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何谓“东亚”?——近代以来中日韩对“亚洲”想象的差异及其后果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杨念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53,159,共15页
"东亚"概念的形成是与西方现代历史的自身演变及其对东方的殖民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性事件",这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已被提及。但要理解"东亚"认同的基础及其历史内在性,仅仅将概念本身置于西方普遍主...
"东亚"概念的形成是与西方现代历史的自身演变及其对东方的殖民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性事件",这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已被提及。但要理解"东亚"认同的基础及其历史内在性,仅仅将概念本身置于西方普遍主义叙述背景下是远远不够的。从近代中日韩三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历史语境所形成的文化心态与认同机制来看,"东亚"自身的想象不但与"西方"的崛起密切相关,同时,这种关联又与"东亚"内部的政治地图与秩序安排的重组并行。因此"东亚"的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两个交错相关的过程:一个是周边地区在形成自身的民族国家轮廓时所进行的"去中国化"过程;另一个是所谓"东亚"内部的相互"殖民"和"被殖民"的过程,甚至还包括中国自身的"去中国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亚洲想象
华夷
秩序
观
脱亚
去中国化
原文传递
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被引量:
9
2
作者
薛小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防的原因。作者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国防是在以中国中心为核心的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建构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之下 ,“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的单位 ,而是普世文化的...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防的原因。作者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国防是在以中国中心为核心的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建构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之下 ,“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的单位 ,而是普世文化的体现 ① 。并对古代中国的国防理念、国防战略实施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传统的华夷秩序崩裂 ,中国逐渐被纳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之中 ,近代意义的“中国”开始凸显 ,并即此启动了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艰难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夷
秩序
观
古代国防建设
农耕经济
国家主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被引量:
4
3
作者
包霞琴
《国际观察》
2004年第4期53-59,共7页
近年来 ,在东亚地区合作浪潮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构想。那么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有何特征 ,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历史上日本的东亚秩序观有什么联系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本文试图...
近年来 ,在东亚地区合作浪潮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构想。那么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有何特征 ,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历史上日本的东亚秩序观有什么联系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对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和“东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夷
秩序
观
殖民主义
秩序
观
“东亚共同体”
东亚地区
合作
原文传递
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
被引量:
1
4
作者
赖骏楠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1期86-100,共15页
受史观等因素的制约,现有关于1939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一事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对林则徐翻译并运用国际法一事,需要以更为实证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简要的文本考察表明,林所组织翻译的国际法文本质量堪忧,这影响了林则徐将国际法作...
受史观等因素的制约,现有关于1939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一事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对林则徐翻译并运用国际法一事,需要以更为实证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简要的文本考察表明,林所组织翻译的国际法文本质量堪忧,这影响了林则徐将国际法作为以理服人工具来使用的实效。对具体交涉过程的分析表明,国际法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对外交涉中所起作用微乎其微。在很大程度上,林则徐对外交涉的主导理念仍是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在回顾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时,有必要检讨中国自身所犯的错误。在总结错误的基础上,民族才能获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国际法
华夷
秩序
观
原文传递
题名
何谓“东亚”?——近代以来中日韩对“亚洲”想象的差异及其后果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杨念群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53,159,共15页
文摘
"东亚"概念的形成是与西方现代历史的自身演变及其对东方的殖民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性事件",这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已被提及。但要理解"东亚"认同的基础及其历史内在性,仅仅将概念本身置于西方普遍主义叙述背景下是远远不够的。从近代中日韩三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历史语境所形成的文化心态与认同机制来看,"东亚"自身的想象不但与"西方"的崛起密切相关,同时,这种关联又与"东亚"内部的政治地图与秩序安排的重组并行。因此"东亚"的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两个交错相关的过程:一个是周边地区在形成自身的民族国家轮廓时所进行的"去中国化"过程;另一个是所谓"东亚"内部的相互"殖民"和"被殖民"的过程,甚至还包括中国自身的"去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
东亚
亚洲想象
华夷
秩序
观
脱亚
去中国化
分类号
K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被引量:
9
2
作者
薛小荣
机构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文摘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防的原因。作者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国防是在以中国中心为核心的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建构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之下 ,“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的单位 ,而是普世文化的体现 ① 。并对古代中国的国防理念、国防战略实施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传统的华夷秩序崩裂 ,中国逐渐被纳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之中 ,近代意义的“中国”开始凸显 ,并即此启动了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艰难转型。
关键词
中国
华夷
秩序
观
古代国防建设
农耕经济
国家主权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被引量:
4
3
作者
包霞琴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国际观察》
2004年第4期53-59,共7页
文摘
近年来 ,在东亚地区合作浪潮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构想。那么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有何特征 ,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历史上日本的东亚秩序观有什么联系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对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和“东亚共同体”
关键词
日本
华夷
秩序
观
殖民主义
秩序
观
“东亚共同体”
东亚地区
合作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
被引量:
1
4
作者
赖骏楠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1期86-100,共15页
文摘
受史观等因素的制约,现有关于1939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一事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对林则徐翻译并运用国际法一事,需要以更为实证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简要的文本考察表明,林所组织翻译的国际法文本质量堪忧,这影响了林则徐将国际法作为以理服人工具来使用的实效。对具体交涉过程的分析表明,国际法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对外交涉中所起作用微乎其微。在很大程度上,林则徐对外交涉的主导理念仍是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在回顾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时,有必要检讨中国自身所犯的错误。在总结错误的基础上,民族才能获得进步。
关键词
林则徐
国际法
华夷
秩序
观
Keywords
Lin Zexu
International Law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View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何谓“东亚”?——近代以来中日韩对“亚洲”想象的差异及其后果
杨念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4
原文传递
2
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薛小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包霞琴
《国际观察》
2004
4
原文传递
4
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
赖骏楠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