递
交流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高效协同利用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顺凯 张敏 张志学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1,共9页
加强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是推进交流电气化铁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有效解决电力负荷消纳能力不足问题,兼顾成本控制,提出一种转移和存储协同利用技术。首先,阐述协同利用装置的构成及其... 加强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是推进交流电气化铁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有效解决电力负荷消纳能力不足问题,兼顾成本控制,提出一种转移和存储协同利用技术。首先,阐述协同利用装置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研究基于主从控制的分层控制架构。然后,基于转移利用优先和最大化利用原则,制定计及再生制动功率、电力负荷需求功率和装置额定功率等多重条件共同约束的控制策略。其次,依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节能效果。最后,综合考虑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并在此基础上,测算投资成本与全生命周期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利用技术能够实现再生制动能量高效利用,节能节支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电力机车 再生制动能量 协同利用 控制策略 转移 存储 仿真
下载PDF
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三化”协同利用基础与技术
12
作者 杨科 何淑欣 +6 位作者 何祥 初茉 周伟 袁宁 陈登红 龚鹏 张元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矿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是解放“三下一上”压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实现固废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三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产煤大省山西省、“华东能源粮仓”安徽两淮基地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基固废种类和产量,详细阐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为主要材料的煤基固废通过重金属吸附解吸和络合钝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置,列举煤基固废分类应用于低热值煤基固废发电、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对比分析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复垦回填及井下充填规模化利用途径,突出煤基固废井下充填的优越性。基于煤电化基地深部煤炭资源,提出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深部煤矸石源头减量与采选充协同技术、充填材料高效制备与深部井下输送技术及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深部多场耦合机理,探究多源煤基固废从源头、过程到终端的深部充填开采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以解决矿区深部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煤矿、山西省霍尔辛赫煤矿及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和充填目的,分别提出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方案、关键层非典型特征条件下多离层梯级注浆方案和煤基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综合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沉陷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形成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开采模式,为煤炭开采高质量化和环境低损伤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化基地 煤基固废 协同利用 深部开采 源头减量 采选充一体化
下载PDF
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光氧化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和协同利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垚 张启涛 +2 位作者 孙宏丽 滕镇远 苏陈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80,共22页
以地表丰富的水和/或氧气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的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面向碳中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路径。近年来,以能带、活性位点、组成等可调的聚合物半导体为光催化剂,开展光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当前,该研... 以地表丰富的水和/或氧气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的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面向碳中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路径。近年来,以能带、活性位点、组成等可调的聚合物半导体为光催化剂,开展光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当前,该研究主要面临两大关键挑战:1)由于材料性质固有的限制,光氧化还原中心通常难以分离,导致光生电荷复合严重,使得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活性较差;2)氧化还原中心的利用率低,多数情况下,只有氧化端或还原端参与过氧化氢的合成,另一侧则与牺牲剂反应消耗。对此,本文聚焦光氧化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和协同利用来阐述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最新进展。光氧化还原中心空间分离的关键是在聚合物中设计电子给体和供体单元,例如在聚合物框架中引入原子级金属,构建金属-有机给吸电子体系,或构建全有机给吸电子体系。根据氧化还原中心的光催化行为,协同利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型:1)氧还原耦合有机分子氧化;2)水氧化耦合有机分子还原,3)氧还原耦合水氧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针对上述两个关键挑战的调控模式、特性、催化机制和反应途径。最后,我们阐述了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潜在应用,并展望了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中理性设计氧化还原中心协同利用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合成 氧化还原中心 空间分离 协同利用 聚合物光催化剂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能源系统刍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倪维斗 《能源与节能》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叙述了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以煤为核心的高碳能源协同利用以及与各种能源协同低碳发展的"IGCC+多联产+CCUS"的战略思路,指出,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无法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煤的协同利用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关键,化... 叙述了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以煤为核心的高碳能源协同利用以及与各种能源协同低碳发展的"IGCC+多联产+CCUS"的战略思路,指出,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无法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煤的协同利用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关键,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利用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必须,储能和各种能源互补,协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蓄能,集中和分布式供能的协同,电网、天然气网、热(冷)网及水网的协同是中国低碳发展的方向以及实现各种能源协同的IDDD+N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能源 系统 协同利用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5
作者 刘明波 姚文峰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共2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占比快速持续攀升,同时系统负荷“尖峰化”特征显著,峰谷差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面临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加速配置和挖掘发、输、配、用各个环节...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占比快速持续攀升,同时系统负荷“尖峰化”特征显著,峰谷差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面临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加速配置和挖掘发、输、配、用各个环节的灵活性资源,协同利用其调节能力以抵消新能源的预测误差、降低系统的峰谷差,并主动为系统提供频率支撑。因此,本刊发起此次“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多元协同电网优化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专刊,旨在与行业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分享多元协同电网优化调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峰谷差 多元协同 系统负荷 工程应用经验 最新研究成果 协同利用 新能源
下载PDF
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对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丽 周扬 《山东电力技术》 2014年第3期1-7,24,共8页
建立包含电动汽车充、放、耗电约束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模型,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将充放电模式分为自由充电、不含V2G(Vehicle to grid)和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以风电利用率和风电在电网能源结构中电量占比作为衡量水平,... 建立包含电动汽车充、放、耗电约束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模型,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将充放电模式分为自由充电、不含V2G(Vehicle to grid)和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以风电利用率和风电在电网能源结构中电量占比作为衡量水平,分析不同充电模式、电动汽车数量和风电装机容量下的风电接纳能力。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电网风电接纳能力,且在风电装机容量较大时更能显示出含有V2G的协同利用充放电模式的优势,含有V2G的风电电动汽车协同利用是实现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效方式,同时一定负荷和风电装机水平的电网存在一个最佳匹配的电动汽车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风电 V2G 协同利用
下载PDF
低品位硫铁矿烧渣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工艺优化
17
作者 李勇辉 先元华 +2 位作者 陈德霞 钟意 吴修洁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1,87,共5页
这是一篇矿物材料领域的论文。为因地制宜寻求低品位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途径,解决硫铁矿烧渣大量堆存的问题,并缓解土壤及水质污染,进行了低品位硫铁矿烧渣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工艺优化研究。利用硫铁矿烧渣具有铁含量高的特点,作为外... 这是一篇矿物材料领域的论文。为因地制宜寻求低品位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途径,解决硫铁矿烧渣大量堆存的问题,并缓解土壤及水质污染,进行了低品位硫铁矿烧渣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工艺优化研究。利用硫铁矿烧渣具有铁含量高的特点,作为外加剂,将其掺入水泥熟料、脱硫石膏、粉煤灰等,混合磨细,制备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强度为指标,确定适宜的硫铁矿烧渣掺量。通过对不同硫铁矿烧渣掺量制备的水泥试块进行物理性能检测,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水泥熟料掺量为55%,钙硅比为2.5,灰渣比为1,水灰比为0.4,在此条件下,实验制得的水泥28 d抗压强度为43.9 MPa,强度等级为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烧渣 复合硅酸盐水泥 固体废物资源化 正交实验 协同利用 矿物材料
下载PDF
苏州市区多种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研究
18
作者 瞿婧晶 龚绪龙 +3 位作者 梅芹芹 郭慧 张其琪 毛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9-1868,共10页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质资源 地下空间 协同利用 开发潜力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旅游资源协同利用策略研究
19
作者 陈浦秋杭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载体。江苏徐州、宿迁、淮安和扬州四个辖区市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水运的主动脉,孕育了汉文化和淮扬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旅游研究价值。在分析...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载体。江苏徐州、宿迁、淮安和扬州四个辖区市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水运的主动脉,孕育了汉文化和淮扬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旅游研究价值。在分析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旅游资源各市特色和开发现状之后,阐释了四个辖区市旅游资源协同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协同建立保护利用机制、协同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协同推动生态建设与旅游融合、协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协同推进旅游品牌传播等方面的策略建议,以期为这一段旅游资源整体性、计划性、系统性、长远性和协调性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城市 旅游资源 协同利用 策略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利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80,104,共4页
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开发,呈现出分散的、孤立的、碎片化的特点,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整合与协同利用现有实践资源十分必要,这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整合教学主体,形成教育... 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开发,呈现出分散的、孤立的、碎片化的特点,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整合与协同利用现有实践资源十分必要,这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整合教学主体,形成教育群体和学习群体;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整合活动场所,形成阶梯式的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资源 协同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