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庄峰 卢建新 +2 位作者 陆伟 丁峰 王应灯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1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半永久留置导管在维持行透析(MH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例行股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留置的患者,与同期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患者52例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结... 目的探讨股静脉半永久留置导管在维持行透析(MH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例行股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留置的患者,与同期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患者52例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结果股静脉组留置时间>6个月者为70.0%(7/10),颈内静脉留置时间>6月者为86.5%(45/52);两组间导管感染和导管功能不良等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导管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在两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血管条件不佳或一般情况较差、留置颈内静脉困难的透析患者中,股静脉留置半永久性导管亦可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对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置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晖 梁伟 石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置管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和第一次透析时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按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后肝素封管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颈内静脉留置管置管前、后凝血功能;置管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置管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和第一次透析时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按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后肝素封管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颈内静脉留置管置管前、后凝血功能;置管后伤口出血情况及透析时导管内血栓形成及透析中血流量情况。结果:三组置管前凝血功能正常,B、C组置管后PT、APTT较置管前,较A组置管后显著升高;C组置管后PT、APTT较置管前,较B组置管后显著升高。三组穿刺点及隧道口出血程度随着肝素封管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A组第一次透析时11例患者导管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栓塞率达到35.5%,B组和C组栓塞率明显低于A组,血流量欠佳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用比导管内容量多0.1~0.2ml的50mg肝素盐水封管,既能减少手术后伤口出血,又能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保证透析时血流量,不时为一种术后较好的封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颈内静脉永久导管 出血 血栓
下载PDF
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7
3
作者 杨萍 张云霞 +2 位作者 王丽敏 郭福燕 赵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维持性透析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6例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置管病人,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尿激酶浓度为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U,时间持续60 ... 目的:观察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维持性透析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6例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置管病人,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尿激酶浓度为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U,时间持续60 min。结果:干预治疗1个月后6例病人均导管恢复通畅,有2例病人3个月后再次形成纤维蛋白鞘,但经频繁滴注治疗后仍然有效。结论: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纤维蛋白鞘的干预治疗效果较好,可维持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通畅性,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 纤维蛋白鞘
下载PDF
不同尿激酶给药方法对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萍 张云霞 +2 位作者 王丽敏 郭福燕 赵伟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置入半永久性导管进行透析的病人45例,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及近期有无外伤、出血、手术等情... 目的探讨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置入半永久性导管进行透析的病人45例,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及近期有无外伤、出血、手术等情况,决定使用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法。结果置管的45例病人除一例在外院透析未使用过尿激酶预防治疗而出现导管失功外,其他病例均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定期尿激酶滴注和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维持半永久性导管的通畅性,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导管 尿激酶滴注法 纤维蛋白鞘 护理
下载PDF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血栓预防的相关护理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萍 张云霞 +2 位作者 王丽敏 郭福燕 赵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 kU尿激酶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滴注法 纤维蛋白鞘 尖部血栓 导管堵塞
下载PDF
半永久性双腔静脉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保兴 迟雁青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永久静脉导管 血液净化 临床应用 适应证 并发症
下载PDF
更换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西胜 苏伟 尚有全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976-1977,共2页
目的研究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例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无... 目的研究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例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则更换导管;B组10例,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结果 A组治愈率为20%,未愈患者更换导管后全部治愈;B组治愈率为100%,高于A组;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留置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 更换导管
下载PDF
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碧琴 白光辉 +2 位作者 谢玉贤 阿怀红 李祥武 《青海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60-61,共2页
研究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合理利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永久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会
9
作者 杜书同 罗海英 田晓丽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体会
10
作者 钟娜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4期3484-348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半永久性双腔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采取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的导管通畅,效果明显,血流量充足,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目的探讨预防半永久性双腔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采取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的导管通畅,效果明显,血流量充足,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保证降低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关键,从而保证了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透析导管 血栓 纤维鞘 干预护理
下载PDF
探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韩丽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84-584,共1页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例手术完成之后出现渗血的现象,1例皮下隧道走行区局部血肿,1例手术完心律失常,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置入导管之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每分钟为230—300 ml:有18例患者的Kt/v达到l.4以上,还有1例为1.26,1例为1.24,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透析的标准,与内瘘透析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一例PICC致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报道与分析处理
12
作者 韩丽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85-585,共1页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例手术完成之后出现渗血的现象,1例皮下隧道走行区局部血肿,1例手术完心律失常,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置入导管之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每分钟为230—300 ml;有18例患者的Kt/v达到1.4以上,还有1例为1.26,1例为l_24,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透析的标准,与内瘘透析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两种经皮下隧道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13
作者 周进 刘牧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7期284-285,共2页
目的:比较Palindrome半永久血透导管和标准半永久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流量、血栓及感染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2组:Palindrome组(6例)、标准半永久插管组(14例),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感染及血栓形成的... 目的:比较Palindrome半永久血透导管和标准半永久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流量、血栓及感染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2组:Palindrome组(6例)、标准半永久插管组(14例),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半永久插管组的血流量、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alindrome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透析患者不能建立成熟的动静脉内瘘时,Palindrome半永久导管可作为较理想的血透通路;Palindrome半永久插管有更低的感染和血栓形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下隧道永久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疗效
下载PDF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东 李小萍 +2 位作者 宋洁 李瑛 李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13-919,共7页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基础实验 永久中心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对照 炎性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微炎症状态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