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十斑吉丁生活习性观察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蕙芬
黄复生
+1 位作者
王淑芳
刘贤德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23,25,共3页
十斑吉丁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在三北防护林河西走廊地区为害杨树。杨树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树干胸径8—16cm,受害部位是在3m高度以下的主干上,尤以距地面1—2m内最严重。该虫多为一年1代,少量滞育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
十斑吉丁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在三北防护林河西走廊地区为害杨树。杨树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树干胸径8—16cm,受害部位是在3m高度以下的主干上,尤以距地面1—2m内最严重。该虫多为一年1代,少量滞育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用溴氰菊酯毒笔涂环杀成虫和降低成虫产卵量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
斑
吉丁
生活习性
防治
害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
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原文传递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亦松
季春辉
+1 位作者
张建华
马春强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4-206,共3页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杨树死亡。查清了该类害虫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其幼虫期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成虫期树干涂沫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
防治
原文传递
两种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幼虫寄生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晶晶
岳朝阳
+2 位作者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克热曼·塞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4-1500,共7页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不同龄期的寄主、不同虫蜂比例对2种肿腿蜂的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引种区和释放区的肿腿蜂生存生境相似,符合天敌昆虫引种的标准.在室内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两种肿腿蜂在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试验中均表现为2龄、3龄的幼虫寄主较1龄幼虫寄主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而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肿腿蜂在不同虫蜂比例试验中均表现为3种虫蜂比例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用杨十斑吉丁虫的2龄、3龄幼虫、虫蜂比例为1:3时寄生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杨
十
斑
吉丁
适应性分析
寄生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地区不同杨树树种对杨十斑吉丁虫的抗性调查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复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毛白杨、新疆杨和钻天杨对杨十斑吉丁虫表现抗性,二白杨和小叶杨对该虫敏感;树干东、南面受害较重;树皮光滑及灌溉条件好者受害较轻。
关键词
杨树
杨
十
斑
吉丁
虫
抗虫性
河西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
8
6
作者
阿里木
李中邵
+2 位作者
克热曼
牛春林
赵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为了有效控制杨十斑吉丁虫的危害,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杨十斑吉丁虫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在克拉玛依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主要危害杨树,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死亡。通过...
为了有效控制杨十斑吉丁虫的危害,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杨十斑吉丁虫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在克拉玛依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主要危害杨树,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死亡。通过对该虫防治技术的研究,表明5%吡虫啉乳油9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900倍液的混合药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分别是防治杨十班吉丁虫幼虫、成虫较为理想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
被引量:
5
7
作者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原文传递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三)
被引量:
5
8
作者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6期40-43,共4页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原文传递
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1 位作者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6期25-27,共3页
杨十斑吉丁是多种杨树、防护林和园林绿化等树种的重要害虫,研究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为新疆林业上的杨十斑吉丁危险性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十斑吉丁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
杨十斑吉丁是多种杨树、防护林和园林绿化等树种的重要害虫,研究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为新疆林业上的杨十斑吉丁危险性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十斑吉丁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是新疆林业的重要有害生物,该虫的风险值为2.11,属于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生产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提出了降低杨十斑吉丁风险的管理措施,为控制该虫扩散蔓延,开展综合治理技术及系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新疆林业
风险评估
控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Ⅰ 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被引量:
6
10
作者
屈邦选
陈辉
+2 位作者
谢成祥
张继平
刘复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对幼虫越冬部位、化蛹及羽化习性、成虫习性、幼虫为害部位作了详细观察,提出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的时间为防治关键。发现一种啮小蜂Tetrastichussp.和...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对幼虫越冬部位、化蛹及羽化习性、成虫习性、幼虫为害部位作了详细观察,提出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的时间为防治关键。发现一种啮小蜂Tetrastichussp.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重要天敌。两种真菌自然感病率分别为16.3%、12.8%,室内致病力测定感病率分别为79.3%、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物学特性
天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7
11
作者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1 位作者
阿里木.买买提
陈晶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2010—2012年采用标准地定时定点观察及实地调查、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林区杨十斑吉丁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1年发生1代。幼虫在韧皮部及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
2010—2012年采用标准地定时定点观察及实地调查、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林区杨十斑吉丁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1年发生1代。幼虫在韧皮部及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在翌年4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出现。该虫羽化后直至9月下旬进入木质部为害,雌成虫在产卵过程中严重危害叶片、叶柄、嫩枝皮层,尤其幼虫对杨树人工幼林、新造林、苗圃危害非常严重,目前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造林减排作业区危害发生面积达334 hm2,危害有虫株率达70%~80%。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杨十斑吉丁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为尽快合理控制该虫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建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危害
生物学习性
克拉玛依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发生期的预报研究
被引量:
6
12
作者
张汉元
孟新光
+2 位作者
阿扎提
阿依古力
袁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Fabr.是我国西北地区多种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哈密市有的防护林带受害株率100%,由于幼虫和蛹深藏树干内防治困难,有的地区严重成灾,造成大面积杨树死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和造林成果。为了准确掌...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Fabr.是我国西北地区多种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哈密市有的防护林带受害株率100%,由于幼虫和蛹深藏树干内防治困难,有的地区严重成灾,造成大面积杨树死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和造林成果。为了准确掌握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我们于1990—1992年对该虫的发生期测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期
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Ⅱ.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
4
13
作者
屈邦选
陈辉
+2 位作者
刘复玳
谢成祥
张继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被害与树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其发生规律。利用两种真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Mitt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被害与树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其发生规律。利用两种真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Mitt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野外防治试验,死亡率达50—76%;在初孵幼虫期用50%杀螟松10倍、20倍液喷干试验,杀虫率分别达92.15%、9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规律
防治
杨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
4
14
作者
邹淑贞
雷银山
+1 位作者
孙占林
冯怡
《宁夏农林科技》
2010年第6期55-55,41,共2页
简述了杨十斑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在进行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杨十斑吉丁虫营林、检疫、生物、人工、化防等防控技术。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态特性
防控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
3
15
作者
刘红霞
常青
马峰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试验观察了Steinernemacarpocapsae线虫的两个品系Agriotas(A24)和Beijing不同浓度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对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对光肩星天牛,Beij...
本试验观察了Steinernemacarpocapsae线虫的两个品系Agriotas(A24)和Beijing不同浓度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对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对光肩星天牛,Beijing品系的作用效果优于A24品系,以注射浓度7500条/ml为佳,幼虫孔减退率达86.4%。对杨十斑吉丁虫,A24品系最优浓度为10000条/ml,Beijing品系最优浓度为5000条/ml,两个品系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从经济成本考虑,可选择Beijing品系,活幼虫孔减退率可达到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光肩星天牛
杨
十
斑
吉丁
虫
防治措施
林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牛春林
张福海
陈刘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杨十斑吉丁虫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存在差异,1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出蜂量均低于2、3龄幼虫,龄期大的幼虫繁蜂效果好,子代雌性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比例接蜂的寄生率、平均出蜂量和子代雌性率差异不明显,但接蜂比例大的繁蜂效果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吉丁
肿腿蜂(Sclerodermus
sp.)
白蜡
吉丁
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
杨
十
斑
吉丁
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
人工繁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蜡吉丁虫肿腿蜂对三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效能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牛春林
田奥
+1 位作者
张福海
陈刘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和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幼虫作为替代寄主对天敌昆虫白蜡吉丁虫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进行人工饲养,成功繁殖出了成蜂。人工繁蜂的条...
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和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幼虫作为替代寄主对天敌昆虫白蜡吉丁虫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进行人工饲养,成功繁殖出了成蜂。人工繁蜂的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接蜂的蜂虫比3∶1,三种替代寄主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幼虫的被寄生率分别为43.77%、87.12%和82.41%;平均繁蜂时间分别为42 d、33.17 d和34.58 d;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单个幼虫平均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分别为40.83头、90.33头和50.92头;子代蜂的雌性率分别为95.53%、96.70%和94.57%。在7℃,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储藏,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成蜂的平均寿命150 d;寿命超过一个月的雌蜂占95%,雄蜂寿命5-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
吉丁
肿腿蜂
白杨透翅蛾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纳曼干脊虎天牛
寄生效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库尔勒市区域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
2
18
作者
亚森.吾甫尔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5期64-64,66,共2页
杨十斑吉丁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是杨柳科树种的重要害虫。这几年,在库尔勒地区,杨十斑吉丁虫发生范围广,繁殖扩散较快,易于传播,突发性强,发生面积大,危害重,防治困难等特点。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危害
防治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
2
19
作者
李强
鲜大炜
《农村科技》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2009年,克拉玛依市造林减排作业区发生杨十斑吉丁虫,危害面积达400余公顷。杨十斑吉丁虫的初孵幼虫蛀入树皮内,破坏树木输导组织,使树木营养组织无法运输,导致树木死亡。由于幼虫在树干内取食,药物无法渗透,所以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一...
2009年,克拉玛依市造林减排作业区发生杨十斑吉丁虫,危害面积达400余公顷。杨十斑吉丁虫的初孵幼虫蛀入树皮内,破坏树木输导组织,使树木营养组织无法运输,导致树木死亡。由于幼虫在树干内取食,药物无法渗透,所以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一直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综合防治技术
克拉玛依市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作业区
树木
造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十斑吉丁虫危害的损失量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复玳
李鸿纲
王志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损失量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根据虫口密度和危害后所造成的材损率大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将危害情况以株均虫口密度分为五个水平的防治指标:0级(2头/株以下);Ⅰ级(3...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损失量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根据虫口密度和危害后所造成的材损率大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将危害情况以株均虫口密度分为五个水平的防治指标:0级(2头/株以下);Ⅰ级(3~lO头/株);Ⅱ级(11~20头/株),Ⅲ级(21~30头/株);Ⅳ级(30头/株以上)。针对不同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危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危害
损失
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斑吉丁生活习性观察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蕙芬
黄复生
王淑芳
刘贤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甘肃省张掖地区森林病虫防治站
出处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23,25,共3页
文摘
十斑吉丁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在三北防护林河西走廊地区为害杨树。杨树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树干胸径8—16cm,受害部位是在3m高度以下的主干上,尤以距地面1—2m内最严重。该虫多为一年1代,少量滞育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用溴氰菊酯毒笔涂环杀成虫和降低成虫产卵量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十
斑
吉丁
生活习性
防治
害虫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杨忠岐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文摘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
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亦松
季春辉
张建华
马春强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出处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4-206,共3页
基金
和田十四师农业局224团红枣病虫害防治项目
文摘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杨树死亡。查清了该类害虫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其幼虫期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成虫期树干涂沫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效果好。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
防治
Keywords
Melanophila picta occurren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幼虫寄生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晶晶
岳朝阳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克热曼·塞米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4-1500,共7页
基金
克拉玛依市农牧局林木病虫害普查项目
克拉玛依科技局(SK2009-26)
文摘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不同龄期的寄主、不同虫蜂比例对2种肿腿蜂的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引种区和释放区的肿腿蜂生存生境相似,符合天敌昆虫引种的标准.在室内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两种肿腿蜂在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试验中均表现为2龄、3龄的幼虫寄主较1龄幼虫寄主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而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肿腿蜂在不同虫蜂比例试验中均表现为3种虫蜂比例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用杨十斑吉丁虫的2龄、3龄幼虫、虫蜂比例为1:3时寄生效果较佳.
关键词
肿腿蜂
杨
十
斑
吉丁
适应性分析
寄生能力
Keywords
Bethyloidea
Melanophila picta Pallas
adaptability analysis
the parasitic ability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地区不同杨树树种对杨十斑吉丁虫的抗性调查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复玳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文摘
毛白杨、新疆杨和钻天杨对杨十斑吉丁虫表现抗性,二白杨和小叶杨对该虫敏感;树干东、南面受害较重;树皮光滑及灌溉条件好者受害较轻。
关键词
杨树
杨
十
斑
吉丁
虫
抗虫性
河西地区
Keywords
poplar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us
resistance
分类号
S792.110.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
8
6
作者
阿里木
李中邵
克热曼
牛春林
赵梅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供水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森防站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基金
新疆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管理项目(编号:SK2009-06)
文摘
为了有效控制杨十斑吉丁虫的危害,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杨十斑吉丁虫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在克拉玛依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主要危害杨树,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死亡。通过对该虫防治技术的研究,表明5%吡虫啉乳油9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900倍液的混合药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分别是防治杨十班吉丁虫幼虫、成虫较为理想的药剂。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分类号
S763.306.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
被引量:
5
7
作者
杨忠岐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文摘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三)
被引量:
5
8
作者
杨忠岐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6期40-43,共4页
文摘
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红脂大小蠹
栗山天牛
松褐天牛
云
斑
天牛
锈色粒肩天牛
光肩星天牛
白蜡窄
吉丁
新疆苹小
吉丁
杨
十
斑
吉丁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机构
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6期25-27,共3页
基金
克拉玛依市林业局"克拉玛依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减排作业区杨十斑吉丁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文摘
杨十斑吉丁是多种杨树、防护林和园林绿化等树种的重要害虫,研究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为新疆林业上的杨十斑吉丁危险性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十斑吉丁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是新疆林业的重要有害生物,该虫的风险值为2.11,属于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生产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提出了降低杨十斑吉丁风险的管理措施,为控制该虫扩散蔓延,开展综合治理技术及系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新疆林业
风险评估
控制
Keywords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orestry in Xinjiang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Ⅰ 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被引量:
6
10
作者
屈邦选
陈辉
谢成祥
张继平
刘复玳
机构
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
甘肃农业大学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17,共7页
基金
周嘉熹教授主持的"西北杨树蛀干害虫综合防治"课题内一项专题研究
文摘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对幼虫越冬部位、化蛹及羽化习性、成虫习性、幼虫为害部位作了详细观察,提出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的时间为防治关键。发现一种啮小蜂Tetrastichussp.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重要天敌。两种真菌自然感病率分别为16.3%、12.8%,室内致病力测定感病率分别为79.3%、54.0%。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物学特性
天敌
Keywords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enemy
分类号
S763.721.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7
11
作者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阿里木.买买提
陈晶晶
机构
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基金
新疆克拉玛依市林业局项目
文摘
2010—2012年采用标准地定时定点观察及实地调查、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林区杨十斑吉丁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1年发生1代。幼虫在韧皮部及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在翌年4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出现。该虫羽化后直至9月下旬进入木质部为害,雌成虫在产卵过程中严重危害叶片、叶柄、嫩枝皮层,尤其幼虫对杨树人工幼林、新造林、苗圃危害非常严重,目前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造林减排作业区危害发生面积达334 hm2,危害有虫株率达70%~80%。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杨十斑吉丁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为尽快合理控制该虫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建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危害
生物学习性
克拉玛依
防治措施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发生期的预报研究
被引量:
6
12
作者
张汉元
孟新光
阿扎提
阿依古力
袁玉华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森防检疫站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文摘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Fabr.是我国西北地区多种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哈密市有的防护林带受害株率100%,由于幼虫和蛹深藏树干内防治困难,有的地区严重成灾,造成大面积杨树死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和造林成果。为了准确掌握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我们于1990—1992年对该虫的发生期测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关键词
杨树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期
预测
分类号
S763.380.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Ⅱ.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
4
13
作者
屈邦选
陈辉
刘复玳
谢成祥
张继平
机构
西北林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森保专业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8-33,共6页
文摘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被害与树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其发生规律。利用两种真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Mitt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野外防治试验,死亡率达50—76%;在初孵幼虫期用50%杀螟松10倍、20倍液喷干试验,杀虫率分别达92.15%、90.75%。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发生规律
防治
杨树
Keywords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
Occurring regularity
Control
分类号
S763.72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
4
14
作者
邹淑贞
雷银山
孙占林
冯怡
机构
宁夏中冶美利林业公司
宁夏中卫市林木检疫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10年第6期55-55,41,共2页
文摘
简述了杨十斑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在进行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杨十斑吉丁虫营林、检疫、生物、人工、化防等防控技术。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生态特性
防控技术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
3
15
作者
刘红霞
常青
马峰
机构
宁夏石嘴山市林业站
银川市园林局城市苗圃
宁夏农学院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文摘
本试验观察了Steinernemacarpocapsae线虫的两个品系Agriotas(A24)和Beijing不同浓度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对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对光肩星天牛,Beijing品系的作用效果优于A24品系,以注射浓度7500条/ml为佳,幼虫孔减退率达86.4%。对杨十斑吉丁虫,A24品系最优浓度为10000条/ml,Beijing品系最优浓度为5000条/ml,两个品系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从经济成本考虑,可选择Beijing品系,活幼虫孔减退率可达到66.7%。
关键词
线虫
光肩星天牛
杨
十
斑
吉丁
虫
防治措施
林害
Keywords
Nematode
Anopiophora glaripennis (Motsch.)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
分类号
S763.30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牛春林
张福海
陈刘生
机构
克拉玛依市绿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造林减排作业区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基金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专项(RCZX200907)
文摘
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杨十斑吉丁虫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存在差异,1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出蜂量均低于2、3龄幼虫,龄期大的幼虫繁蜂效果好,子代雌性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比例接蜂的寄生率、平均出蜂量和子代雌性率差异不明显,但接蜂比例大的繁蜂效果较稳定。
关键词
落叶松
吉丁
肿腿蜂(Sclerodermus
sp.)
白蜡
吉丁
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
杨
十
斑
吉丁
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
人工繁殖
Keywords
Sclerodermus sp.
Sclerodermus pupariae
Schlerodrmus guani
Melanophila picta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蜡吉丁虫肿腿蜂对三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效能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牛春林
田奥
张福海
陈刘生
机构
克拉玛依市绿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造林减排作业区)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51)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专项(RCZX200907)
文摘
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和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幼虫作为替代寄主对天敌昆虫白蜡吉丁虫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进行人工饲养,成功繁殖出了成蜂。人工繁蜂的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接蜂的蜂虫比3∶1,三种替代寄主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幼虫的被寄生率分别为43.77%、87.12%和82.41%;平均繁蜂时间分别为42 d、33.17 d和34.58 d;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单个幼虫平均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分别为40.83头、90.33头和50.92头;子代蜂的雌性率分别为95.53%、96.70%和94.57%。在7℃,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储藏,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成蜂的平均寿命150 d;寿命超过一个月的雌蜂占95%,雄蜂寿命5-7 d。
关键词
白蜡
吉丁
肿腿蜂
白杨透翅蛾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纳曼干脊虎天牛
寄生效能
Keywords
Sclerodermus pupariae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Melanophila picta
Xylotrechusnamanganensis
parasitical efficiency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库尔勒市区域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
2
18
作者
亚森.吾甫尔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林业局铁克其乡林业站
出处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5期64-64,66,共2页
文摘
杨十斑吉丁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是杨柳科树种的重要害虫。这几年,在库尔勒地区,杨十斑吉丁虫发生范围广,繁殖扩散较快,易于传播,突发性强,发生面积大,危害重,防治困难等特点。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危害
防治方法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
2
19
作者
李强
鲜大炜
机构
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管委会林管站
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管委会农林牧业局
出处
《农村科技》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文摘
2009年,克拉玛依市造林减排作业区发生杨十斑吉丁虫,危害面积达400余公顷。杨十斑吉丁虫的初孵幼虫蛀入树皮内,破坏树木输导组织,使树木营养组织无法运输,导致树木死亡。由于幼虫在树干内取食,药物无法渗透,所以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一直较困难。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综合防治技术
克拉玛依市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作业区
树木
造林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十斑吉丁虫危害的损失量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复玳
李鸿纲
王志军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系
甘肃酒泉地区森防站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文摘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损失量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根据虫口密度和危害后所造成的材损率大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将危害情况以株均虫口密度分为五个水平的防治指标:0级(2头/株以下);Ⅰ级(3~lO头/株);Ⅱ级(11~20头/株),Ⅲ级(21~30头/株);Ⅳ级(30头/株以上)。针对不同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危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杨
十
斑
吉丁
虫
危害
损失
防治
Keywords
mela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
loss quantities
grade of harmfulness
timber lss rate
分类号
S763.721.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十斑吉丁生活习性观察与防治试验
殷蕙芬
黄复生
王淑芳
刘贤德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一)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
14
原文传递
3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李亦松
季春辉
张建华
马春强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原文传递
4
两种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幼虫寄生能力的研究
陈晶晶
岳朝阳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克热曼·塞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河西地区不同杨树树种对杨十斑吉丁虫的抗性调查
刘复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杨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阿里木
李中邵
克热曼
牛春林
赵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
5
原文传递
8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三)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
5
原文传递
9
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防护林科技》
201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Ⅰ 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屈邦选
陈辉
谢成祥
张继平
刘复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努尔古丽.马坎
岳朝阳
阿里木.买买提
陈晶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杨十斑吉丁虫发生期的预报研究
张汉元
孟新光
阿扎提
阿依古力
袁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Ⅱ.发生规律及防治
屈邦选
陈辉
刘复玳
谢成祥
张继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杨十斑吉丁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邹淑贞
雷银山
孙占林
冯怡
《宁夏农林科技》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杨十斑吉丁虫的田间试验
刘红霞
常青
马峰
《宁夏农林科技》
199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
牛春林
张福海
陈刘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白蜡吉丁虫肿腿蜂对三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效能研究
牛春林
田奥
张福海
陈刘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库尔勒市区域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亚森.吾甫尔
《南方农业》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杨十斑吉丁虫综合防治技术
李强
鲜大炜
《农村科技》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杨十斑吉丁虫危害的损失量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刘复玳
李鸿纲
王志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