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学建 董来华 +2 位作者 葛建荣 张黎 陈龙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非手术胃发生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现以我院7年间内镜诊断的原发性BRG进行分析,以探讨原发性BRG的临床和胃黏膜病变特点。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病理分析 十二指肠 BRG 内镜诊断 病变特点 非手术 胃黏膜
原文传递
郁金对十二肠液中HCO_3^-及血清胰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少夫 李宇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郁金煎剂经纤维胃镜注入十二指肠上段后,观察血清胰泌素水平及十二指肠液申HC0_3^-浓度的变化。观察对象为3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果表明:注入郁金前十二指肠液HCO_3^-的浓度为7.04±5.6mmol/L,注入后为22.4±8.4mmol/L;注... 郁金煎剂经纤维胃镜注入十二指肠上段后,观察血清胰泌素水平及十二指肠液申HC0_3^-浓度的变化。观察对象为3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果表明:注入郁金前十二指肠液HCO_3^-的浓度为7.04±5.6mmol/L,注入后为22.4±8.4mmol/L;注入前血清胰泌素的浓度为70.36±43.5pg/ml,注入后为93.4±49.7pg/ml,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郁金煎剂有刺激胰泌素分泌的作用,使血清胰泌素水平升高,使十二指肠液申HCO_3^-浓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血清胰泌素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莹雯 《医学新知》 CAS 2004年第4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胃内容物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范志宁 文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治疗 十二指肠 脂肪类食物 胃内容物 慢性炎症 食管黏膜 食管溃疡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和肠道病原菌特点及其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河 符敏 +1 位作者 胡军 梁振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6-4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病原菌感染可增加结石形成风险,研究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和肠道病原菌特点及其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对于降低复发风险以及指导医生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 背景与目的:病原菌感染可增加结石形成风险,研究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和肠道病原菌特点及其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对于降低复发风险以及指导医生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和十二指肠液的病原菌,比较胆汁和十二指肠液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根据结石治疗情况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菌群丰度以及菌群多样性,并分析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结果:82例患者中,有68.29%(56/82)的胆汁标本检测出病原菌,53.65%(44/82)的十二指肠液标本检测出病原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3.536,P=0.060)。56份胆汁标本共培养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株(70.59%),革兰氏阳性菌18株(26.47%),真菌2株(2.94%)。44份十二指肠液标本共培养出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6株(72.00%),革兰氏阳性菌13株(26.00%),真菌1株(2.00%)。胆汁、十二指肠液中的革兰氏阴性菌(70.59%、72.00%)、革兰氏阳性菌(26.47%、26.00%)及真菌(2.94%、2.00%)构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82例患者中结石初发组58例,结石复发组24例,复发组的胆汁感染率(87.50%)、十二指肠液感染率(70.83%)明显高于初发组(63.79%、46.55%);复发组预防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初发组(50.00%vs.77.59%);初发组的Chaol指数高于复发组(425.16±81.55 vs.390.44±72.7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感染(OR=1.868,95%CI=1.069~3.266)、十二指肠液感染(OR=2.102,95%CI=1.116~3.959)均可增加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而预防使用抗生素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OR=2.647,95%CI=1.354~4.581)(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和肠道病原菌分布具有相似性,胆汁病原菌可能来自于十二指肠液,可增加复发风险。胆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胆汁 十二指肠 结石复发 病原菌
原文传递
胆汁反流性胃炎1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新 金桂芳 +1 位作者 孙燕辉 何江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2期4308-4310,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3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结果。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由胃切除手术、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肝炎、...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3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结果。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由胃切除手术、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和胰腺炎等诱发,但Hp感染率并不高,134例均在四周内治愈。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造成,治疗上要以减少反流物的损害作用和改善胃肠动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病因 十二指肠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兵 林凤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胃灼热、反酸是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的主要症状。主要原因为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胃灼热、反酸是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的主要症状。主要原因为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无类似胃的黏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黏膜引起糜烂、溃疡。依据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检查结果,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可分为两种类型: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所谓的“病症性反流”;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则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 ),即所谓的“病理性反流”。临床上通称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指 N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 食管黏膜 反流性食管炎 GERD NERD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十二指肠液γ-谷氨酰转肽酶的测定对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志华 张信军 《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49-51,64,95,共5页
探讨十二指肠液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对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收集38例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十二指肠液,检测十二指肠液中γ-GT活性。结果显示,随访黄疸消退的22例新生儿肝炎患儿,胆汁中胆红素... 探讨十二指肠液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对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收集38例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十二指肠液,检测十二指肠液中γ-GT活性。结果显示,随访黄疸消退的22例新生儿肝炎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值≥8.5μmol/L),胆汁酸阳性,γ-GT≥20Iu/L;16例肝外胆道闭锁者无胆汁,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0~5μmol/L,胆汁酸阴性,十二指肠液γ-GT缺如。测定十二指肠液胆红素、胆汁酸和γ-GT活性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肝炎与肝外胆道闭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新生儿 阻塞性黄疸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现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祁贝贝 李志钢 安晓英 《新疆中医药》 2018年第5期101-103,共3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又叫碱性反流性胃炎,它是指由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腐蚀胃黏膜,从而造成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等病变的慢性胃炎[1]。本病归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呕胆”“呃逆”等范...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又叫碱性反流性胃炎,它是指由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腐蚀胃黏膜,从而造成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等病变的慢性胃炎[1]。本病归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呕胆”“呃逆”等范畴,多因肝失疏泄,致胆液不循常道,脾胃气机逆乱,肝脾升降失调,胆汁倒流入胃而发病。西医则认为本病因胆汁在十二指肠异常蠕动或幽门口开放而反流入胃,与胃酸结合,从而形成胃黏膜损伤,局部出现炎症,临床通常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灼痛等症状。有研究表明BRG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2],成为脾胃病患者的一个巨大烦恼,也成为胃癌发病的一项风险,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医治法全面概述本病现有的治疗方法,从而对我们临床治疗BRG提供更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西医治疗 碱性反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 胃黏膜损伤 临床治疗 发病率 常见疾病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6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井自兴 《陕西中医》 2010年第9期1208-1209,共2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半夏泻心汤 消化内镜检查 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粘膜 GERD 十二指肠
下载PDF
胃黏膜保护剂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姒健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6-757,共2页
一、胃黏膜保护剂的概念和分类 胃黏膜损伤因子包括内源性因子如高浓度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十二指肠液和外源性因子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乙醇等。胃黏膜具有下列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 一、胃黏膜保护剂的概念和分类 胃黏膜损伤因子包括内源性因子如高浓度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十二指肠液和外源性因子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乙醇等。胃黏膜具有下列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下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和生长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保护剂 药理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 碳酸氢盐屏障 内源性因子 幽门螺杆菌 外源性因子 十二指肠
原文传递
Barrett氏食管、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病患者反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辉 张军 +2 位作者 罗金燕 朱有玲 王学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3012-3014,共3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 病患 食管腺癌 癌发病率 监测技术 胃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
原文传递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丽 刘维明 袁宇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604-605,共2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十二指肠液中含有的胆酸、溶血卵磷脂及胰腺分泌液从幽门反流入胃过多而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的胃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部胀痛、烧心、恶心、口苦、泛酸等。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胆汁...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十二指肠液中含有的胆酸、溶血卵磷脂及胰腺分泌液从幽门反流入胃过多而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的胃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部胀痛、烧心、恶心、口苦、泛酸等。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 胃黏膜损伤 溶血卵磷脂 上腹部胀痛 反复发作 主要表现
下载PDF
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 致病因素 胃黏膜损害 胃反流病 BRG
下载PDF
肝硬化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被引量:4
15
作者 费中明 郑临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272-1273,共2页
关键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肝硬化患者 十二指肠 运动障碍 细菌培养 胃肠道 胆汁酸 等因素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杰 王利明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以改进诊治方法。方法 对30例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为经内科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CT的诊断率较高。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以改进诊治方法。方法 对30例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为经内科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CT的诊断率较高。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诱因与饮食有关。其机理是由于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造成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胰液排空受阻。可合并肝脏、肾脏等其他脏器损害,内科治疗主要是恢复Oddi括约肌功能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急性胰腺炎 ODDI括约肌功能 内科综合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 回顾性分析 十二指肠 诊治体会 诊治方法 临床资料 发病诱因 功能失常 胆汁反流 脏器损害 控制感染 内科治疗 诊断率
下载PDF
胃胆汁反流的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云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6-378,共3页
不同病因和机制形成的胆汁反流,临床治疗的方法和重点各不相同,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应该对胆汁反流引起的症状和相关疾病如胃炎、胃食管反流等开展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缓解症状和促进损伤黏膜愈合等。之后的维持治疗旨在巩固疗效... 不同病因和机制形成的胆汁反流,临床治疗的方法和重点各不相同,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应该对胆汁反流引起的症状和相关疾病如胃炎、胃食管反流等开展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缓解症状和促进损伤黏膜愈合等。之后的维持治疗旨在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其中应该重视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性干预治疗,努力减少包括胆汁的碱性十二指肠液的胃和食管反流,如餐后1~3 h 避免卧躺位,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加速胃排空;睡眠姿势采用左侧卧位可防止反流;戒烟禁酒、避免辛辣食物和咖啡、浓茶可减少反流的发生等[1]。此外对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应予精神心理干预并联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治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临床治疗 胃炎 胃食管反流 病因治疗 辛辣食物 十二指肠 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左金丸加味合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彪 吉良晨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7期63-64,共2页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 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检查食管粘...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 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RE.其主要表现为胃灼痛、反酸、胸骨后灼痛等.最新报道我国患病率为1.92%[1].目前<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作用多等问题.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多属肝火犯胃之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左金丸加味配合口服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并与单纯使用洛塞克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洛塞克 左金丸 加味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食管粘膜 十二指肠 用药副作用 胃内容物 诊断方法 消化内镜 内镜检查 主要表现 治疗指南 中医临床 并发症 胃灼痛 胸骨后 患病率 停药后
下载PDF
耳-体穴电针对大鼠胆汁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贲卉 朱元根 +2 位作者 荣培晶 徐青燕 李艳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1-963,971,共4页
目的探讨耳-体穴电针对大鼠胆汁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穴位电针组(n=10)给予耳-体穴电针方法,耳穴取大鼠耳部"肝胆"区,体穴取"胆俞"穴;非穴位电针组(n=8)分别在耳廓的"... 目的探讨耳-体穴电针对大鼠胆汁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穴位电针组(n=10)给予耳-体穴电针方法,耳穴取大鼠耳部"肝胆"区,体穴取"胆俞"穴;非穴位电针组(n=8)分别在耳廓的"耳轮"区和体穴的"胆俞"穴旁开约1.0cm处作为对照刺激;注射1组(n=8)尾静脉注射穴位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提取液2ml/kg;注射2组(n=8)尾静脉注射非穴位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提取液2ml/kg;生理盐水注射组(n=8)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各组大鼠经胆总管插管,于不同时间点观察胆汁流量。结果穴位电针组大鼠电针10、30、50min时及电针后10、30、50、70、90、110min胆汁流量较电针前升高(P<0.05或P<0.01)。穴位电针组的胆汁流量在电针时和电针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非穴位电针组(P<0.05或P<0.01)。注射1组注射后10、30、50、70、90、110min胆汁流量高于注射前(P<0.05或P<0.01)。注射2组在注射后10、50min胆汁流量低于同时间点注射1组(P<0.05或P<0.01)。穴位电针组与注射1组大鼠在电针/注射后各时间点胆汁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体穴电针可促进大鼠胆汁流量的增加,停电针后有较强的后作用,可能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调整胆道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体穴 电针 胆汁分泌 十二指肠
原文传递
食管胆红素监测诊断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米足 马鸣 +2 位作者 余金丹 赵泓 张雁翼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十二指肠液的主要成分是胆汁、碳酸氢盐和胰酶,它们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除了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外,胆汁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的第3个内源性黏膜攻击因子。随着食管胆...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十二指肠液的主要成分是胆汁、碳酸氢盐和胰酶,它们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除了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外,胆汁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的第3个内源性黏膜攻击因子。随着食管胆红素监测(Bilitee 2000)在临床的应用,胆汁反流在食管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条件的制约,Bilitec 2000在儿科的应用报道尚不多见。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我们对经胃镜检查发现黏液湖黄染的35例患儿进行食管胆红素和pH值同步监测,以了解小儿DGER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胆红素监测 小儿 十二指肠内容物 诊断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