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族民居“半边楼”的审美特征浅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曼丽 《重庆建筑》 2006年第12期22-25,共4页
本文从美及文化的探讨入手,揭示苗族民居“半边楼”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文化 民居 半边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篾匠舅舅
2
作者 胡小平 《金融博览》 2024年第3期84-85,共2页
舅舅是个好篾匠,也是个“闷雷公”。他不苟言笑,一天到晚,脸上总是难得见到一片晴朗,说话闷声闷气,问他什么,常常半天没等出一句话来。冬天农闲,竹制品需求减少,但舅舅不会闲下来,他要趁着农闲赶紧编织一些来年春夏销量大的物什,免得人... 舅舅是个好篾匠,也是个“闷雷公”。他不苟言笑,一天到晚,脸上总是难得见到一片晴朗,说话闷声闷气,问他什么,常常半天没等出一句话来。冬天农闲,竹制品需求减少,但舅舅不会闲下来,他要趁着农闲赶紧编织一些来年春夏销量大的物什,免得人家要时,又要急着赶货,误人误事。见半边楼里篾条堆得差不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制品 半边 农闲
原文传递
浅析黔东南苗族民居建筑的元素构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祁 张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6期267-270,共4页
黔东南苗族民居民族特色浓郁,建筑风格独特。本文通过对苗族建筑元素的构成分析,使得我们能更清晰的把握黔东南民居的建筑艺术特征、当地的传统文化、地域条件的和谐型和共融性。同时也能借鉴地方传统的生态适应性,达到推动生态建筑发展... 黔东南苗族民居民族特色浓郁,建筑风格独特。本文通过对苗族建筑元素的构成分析,使得我们能更清晰的把握黔东南民居的建筑艺术特征、当地的传统文化、地域条件的和谐型和共融性。同时也能借鉴地方传统的生态适应性,达到推动生态建筑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发扬地域建筑特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苗族 半边 建筑元素
下载PDF
时代感·精品意识及其它——评奖札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扬体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18,共5页
“飞天奖”每届评选,无疑是对上年度国产电视剧的一次全面检阅。无论人们对具体作品评价如何,它们——这一批有幸获奖的节目,都将在我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足印。当人们回顾昨天走过的道路,体察辨识那错错落落的足迹时,这些出... “飞天奖”每届评选,无疑是对上年度国产电视剧的一次全面检阅。无论人们对具体作品评价如何,它们——这一批有幸获奖的节目,都将在我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足印。当人们回顾昨天走过的道路,体察辨识那错错落落的足迹时,这些出类拔萃的节目,可以帮助艺术家寻见电视剧明天“腾飞”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它们便彷如一团团火焰,闪耀在电视艺术星河里,并以其如炬流芒的光华,为我们照亮电视剧明天之旅。这次参评剧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时代感强烈。这不仅指描写现实生活而又能赋予新意的剧目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国产电视剧 艺术发展史 电视艺术 精品意识 作品评价 一团团 情感纠葛 现实生活 半边
原文传递
中国电视剧崛起“陕军”品牌 被引量:1
5
作者 吉平 《电影画刊》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纵观中国整个电视剧发展史,从新时期以来直至90年代初,陕西的电视剧生产不仅数量少,且都反响平平。这种"波澜不惊"的窘境在1992年的《半边楼》一剧中得到了根本改观;《半边楼》荣获了第13届"飞天奖"一等奖、编剧延... 纵观中国整个电视剧发展史,从新时期以来直至90年代初,陕西的电视剧生产不仅数量少,且都反响平平。这种"波澜不惊"的窘境在1992年的《半边楼》一剧中得到了根本改观;《半边楼》荣获了第13届"飞天奖"一等奖、编剧延艺云获得了优秀编剧奖。继《半边楼》之后,《神禾塬》、(获第14届"飞天奖"二等奖)、《秦川牛》(获第15届"飞天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电视剧生产 半边 平民文化 秦川牛 神禾塬 关中女人 西部电影 影视文化 电视剧艺术
原文传递
贵州黔东南“半边楼”形成机制研究
6
作者 胡小兵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基于贵州黔东南地形地貌分析了“半边楼”的平面、立面及剖面等基本形制,并结合文化背景分析其建设功能需求和建筑特点。通过力学模型对“半边楼”与全干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全干栏木结构的受力比“半边楼”更为合理。
关键词 半边 形成机制 文化背景
下载PDF
潇洒走出那个天——记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杨立新
7
作者 吴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6-57,共2页
如果论相貌比派头,杨立新缺少些一出场就能晃人眼的“先天条件”,可你若是在他排戏的间隙,以聊天的方式听过他分析角色,或者看见过他趁导演与主演“切磋”的当儿,自己悄么声地一遍遍地遛着地位,只等导演得空儿“管”他的时候,他就抖落... 如果论相貌比派头,杨立新缺少些一出场就能晃人眼的“先天条件”,可你若是在他排戏的间隙,以聊天的方式听过他分析角色,或者看见过他趁导演与主演“切磋”的当儿,自己悄么声地一遍遍地遛着地位,只等导演得空儿“管”他的时候,他就抖落开刚为自己原本没啥戏的小角色设计出的形体、表情上的“小零碎儿”——还甭说,十有八九能叫您提神。这时候,你准会从心底为他喝一声彩:就表演而言,谁也不能低估这位肯动脑且极有悟性的年轻人。伴随着这份灵气儿和与日俱增的心气儿,36岁的杨立新在人艺的舞台上硬是凭着一个接一个的小角色让观众记住了他,喜爱上了他,也终于在他主演的第一部长篇连续剧《半边楼》播出之时,赢得了观众更加热烈的喝彩。自1977年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毕业至今,杨立新已经在舞台上摔打磨练了16个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新 北京人艺 角色设计 一遍遍 半边 先天条件 艺术专科学校 声地 天下第一 小井胡同
原文传递
对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透视——观电视连续剧《半边楼》
8
作者 畅广元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50-52,共3页
好的艺术品,常让人读罢心绪难平,久久回味,甚至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还徜徉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陕西电视台摄制的《半边楼》就是这样的艺术品。它反映的是高校生活,或许由于自己是高校圈中的人,对其中的生活和人物比较熟悉,而且感情近... 好的艺术品,常让人读罢心绪难平,久久回味,甚至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还徜徉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陕西电视台摄制的《半边楼》就是这样的艺术品。它反映的是高校生活,或许由于自己是高校圈中的人,对其中的生活和人物比较熟悉,而且感情近、心灵通,观后的感受就特别强烈,不由的叫好。这可能是偏见。《半边楼》凝聚在我脑际中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在这座半边拆除了的家属楼里,居住着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平平凡凡、忙忙碌碌地生活着,不起眼,不出众,常人有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挫折、和谐与争吵、团聚与娘子,他们都有,只是在他们的匆忙生活中,蕴含着一种让人难以忘却的崇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 三代人 高校生活 陕西电视台 这一代人 相信自己 就这样 审美视野 艺术氛围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电视剧歌曲评议
9
作者 吴喜华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2-43,共2页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其主题歌或插曲立刻引起轰动。象《雪城》、《铁道游击队》、《便衣警察》、《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外来妹》、《苏雅的故事》、《女人不是月亮》、《唐明皇》、《大雪小雪又一年》...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其主题歌或插曲立刻引起轰动。象《雪城》、《铁道游击队》、《便衣警察》、《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外来妹》、《苏雅的故事》、《女人不是月亮》、《唐明皇》、《大雪小雪又一年》等电视剧的主题歌和插曲,在观众中广为传唱,其影响比电视剧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游击队》 便衣警察 聊斋志异 唐明皇 半边 雪城 农村三部曲 主题意蕴 徐沛东 象征意味
原文传递
走出《半边楼》的延艺云
10
作者 王迎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54-56,共3页
真实反映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半边楼》播出后取得巨大成功,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剧一等奖,编剧延艺云也因该剧而捧走“最佳编剧”奖奖杯。在“飞天奖”成都颁奖会上,我耳濡目... 真实反映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半边楼》播出后取得巨大成功,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剧一等奖,编剧延艺云也因该剧而捧走“最佳编剧”奖奖杯。在“飞天奖”成都颁奖会上,我耳濡目染后觉得:延艺云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一问,他果真是位典型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 电视剧生产 当代高校 颁奖会 大学历史系 中国电视剧 生存状态 情节剧 劳动竞争 北京电影学院
原文传递
室内剧初探(下)——《半边楼》创作体会
11
作者 龙图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7-38,共2页
三、室内剧的场景设置 这里要说的“场”是指一段相对独立的戏;“景”是指一场戏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在室内剧中,场景宜集中,不宜分散。场景的设置和转换,不能随心所欲或海阔天空。 场景的集中,包括两个含义:首先,“景”要少,并且尽量... 三、室内剧的场景设置 这里要说的“场”是指一段相对独立的戏;“景”是指一场戏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在室内剧中,场景宜集中,不宜分散。场景的设置和转换,不能随心所欲或海阔天空。 场景的集中,包括两个含义:首先,“景”要少,并且尽量做到一“景”多用。不能单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刺激,不顾人物的行为逻辑和戏的思想内涵,随心所欲地设置场景。那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结构的松散和基地化生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体会 半边 景宜 场景设置 基地化 指一 多机拍摄 生存状态 八十年代 人生价值
原文传递
多样选择中的室内电视剧
12
作者 彭加瑾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4,共5页
《渴望》开其端的室内电视剧,尽管没有为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到处开花,遍地结果;但却也引发了不少后作。这里有《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以及《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和刚刚结束播出的《爱你没商量》。数量似乎不算... 《渴望》开其端的室内电视剧,尽管没有为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到处开花,遍地结果;但却也引发了不少后作。这里有《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以及《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和刚刚结束播出的《爱你没商量》。数量似乎不算多,但它们篇幅长,容量大,又几乎占据了近年电视台播出的大部分“黄金时间”,便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电视剧 上海一家人 半边 《渴望》 情节剧 性格的逻辑 创作现状 轻喜剧 艺术形象 当代意识
原文传递
群星荟萃的《我爱我家》
13
作者 张世强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共2页
干导演可没有当演员轻松,英达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决定做一个“吃螃蟹者。”英达在华语地区第一个搞他所喜爱的“情景喜剧”。据英达讲,就是允许一部分观众进入演出现场,录下他们和笑声做为画外效果。这同以前曾在北京播映过的《火星叔... 干导演可没有当演员轻松,英达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决定做一个“吃螃蟹者。”英达在华语地区第一个搞他所喜爱的“情景喜剧”。据英达讲,就是允许一部分观众进入演出现场,录下他们和笑声做为画外效果。这同以前曾在北京播映过的《火星叔叔马丁》、《成长的烦恼》、《电脑娃娃》的形式很相似,但这几部电视剧严格说只是“仿情景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爱我家 情景喜剧 演出现场 群星荟萃 葛优 半边 文兴宇 后期录音 艺术形式 现场效果
原文传递
《半边楼》与校园生活
14
作者 延艺云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45-46,共2页
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半边楼》承蒙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和专家们的青睐,荣获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作为编剧,我也有幸荣获本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能获此殊荣,是我这个大学历史系教师作梦也不敢想的,故尔,当真... 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半边楼》承蒙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和专家们的青睐,荣获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作为编剧,我也有幸荣获本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能获此殊荣,是我这个大学历史系教师作梦也不敢想的,故尔,当真的手捧奖杯时,我突然想到,这个奖杯其实应该奖的,是当代中国高校的校园生活,所以,我应该感谢我的母校西北大学,感谢高校校园生活对我的恩赐。平心而论,《半边楼》在艺术上仍留有许多遗憾,但它却被观众接受了,被专家好评认可了。这其中除了题材、叙事方式、艺术风格等因素外,一个深刻的原因,则在于它所反映的校园生活的真实性,以及这种生活真实在加工时没有走样所产生的艺术真实。这两个层面上的真实,使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与校园生活之间顿时没有了距离感。生活在高校的人看了《半边楼》之后认为,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被真实地再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 艺术真实 艺术风格 大学历史系 生存状态 情节剧 距离感 剧中人物 电视观众 创作素材
原文传递
半边楼
15
作者 张藜 许镜清 《北方音乐》 1993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半边 新旧更替 二工 陈石
下载PDF
民族韵味 通俗风格——访《女人不是月亮》作曲许镜清
16
作者 宗石 《北方音乐》 1993年第6期30-23,共2页
几年前,当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在为《西游记》作曲发愁时,有人荐举作曲家许镜清,在这之前已有9位作曲家分别写过,都不够理想。没想到这第10位一试还真成了!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许镜清作曲、阎肃作词的《敢问路在何方》传遍了大江南北,成... 几年前,当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在为《西游记》作曲发愁时,有人荐举作曲家许镜清,在这之前已有9位作曲家分别写过,都不够理想。没想到这第10位一试还真成了!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许镜清作曲、阎肃作词的《敢问路在何方》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电视歌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歌曲 半边 民族音乐 京人 民间音乐 中主 想出来
下载PDF
室内电视连续剧的得与失
17
作者 彭加瑾 《群言》 1993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渴望》开始,室内电视连续剧出现了《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后继之作。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6部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这都是鸿篇巨制,加上黄金时间的重复播出,它的影响就非同一般... 从《渴望》开始,室内电视连续剧出现了《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后继之作。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6部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这都是鸿篇巨制,加上黄金时间的重复播出,它的影响就非同一般。如果不是以题材来区分,而是以体裁来区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电视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创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渴望》 创作现象 半边 电视界 室内电视剧 情节剧 女性命运 史诗性 家庭伦理
原文传递
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剧目
18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3,共2页
关键词 影视部 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 半边 影视公司 康定童话 男主角 影业公司 少儿电视 唐明皇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长篇室内剧创作的断想
19
作者 仲呈祥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1,共3页
A.严格说来,中国电视室内剧的创作探索,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家教》时就开始了;但真正形成气候并引起社会和视坛广泛重视的室内剧创作,还应算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渴望》。《渴望》之后,一发而不可止,接踵问世了《编辑部的故... A.严格说来,中国电视室内剧的创作探索,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家教》时就开始了;但真正形成气候并引起社会和视坛广泛重视的室内剧创作,还应算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渴望》。《渴望》之后,一发而不可止,接踵问世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风雨丽人》(天津)、《半边楼》(陕西)、《上海一家人》(上海)、《皇城根儿》(北京)和《爱你没商量》(北京)等有影响的长篇室内剧。现在可以说:长篇室内剧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刨作的主干之一,也已经成为广大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荧屏艺术形式之一。因此,在当今,作为覆盖神州大地的中央电视台荧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电视艺术中心 形成气候 《渴望》 上海一家人 半边 艺术形式 电视剧本 电视剧艺术 电视剧生产
原文传递
《半边楼》三味
20
作者 王书云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19,共1页
用“味”来品评文艺作品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你看那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如醉如痴的情态,又谁能说不是在品尝着一樽樽的美酒呢?如此品来,电视剧《半边楼》味道有三:一曰:“味正”、二曰:“味醇”、三曰:“味永”。 味正者,不歪不邪也。... 用“味”来品评文艺作品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你看那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如醉如痴的情态,又谁能说不是在品尝着一樽樽的美酒呢?如此品来,电视剧《半边楼》味道有三:一曰:“味正”、二曰:“味醇”、三曰:“味永”。 味正者,不歪不邪也。对艺术作品来说,即指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而不是凭空捏造、歪曲生活。《半》剧反映的是一所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生活,塑造了五、六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 生活本质 艺术作品 一曰 文艺作品 一所 艾欣 责任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