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被引量:445
1
作者 任国玉 徐铭志 +4 位作者 初子莹 郭军 李庆祥 刘小宁 王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727,共11页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速率接近0.25℃/10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全国大范围增暖主要发生在近20余年。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10a,春季为0.28℃/10a,秋季0.20℃/10a,夏季增温速率最小,但也达到0.15℃/10a。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明显增暖主要表现在冷季,但进入90年代以来夏季增暖也日趋明显。从区域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最明显的增温发生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仍维持弱的降温趋势。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给出的结果尚未考虑城镇化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区域气候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106
2
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下载PDF
西北植被覆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4
3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6-424,共9页
使用美国 N C A R 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研究了西北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共设计了三组试验,即西北植被面积扩大试验( A) 、控制试验( B) 和植被面积缩小试验( C)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 使用美国 N C A R 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研究了西北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共设计了三组试验,即西北植被面积扩大试验( A) 、控制试验( B) 和植被面积缩小试验( C)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北植被扩展和退化都能影响地表温度、高度场和流场、我国夏季风的强度以及季风降水的分布,还能影响到土壤湿度和径流量。植被扩展,季风加强,有利于高原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增强。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季风减弱,则使北方地区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区域气候 气候变化 中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被引量:81
4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3 位作者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中国 沙漠化 降水 地表径流
下载PDF
2000~2010年陕北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97
5
作者 白建军 白江涛 王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2-888,共7页
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叠置分析,研究陕北地区2000~2010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分析植被NDVI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地区植被NDVI经历了从相对快速增长到小幅波动,再到平稳增长3个阶段... 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叠置分析,研究陕北地区2000~2010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分析植被NDVI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地区植被NDVI经历了从相对快速增长到小幅波动,再到平稳增长3个阶段。其中,陕北中东部区域植被覆盖增加显著,北部变化不大,南部略微下降。同期该区域气候干热化趋势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气候相关性不高,气候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被生长期年内韵律的控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NDVI 时空变化 区域气候
下载PDF
近期新疆湖泊变化所示的气候趋势 被引量:71
6
作者 胡汝骥 马虹 +2 位作者 樊自立 吴素芬 何文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1期20-27,共8页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系统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部分之一。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 ,因此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泉水、湖泊都必然地以相邻的山地系统为供给水源地。从山地进入荒漠...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系统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部分之一。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 ,因此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泉水、湖泊都必然地以相邻的山地系统为供给水源地。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供给渠道。博期腾湖、艾丁湖、艾比湖 1 995年以来 ,湖水水位明显升高 ,湖水面积的不断扩大 ,从湖泊水面面积的演变过程 ,主要水源变化 ,气温略微上升 ,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综合系统分析 ,说明在全球气候背景下 ,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朝着有利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演变 ,这种趋势将持续到 2 1世纪前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湖泊变化 气候趋势 区域气候 区域水文
下载PDF
利用ECMWF再分析数据验证PRECIS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被引量:59
7
作者 许吟隆 Richard Jones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利用1979-1983年的ECMWF再分析数据作为准观测侧边界条件驱动: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验证PRECIS对中国区域的气候模拟能力。选择典型的观测站点北京模拟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太阳短波总辐射和月均降水... 本文利用1979-1983年的ECMWF再分析数据作为准观测侧边界条件驱动: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验证PRECIS对中国区域的气候模拟能力。选择典型的观测站点北京模拟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太阳短波总辐射和月均降水量与观测结果进行直接比较,显示:PRECIS具有很强的模拟地面气候季节变化的能力。全国740个台站的观测与模拟值的统计分析表明:尽管模拟的最高,最低气温在0℃附近有一‘锯齿’状的偏差,PRECIS能够很好地模拟全国范围最高/最低气温的型态分布特征;从全国范围看,模拟的降水值偏高,但显示出很强的模拟极端降水事件的能力;模拟的地面太阳短波总辐射与全国122个台站的观测结果的比较显示:PRECIS模拟的辐射值偏高,全国范围内约高22%。因此,当应用PRECIS输出结果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时,需要对模式的输出结果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数据验证 PRECIS 中国 区域气候 模拟能力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对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56
8
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8,共9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分析表明它对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结果可以用来制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对RegCM2 5 a时间长度控制试验积分结果的分析与检验表明,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完善的物理过程,它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如它模拟的各月气温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全年12个月的平均由全球模式的0.83提高到0.92,降水由0.48提高到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Ⅱ:机理分析 被引量:54
9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3 位作者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30,共14页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井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上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中国 感热 潜热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近48年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域气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赵娜 刘树华 虞海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3-385,共13页
利用1961~2008年北京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北京城区和郊区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及特点,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其中尤以冬季最... 利用1961~2008年北京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北京城区和郊区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及特点,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其中尤以冬季最为突出,而夏季最弱。通过气温变化的年代比较发现气温增加有加快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地区,导致热岛效应不断加强,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增幅更加明显。最高和最低气温在近48年来也都呈上升趋势,且城市化发展对最低气温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气温,对最高气温影响最弱。而降水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夏季的降水减弱最为明显。城区的风速和湿度都呈减小的趋势,这与城市化的加剧,尤其是下垫面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化 区域气候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被引量:61
11
作者 刘永强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区域气候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研究有限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方法。由于区域气候模式较好地表示了地形和地表状况,同时包含较详细的陆地过程方案,因而能捕获许多大气环流模式难以分辨的区域尺度温度、降水分布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区域气候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研究有限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方法。由于区域气候模式较好地表示了地形和地表状况,同时包含较详细的陆地过程方案,因而能捕获许多大气环流模式难以分辨的区域尺度温度、降水分布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此外,区域气候模拟对于了解温室气体强迫可能导致的全球增暖在区域尺度上的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总结区域气候模式和模拟试验结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气候模拟 陆面过程
下载PDF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0
12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区域气候 内陆热带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交叉小波变换在区域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13
作者 孙卫国 程炳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9-487,共9页
将交叉谱与小波变换分析方法相结合,与传统的交叉谱方法相比,交叉小波变换方法用于区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系统之间耦合振荡行为的相关分析更具优越性,不仅可以弥补经典交叉谱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发挥小波变换在时频两域都具有... 将交叉谱与小波变换分析方法相结合,与传统的交叉谱方法相比,交叉小波变换方法用于区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系统之间耦合振荡行为的相关分析更具优越性,不仅可以弥补经典交叉谱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发挥小波变换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气候信号局部化特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耦合信号分辨能力,便于描述耦合信号在时频域中分布状况的优点。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分析北极涛动指数(AOI)距平与河南省月平均降水量距平、气温距平序列之间的联合统计特征及其在时频域中的相关关系,根据小波互相关系数、交叉小波凝聚谱和小波位相谱分析北极涛动对河南省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用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AOI之间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振荡,年代际尺度周期上的互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年际尺度周期,相关程度随耦合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显著性取决于两者的时频域联合统计特征,时域中小波互相关系数、小波凝聚谱和小波位相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说明北极涛动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对河南省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凝聚谱 区域气候 北极涛动
下载PDF
中国近代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巧萍 丁一汇 董文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70,共14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改进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研究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700年以来,以森林砍伐、草地退化及相应耕地面积扩大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降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改进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研究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700年以来,以森林砍伐、草地退化及相应耕地面积扩大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降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1700—1900年期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华北、西南等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明显,但近50年来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1700—18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除东北及长江流域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温度呈下降趋势,1900年以后有所升高,特别是近50年来中国大部分区域平均气温升高,与这一时期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造成的温度升高相一致。另外,土地利用变化不仅使大气温度、湿度发生变化,还可引起基本流场的变化,使东亚冬、夏季风气流有所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植被变化改变了地面温度,使海、陆温差进一步增大的结果。因此,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西北地区绿化对该区及东亚、南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2
15
作者 范广洲 吕世华 罗四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西北地区干旱化是我国气候灾害和全球变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GCM-SSiB模式,通过一次敏感性试验,发现西北地区绿化后使东亚、南亚年平均地表温度升高,海平面气压下降,我国及中南半岛地区降水增多和印度降水减少。升温... 西北地区干旱化是我国气候灾害和全球变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GCM-SSiB模式,通过一次敏感性试验,发现西北地区绿化后使东亚、南亚年平均地表温度升高,海平面气压下降,我国及中南半岛地区降水增多和印度降水减少。升温及降压中心位于绿化区,降水增加中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中南半岛。绿化后西北地面热源增强明显,并通过环流影响使东亚、南亚地区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增强。西北地表热源增加主要由地表感热增加引起;热带雨林区相反,地表热源变化主要由蒸发潜热变化引起。可见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效应及其物理过程与热带雨林区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数值试验 西北地区 绿化
下载PDF
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李巧萍 丁一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陆面植被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覆盖状况对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植被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 陆面植被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覆盖状况对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植被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和土壤湿度等地表属性,从而影响辐射平衡、水分平衡等过程,最终可以导致区域降水、环流形势及大气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总结了近十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初步成果,尤其是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大范围植被退化使我国地表温度升高,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降水减少,使华北干旱加剧。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热带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下载PDF
实况海温强迫的CCM3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被引量:30
17
作者 高学杰 林万涛 +1 位作者 Fred Kucharsky 赵宗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90,共13页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则比较差。随后 ,考察了模式对历年中国汛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 ,模式对中国整体降水的模拟预测能力较差 ,但分地区看 ,则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效果较好 ;模式对中国汛期气温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流模式 气候模拟 区域气候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霞 赵逸舟 +1 位作者 李圆圆 赵克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7-873,共7页
使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乌鲁木齐的低温、大风和雷暴事件减少趋势明显,沙尘暴、大雾等事件呈略减少趋势;暴雨、高温和暴雪事件整体呈略增加的趋势。大... 使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乌鲁木齐的低温、大风和雷暴事件减少趋势明显,沙尘暴、大雾等事件呈略减少趋势;暴雨、高温和暴雪事件整体呈略增加的趋势。大雾、大风、低温、高温、雷暴等事件均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暴雨、暴雪、沙尘暴、冰雹等事件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小;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均存在各自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乌鲁木齐年平均气温和高温、低温、沙尘暴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些与温度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区域气候 气候变暖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代力民 王宪礼 王金锡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1,共5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 :(1 )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 ,主要有防护林的防风效益 ,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 )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益 ,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 ,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改良作用 ,防护林对...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 :(1 )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 ,主要有防护林的防风效益 ,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 )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益 ,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 ,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改良作用 ,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等 ;(3 )防护林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等。文中针对以上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 生态效益 评价 区域气候 土壤改良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20
作者 陈海山 李兴 华文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7-369,共13页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