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M5与MM5-PAFOG模式区域雾预报效果评估比较
被引量:
12
1
作者
石春娥
吴照宪
+2 位作者
邓学良
张浩
张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9-1359,共11页
利用MM5和PAFOG模式对2010年10-11月中国东部地区的雾进行逐日预报,包括基于MM5模式结果的多要素诊断预报和PAFOG模式预报能见度的定量预报,应用TS/ETS评分方法和区域内所有测站每3h(或6h)一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根据该两方法的预报结果分...
利用MM5和PAFOG模式对2010年10-11月中国东部地区的雾进行逐日预报,包括基于MM5模式结果的多要素诊断预报和PAFOG模式预报能见度的定量预报,应用TS/ETS评分方法和区域内所有测站每3h(或6h)一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根据该两方法的预报结果分别对中国东部地区和安徽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两种预报方法对区域雾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都存在空报率较高的明显不足。基于MM5模式的多要素诊断预报,得到中国东部地区的TS/ETS评分为0.075/0.065,命中率(HR)为0.296;安徽的TS/ETS评分为0.094/0.081,HR为0.378。(2)PAFOG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的TS/ETS评分为0.038/0.027,HR为0.388;安徽的TS/ETS评分为0.053/0.038,HR为0.52。与MM5模式的诊断结果相比,TS/ETS评分较低,HR较高。(3)按日统计结果表明,MM5模式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预报效果优于PAFOG模式,但在内陆省份(安徽),PAFOG模式的预报效果略优于MM5模式。(4)效果评估时若考虑过去1h内的天气现象记录,两种方法的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雾
诊断预报
MM5模式
PAFOG模式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菲
何宏让
张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210-215,220,共7页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标准偏差、模拟值的标准偏差等对各参数化方案下的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南京站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大雾天气过程的模拟结果是敏感的,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面温湿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LAB方案模拟结果可信度最高,偏差范围最小,且各变量的偏差均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结论]此次大雾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地面温度等变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可将其作为判别指标,为后期提高雾过程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雾
数值模拟
效果评估
陆面方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被引量:
42
3
作者
张小玲
唐宜西
+3 位作者
熊亚军
张仁健
孟伟
曹晓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区域
雾
霾
PM2
5浓度
气象条件
WRF—Chem数值预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区域暖雾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
15
4
作者
胡朝霞
雷恒池
+2 位作者
董剑希
余兴
张晓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84,共14页
2004年12月17~19日在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仪器包括粒子测量系统、能见度仪、雾滴谱取样仪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等。作者分析了部分观测结果并结合区域尺度数值模式,揭示了区域雾...
2004年12月17~19日在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仪器包括粒子测量系统、能见度仪、雾滴谱取样仪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等。作者分析了部分观测结果并结合区域尺度数值模式,揭示了区域雾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雾形成和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过程,雾的覆盖范围大,水平分布很不均匀。雾先从地面生成,然后不断向高处扩展,没有出现雾的爆发性增长现象。近地面逆温层的存在、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微风条件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和地面长波辐射降温是雾形成和消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暖
雾
区域
雾
特征
雾
生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三角地区11月大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
被引量:
7
5
作者
余庆平
孙照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采用1977—2006年长三角地区5个国家气候一级站的1日4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11月区域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长三角11月区域雾少发(多发)时,500hPa高空为较强的西北风(平直的西风),850...
采用1977—2006年长三角地区5个国家气候一级站的1日4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11月区域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长三角11月区域雾少发(多发)时,500hPa高空为较强的西北风(平直的西风),850hPa上为强西北风(弱西北、东北风),低层925hPa上偏北风分量较大且相对湿度较小(偏北风减小并出现偏东风分量且相对湿度较大),海平面气压场上长三角受强冷高压控制(位于弱高压底前部均压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区域
雾
频次
天气气候背景
东亚大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雾霾治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常纪文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频发的区域雾霾表明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及其可持续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加大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机制改革和法制创新优化城市管理和培育新动能,缓解...
频发的区域雾霾表明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及其可持续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加大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机制改革和法制创新优化城市管理和培育新动能,缓解和治理区域雾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雾
霾
治理
认识
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
22
7
作者
罗喜平
周明飞
+1 位作者
汪超
毛显后
《气象科技》
2012年第5期799-806,共8页
通过对1971—2008年贵州省08:00能见度资料及地面天气图的普查,选取382次区域性辐射大雾天气过程,分析了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1999—2008年93次辐射雾08:00地面和高空天气图,进行天气环流条件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面站...
通过对1971—2008年贵州省08:00能见度资料及地面天气图的普查,选取382次区域性辐射大雾天气过程,分析了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1999—2008年93次辐射雾08:00地面和高空天气图,进行天气环流条件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面站及高空资料,研究了形成辐射雾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主要集中在仲秋到隆冬时段,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均压场是区域性辐射大雾的地面环流条件,区域性辐射大雾的四种高空环流条件为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副热带高压、平直西风气流。地面风速小、湿度大、夜间辐射降温显著及近地层有逆温、整层"上干下湿"是形成区域性辐射雾的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性辐射
雾
时空特征
形成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区域性辐射雾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8
作者
郭俊建
韩永清
赵勇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2期96-102,共7页
选取2016—2019年共61次山东区域性辐射雾天气过程,利用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辐射雾具有显著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10月—次年2月,持续性大雾主...
选取2016—2019年共61次山东区域性辐射雾天气过程,利用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辐射雾具有显著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10月—次年2月,持续性大雾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一天中20时以后大雾频次增加,02—08时为雾最集中的时段,07时前后达到峰值,下午一般无强浓雾出现。2)辐射雾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西多东少”格局,主要出现在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山区和半岛沿海地区较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分布在德州、聊城及菏泽等地。3)区域性辐射雾发生时,地面无突出风向,北风略占优势,风速多在3 m·s^-1以下;各等级雾形成前气温和露点温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时气温与次日最低气温温差在2~6℃、14时地面露点与最低能见度时刻地面露点的温差在1~5℃时最有利于辐射雾的发生;随着辐射雾强度的增强,对温度露点差和地面相对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大雾时的温度露点差主要在2℃以下,相对湿度大于90%;出现浓雾、强浓雾和特强浓雾时的温度露点差小于1℃,相对湿度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性辐射
雾
时空变化
气象要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吴瑾
姜紫阳
+2 位作者
傅学振
孙齐
杨昆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认识当前大气环境现状和有效防治雾霾污染,研究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将中国东部某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49i紫外发光分析仪等观测仪器,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方法。从...
为认识当前大气环境现状和有效防治雾霾污染,研究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将中国东部某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49i紫外发光分析仪等观测仪器,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方法。从不同典型气象条件出发,实现选择区域的雾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与风速、温度、气压的相关性更显著,且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研究区域南部的PM2.5浓度比北部低,为雾霾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气象条件
区域
性
雾
霾
空间分布特征
探空资料
克里金插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M5与MM5-PAFOG模式区域雾预报效果评估比较
被引量:
12
1
作者
石春娥
吴照宪
邓学良
张浩
张苏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池州市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9-135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10)
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10M16)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10700)
文摘
利用MM5和PAFOG模式对2010年10-11月中国东部地区的雾进行逐日预报,包括基于MM5模式结果的多要素诊断预报和PAFOG模式预报能见度的定量预报,应用TS/ETS评分方法和区域内所有测站每3h(或6h)一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根据该两方法的预报结果分别对中国东部地区和安徽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两种预报方法对区域雾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都存在空报率较高的明显不足。基于MM5模式的多要素诊断预报,得到中国东部地区的TS/ETS评分为0.075/0.065,命中率(HR)为0.296;安徽的TS/ETS评分为0.094/0.081,HR为0.378。(2)PAFOG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的TS/ETS评分为0.038/0.027,HR为0.388;安徽的TS/ETS评分为0.053/0.038,HR为0.52。与MM5模式的诊断结果相比,TS/ETS评分较低,HR较高。(3)按日统计结果表明,MM5模式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预报效果优于PAFOG模式,但在内陆省份(安徽),PAFOG模式的预报效果略优于MM5模式。(4)效果评估时若考虑过去1h内的天气现象记录,两种方法的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区域
雾
诊断预报
MM5模式
PAFOG模式
效果评估
Keywords
Regional fog
Diagnostic forecast
MM5 model
PAFOG model
Validation
分类号
P45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菲
何宏让
张云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210-215,22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4CB441405)
国家科技部公益性气象行业科研专项项目(GYHY201006031)
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2012-053)
文摘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标准偏差、模拟值的标准偏差等对各参数化方案下的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南京站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大雾天气过程的模拟结果是敏感的,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面温湿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LAB方案模拟结果可信度最高,偏差范围最小,且各变量的偏差均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结论]此次大雾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地面温度等变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可将其作为判别指标,为后期提高雾过程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区域
雾
数值模拟
效果评估
陆面方案
Keywords
Regional fog
Numerical simulation
Effect evaluation
Land scheme
分类号
S1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被引量:
42
3
作者
张小玲
唐宜西
熊亚军
张仁健
孟伟
曹晓彦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北京市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1075111
41030107)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0806027
GYHY201206015)资助
文摘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区域
雾
霾
PM2
5浓度
气象条件
WRF—Chem数值预报
Keywords
North China plain
regional haze-fog
PM2.5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WRF-Chem forecast
分类号
P4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区域暖雾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
15
4
作者
胡朝霞
雷恒池
董剑希
余兴
张晓庆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8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5005
气象行业专项GYHYQX20070626
+1 种基金
GYHY2008060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IAP07215
文摘
2004年12月17~19日在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仪器包括粒子测量系统、能见度仪、雾滴谱取样仪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等。作者分析了部分观测结果并结合区域尺度数值模式,揭示了区域雾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雾形成和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过程,雾的覆盖范围大,水平分布很不均匀。雾先从地面生成,然后不断向高处扩展,没有出现雾的爆发性增长现象。近地面逆温层的存在、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微风条件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和地面长波辐射降温是雾形成和消散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
暖
雾
区域
雾
特征
雾
生消
数值模拟
Keywords
regional warm fog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fog
fog ev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三角地区11月大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
被引量:
7
5
作者
余庆平
孙照渤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QX)20070602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1977—2006年长三角地区5个国家气候一级站的1日4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11月区域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长三角11月区域雾少发(多发)时,500hPa高空为较强的西北风(平直的西风),850hPa上为强西北风(弱西北、东北风),低层925hPa上偏北风分量较大且相对湿度较小(偏北风减小并出现偏东风分量且相对湿度较大),海平面气压场上长三角受强冷高压控制(位于弱高压底前部均压区内)。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区域
雾
频次
天气气候背景
东亚大槽
Keyword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regional fog frequency
weather and climate background
East Asia trough
分类号
P468.02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雾霾治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常纪文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出处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摘
频发的区域雾霾表明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及其可持续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加大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机制改革和法制创新优化城市管理和培育新动能,缓解和治理区域雾霾。
关键词
区域
雾
霾
治理
认识
方法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
22
7
作者
罗喜平
周明飞
汪超
毛显后
机构
贵州省气象台
出处
《气象科技》
2012年第5期799-806,共8页
基金
黔科合J字[2007]2162号
黔科合NY[2006]3029号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对1971—2008年贵州省08:00能见度资料及地面天气图的普查,选取382次区域性辐射大雾天气过程,分析了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1999—2008年93次辐射雾08:00地面和高空天气图,进行天气环流条件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面站及高空资料,研究了形成辐射雾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主要集中在仲秋到隆冬时段,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均压场是区域性辐射大雾的地面环流条件,区域性辐射大雾的四种高空环流条件为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副热带高压、平直西风气流。地面风速小、湿度大、夜间辐射降温显著及近地层有逆温、整层"上干下湿"是形成区域性辐射雾的气象条件。
关键词
区域
性辐射
雾
时空特征
形成条件
Keywords
regional radiation fog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
formation condition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区域性辐射雾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8
作者
郭俊建
韩永清
赵勇
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枣庄市气象局
出处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2期96-102,共7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38)。
文摘
选取2016—2019年共61次山东区域性辐射雾天气过程,利用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辐射雾具有显著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10月—次年2月,持续性大雾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一天中20时以后大雾频次增加,02—08时为雾最集中的时段,07时前后达到峰值,下午一般无强浓雾出现。2)辐射雾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西多东少”格局,主要出现在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山区和半岛沿海地区较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分布在德州、聊城及菏泽等地。3)区域性辐射雾发生时,地面无突出风向,北风略占优势,风速多在3 m·s^-1以下;各等级雾形成前气温和露点温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时气温与次日最低气温温差在2~6℃、14时地面露点与最低能见度时刻地面露点的温差在1~5℃时最有利于辐射雾的发生;随着辐射雾强度的增强,对温度露点差和地面相对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大雾时的温度露点差主要在2℃以下,相对湿度大于90%;出现浓雾、强浓雾和特强浓雾时的温度露点差小于1℃,相对湿度大于95%。
关键词
区域
性辐射
雾
时空变化
气象要素
Keywords
regional radiation fo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
分类号
P42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吴瑾
姜紫阳
傅学振
孙齐
杨昆
机构
临沂市气象局
出处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5期71-76,共6页
文摘
为认识当前大气环境现状和有效防治雾霾污染,研究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将中国东部某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49i紫外发光分析仪等观测仪器,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方法。从不同典型气象条件出发,实现选择区域的雾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与风速、温度、气压的相关性更显著,且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研究区域南部的PM2.5浓度比北部低,为雾霾集中区。
关键词
典型气象条件
区域
性
雾
霾
空间分布特征
探空资料
克里金插值
Keywords
typi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regional haz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ounding data
Kriging interpolat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M5与MM5-PAFOG模式区域雾预报效果评估比较
石春娥
吴照宪
邓学良
张浩
张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评估
谢菲
何宏让
张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张小玲
唐宜西
熊亚军
张仁健
孟伟
曹晓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次区域暖雾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胡朝霞
雷恒池
董剑希
余兴
张晓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三角地区11月大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
余庆平
孙照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区域雾霾治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常纪文
《中国国情国力》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贵州区域性辐射大雾特征与形成条件
罗喜平
周明飞
汪超
毛显后
《气象科技》
2012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山东区域性辐射雾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郭俊建
韩永清
赵勇
《海洋气象学报》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典型气象条件下区域性雾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吴瑾
姜紫阳
傅学振
孙齐
杨昆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