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能辨我是雄雌——由《魔旦》与《蝴蝶君》的比较分析看华人(男性)的文学再现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葛亮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一直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传统的干预,美国华人失去了在文学场域自我再现的机会。而在种族刻板印象的作用之下,华裔男性更是屡屡被定型为阴柔的负面形象。本文借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对严歌苓的小说... 一直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传统的干预,美国华人失去了在文学场域自我再现的机会。而在种族刻板印象的作用之下,华裔男性更是屡屡被定型为阴柔的负面形象。本文借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对严歌苓的小说《魔旦》与黄哲伦的戏剧《蝴蝶君》进行比较与剖析,旨在探讨两位华人作家如何运用其迂回的方式颠覆西方对于华裔男性的成见。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东方再现策略,也正是论文试图通过比较以阐明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刻板印象 华裔男性 自我再现 互文性理论
原文传递
接受理论视阈下的谭恩美作品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洁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4,共3页
  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反映着人类对世界以及自身存在的思考.随着哲学研究中心的转移,西方文论发生了两次惊人的变革,实现了两次重点的转移.第一次是从作者的中心地位(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转移到文本中心(俄国的...   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反映着人类对世界以及自身存在的思考.随着哲学研究中心的转移,西方文论发生了两次惊人的变革,实现了两次重点的转移.第一次是从作者的中心地位(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转移到文本中心(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否定了作者意图论,把文本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主要依据:第二次则是由文本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移,即读者反映批评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德国康斯坦茨的接收理论就是读者反映批评范式中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小说 中国人 华裔男性 华裔文学 《喜福会》 华裔作家 读者反映 西方人 《接骨师之女》
原文传递
《甘加丁之路》的神话原型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洪伟 董惠玥 蔡青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57-58,共2页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西方经典神话原型与中国民间故事,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有利的。本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出发,分析美籍华裔男作家赵健秀的代表小说《甘加丁之路》中的神话原型框架,探讨了华裔男性寻找...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西方经典神话原型与中国民间故事,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有利的。本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出发,分析美籍华裔男作家赵健秀的代表小说《甘加丁之路》中的神话原型框架,探讨了华裔男性寻找本我文化属性、重塑阳刚形象的过程。展现了美籍华裔作家特殊的成长环境、创作背景与种族记忆交织作用下产生的文本思想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甘加丁 华裔男性 尤利西斯
下载PDF
从无声到有声——《中国佬》中的华裔男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8期117-118,共2页
本文以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为文本,以华裔男性的声音为线索,通过回顾华裔男性从传统男权话语,到沉默无声,再到重拾声音的嬗变过程,力图证明华裔男性是力争话语权,寻求身份认同的"金山勇士"。
关键词 汤亭亭 华裔男性 无声 有声
下载PDF
试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男性人物的"男性气质隐退"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娟 《海外英语》 2020年第5期207-208,共2页
该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小说《女勇士》中男性的"男性气质隐退"现象.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是男性个体内化了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言行.《女勇士》中的男性,大多是胆... 该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小说《女勇士》中男性的"男性气质隐退"现象.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是男性个体内化了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言行.《女勇士》中的男性,大多是胆怯懦弱、缺席失声、从事洗衣等女性化职业的失语者,这种男性人物"男性气质隐退"甚至"去男性化"的性格既是美国主流文化压抑下的产物,又是作者西方女权主义、自我东方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华裔男性的男性气质在美国主流社会遭遇的危机影射了在美国大众文化中重建华裔男子的阳刚形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勇士 华裔男性 美国主流文化 男性气质隐退
下载PDF
从《吃碗茶》中窥见华裔男性的“边缘化生活”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广萍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4期I0100-I0101,共2页
美国唐人街是美国华裔聚居的社区,而华裔作品中的唐人街就诞生于中国传统和美国文化之中。雷庭招的作品《吃碗茶》就是一部描述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经历特殊生活的典型作品。本文拟通过对该文本的细读,从西方环境与东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冲... 美国唐人街是美国华裔聚居的社区,而华裔作品中的唐人街就诞生于中国传统和美国文化之中。雷庭招的作品《吃碗茶》就是一部描述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经历特殊生活的典型作品。本文拟通过对该文本的细读,从西方环境与东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唐人街当时的社会氛围以及"一碗茶"双重含义出发,去分析作品中华裔美国人的"边缘化"身份。并从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和西方文明的"他者"这两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上探究华裔男性在身份状态上的迷惘,生存状态上的艰难和心理状态上的矛盾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男性 唐人街 边缘化生活
下载PDF
《鸡舍中的唐人》中美国华裔男性形象重构方式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英剑 王羽青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5,共9页
著名华裔剧作家赵健秀的《鸡笼中的唐人》是一部重构华裔男性形象的剧作。它讲述华裔制片人谭伦寻找据信是前轻重量级黑人拳王阿华田·杰克·丹瑟的父亲查理·爆米花的经过,展现了华裔族群真实的生活场景。戏剧通过呈现谭... 著名华裔剧作家赵健秀的《鸡笼中的唐人》是一部重构华裔男性形象的剧作。它讲述华裔制片人谭伦寻找据信是前轻重量级黑人拳王阿华田·杰克·丹瑟的父亲查理·爆米花的经过,展现了华裔族群真实的生活场景。戏剧通过呈现谭伦与爆米花的交锋,塑造了敢怒敢为的华裔男性形象;同时,戏剧通过展示谭伦与其他人物的交流过程,塑造出正直、友善、负责的华裔男性形象,从而颠覆了主流社会对华裔男性的歪曲看法,重塑了全新的华裔男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健秀 《鸡笼中的唐人》 华裔男性 形象 戏剧
原文传递
“第三空间”的生存与痛苦——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爱的痛苦》中的华裔男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冬苗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亦可充分利用"第三空间"的优势,综合利用两种文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跨越种族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华裔男性 《爱的痛苦》
下载PDF
谈美国主流文化对《喜福会》中华裔男性形象描写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97-198,共2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喜福会》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喜福会》为首的华裔文学中,侧重赞扬女性的独立美德,而贬低华裔男子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们在创作时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将首先具体分...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喜福会》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喜福会》为首的华裔文学中,侧重赞扬女性的独立美德,而贬低华裔男子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们在创作时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将首先具体分析《喜福会》一书中出现的华裔男子形象,再具体分析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作家们都普遍去贬低或丑化华裔男子形象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文化 《喜福会》 华裔男性 形象分析
下载PDF
美国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的创伤——对《吃碗茶》的解读
10
作者 王聪 《科技信息》 2011年第36期I0074-I0075,共2页
美国排华法案在华人移民史中是沉重的一笔,自1882年颁布以来,一系列的法案给华裔特别是男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甚远。虽然在1943年予以撤销,但对于华裔男性的创伤却难以消除。华裔作家雷霆超在《吃碗茶》[1]中刻画... 美国排华法案在华人移民史中是沉重的一笔,自1882年颁布以来,一系列的法案给华裔特别是男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甚远。虽然在1943年予以撤销,但对于华裔男性的创伤却难以消除。华裔作家雷霆超在《吃碗茶》[1]中刻画出两代华裔男性的形象,揭示由于排华法案而导致的男性父亲角色的失败,男性气质的消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自我认同的困难。本文基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创伤理论,揭示了美国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造成的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华法案 华裔男性 创伤
下载PDF
《中国佬》中的边缘英雄形象解读
11
作者 毛春华 于晓霞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9-20,70,共3页
在《中国佬》中,汤亭亭以四代华裔移民为原型,通过讲述他们在美国的艰辛生活和思想状况,重新对边缘人物进行阐述。不仅揭露了作为边缘人物的华裔男性的艰难处境更展示了他们不屈不挠、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彰显汤亭亭如何构建小人物的... 在《中国佬》中,汤亭亭以四代华裔移民为原型,通过讲述他们在美国的艰辛生活和思想状况,重新对边缘人物进行阐述。不仅揭露了作为边缘人物的华裔男性的艰难处境更展示了他们不屈不挠、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彰显汤亭亭如何构建小人物的英雄形象,进而表明华人在美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英雄 华裔男性
下载PDF
双重文化视阈中的他者——白先勇创作中的华裔男性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冰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美国华裔男性不仅失去了性别优势,还同时面临着种族和文化的问题,族裔、文化、性别成为美国华裔男性主体构建中不可回避的因素,三者相互纠结,反照出其文化身份割裂的痛苦。对中西文化的取选,华裔男性经历了从逃避、退缩到徘徊于二者之... 美国华裔男性不仅失去了性别优势,还同时面临着种族和文化的问题,族裔、文化、性别成为美国华裔男性主体构建中不可回避的因素,三者相互纠结,反照出其文化身份割裂的痛苦。对中西文化的取选,华裔男性经历了从逃避、退缩到徘徊于二者之间的过程。他们或者以一种自闭的方式试图逃离两种文化的选择,或者以一种退缩的状态承担着西方文化对华裔男性的偏见,或者在两种文化的徘徊中经历着心理变异和身份困惑,体现了作家本人对故国文化的无法忘怀,以及对异质文化融入的不情愿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美国华裔男性 种族 文化 性别
下载PDF
“纸生子”概念的旅行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纸生子"概念在旅行的过程中历经了复数的历史场域,在历史现实、文学创作、翻译和接受的交互运动中生成并延展了意义。伍慧明的两部小说《骨》和《望岩》是华裔美国文学史上最早、最集中深刻反映"纸生子"现象的重... "纸生子"概念在旅行的过程中历经了复数的历史场域,在历史现实、文学创作、翻译和接受的交互运动中生成并延展了意义。伍慧明的两部小说《骨》和《望岩》是华裔美国文学史上最早、最集中深刻反映"纸生子"现象的重要作品,也是"纸生子"概念意义延展场域的重要一环。伍慧明对"纸生子"概念的具象化表达深化了对其虚假性、悖论性和契约性的理解;"纸生子"形象既颠覆了主流社会强加给华裔的形象范式,摈除了早期宽容温顺的华裔形象,又避免了赵健秀、汤亭亭等人创造的失真形象,是新时期生活化、个性化、多元化华裔男性形象的代表;以"纸生子"形象及其生活情感体验的微观视角,不仅透视到宏大的历史,还窥探到新生代华裔作家独特的双重意识和双向认同及蕴含其中的写作策略。借助历史考证、翻译手段和文学批评方法对"纸生子"概念和现象进行跨界思考和解读,有利于深入开展文学文本解读和文学形象研究、揭示历史和文学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慧明 纸生子 华裔男性形象 华裔美国文学史 历史场域
下载PDF
从《中国佬》看美国华裔男性的成长历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顺来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5-40,共6页
《中国佬》是汤亭亭继《女勇士》之后的又一部传记体小说,展现了华裔男性在美国创业的艰难历程。小说中,汤亭亭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自传、中外传说和神话、法律等各种文本,与想象的历史文本并置,构建了一个相互交织的符号系统,打破... 《中国佬》是汤亭亭继《女勇士》之后的又一部传记体小说,展现了华裔男性在美国创业的艰难历程。小说中,汤亭亭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自传、中外传说和神话、法律等各种文本,与想象的历史文本并置,构建了一个相互交织的符号系统,打破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诗性的语言再现了以汤家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成长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中国佬》 美国华裔男性 成长 历史
下载PDF
关于《中国佬》中唐敖的文化解读
15
作者 司念念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最为之称道的是笔下"女勇士"式的女性人物。其颠覆传统的中国式演义形象,塑造了汤亭亭式的"花木兰"。同样,汤亭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刻画出了诸多"汤亭亭"式的男性人物...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最为之称道的是笔下"女勇士"式的女性人物。其颠覆传统的中国式演义形象,塑造了汤亭亭式的"花木兰"。同样,汤亭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刻画出了诸多"汤亭亭"式的男性人物,解构了长期以来华裔男性在美国文学史所留下的刻板印象,更为读者呈现出了东方色彩浓厚的男性角色。以其作品《中国佬》中男性角色唐敖为例,围绕这一人物形象背后的多重意蕴和文化内涵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论 汤亭亭 《中国佬》 唐敖 华裔男性气质
下载PDF
《骨》中的华裔男性形象
16
作者 刘潇雨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7期149-149,71,共2页
《骨》主要是围绕一个没有儿子的五口之家展开的,家中的三个女儿是小说论述的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小说中华裔男性形象,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出现了莱拉这位新的华裔女性形象代表。文中主要有三位华裔男性形象,分别为祖父梁,利昂和梅... 《骨》主要是围绕一个没有儿子的五口之家展开的,家中的三个女儿是小说论述的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小说中华裔男性形象,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出现了莱拉这位新的华裔女性形象代表。文中主要有三位华裔男性形象,分别为祖父梁,利昂和梅森,各自代表着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和新一代的华裔男性形象。祖父梁和利昂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在美国西部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代移民作出了巨大的进步。祖父梁就是其中之一,为美国的发展奉献了一生,却在孤独中死去。利昂是纸儿子一代的代表,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伪装成很多身份,正是由于这种无根性使得他们对亲情的缺失和漠视,妻子的出轨,女儿的自杀和远离,社会的不认可,他们注定是被边缘化的人。莱拉的男朋友梅森是新一代华裔男性的代表,有着第一代华裔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受着美国文化的教育,是华裔男性的新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男性形象 种族歧视 刻板印象
下载PDF
赵健秀的华裔男性书写
17
作者 蒙柱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3-85,共3页
如何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这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思考重点。在重建美国华裔男性形象的过程中,赵健秀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描写美国华裔中的父子关系,以父子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纠葛... 如何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这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思考重点。在重建美国华裔男性形象的过程中,赵健秀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描写美国华裔中的父子关系,以父子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纠葛;二是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主义传统,通过对英雄主义传统的书写,寻找文化归属,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问题。赵健秀和汤亭亭之间,不但是构成了冲突和对话,还具有互补的作用,他们的文学创作,共同书写了华裔在美国语境中的人生轨迹和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健秀 华裔男性书写 文化身份 父子关系 英雄主义传统
下载PDF
从“鬼伴”看《中国佬》的美国梦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瑶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期126-126,共1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中穿插的十二个短小章节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小说中对华人移居美国的叙述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鬼伴”这一短小章节的分析探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章节中使用了隐喻的创作...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中穿插的十二个短小章节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小说中对华人移居美国的叙述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鬼伴”这一短小章节的分析探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章节中使用了隐喻的创作手法,以预示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鬼伴”象征着华裔男性在美国一心追求的美国梦的破灭。小说通过这个象征性的隐喻揭示华裔男性在美国的梦想破灭和身份迷失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伴 华裔男性 美国梦 身份迷失
下载PDF
《甘加丁之路》的性别政治与人物叙事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晓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2,共11页
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甘加丁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 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甘加丁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运用性别政治式的文学抗争手段:安排华裔男性成为在场、设置独特的男性空间、设计阳刚十足的男性充当故事的主要动作者和叙述者等,以此打破亚裔男性被长期消音和扭曲的历史。本文借鉴修辞性叙事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作家凸显华裔美国男性气质和以性别身份强化政治抗议的叙事目的、文本的叙事手段和读者所感知的叙事效果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加丁之路》 华裔美国男性气质 修辞性叙事 性别政治
原文传递
混杂性理论下赵健秀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20
作者 宁双双 董晓烨 《品位·经典》 2024年第9期24-26,40,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提倡突破美国霸权主义男性话语赋予的华裔男性的弱势地位,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赵健秀探讨了美国华裔男性的混杂文化身份焦虑与男性形象危机,进而采用语言混杂、价值观混杂与英雄传统...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提倡突破美国霸权主义男性话语赋予的华裔男性的弱势地位,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赵健秀探讨了美国华裔男性的混杂文化身份焦虑与男性形象危机,进而采用语言混杂、价值观混杂与英雄传统混杂重塑了华裔男性的形象。然而,赵健秀深受美国文化语境中的意识形态影响,在书写中无意识地内化了主流对男性的定义。本文借鉴罗伯特·扬的混杂性理论,研究作家书写的华裔美国男性形象及其在抵抗霸权方面的价值和为霸权所利用方面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健秀 华裔美国男性形象 混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