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被引量:41
1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204,共13页
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 ,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时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 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 ,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时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西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列强既要中国实行改革以维持西方标准的“正常”秩序 ,又是与西方标准相异的中国秩序之构建者和维护者 ,扮演着改革推动者和既存秩序维护者的双重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华盛顿会议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顾维钧与华盛顿会议 被引量:25
2
作者 金光耀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36,共18页
顾维钧与华盛顿会议金光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的杰出表现,已有论者作专题研究①,巴黎和会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顾维钧仍关注着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并为争取恢复中国已丧失的权益作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这一时期顾... 顾维钧与华盛顿会议金光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的杰出表现,已有论者作专题研究①,巴黎和会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顾维钧仍关注着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并为争取恢复中国已丧失的权益作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这一时期顾维钧的外交活动进行评述,以进一步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维钧 山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 北京政府 直接交涉 巴黎和会 关税自主权 日本 外交部 十项原则
原文传递
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立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68,共13页
为了避免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导致大国之间的冲突和应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提出一整套解决中国问题的政策思想 ,即华盛顿方案。华盛顿方案与中国国民革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是中国激进民族主义者对华盛... 为了避免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导致大国之间的冲突和应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提出一整套解决中国问题的政策思想 ,即华盛顿方案。华盛顿方案与中国国民革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是中国激进民族主义者对华盛顿方案的不满成为大革命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国民革命促使美国对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并动摇了作为华盛顿体系重要构架的大国一致原则 ,为后来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 中美关系 民族主义 大革命 十年 华盛顿会议 政策思想 争夺 美国对华政策 年代
原文传递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 被引量:8
4
作者 来新夏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民国日报》 直接交涉 中国民众 山东问题 北京政府 民众运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国民外交” 学生联合会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撤废不平等条约”交涉述评——兼评王正廷“革命外交” 被引量:9
5
作者 申晓云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3-289,共16页
南京国民政府“撤废不平等条约”交涉述评——兼评王正廷“革命外交”申晓云1929年国民党三全大会外交报告中,自谓:南京政府建立三年来,“抛弃消极应付”,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办理外交,以一系列“可载笔而书”的实绩,“打破... 南京国民政府“撤废不平等条约”交涉述评——兼评王正廷“革命外交”申晓云1929年国民党三全大会外交报告中,自谓:南京政府建立三年来,“抛弃消极应付”,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办理外交,以一系列“可载笔而书”的实绩,“打破列强压迫之局面,而建立恢复了国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 废除不平等条约 王正廷 南京政府 北京政府时期 关税自主权 孙中山 华盛顿会议 裁判权
原文传递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 被引量:7
6
作者 邓野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87-223,共37页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邓野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代表了整整一代民国外交的形象;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也代表了民国年间相当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职业形象和政治形象。顾氏在自己的活动领域留下过明显的历史痕迹,反过来,...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邓野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代表了整整一代民国外交的形象;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也代表了民国年间相当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职业形象和政治形象。顾氏在自己的活动领域留下过明显的历史痕迹,反过来,民国政治的局限性在顾氏身上也留下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维钧 顾氏 国民党 蒋介石 废除不平等条约 巴黎和会 回忆录 自由主义者 山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
原文传递
1920年前后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形态及形成原因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廷湘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77,共40页
巴黎和会期间的五四运动和华盛顿会议期间反对中日直接交涉的抗议运动都因山东权益而起,但前者如火如荼,后者波澜不惊。从民众运动自身发展规律分析,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差异确乎是由不同的国际环境、运动思想基础的转变、舆论对不利外交... 巴黎和会期间的五四运动和华盛顿会议期间反对中日直接交涉的抗议运动都因山东权益而起,但前者如火如荼,后者波澜不惊。从民众运动自身发展规律分析,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差异确乎是由不同的国际环境、运动思想基础的转变、舆论对不利外交消息的不同传播方式、握有舆论导向权的文化人态度的变化及运动内部发生干扰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 争国权运动 异样形态 形成原因 五四运动 山东权益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旗号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建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27,191,共19页
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是一场复杂的民族运动,大体有四种政治力量参与其间,即北京政府、广州政府、"在野派系"和精英团体。在野派系借助国民外交运动之名,暗行"倒阁运动"之实。在内政与外交"实已打成一... 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是一场复杂的民族运动,大体有四种政治力量参与其间,即北京政府、广州政府、"在野派系"和精英团体。在野派系借助国民外交运动之名,暗行"倒阁运动"之实。在内政与外交"实已打成一片"的时代语境下,全国国民外交大会自然沦为政争的工具,这不仅是南北之争的结果,更是北方派系斗争的产物。虽同属"政争",但南北之争有为主义而争的"新旧之别",而北方派系之争和府院之争"形似政争",所争者实非政治问题,而是利益之争。这场民族运动有两个政治目标:外争主权,内求统一。南北双方的民族主义立场没有本质差异,但在政权问题上,彼此都想统一对方,因而在政治竞争中有意识地运用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国民外交 北京政府 广州政府 旧交通系
原文传递
华盛顿会议前后的美国对华态度——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5,M0003,共15页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西方角力过程中的地位和对应办法,不仅需要从中文的历史记载和从中国的角度进行解答,而且还必须根据西方的材料,了解西方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来思考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选择的余...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西方角力过程中的地位和对应办法,不仅需要从中文的历史记载和从中国的角度进行解答,而且还必须根据西方的材料,了解西方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来思考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选择的余地,以及西方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全面认识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自己权利有多大的空间和实力。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考察五四运动之后至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对华态度和政策形成的社会基础。美国官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根据美国本身及其在东亚乃至全球的利益和布局来决定的。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对中国命运的同情。不过,美国媒体在考虑怎样支持中国的时候,把支持当前中国政府,还是支持中国人民走向法治和民主,区别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怎样帮助中国的各种不同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美国媒体 美国对华态度 山东问题
原文传递
从关税特别会议召开的背景看其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文求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6-93,共8页
1926年10月26日,在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的提议与主持下,中国与英、美、法、日等国的代表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税特别会议。段政府意图通过这次会议,收回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提高税率。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下... 1926年10月26日,在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的提议与主持下,中国与英、美、法、日等国的代表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税特别会议。段政府意图通过这次会议,收回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提高税率。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下,关税特别会议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一次完全失败的会议。本文力图通过考察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前后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探讨关税特别会议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税特别会议 北京政府 废除不平等条约 国家主义 金法郎 中国青年党 二十年代 华盛顿会议 中国国民党 美国对华政策
下载PDF
英国华侨社团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华人社会的转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班国瑞 邓丽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60-66,共7页
历史上英国华侨社团是维系当地华人社会的支柱。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前后, 受列强出卖中国利益的冲击, 英国华侨在民族主义风潮的影响下掀起了组建社团的高潮。抗日战争中, 华侨社团也积极支持了祖国的抗日运动。二战后, 土生华人的成... 历史上英国华侨社团是维系当地华人社会的支柱。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前后, 受列强出卖中国利益的冲击, 英国华侨在民族主义风潮的影响下掀起了组建社团的高潮。抗日战争中, 华侨社团也积极支持了祖国的抗日运动。二战后, 土生华人的成长及香港新界移民改变了旅英华人的构成, 传统宗亲会、同乡会得以复苏, 同时出现了专业性社团、跨国性社团联合及华人社区中心。在当今英国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下, 部分华人社团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部分社团却随着第二代华人的本土化而面临着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社团 华人社会 历史演变 转型 当代 多元文化政策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中国利益 民族主义 抗日战争 抗日运动 华人社区 英国政府 发展空间 华人社团 二战后 宗亲会 同乡会 专业性 跨国性 本土化 第二代
下载PDF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山东问题看美日矛盾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82-86,8+88-90,共9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山东问题看美日矛盾姚波在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对美国在本世纪初期山东问题上的态度,说法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美国当时“颇有意主持公道”,有人则认为“美国自始至终以牺牲中国主权为手段与日本进行卑鄙的交易”,...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山东问题看美日矛盾姚波在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对美国在本世纪初期山东问题上的态度,说法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美国当时“颇有意主持公道”,有人则认为“美国自始至终以牺牲中国主权为手段与日本进行卑鄙的交易”,在巴黎和会上尤其明显 ̄①。本文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问题 日本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 伍德罗·威尔逊 巴黎和会 《东方杂志》 华盛顿会议 太平洋 英日同盟 意大利
下载PDF
中国对铁路运价制定权的维护(1921—1928)——以《九国公约》第五条为中心
13
作者 景菲菲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国铁路实施平等运价。为了维护铁路运价制定权,北洋政府一再强调中国铁路对外国货物实行相同运价,这为日后中国制定中外不同运价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此... 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国铁路实施平等运价。为了维护铁路运价制定权,北洋政府一再强调中国铁路对外国货物实行相同运价,这为日后中国制定中外不同运价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此后,北洋政府在国有铁路上对运输的中国货物征收低于外国货物的运价,以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列强指责中国违反了《九国公约》第五条的规定,要求中国实施相同运价,并不断提出交涉。但直至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列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中外围绕《九国公约》第五条的解释展开的争论,实质是中国在华盛顿体系下对铁路运价制定权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价 《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 门户开放 北洋政府
原文传递
华盛顿会议与“门户开放”——兼论华盛顿会议前后中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碧莹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0-109,5-6,共22页
1899年9月6日和1900年7月3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先后两次向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日本六个国家发出照会,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从此,“门户开放”政策成为美国对华一贯奉行的政策。直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 1899年9月6日和1900年7月3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先后两次向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日本六个国家发出照会,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从此,“门户开放”政策成为美国对华一贯奉行的政策。直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从内容上、应用上已发生了变化。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首的列强,为了其在华的利益,重拾“门户开放”原则,并把它作为国际协定加以法律化。中国代表在会上公开申明中国承认列强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中国的舆论对“门户开放”政策亦议论纷纷。本文侧重探讨华盛顿会议对“门户开放”原则的讨论,并通过同时代人的著述、言论,分析中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原则 门户开放主义 机会均等 势力范围 《民国日报》 中国问题 太平洋 海约翰
原文传递
简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关税自主”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刚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0-61,共2页
简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关税自主”何刚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殆尽,协定关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反帝压力下,曾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三次提出“关税自主”的... 简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关税自主”何刚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殆尽,协定关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反帝压力下,曾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三次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但都未如愿。一协定关税制度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税自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关税特别会议 中国政府 华盛顿会议 附加税 中国关税 海关税则 国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
下载PDF
简论华盛顿会议前后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南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6-11,共6页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以马路商界联合会为代表的上海中、下层商人充满了期盼与希望,力主中国与会,乘势一举实现收复国权、废除二十一条的目的。会议期间则以函电、游行等方式对中国代表进行有力声援,会后协力开展筹款赎路与抵货运动,表达...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以马路商界联合会为代表的上海中、下层商人充满了期盼与希望,力主中国与会,乘势一举实现收复国权、废除二十一条的目的。会议期间则以函电、游行等方式对中国代表进行有力声援,会后协力开展筹款赎路与抵货运动,表达了中下层商人以和平示威为手段、以经济绝交为策略维护国权的理性诉求。但中、小商人的力量有限,国民外交终究难以解决国家外交层面上所应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上海 马路商界联合会
下载PDF
从英日同盟看列强在远东的争霸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志成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2-93,44,共3页
从英日同盟看列强在远东的争霸薛志成英日同盟在帝国主义形成和发表过程中,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发端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为争夺和瓜分,终结于“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时期,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勾... 从英日同盟看列强在远东的争霸薛志成英日同盟在帝国主义形成和发表过程中,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发端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为争夺和瓜分,终结于“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时期,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勾心斗角的证明,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日同盟 帝国主义列强 太平洋地区 日本 俄国 主要矛盾 日俄战争 巴黎和会 英国 华盛顿会议
下载PDF
殖民的前奏:“在华势力范围”概念与日本帝国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晓萍 《世界历史评论》 2023年第1期118-134,293,294,共19页
“在华势力范围”概念出现伊始,便存有争议性。“在华势力范围”概念在国际法上暧昧不明的“合法性”地位以及具体概念含义的多变性,为中国政府主张撤废“在华势力范围”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带来了困境。同时,当国际上倾向于讨论撤废“在... “在华势力范围”概念出现伊始,便存有争议性。“在华势力范围”概念在国际法上暧昧不明的“合法性”地位以及具体概念含义的多变性,为中国政府主张撤废“在华势力范围”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带来了困境。同时,当国际上倾向于讨论撤废“在华势力范围”概念时,“在华势力范围”的多变性与可伸缩性,则被日本政府利用于“缩小”“在华势力范围”内涵,以试图达到维持其在华最大特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势力范围 日本帝国主义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下载PDF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及其对我国革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修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2-17,共6页
一九二二年初,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是远东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对远东各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和... 一九二二年初,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是远东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对远东各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和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这次大会的筹备经过、召开的情况以及对我国革命的影响作一些初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共产党员 革命团体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远东 中国共产党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 民族解放运动史 中国革命
下载PDF
中国大革命时期美国对华政策(1925—1928)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洛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自19世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要战略是以“门户开放”为手段,尽量分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权益。尽管美国没有实际参与列强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对中国领土的瓜分,但美国... 自19世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要战略是以“门户开放”为手段,尽量分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权益。尽管美国没有实际参与列强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对中国领土的瓜分,但美国政府借口传教士和商人的“条约权益”,派遣炮舰巡弋于中国水域,调拨军队驻扎于中国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革命时期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 门户开放 太平洋地区 美国政府 势力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