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7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828
1
作者 张学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77,206,共18页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被引量:382
2
作者 李敬 陈澍 +1 位作者 万广华 付陈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6,共13页
本文测度了1978-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全新解构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发现有:(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网络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共存在179个空间关联关系。(2)... 本文测度了1978-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全新解构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发现有:(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网络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共存在179个空间关联关系。(2)中国区域经济可分四个功能板块。第一板块是"双向溢出板块",主要由东部发达地区组成;第二板块是"经纪人板块",由具有较强经济增长活力的省份组成;第三板块是"主受益板块",由中西部发展较快的地区组成;第四板块是"净受益板块",由中西部落后地区组成。(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具有明显梯度特征。第一板块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将经济增长的动能传给第二板块,第二板块又将动能传给第三和第四板块。(4)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可以解释50.2%的空间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254
3
作者 吴玉鸣 徐建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4-659,共6页
运用空间统计和计量经济学MoranI指数法及时空数据(Panel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空... 运用空间统计和计量经济学MoranI指数法及时空数据(Panel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忽视空间效应将造成模型设定的偏差和计量结果的非科学性;②空间相关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外资等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31个省域区际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空间集聚使得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地理区位(距离)产生的空间成本降低,但地理特征将深刻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的中心和外围关系;③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与区际贸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集聚导致了迥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集聚 空间相关性 MORAN指数 时空数据(Panel Data)模型
下载PDF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279
4
作者 岳书敬 刘朝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6,127,共8页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270
5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以及知识溢出对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基于空间层面,分析了目前知识溢出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最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 集聚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211
6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49,共11页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于70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4
7
作者 曹清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3-60,共18页
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符合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增长要求以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长期以来困扰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核心争论。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回答... 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符合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增长要求以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长期以来困扰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核心争论。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回答了上述争论。研发发现:国家级新区持续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使得所在城市年均GDP增长率显著提高了约1.51个百分点,且其带动效应可持续7年;国家级新区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对其15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带动了其周边150千米—20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国家级新区通过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利初始条件、制度创新与要素数量扩张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但未能带动区域高质量增长;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的合理区间为500平方千米—2000平方千米,区域协同增长效应使得双城布局的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强。本文建议应优先支持重要经济带中心城市设立新的国家级新区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将经济增长质量约束纳入国家级新区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合理控制国家级新区的规划面积,支持城市群内不同城市联合申请设立国家级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9
8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有降低,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天津、江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其余25个省市区趋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5
9
作者 王景武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3-26,共4页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区域金融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实上,就我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变化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偶然结果,而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制度主导到地方政府制度主导再到市场经济主体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53
10
作者 何江 张馨之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和经济意义,并概要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估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4年中...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和经济意义,并概要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估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4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条件收敛是非常可靠的经验结论,同时验证了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结论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空间固定效应模型 空间相关性 区域外溢
下载PDF
长三角扩容能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增长吗 被引量:153
11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7,共19页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秩检验法、迭代法和PSM-DID估计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理论推演为手段,剖析并验证了城市群扩容促增长的内在机理,即经济联系机制、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结论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对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不同区域而言,此次扩容均显著促进了新进城市和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且对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就不同内在机理而言,此次扩容促增长的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对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均产生正向的推进作用,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是两极分化,一方面能够正向促使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反向延缓新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域边界划定、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扩容 区域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先富地区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吗——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46
12
作者 覃成林 杨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61,共18页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等途径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是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据此,本文构建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以该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1999年为时点确定先富地区,运用1999—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市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先富地区是否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结果显示,先富地区通过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带动了部分邻近的其他地区共同富裕,这种带动作用的有效范围有限,而且其程度也存在差异。这说明,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因此,从实现共同富裕考虑,一方面,需要继续促进先富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改善先富地区的空间外溢条件,扩大其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先富地区带动作用所不能及的其他地区,则需要依据增长极理论设计新的区域战略及政策,促使其富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外溢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3
13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保险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0,共11页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99
14
作者 涂山峰 曹休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品牌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都有充分的激励去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从而有效防止"柠檬"市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品牌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都有充分的激励去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从而有效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利用索洛模型,可以解释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区域经济增长
下载PDF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01
15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李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94,206,共19页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俱乐部趋同 空间俱乐部趋同 空间外溢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79
16
作者 邹艳芬 陆宇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7-71,共5页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tten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the study on the energy effective is important to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he regional characters of china 31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tten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the study on the energy effective is important to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he regional characters of china 31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effective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patial statistical model and Moran I index to Panel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vincial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effective have obviou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cluster in the geographical space, the latter is influenced by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ergy effective of neighbor region, so traditional ignoring the point will lead to deviation of model design and the deflection of the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强度 空间相关 空间自回归模型 自回归模型 特征分析 中国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空间分布格局 区域经济增长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620,共5页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可持续发展 点轴开发模式 区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 梯度结构差异 区域经济增长 政策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被引量:65
18
作者 覃成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分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的速度在2.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分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的速度在2.2%以上。这个速度与国外学者关于β趋同速度在2%左右的结论相接近。但是,1990-199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系数却为正值,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β趋同,而是出现了分异。就1978-1999年的总体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β趋同,不过β趋同的速度很小,只略高于0.9%。在1978-1999年期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国家的区域政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区域经济格局,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趋同 分异 Σ趋同 Β趋同 俱乐部趋同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 被引量:92
19
作者 杨文溥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4,共14页
近年来,以信息和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为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提供了契机。文章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是否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增长式收敛,结果表明:首先,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近年来,以信息和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为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提供了契机。文章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是否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增长式收敛,结果表明:首先,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且结果较为稳健;其次,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再次,从产业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更直接,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我国区域间存在数字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更强。因此,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注重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优化数字经济公平竞争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 面板门限模型 后发优势 后发劣势
原文传递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 被引量:88
20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于博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144,共18页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投资贸易”这一自贸区建设中最原始的核心功能的快速发展,是自贸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这意味着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反复的宏观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应积极借鉴上海、浙江自贸区在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上的做法,回归自由贸易本源,在扩大贸易开放与提升投资便利方面积极寻求政策支持;(3)利用合成控制法,本文发现不同地区因设立自贸区而带来的“实验效应”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型自贸区优于内陆型自贸区,且设立时间越晚,效果越不明显。因此,中国自贸区建设应针对区位特征和禀赋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来减少同质化竞争,并实现沿海型自贸区与内陆型自贸区的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