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衡离子对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松青 纪贤晶 +2 位作者 范忠钰 张田田 孙霜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9,共7页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不同体系的界面水层厚度依次增加,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形成的Stern和扩散层厚度也相应增加.但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抗衡离子缔合度以及体系表面张力却随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抗衡离子的差异对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盐 抗衡离子 气/液界面 双电层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碱金属反离子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盐复合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陈苗苗 冯瑞沁 方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9-773,共5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锂、钠和钾盐分别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复合作用,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毛细管电泳法(CE)考察不同水化半径的碱金属反离子对PVP-十二烷基硫酸盐的拟聚电解质类型和电解质强度的影响。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的实验结...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锂、钠和钾盐分别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复合作用,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毛细管电泳法(CE)考察不同水化半径的碱金属反离子对PVP-十二烷基硫酸盐的拟聚电解质类型和电解质强度的影响。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碱金属反离子水化半径减小时(Li+>Na+>K+),PVP-十二烷基硫酸盐间的缔合量随之增大,且参与反离子架桥作用的反离子数增加;CE实验结果表明,PVP-十二烷基硫酸盐的复合作用形成拟聚阴离子,不会随碱金属反离子水化半径增大而改变拟聚电解质类型,且其拟聚阴离子的电解质强度将随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盐 碱金属反离子 拟聚阴离子
下载PDF
依托红霉素片有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辛洁 李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1-2237,共7页
目的:研究依托红霉素片中的有关物质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4个厂家130批依托红霉素片样品,建立HPLC方法考察有关物质,对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色谱条件:采用CAPCELLPAK-MGII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05 mol·L^(... 目的:研究依托红霉素片中的有关物质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4个厂家130批依托红霉素片样品,建立HPLC方法考察有关物质,对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色谱条件:采用CAPCELLPAK-MGII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氢二钾(用20%磷酸调节p H至8.2)-乙腈(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5 nm。未知组分经制备后,采用质谱技术对结构进行初步鉴定;质谱条件:质谱离子源为ESI,模式为负离子扫描,碰撞能量10~30 e V,毛细管电压4.5 k V。通过破坏实验确定有关物质产生的途径,分析样品中有关物质的主要来源。结果:依托红霉素片除主成分峰外,还检测出20个有关物质,其中已知有关物质有7个,分别为N-去甲基红霉素A、红霉素C、红霉素A、脱水红霉素A、表红霉素A烯醇醚、红霉素B、红霉素A烯醇醚;未知的主要有关物质结构推断为红霉素A丙酸酯烯醇醚。制剂中2个主要已知有关物质(红霉素A、脱水红霉素A)含量与原料来源密切相关。结论:依托红霉素片稳定性较好,其有关物质的控制应从原料着手,以保证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红霉素片 无味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丙酸酯十二烷基硫酸盐 杂质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1-丁基-3-甲基咪唑十二烷基硫酸盐为活性物质的PVC膜电极的性能及其应用
4
作者 张婷婷 王荣 +4 位作者 沈倩宇 罗宗乾 吴芳 曹晓卫 吴霞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74-378,共5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活性物质制得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离子液体BmimCl有较好的电位响应,线性响应浓度范围为1×10-5mol/L~1×10-2mol/L.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BmimPF6进行阴离子交换制得...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活性物质制得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离子液体BmimCl有较好的电位响应,线性响应浓度范围为1×10-5mol/L~1×10-2mol/L.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BmimPF6进行阴离子交换制得的1-丁基-3-甲基咪唑十二烷基硫酸盐(BmimDS)作为活性物质,能降低电极的检测下限,线性响应浓度范围拓展为1×10-6~1×10-2mol/L.该电极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此外,该电极可作为电位滴定法的指示电极用于对四丁基氯化铵(TB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滴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液体 电位滴定法 1-丁基-3-甲基咪唑十二烷基硫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