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华东地区高温热浪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丽伟 张杰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8-564,共7页
利用观测站点的日最高气温、土壤湿度旬观测资料以及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北—华东地区高温热浪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960s以及1990—2010年为高温热浪次数的高值期,1970s—1980s为低值期。利用... 利用观测站点的日最高气温、土壤湿度旬观测资料以及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北—华东地区高温热浪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960s以及1990—2010年为高温热浪次数的高值期,1970s—1980s为低值期。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土壤湿度的3个气候分区,分区内前期(3—5月)和同期(6—7月)的土壤湿度与6、7月份高温热浪次数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同期相关性更显著。在华北—华东北部与中部,5月下旬土壤湿度与6月高温热浪次数、6月上、中旬平均土壤湿度与6月高温热浪次数、7月平均土壤湿度与7月高温热浪次数的相关性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高温热浪 土壤湿度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华北华东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热异常区深层高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健 方桂 何雨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32,共17页
中国东部的东北地热异常区、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深部地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对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地热地质条件及热源成因... 中国东部的东北地热异常区、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深部地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对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地热地质条件及热源成因各不相同。东北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松辽盆地、二连盆地以及依兰-伊通裂谷地堑,是火山、裂谷地堑、深断裂活动区,其深部热源与地温分布主要与西太平洋现代俯冲板片的岩浆活动有关。华北及华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群、郯庐断裂带的临沂-郯城段以及苏北盆地,是裂谷地堑、活动深断裂、岩溶热储发育区,其深部热源及地温分布主要与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太平洋俯冲后撤导致的盆地伸展、断陷以及深大断裂带走滑活动有关。东南丘陵-沿海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中西部、江西中南部以及福建东北部,是火山、岩体放射性高值区,其深部热源及地温分布主要与南海张裂、岩石圈减薄的岩浆活动有关。深部地温及居里面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热异常区热流值≥80 mW/m^(2)的点在10 km深度的地温分别为,东北260~360℃,华北及华东270~400℃,东南丘陵-沿海地区260~340℃。在居里温度统一取475℃的条件下,居里面深度分别为:东北14.7~23.7 km,平均20.5 km;华北及华东18.4~26.5 km,平均22.1 km;东南丘陵-沿海地区16.9~24.9 km,平均21.9 km。综合分析认为,中国东部存在3种不同特征的地热资源区:长白山、东营等地,浅层地温高,居里面浅,地幔热源浅;松辽盆地中部的大安-大庆之间、渤中坳陷北侧的唐山等地,浅层地温高,但居里面深,地幔热源深;泉州-漳州之间浅层地温低,但居里面浅,地幔热源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东北地热异常区 华北华东地热异常区 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 深层高温地热资源 居里面
下载PDF
空间计量视角下区域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华东两大地区为例
3
作者 张晨旗 姜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第11期43-47,共5页
基于2010—2019年10年间华北华东两大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这两大地区的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并将模型的结果效应分解,结合地区特点深入分析,旨在研究地区内及地区之间各变量影响能源强度的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 基于2010—2019年10年间华北华东两大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这两大地区的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并将模型的结果效应分解,结合地区特点深入分析,旨在研究地区内及地区之间各变量影响能源强度的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两地区间能源强度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外资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对降低能源强度有积极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结果虽不显著,但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从而实现长远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华东 能源强度 空间杜宾模型 产业结构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