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112
1
作者 林金坤 胡品津 +2 位作者 李初俊 曾志荣 张晓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及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tec2 0 0 0 )对 2 0例健康人及 42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及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tec2 0 0 0 )对 2 0例健康人及 42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临床症状评分、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分析DGR的严重度与症状、内镜所见和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在健康组和有症状组中分别为 (2 92± 2 39) %及 (1 7 68± 1 7 89) % (P <0 0 1 ) ,病理性DGR的检出率为55 %。内镜下黏液湖胆染、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中度以上的充血者中病理性DGR的检出率分别为 86 %、88%、8/8、85 %。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和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0证实存在病理性DGR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者共有 1 1例。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BRG者 ,组织学上活动性炎症比生理性DGR组Hp阴性者严重 (P <0 0 5)。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但BRG组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重于生理性DGR组 (P值均 <0 0 5)。结论 完整胃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同时伴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反流 诊断 十二指肠反流
原文传递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魏颖 丁士刚 《胃肠病学》 2014年第5期305-308,共4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量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引起的化学性胃病。病理性DGR系由幽门解剖结构异常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所致,反流的胆汁酸可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高浓度胆汁酸是引起胃黏膜肠化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DGR的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量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引起的化学性胃病。病理性DGR系由幽门解剖结构异常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所致,反流的胆汁酸可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高浓度胆汁酸是引起胃黏膜肠化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DGR的发生机制、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以及BRG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胆汁酸类和盐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胃黏膜炎症关系探讨 被引量:44
3
作者 林金坤 曾志荣 +2 位作者 高修仁 陈为 胡品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与胃黏膜炎症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并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 ,以反流总时间百分率... 目的 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与胃黏膜炎症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并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 ,以反流总时间百分率 (% )作为评价胆汁反流严重度的主要观察指标 ,分析其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反流组及低反流组 (各 2 8例 )的Hp阳性率为 4 6 %(13/2 8例 )和 5 0 % (14 /2 8例 ,P >0 .0 5 )。内镜下各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 :胃窦黏膜充血 10 0 %比71% (P <0 .0 5 )、出血点 /斑 18%比 11% (P >0 .0 5 )、糜烂 39%比 2 1% (P >0 .0 5 )、血管透见 14 %比14 % (P >0 .0 5 )、黏液湖或黏膜胆汁染色 4 6 %比 18% (P <0 .0 5 )。Hp阳性与Hp阴性组慢性炎症的严重度积分 [(1.77± 0 .80 )比 (1.0 7± 0 .75 ) ,P <0 .0 5 ]及活动性积分 [(1.4 8± 0 .85 )比 (0 .86± 0 .6 4 )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在Hp阳性组 ,胆汁反流严重度与肠化严重度相关 (r =0 .5 4 8,P <0 .0 5 )。在Hp阴性组 ,胆汁反流严重度与慢性炎症 (r =0 .4 86 ,P <0 .0 5 )、萎缩 (r =0 .4 76 ,P <0 .0 5 )及肠化 (r =0 .6 2 3,P <0 .0 1)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严重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黏膜炎症 镜检查 组织活检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50
4
作者 郭伟强 姚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1-513,共3页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否具有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与此病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争议较大。本文就原发性...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否具有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与此病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争议较大。本文就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病因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by combined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pH and bilirubin monitoring 被引量:30
5
作者 Fei Dai Jun Gong Ru Zhang Jin-Yan Luo You-Ling Zhu Xue-Qin Wa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Second Hospit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Shaanxi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82-384,共3页
AIM: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 combination of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pH and bilirubin monitoring in the detection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 and the effects of diet on the bilirubin absorbance. METHODS... AIM: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 combination of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pH and bilirubin monitoring in the detection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 and the effects of diet on the bilirubin absorbance. METHODS: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tandard diet group (Group 1) 18 cases, free diet group (Group 2)12 cases. Each subjects were subjected to simultaneous 24-hour intragastric pH and spectrophotometric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Bilitec 2000).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preprandial phase bilirubin absorbance between two groups. The absorbance of postprandial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 2 than group 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reprandial phase and postprandial phase absorbance in group 1. Postprandial phase absorb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2. In a comparison of bile reflux with intragastric pH during night time, there were 4 types of reflux: Simultaneous increase in absorbance and pH in only 19.6%, increase in bilirubin with unchanged pH 33.3%, pH increase with unchanged absorbance 36.3%, and both unchanged in 10.8%.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ntage total time of pH【4 and percentage total time of absorbance】0.14, r=0.068 P【0.05.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dietary effect, high absorbance fluids or foods should be avoided in detection. Intragastric pH and bilirubin monitoring separately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duodenal (and/or pancreatic) reflux and bile reflux. They can not substitute for each other. The detection of DGR is improved if the two parameters are combined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d BILIRUBIN DIET Duodenogastric Reflux FEMALE Fiber Optics Humans 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Male Middle Aged Postprandial Period Random Allocation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前后胃电图、血胃肠激素、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变化 被引量:28
6
作者 范一宏 吕宾 +3 位作者 黄斌 杜卫东 孟立娜 项柏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十二指肠反流 胆囊切除术 电图 肠激素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戴菲 龚均 +3 位作者 罗金燕 董蕾 朱有玲 王学勤 《胃肠病学》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背景: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DGR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以... 背景: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DGR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以及夜间长时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结果: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后,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组:DGR阴性组(D1组)(7名)和DGR阳性组(D2组)(13名)。D1组MMC周期数较D2组显著增加(P<0.05);D2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较D1组显著减少,十二指肠推进性蠕动减少(P均<0.05)。D1组十二指肠MMCⅢ相逆蠕动发生率显著低于D2组(P<0.05)。D2组发生MMCⅢ相逆蠕动前后10min,胃内pH值分别为1.72±0.61和3.7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MMCⅡ相晚期碱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相、Ⅱ相早期和Ⅲ相(P均<0.05)。结论:DGR的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MMC周期数、Ⅱ相晚期和Ⅲ相逆蠕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消化间期 肌电复合波 移行 蠕动
下载PDF
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胜良 莫剑忠 +1 位作者 陈晓宇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80-282,285,共4页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有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均经24h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同时行胃内PH监测。胃体和胃窦黏膜有或无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分别记2分或1分。分别以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各项病理学改变为应变量,以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时间百分比和H.pylori感染状态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为34.49%±22.69%,pH<4的时问百分比为78.68%土 9.91%,H.pylori阳性率为29.73%。胆汁反流出现在以胃体和胃窦黏膜肠化以及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H.pylori出现在以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中。结论:胆汁反流是胃黏膜肠化的危险因素;胃内有胆汁反流存在时,H.pylori感染是导致胃体新膜炎症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幽门螺杆菌 黏膜损伤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分泌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对消化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淑洁 王良静 +2 位作者 徐焕海 杜勤 姒健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0-831,共2页
脂肪刺激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胆囊收缩素(CCK)分泌增加,导致胃排空下降。一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术后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其中十二指肠胃反流和血浆CCK水平升高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脂肪刺激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胆囊收缩素(CCK)分泌增加,导致胃排空下降。一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术后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其中十二指肠胃反流和血浆CCK水平升高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测定脂肪餐试验前后FD和LC术后患者CCK和胰腺外分泌功能(粪胰腺弹性蛋白酶-1)动态变化,旨在探讨其对消化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胰腺外分泌功能 胆囊收缩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十二指肠反流 胰腺弹性蛋白酶 不良症状 术后患者
原文传递
长期胆汁反流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学伟 莫剑忠 +3 位作者 智玲梅 陈晓宇 施尧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长期胆汁反流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反流组大鼠91只,于胆总管开口水平以下横断十二指肠。并将前胃与空肠吻合,建立胆汁反流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12只未手术,1年后予胃部病理检查。结果反流组大鼠13只存活满1年。大鼠前胃鳞状... 目的研究长期胆汁反流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反流组大鼠91只,于胆总管开口水平以下横断十二指肠。并将前胃与空肠吻合,建立胆汁反流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12只未手术,1年后予胃部病理检查。结果反流组大鼠13只存活满1年。大鼠前胃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黏膜下血管增多、扩张、充血,黏膜基底部和黏膜下中、重度慢性炎症.呈轻度活动性。腺胃胃体小凹增生,泌酸腺底部扩张,黏膜表层轻度慢性炎症,无活动性,黏膜基底部和黏膜下轻度慢性炎症,活动性为轻度。胃窦小凹增生,1只大鼠呈轻度不典型增生,1只有高分化管状腺癌伴黏膜下层骨化生,黏膜基底部和黏膜下轻度慢性炎症,无活动性。结论长期胆汁反流能导致腺胃柱状上皮和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并逐渐加重,终具有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疾病模型 黏膜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 被引量:21
11
作者 高瑞梅 许琳 +1 位作者 孟欣颖 王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vs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vs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vs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原发性胆汁反流 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健康青年人24h胃内pH和胆汁反流同步监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树坤 张艳丽 张瑞星 《胃肠病学》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背景: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在正常人中普遍存在,其意义尚不明确。Bilitec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因能定量检测胆红素水平而成为公认的监测胃内胆汁反流最可靠而可行的方法,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 背景: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在正常人中普遍存在,其意义尚不明确。Bilitec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因能定量检测胆红素水平而成为公认的监测胃内胆汁反流最可靠而可行的方法,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生理性DGR的发生特点,并为其24h胃内胆汁反流监测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应用Bilitec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和pH监测仪同步监测48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24h胃内pH和胆汁反流情况。计算3个胆红素吸收(BA)界值下的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分析各时段胆汁反流参数的特点,同时行pH值与BA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青年人的胆汁反流程度个体差异较大,BA界值为0.14、0.20和0.25时,其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64.1%、49.2%和33.3%。胆汁反流以短时间反流(<5min)最为常见,时间长于45min的反流事件主要发生于卧位时;立位时的短时间反流频率高于卧位,卧位时的最长反流时间长于立位。夜间胆汁反流事件(BA≥0.25)和胃自发性碱化(pH≥4)多不同步发生。结论:建议应用Bilitec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监测DGR时以0.25作为BA界值,健康青年人群生理性DGR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上界为33.3%。生理性DGR的短时间胆汁反流主要发生于立位,反流事件主要发生于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青年人 同步监测 内PH 24h 正常参考值范围 胆红素监测仪 内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胆红素水平 青年志愿者 pH监测仪 相关性分析 自发性碱化 生理性 DGR 便携式 百分比 定量检测 发生特点 个体差异 百分位数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尼维 陈维雄 +4 位作者 朱金水 王如华 达炜 姜琳 蒋西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影响。方法  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用核素99MTC EHIDA测定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黏膜Giemsa染色后检测H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p IgG水平。 结果 在 42例十二...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影响。方法  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用核素99MTC EHIDA测定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黏膜Giemsa染色后检测H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p IgG水平。 结果 在 42例十二指肠胃反流阴性组中 ,Hp感染率为 83.3% (35 / 42 ) ;2 8例十二指肠胃反流阳性组中 ,Hp感染率为 39.3% (11/ 2 8) ,两组间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Hp阳性组 46例患者中 ,十二指肠胃反流阳性率为 30 .4% (14/ 46 ) ;Hp阴性组 2 4例中 ,十二指肠胃反流率为 5 8.3% (14/ 2 4) ,两组间十二指肠胃反流率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中 ,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内Hp感染可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雷莉 龚均 +2 位作者 董蕾 朱有玲 王学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8,167,共3页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re flux ,DGR)的变化 ,探讨胆囊切除后DGR发生情况及其与PCS的关系。方法  2 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动态 2 4h胃内pH和胆红...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re flux ,DGR)的变化 ,探讨胆囊切除后DGR发生情况及其与PCS的关系。方法  2 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动态 2 4h胃内pH和胆红素 (Bilitec 2 0 0 0 )检测 ,并与 10例胆石症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均不增加。胆石症组碱反流较对照组增加 ,胆汁反流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反流 术后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石症 胆囊炎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胆囊切除术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丹莉 张予蜀 孙士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56-357,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胆石症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动素 (MTL)和胆囊收缩素 (CCK)检测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A组 ,30例 )和胆石症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 目的 通过对胆石症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动素 (MTL)和胆囊收缩素 (CCK)检测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A组 ,30例 )和胆石症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B组 ,2 2例 ) ,以及对照组 (C组 ,2 0例 )即胃镜无胆汁反流现象 ,病理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分别抽血测空腹血清MTL和CCK含量。结果 A组血清CCK为 5 86pg/mL± 2 .78pg/mL ,较C组 3 80pg/mL± 1.10pg/mL有显著性升高 ,A组血清MTL为310 31pg/mL± 118 2 1pg/mL ,较C组 32 6 0 0pg/mL± 5 8 0 0pg/mL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相比CCK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MTL较C组有显著性降低 ,值为 2 2 8 30pg/mL± 72 2 0pg/mL。结论 DGR是胆道疾患的多见病理现象。胃运动功能障碍和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是病理性DGR的一个重要原因 ,胃十二指肠收缩不协调可导致DGR发生。MTL和CCK对胃排空和十二指肠运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胆囊切除术后和胆石症患者发生病理性DGR时存在CCK和MTL分泌不协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十二指肠反流 胆囊切除术 动素 胆囊收缩素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侯叶廷 胡海清 苏秉忠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部手术后发生的BRG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非手术胃引起的BRG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部手术后发生的BRG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非手术胃引起的BRG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目前,对前者研究较多,认识充分<sup>[1]</sup>,对后者认识较少,发病情况尚不明确。本文对PBRG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GASTRITIS 部手术 黏膜慢性炎症 十二指肠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黏膜屏障 黏膜损伤 肠化生 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胆汁反流的成因与机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375,共2页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如反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ER)。在空腹、餐后偶...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如反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ER)。在空腹、餐后偶可出现 DGR,对人体无损害,属生理性反流,但若在某种病理情况下, DGR 发生过频、反流时间过长、反流量过大时,则可导致胃黏膜损害,成为病理性 DGR,是消化道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内容物 黏膜损害 成因 溶血性卵磷脂 DGR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福兰 《新疆医学》 2012年第5期61-65,共5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近些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约占胃炎总数的12.3%。临床上常将十二指肠胃反流、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三者混称,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诊治 消化系统 碱性反流 常见病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金栋 刘俊峰 +3 位作者 王其彰 李保庆 王福顺 曹富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相互关系、反流特征以及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对3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烧心、反酸症状调查,应用电子胃镜检查、24h食管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结果(1)...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相互关系、反流特征以及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对3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烧心、反酸症状调查,应用电子胃镜检查、24h食管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结果(1)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65.6%,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75.0%,其中2例发生Barrett食管,发生率为6.25%。(2)24h食管pH和胆红素监测结果显示,28.1%的病人仅存在酸反流,15.6%仅存在DGER,53.1%同时有酸反流和DGER。DeMeeste评分与abs〉0.14的时间百分比无明显的相关性(P=0.3109)。平卧位pPI〈4.00的时间百分比和abs〉0.14的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直立位(P〈0.05)。(3)通过比较在不同pH区间内胆红素的吸收率,显示在pH3~6的区间内,胆红素abs〉0.14的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区间(P〈0.05)。(4)DeMeester评分和胆红素abs〉0.14的时间百分比与反流症状评分无明显的相关(P〉0.05),与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存在广泛的酸反流和DGER,反流形式以混合性反流为主(同时出现酸反流和DGER),混合性反流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作用更严重。酸反流和DGER均受体位影响。24h食管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有助于揭示反流特征及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炎 消化性
原文传递
胃肠激素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及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戴菲 龚均 +3 位作者 罗金燕 董蕾 朱有玲 王学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胃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胃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胃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激素 十二指肠反流 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