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语境的变迁与缺失——兼谈华县皮影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嘉效 薛敬亚 《民艺》 2020年第3期93-97,共5页
在文化产业不断崛起的进程中,关于产业化发展的讨论从未停止,"继承与创新""开发与保护"的对立融合也从未停息。在不同的市场秩序中,行业的繁荣与危机都有着势不可挡的外在机遇和难以扭转的内在困境,因而不能简单地... 在文化产业不断崛起的进程中,关于产业化发展的讨论从未停止,"继承与创新""开发与保护"的对立融合也从未停息。在不同的市场秩序中,行业的繁荣与危机都有着势不可挡的外在机遇和难以扭转的内在困境,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本文从主流意识形态干预和市场选择两个方面重新思考,在文化空间与市场机制不断解体与重构的过程中,皮影戏作为价值观念的载体,所面临的繁荣与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艺人的话语权与影戏的主体性是如何更替的?由此而引发对乡土语境与民艺发展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皮影戏 传统手工艺 乡土语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皮影艺术衰落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贠红阳 杨军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年第11期40-41,共2页
衰落是皮影艺术的现状,抢救是当务之急,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观众流失、精品力作匮乏、教化功能衰退和审美情绪转化的原因。本着应有的人文精神和继承传统艺术的美德,对民间皮影戏的存在进行理性的反思,寻找必须可行的保护途径。
关键词 抢救 李十三 民间艺术 华县皮影戏
下载PDF
“7W”模式下华县皮影戏“走出去”译介模式探寻
3
作者 王欣如 梁满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5-38,共4页
华县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文化的源头,其成功的对外译介对提升陕西形象,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布雷多克“7W”传播模式为依据,构建以译介目的、译介环境、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各要素之... 华县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文化的源头,其成功的对外译介对提升陕西形象,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布雷多克“7W”传播模式为依据,构建以译介目的、译介环境、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各要素之间协调互动的华县皮影戏译介模式,以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译介提供新思路和借鉴,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实现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皮影戏 “7W”模式 翻译 传播
下载PDF
皮影戏式微情形下刍议民间艺术的方向
4
作者 赵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7年第1期72-73,共2页
从皮影戏衰落现状的微观视角下,对处于转型期的宏观民间艺术整体现状进行反思。基于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的变化给民间艺术带来的"危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抢救"工作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民间艺术应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当中... 从皮影戏衰落现状的微观视角下,对处于转型期的宏观民间艺术整体现状进行反思。基于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的变化给民间艺术带来的"危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抢救"工作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民间艺术应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当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出应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在传统向现代化过渡时期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荣使命,荣耀着我们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皮影戏 民间艺术 生态转型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华县皮影戏
5
作者 王长寿 郭艳娜 《少年月刊》 2020年第5期42-43,共2页
陕西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汉族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被称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祖"。目前,有关华县皮影戏和皮影雕刻的最早描述当为《华县志》的记载:"清乾... 陕西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汉族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被称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祖"。目前,有关华县皮影戏和皮影雕刻的最早描述当为《华县志》的记载:"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皮影盛行于华州,清末时还有演出班社二三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皮影戏 皮影雕刻 民间工艺美术 中华戏曲 民间艺术 班社
原文传递
试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体系内的和谐——以陕西华县皮影戏艺术保护现状为例
6
作者 王国栋 党龙 《知识经济》 2010年第23期58-58,共1页
陕西华县皮影戏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实中对其具有一系列的私权,并且私权可以达到现实中的和谐。传承人私权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人类保护与传承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陕西华县皮影戏 传承人私权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