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被引量:1302
1
作者 陈劲 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内涵,最后针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内涵 协同创新系统框架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被引量:882
2
作者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 协同创新 理论模式
原文传递
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 被引量:739
3
作者 白俊红 蒋伏心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187,共14页
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从区域间创新要素动态流动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科技资... 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从区域间创新要素动态流动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科技资助、企业与高校的联结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机构资助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间创新要素的动态流动有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无论采用静态还是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创新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方式,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关联 创新绩效 空间面板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被引量:519
4
作者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20,206,共23页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范式,即复杂科学管理范式。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揭示社会治理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越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协调的要求越高,协同效应也就越显著。复杂社会网络系统所具有的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偏好连接及虚实"二相"性拓扑结构范型,对社会治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分析社会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建立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安排,展开协同社会治理。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社会治理 协同创新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 被引量:365
5
作者 张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共同部署,加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置"支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计划"。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实现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战略意义 政策走向
原文传递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 被引量:284
6
作者 李祖超 梁春晓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
原文传递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261
7
作者 李忠云 邓秀新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1-13,共3页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内部 困境 政策 路径 重大科技项目 高校教师 学科教师
原文传递
融资约束、创新能力与企业协同创新 被引量:259
8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杨海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108,共15页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协同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会抑制企业协同研发的研究假说。据此,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问卷数据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样本对以上模型进...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协同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会抑制企业协同研发的研究假说。据此,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问卷数据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样本对以上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融资约束越宽松、创新能力越弱时,其协同研发的意愿及支出均相对越高,其中创新能力的负面作用来自于企业专有能力的不足。此外本文还发现,企业在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时,融资约束对自身研发、协同研发的抑制效应会更明显。据此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纵向合作来促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 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 被引量:190
9
作者 饶燕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共4页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针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针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它不仅要求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也要求创新目标、组织、制度和环境等的协调与整合。为了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产学研合作有关的法律、政策,为各方主体的紧密协作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中介机构和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出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流动、仪器设备共享等相关配套政策,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人财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内涵 政策构想
下载PDF
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81
10
作者 刘丹 闫长乐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共4页
本文基于网络特性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复杂网络环境下协同创新的系统构造与运行机理。我们认为,协同创新网络一个自增益循环的生态系统,系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要素:(1)政府主导与制度安排;(2)自组织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创新生态系统 自组织
原文传递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46
11
作者 吴洁 车晓静 +2 位作者 盛永祥 陈璐 施琴芬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仿真分析研究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高校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对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政产学研 演化博弈 复制动态方程
原文传递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40
12
作者 周正 尹玲娜 蔡兵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56,共5页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内外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针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2
13
作者 肖丁丁 朱桂龙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于2005-2009年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评了260家合作企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系统视角考察了影响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处于偏低但稳步提升的状态;系统内... 基于2005-2009年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评了260家合作企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系统视角考察了影响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处于偏低但稳步提升的状态;系统内关键因素的作用路径与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企业家精神、外部技术依存和政府资助对合作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资助的影响效果具有长效性,出口导向与合作模式对合作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出口导向的非效率影响程度更高,而行业差异对合作效率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终,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创新效率 协同创新 随机前沿模型
原文传递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130
14
作者 张伟萍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校企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体制机制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校企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原文传递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 被引量:127
15
作者 熊励 孙友霞 +1 位作者 蒋定福 刘文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18,共4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协同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为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以便于深入研究,根据协同创新实现途径的不同,在归纳和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协同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为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以便于深入研究,根据协同创新实现途径的不同,在归纳和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研究综述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 被引量:127
16
作者 陈劲 阳银娟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8期6-11,25,共7页
分析了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对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适宜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 驱动要素 驱动机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22
17
作者 叶仕满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第3期16-19,共4页
资源分散成为抑制国家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科技创新实体间的相互封闭,协同创新成为解决科技创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在学... 资源分散成为抑制国家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科技创新实体间的相互封闭,协同创新成为解决科技创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在学科间协同创新、校企间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联盟以及教育与科研活动协同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自主创新 协同创新联盟
下载PDF
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效应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17
18
作者 解学梅 刘丝雨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9,共13页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区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4种模式,即战略联盟模式、专利合作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探究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效应和创新绩效之...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区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4种模式,即战略联盟模式、专利合作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探究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效应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的42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实证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多维模式与协同效应和创新绩效的交互关系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模式、专利合作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和企业协同效应正相关,协同效应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协同效应 协同模式 创新绩效 中小企业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13
19
作者 王进富 张颖颖 +1 位作者 苏世彬 刘江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共6页
积极促进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建立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稳定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协同学、生态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整合,针对创新行为内嵌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过程的特征,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为... 积极促进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建立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稳定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协同学、生态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整合,针对创新行为内嵌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过程的特征,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为分为酝酿期、接洽期和运行期3个阶段,提出了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3个方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度评价来测量协同创新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创新机制
下载PDF
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 被引量:114
20
作者 薛二勇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1,共6页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政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