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AC有机改性云南砚山膨润土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黄云华 杨劲 曲凤华 《化工科技》 CAS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经过钠化改性的砚山膨润土为原料,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进行有机改性,应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了制备季铵型有机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XRD和IR对合成的有机膨润土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膨润土 十二甲基氯化铵 有机改性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欢 蔡梦军 吴秋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1-64,66,共5页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和吸湿率对粉煤灰纤维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表面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纤维 十二甲基氯化铵 活化指数 吸湿率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定两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锐 杨春花 +1 位作者 王力峰 梁斌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采用电导法及表面张力法分别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7.0×10-3mol·dm-3,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 采用电导法及表面张力法分别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7.0×10-3mol·dm-3,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1.60×10-2mol·dm-3,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法 表面张力法 临界胶束浓度(CMC) 十二硫酸钠(C12H25SO4Na) 十二甲基氯化铵(C15H34ClN)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复配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樊文俊 杨秀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37,341,共5页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9)∶n(1231)=1∶1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γcm c(27.0 mN/m)和cm c(0.140 mmol/L)要明显低于单一组分AEC-9(35.5 mN/m,0.196 mmol/L)和1231(37.0 mN/m,8.77 mmol/L),起泡力(425 mL)、稳泡性(0.99)和润湿性(1.2 min)均显著优于单一组分AEC-9(355 mL,0.89,17.2 min)和1231(365 mL,0.90,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十二甲基氯化铵 复配 性能
下载PDF
聚氯乙烯/蒙脱土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惠敏 杨建宁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7年第1期24-26,29,48,共5页
利用蒙脱土(MMT)的阳离子交换特性,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BS-12)引入蒙脱土层间,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预处理,使蒙脱土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的分散性提高。借助普通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嵌入混杂材料... 利用蒙脱土(MMT)的阳离子交换特性,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BS-12)引入蒙脱土层间,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预处理,使蒙脱土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的分散性提高。借助普通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嵌入混杂材料。对混杂材料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PMMA嵌入了蒙脱土层间,使层间距明显扩大。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VC/蒙脱土复合材料,并对其强度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嵌入混杂材料可使PVC的强度和韧性分别提高17%和4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甲基丙烯酸甲酯 蒙脱土 十二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胶束的^1HNMR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秋青 刘博谦 李秀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949-1954,共6页
利用NMR技术的自扩散、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以及二维NOESY谱,研究了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二元混合体系中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和相互作用点等... 利用NMR技术的自扩散、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以及二维NOESY谱,研究了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二元混合体系中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和相互作用点等.NMR的自扩散系数表明了混合胶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M分子,T2/T1显示混合胶束堆积的较紧密,两分子的疏水链是以肩并肩的方式位于胶束核中,2D NOESY谱表明DTAC分子中与极头相连的亚甲基邻近DM分子中倒数第二个糖环,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和分子间距的大小随DM/DTAC比例的不同而变化,DM/DTAC在1∶4和1∶8之间是较好的复配比例范围,并确定混合前后出现的相反变化T2值是混合胶束中产生相互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二-β-D-麦芽糖苷 十二甲基氯化铵 混合胶束结构 相互作用点 复配比例 ^1HNMR
下载PDF
有机铵盐表面修饰法制备锰酸锂专用四氧化三锰
7
作者 史航 谢雪珍 +2 位作者 温玉茹 屈鸿辉 陈慧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32-35,共4页
为了得到适用于制备锰酸锂的四氧化三锰前驱体,论文以硫酸锰为原料,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表面改性剂,采用一步氧化法制备尖晶石四氧化三锰。得到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最佳工艺为:表面活性剂0.52 g,pH值为10,硫酸锰浓度为150 g/L,反应温度5... 为了得到适用于制备锰酸锂的四氧化三锰前驱体,论文以硫酸锰为原料,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表面改性剂,采用一步氧化法制备尖晶石四氧化三锰。得到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最佳工艺为:表面活性剂0.52 g,pH值为10,硫酸锰浓度为150 g/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此时的四氧化三锰的锰含量为69.87%,产率可达到73.76%。通过电镜分析表明,该工艺可以制备出锰酸锂专用的尖晶石型四氧化三锰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 硫酸锰 锰含量 改性 十二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棉与聚酰胺织物表面改性对喷墨印花的影响
8
作者 杨海贞 周泽林 +1 位作者 马闯 魏肃桀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为提升喷墨印花棉与聚酰胺织物的图案效果,将海藻酸钠(SA)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用于棉与聚酰胺织物的预处理工艺,对喷墨印花织物的颜色参数进行测试,分析SA和DTAC改性对棉与聚酰胺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图案印花清晰度、色牢度... 为提升喷墨印花棉与聚酰胺织物的图案效果,将海藻酸钠(SA)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用于棉与聚酰胺织物的预处理工艺,对喷墨印花织物的颜色参数进行测试,分析SA和DTAC改性对棉与聚酰胺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图案印花清晰度、色牢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A改性织物相比,DTAC的引入可使棉与聚酰胺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增加,图案清晰度提升,防渗化效果变好,色牢度和断裂强力没有明显改变;经过DTAC改性,改性剂在棉与聚酰胺织物表面形成了薄膜,填充了纤维之间的毛细孔隙,使得更多的活性染料与纤维共价结合,进而提高了喷墨印花图案的颜色深度和印花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甲基氯化铵 棉与聚酰胺织物 喷墨印花 活性染料 海藻酸钠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铝-空气电池Al-0.8Bi阳极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俞小花 李影 +3 位作者 谭皓天 沈庆峰 王发强 谢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共6页
碱性水溶液铝-空气电池阳极反应最大的缺点是寄生析氢反应,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铝阳极自腐蚀的电解质添加剂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季铵盐型缓蚀剂在4 mol·L^(-1)NaO... 碱性水溶液铝-空气电池阳极反应最大的缺点是寄生析氢反应,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铝阳极自腐蚀的电解质添加剂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季铵盐型缓蚀剂在4 mol·L^(-1)NaOH溶液中对Al-0.8Bi合金阳极板电化学性能和综合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的添加能有效抑制阳极的析氢腐蚀,使腐蚀坑更为均匀,能有效提高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并维持相对稳定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空气电池 缓蚀剂 十二甲基氯化铵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阴离子捕收剂与DTAC浮选分离赤铁矿和石英研究
10
作者 杨山龙 罗溪梅 +4 位作者 周永锋 郭鑫 刘星雨 宋振国 王云帆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10-12,17,共4页
以赤铁矿和石英两种纯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阴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组合使用对浮选分离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其中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为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油酸钠(NaO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以赤铁矿和石英两种纯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阴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组合使用对浮选分离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其中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为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油酸钠(NaO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结果表明,与单一DTAC捕收剂相比,SDS或SLS与DTAC组合使用时,精矿Fe品位和Fe回收率明显提高,但捕收剂总用量较大。与单一DTAC相比,当SDBS与DTAC组合使用(质量比1∶2)时,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即捕收剂用量为20 mg/L,pH值为7,淀粉用量为20 mg/L,获得的精矿Fe品位相近,Fe回收率由81.44%提至85.96%。这为赤铁矿反浮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石英 浮选 十二甲基氯化铵 组合捕收剂
下载PDF
预处理对棉/锦交织物喷墨印花颜色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杨海贞 马闯 +1 位作者 魏肃桀 周泽林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6期86-90,共5页
为考察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预处理对棉/锦交织物上墨滴铺展状态和色彩效果的影响,用DTAC改性棉/锦交织物后滴落微量墨滴,分析DTAC改性对墨滴铺展面积、颜色性能、织物表观形貌、化学组成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TAC质量... 为考察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预处理对棉/锦交织物上墨滴铺展状态和色彩效果的影响,用DTAC改性棉/锦交织物后滴落微量墨滴,分析DTAC改性对墨滴铺展面积、颜色性能、织物表观形貌、化学组成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TAC质量分数为3%时,墨滴铺展面积减小为59.3 mm^(2),K/S值为21.82。DTAC的添加有效抑制了墨滴在织物上的铺展与扩散,使得织物的颜色深度提升,印花清晰度变好;经过DTAC改性,棉/锦交织物的接触角减小,织物表面亲水性变好;DTAC预处理剂在织物表面形成了薄膜,使活性染料与纤维结合较多,喷墨印花色彩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 交织物 喷墨印花 十二甲基氯化铵 墨滴铺展 颜色性能
原文传递
水热法制备类球形二氧化锰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林雅娴 谢雪珍 +1 位作者 李宏钱 屈鸿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28-30,35,共4页
为了得到制备二氧化锰的最优工艺条件。本实验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类球形的二氧化锰,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反应温度、改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氧化剂过硫酸铵用量、液固比对产品二氧化锰的纯度、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 为了得到制备二氧化锰的最优工艺条件。本实验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类球形的二氧化锰,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反应温度、改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氧化剂过硫酸铵用量、液固比对产品二氧化锰的纯度、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 h,改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0.75 g,氧化剂过硫酸铵用量过量4%,液固比为7.5∶1(g∶mL)的条件下,Mn质量含量为62.36%,产率为81.53%,可获得类球形的二氧化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氧化锰 十二甲基氯化铵 类球形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1 位作者 梁奇峰 郭红卫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1,共5页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NH4)2SO4的存在下,当体系中Cd2+、KI、DTMAC同时存在时,体系中形成的三元缔合物(DTMAC)2(CdI4)沉淀被定量...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NH4)2SO4的存在下,当体系中Cd2+、KI、DTMAC同时存在时,体系中形成的三元缔合物(DTMAC)2(CdI4)沉淀被定量吸附在DTMAC+.I-微晶物质表面而被浮选至盐水相上,Cd2+被定量浮选,Co2+、Ni 2+、Zn2+、Mn2+、Fe3+、Al 3+等离子留在水相中而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一种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Cd2+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图片确证了DTMAC+.I-微晶物质的产生,探讨了Cd2+的浮选分离机理。方法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Cd2+的定量浮选分离,浮选率为95.4%~1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Ⅱ) 微晶吸附 浮选分离 碘化钾 十二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非那雄胺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敏 宋俊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3,206,共4页
在0.01 mol·L^-1 HCl-2.5×10^-5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乙醇溶液(21+4)底液中,采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非那雄胺在-1.27 V(vs.SCE)处有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非那雄胺浓度在1.0~10... 在0.01 mol·L^-1 HCl-2.5×10^-5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乙醇溶液(21+4)底液中,采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非那雄胺在-1.27 V(vs.SCE)处有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非那雄胺浓度在1.0~1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n=6),检出限为0.2 mg·L^-1。连续11次平行测定2.0 mg·L^-1非那雄胺还原波峰电流,相对标准偏差为1.3%。此方法用于片剂中非那雄胺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9.7%~105.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非那雄胺 十二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环氧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尊海 姜翠玉 宋林花 《山东化工》 CAS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考察了反应溶剂的种类、溶剂的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产物的环氧值。并用红外光谱对产...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考察了反应溶剂的种类、溶剂的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产物的环氧值。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环氧氯丙烷和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9:1,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0.65%,20℃下反应4h,所得产物环氧值达到7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十二甲基氯化铵 环氧氯丙烷 十二甲基 合成
下载PDF
长链季铵盐的絮凝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3,共3页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十二甲基氯化铵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高岭土
下载PDF
氨基酸和DTAC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
17
作者 康宇 苟泽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67-5075,共9页
促进剂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不同浓度的甲硫氨酸、色氨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等促进剂对水泥厂烟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和形态的影响,在温度278.15K、初始压力3.60MPa下使用间歇式反应釜,高、低转速组合搅拌... 促进剂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不同浓度的甲硫氨酸、色氨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等促进剂对水泥厂烟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和形态的影响,在温度278.15K、初始压力3.60MPa下使用间歇式反应釜,高、低转速组合搅拌的方法,分别与四丁基溴化铵(TBAB)复配,以诱导时间、载气量、t90、CO_(2)回收率和分离因子为指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硫氨酸有效提高了烟气中CO_(2)分离效率,分离因子达到19.86;色氨酸在促进烟气水合物成核方面优势突出,当浓度为0.1%(质量分数,下同)时诱导时间较纯TBAB溶液下降了60.7%,但CO_(2)载气量较低;DTAC体系下液相内部生成了大量分散的颗粒状水合物,消除了窒息效应,但降低了分离效率。另外,TBAB浓度升高后诱导时间骤降至20~30s,但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综上,5%TBAB+0.2%甲硫氨酸促进性能平衡优良,捕集的CO_(2)浓度达到80.21%,且具有用量较少、可生物降解、分解无泡沫产生等优势,是最佳复配方案,可为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离与捕集 水合物 动力学 四丁溴化 十二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催化合成研究
18
作者 陈松 肖建平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7期29-34,共6页
采用高压釜反应器,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以下简称“12叔胺”)和一氯甲烷为原料,研究了12叔胺和一氯甲烷的最佳摩尔比。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以碳酸钠、硼氢化钠和氢氧化钠等为催化剂,对比合成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下... 采用高压釜反应器,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以下简称“12叔胺”)和一氯甲烷为原料,研究了12叔胺和一氯甲烷的最佳摩尔比。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以碳酸钠、硼氢化钠和氢氧化钠等为催化剂,对比合成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下简称“1231”)的叔胺转化率和产品色泽。得到了叔胺转化率和产品色泽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原料摩尔比n(一氯甲烷)︰n(12叔胺)=1.02︰1时,以碳酸钠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得到产品的色泽和和叔胺转化率最佳,色泽小于20 Hazen,叔胺转化率达99.5%,游离胺相对阳离子活性物的质量分数小于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以水蚤为指示生物探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急性毒性
19
作者 张军政 靳淑博 +7 位作者 杨治广 陈硕 郝晴圆 杨静也 王晨曦 贺晓晓 孙文浩 孔令展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和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水溶性,能够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可对水生态产生影响。以水蚤(大型蚤)为指示生物探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水蚤的急性毒性,按照《GB/T 16...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和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水溶性,能够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可对水生态产生影响。以水蚤(大型蚤)为指示生物探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水蚤的急性毒性,按照《GB/T 16125—2012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检测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水蚤的24 h LC 50(0.625 mg/L)。按照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方法探究了以大型蚤为试验动物的急性毒性分级,确定其为高毒性,说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生态环境有很大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甲基氯化铵 水蚤 急性毒性 毒性分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DTAC与水解胶原蛋白作用的荧光性质和Zeta电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应红 陈武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相互作用,与水解胶原蛋白及水解胶原蛋白-铬(Ⅲ)。结果表明:不同pH下,DTAC对水解胶原蛋白的荧光峰都有一定程度增强。DTAC与水解胶原蛋白主要存在静电和疏水作用。DTAC和水... 用荧光光谱法和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相互作用,与水解胶原蛋白及水解胶原蛋白-铬(Ⅲ)。结果表明:不同pH下,DTAC对水解胶原蛋白的荧光峰都有一定程度增强。DTAC与水解胶原蛋白主要存在静电和疏水作用。DTAC和水解胶原蛋白-铬(Ⅲ)发生更强的疏水作用,降低体系的能量。DTAC可吸附到水解胶原蛋白胶粒的表面,使水解胶原蛋白胶粒的相对正电性增加。pH>6.5时Zeta电位为-2.7(mV),随着pH的增加,Zeta电位变小趋势减小。DTAC对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胶原蛋白及水解胶原蛋白-铬(Ⅲ)体系,都能引起构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胶原蛋白 十二甲基氯化铵 价铬离子 荧光 ZETA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